此人镇守曹魏北疆数十载,与刘备有刎颈之交,儿子却率军攻灭蜀汉
Posted 单于
篇首语: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此人镇守曹魏北疆数十载,与刘备有刎颈之交,儿子却率军攻灭蜀汉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此人镇守曹魏北疆数十载,与刘备有刎颈之交,儿子却率军攻灭蜀汉
我们阅尽铅华,只为呈现不一样的历史。 子渊之前在读三国史书时偶然发现一事,魏蜀吴三大政权皆与外族部落接壤,蜀有南蛮、吴有百越,唯有魏国,虽先后面临乌丸(亦作「 ”乌桓”)及鲜卑,却从未出现过外族大肆侵扰的情形。究其原因,其实与一位曹魏将领有关,他就是牵招。牵招此人之所以名声不显,或许是因为他大半生时间都用来对付外族,很少出现在三国攻伐之间,所以史籍中记载寥寥。 ▲三国时期曹魏将领剧照 客观而言,牵招不仅在对付外族上很有成效,他在外交上有班超之才,在军事上的韬略则不逊顶级谋士。论为人,牵招一生当得起「 ”孝义”二字,论功绩,曹魏势力之所以不受外族扰边之苦,牵招在其中的功劳可占六成。正如陈寿在《三国志》中评价的那样,「 ”牵招威风远振,治边之称,次于田豫,百姓追思之……牵招秉义壮烈,威绩显着。” ▲董卓剧照 牵招最早本为名士乐隐弟子,从十岁起就跟在乐隐身边学习,二人情同父子。乐隐得车骑将军何苗赏识,召入洛阳担任长史。董卓进京后发动政变,乐隐在动乱之中被杀,世人皆避之如祸,唯有牵招抢下其遗体,与乐隐门生史路等人将遗体收敛,然后送丧还乡。时值乱世,烽烟四起,百姓落草者不计其数,牵招一行半路遇到山贼想要开棺取走财物,唯有牵招舍身保护乐隐遗体,并哭诉劝说感化山贼,此举堪称至孝。 ▲袁绍剧照 牵招后来曾投效袁绍,袁绍死后又在袁绍之子袁尚麾下任职。当年袁绍被曹操打败后,躲入深山之中,文臣武将要么战死要么投降,唯有牵招仍在积极奔走,为其出谋划策。建安九年(公元204年),曹操率军包围邺城,袁尚派牵招到上党督办军粮。然而未等牵招返回,袁尚便败逃至中山。当时袁绍之侄高干为并州刺史,于是牵招就劝高干派兵迎接袁尚,二者联合以应付时局变化。然而高干不肯,牵招无奈离开并州打算投奔袁尚,奈何道路被曹操所阻,最终只得投奔曹操。若是旁人投新主,必然忙着撇清与旧主的关系,但牵招不然。袁尚活着的时候,牵招一心想着袁尚,袁尚死后牵招也设香案日夜祭拜。此举足以为至义。 ▲乌丸人绘像 建安九年(公元204)年,牵招刚投奔曹操,曹操就派牵招游说乌丸峭王,希望他能够保持中立,以便曹操出兵消灭盘踞在辽东的袁谭势力。与此同时,袁谭也派出韩忠游说峭王,牵招遂与韩忠展开辩论,与乌丸峭王说明其中利弊。峭王问牵招:「 ”袁公曾经受天子之名封我为单于,如今曹公又禀明天子封我为真单于,眼下辽东袁谭又拿印信来封我为单于,我到底该相信谁?”牵招回答说:「 ”昔袁公承制,得有所拜假;中间违错,天子命曹公代之,言当白天子,更假真单于,是也。辽东下郡,何得擅称拜假也?”意思就是说,无论袁绍还是曹操,都是奉行东汉天子的旨意,辽东不过一个小郡,有什么资格册封? ▲汉献帝刘协剧照 韩忠听到后,立马反驳道:「 ”我辽东在沧海之东,拥兵百万,又有扶余、濊貊之用;当今之势,强者为右,曹操独何得为是也?”牵招听完韩忠的话,顿时大怒,斥责其「 ”背违王命,侮弄神器”,还将韩忠按到在地,拔刀欲斩。峭王见之大惊,光着脚就起身阻拦牵招。随后,牵招向峭王详细陈述其中的利弊关系,峭王最后驱逐韩忠,按照牵招的建议保持中立,曹操这才得以放心地攻伐袁谭。从这件事中不难看出,牵招不仅有勇有谋,外交能力更是令人叹服。 ▲曹操剧照 最后又回到外族这个问题上来。在三国时期,魏、蜀、吴都面临外族骚扰的风险,其中蜀汉及东吴政权,至少有一大半兵力都用于维护城镇与防御外族,然而曹魏前期却没有这种困扰,这是因为雁门太守牵招巧妙地采取了「 ”以夷制夷”的政策。牵招出面招募乌丸部落,让乌丸负责侦察鲜卑人的动向,同时又暗中挑拨胡人各部关系,让其陷入混乱状态。