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破解钱学森之问,清华大学开办了钱学森力学班,现在结果如何
Posted 力学
篇首语: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为了破解钱学森之问,清华大学开办了钱学森力学班,现在结果如何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为了破解钱学森之问,清华大学开办了钱学森力学班,现在结果如何
清华「 ”钱班”全称是清华大学钱学森力学班。这是是清华大学航天航空学院工程力学系下开设的一个特殊班级,2009年起面向全国招生。从2009年至今刚好过去了10年。在这10年的时间里,钱学森力学班平均每年招收八十名学生,总计毕业了八百来名学生。 而钱学森之问是2005年钱学森提出的「 ”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当时这个问题在我国引起了很大的震动和反响,泱泱大国13亿人口,几千所高校却培养不出杰出人才,清华北大等一流学府也被钱老给否定了。「 ”钱学森之问”是关于中国教育事业发展的一道艰深命题,需要整个教育界乃至社会各界共同破解。 钱学森之问产生的根本原因是我国现存教育的不完善,其中包括有多种因素在里面例如应试教育、学术腐败、论文抄袭等等。我们的教育还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不适应国家对人才培养的要求。缺乏人才长远规划的短视行为,以及由此产生的扭曲的考核评价和选拔机制。众多原因造成了钱学森之问。 于是乎,清华大学在2009年成立了钱学森力学班,为的就是要破解这个难题。如今十年过去了,钱学森力学班培养出人才了吗?这些人都干嘛去了?要知道钱学森力学班的招收条件是十分苛刻的,必须是学生提交申请+(笔试)+首席及工作组全体成员进行面试。招收的学员也都是非常出色的,有一半的学生都是各个省份的理科前十名,力学班学生入学平均分数为全校前三。 他们一进入钱学森力学班就受到优待,给他们讲课的都是清华大学本学科最顶尖,最优秀的科学家。同时也更加注重人才培养的模式,注重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提前培养学生的科研动手能力。钱学森力学班自新生入学以来便提倡寻找自己感兴趣的课题,接触相应的导师并获得指导,导师也很关心学生自身的发展。 钱学森力学班在十年的时间里不断的摸索,不断的修改人才培养方案。截止至2017年7月,共毕业的100多位同学几乎全部继续攻读研究生,基本呈1(清华航院):1(清华外院系):1(海外名校)的去向分布;海外院校主要为:麻省理工学院、哈佛大学、加州理工学院、斯坦福大学、普林斯顿大学、布朗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美国西北大学、普渡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 钱班十年砥砺,钱学森之问有没有找到答案,从现在看来仍然没有。但能不能找到,这还需要时间来继续验证,十年的时间对于钱学森之问来说还是不够的。相关参考
中国的导弹研究是一九五五年钱学森从美国返回中国以后开始的。在火箭推进动力学和工程控制论方面钱学森有著很深的造诣。在一九四五年,钱学森曾经以美国空军上校的身份参与接收德国的火箭技术。钱学森后来受到美国极
钱学森作为我国近代伟大的科学巨人,他曾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上海交通大学,可没想到的是,刚上大学的他,居然得了一场大病。面临着死亡的威胁与学业的荒废,他究竟靠什么战胜了病魔呢?如果您想知道,就让小编来为您揭
钱学森作为我国近代伟大的科学巨人,他曾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上海交通大学,可没想到的是,刚上大学的他,居然得了一场大病。面临着死亡的威胁与学业的荒废,他究竟靠什么战胜了病魔呢?如果您想知道,就让小编来为您揭
他由叔父养大,「”弃文从物”,终成中国近代「”力学之父”。提到「”力学之父”,肯定会有人想到阿基米德,其实,在我们中国,也有一位「”力学之父”,他就是与钱学森、钱三强并称「”三钱”的,我国著名科学家钱
当初苏联与中国交恶,百万苏联军队齐聚边境,但是最终依然没有向我国发起攻击,其实一方面来讲是怕扩大两国之间的矛盾,引发多国参战,另外一方面其实也是忌惮于中国核武器,虽然说当初苏联与中国交恶的时候,就已经
核心提示:为了保证科技专家的正常工作,党和国家想尽办法给以照顾。聂荣臻元帅特意送去一些猪肉,交待给钱学森补充营养。有一天,炊事员看见钱学森太劳累,就为他做了一碗红烧肉。平时和颜悦色的钱学森,一下子把脸
1965年8月9日,在中南海西花厅,周恩来总理主持召开的中央专门委员会会议上,钱学森提出了发展洲际导弹的初步设想。钱学森对毛主席和周总理说道:「”虽然新中国已经成功研制出了原子弹。但原子弹就好比枪上的
目前中国在导弹上的发展获得了飞跃性的进步,在这里我们不得不要说到一个人,他就是中国著名的两弹元勋钱学森。钱学森在中国原子弹和氢弹上的研发钱学森都做出了巨大贡献是,还在钱学森的帮助下,中国在火箭方面也获
民国时期,才子才女辈出,很多人后来都成为了新中国建设的中流砥柱,钱学森就是其中一位。他少年留学,在美国是空气动力领域最年轻有为的专家,作为一个华人,他可以参与到很多美国的保密研究,足见其在美国科研领域
美海军次长:宁可毙了他,也不能放他归国 1950年6月的一天,美国华盛顿,一个中国人的造访让当时的美国国防部海军次长金贝尔陷入了不安。 造访者刚刚离开办公室,金贝尔立即拨通司法部的电话:“他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