最后牵招,率领胡人各部击败鲜卑首领轲比能,于是「 ”夷虏大小,莫不归心.....于是野居晏闭,寇贼静息”。此后,牵招在当地大兴文教、建设水利,使百姓安居乐业,从此再无边境之患。 ▲刘备剧照 更令人唏嘘感慨的是,在牵招的碑文中,孙楚还写下了这样的内容:「 ”君与刘备,少长河朔,英雄同契,为刎颈之交。”牵招自少年时便与刘备一同长大,乃是生死之交。不过造化弄人,在二人投奔不同主公后,彼此的差距越来越大,一个入主西川与曹魏、孙吴对峙,一个则在曹魏集团镇守边疆。由于他和刘备的关系亲密,他始终为曹魏君臣排挤猜忌,虽然功勋卓著仍无法身居高位。讽刺的是,牵招与刘备为莫逆之交,次子牵弘却曾以陇西太守的身份跟随邓艾伐蜀,最终彻底灭亡蜀汉政权。 参考资料: 《三国志·卷二十三·魏书二十六·满田牵郭传》《三国志·魏书·乌丸鲜卑东夷传第三十》 微信公众号:趣观历史,每日为您甄选好玩有趣的历史。 (此处已添加圈子卡片,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欢迎加入古代史爱好者同盟,增长见识、培养思维、积累谈资、结交知己、收获友情。子渊在这里与你不见不散~相关参考
(灿烂海滩原创作品,严禁转载)今天的三国成语故事见于《三国演义》第五十九回,发生在关中之战期间,相关人物分别为马超、韩遂和杨阜。原文如下:正在危急,忽西北角上一彪军杀来,乃庞德、马岱也。二人救了马超,
220年,曹丕篡汉称帝,国号“魏”,史称曹魏,三国历史正式开始。次年刘备在成都接续汉朝,史称蜀汉。222年刘备在夷陵之战失败,孙权获得荆州大部。223年刘备去世,诸葛亮辅佐刘备之子刘禅与孙权重新联盟、
《三国演义》传遍大街小巷,爱好者自读《三国志》。但说到刘备的刎颈之交,大家都只会想到关羽、张飞,甚至四将军赵云、诸葛亮。而在历史真正留下记载却另有其人。要不是孙楚记载了他的碑文,大家都不知道他这位为曹
受演义的影响,蜀汉政权给我们的印象不仅是仁义当先,而且猛将如云,良臣辈出,倘若不是关羽失了荆州,加上夷陵被烧了七百里,玄德公铁定就能挥师北上,一统河山了。小说的误导可谓「”害人不浅”,根据史书的记载,
一部三国史数十载,英雄能人辈出,留下无数耳熟能详的故事。今人或敬其忠勇,或叹其谋略,似乎都很向往那个年代。但亦感其生不逢时,或哀其一生无奈。回首这段历史,纵然你是千里之驹,有着百般能耐,也得遇上伯乐。
中国古代习惯以官职称呼一个人。大家读三国,知道刘备有个妇孺皆知的称谓叫刘豫州。其实,这个称谓有点欠妥。因为刘备并没有真正当过豫州刺史,他的豫州刺史是遥领的,是虚衔。真正因当豫州刺史而闻名的是曹操手下的
中国古代习惯以官职称呼一个人。大家读三国,知道刘备有个妇孺皆知的称谓叫刘豫州。其实,这个称谓有点欠妥。因为刘备并没有真正当过豫州刺史,他的豫州刺史是遥领的,是虚衔。真正因当豫州刺史而闻名的是曹操手下的
此人因名字难听,被慈禧太后取消了状元资格,后来差点娶了宋美龄
今天全国各地陆续颁布了高考分数,相信很多考生看到自己的成绩后都能高兴的跳起来。不过历史上有这么一位,他就没这么好运了,当年他也是寒窗数十载,终于考取了状元,但是却因为一个荒唐的原因被踢出状元人选,他就
刘备有几个儿子? 记载是四个:三个生子,一个养子。所以我就重点研究一下这四个孩子。 首先就是我们最熟悉的,阿斗。大家从小就听说过“阿斗长坂坡七进七出救赵云”的故事。后来这个
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刘备有几个儿子?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在三国时期那时候的天下群雄逐鹿形势早已形成了,然而有些势力也是不得不提的,那就是刘备,因为刘备是皇室后代,所以这也就成为了他当年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