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块墓志铭,揭示出一个村庄名字的由来
Posted 碑文
篇首语:花门楼前见秋草,岂能贫贱相看老。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一块墓志铭,揭示出一个村庄名字的由来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一块墓志铭,揭示出一个村庄名字的由来
记得有一次,有人问我是哪里的,我说是肖里王的,那人又问,你姓肖?我说我姓王,我们村没有姓肖的。当时也没在意,后来想到这了,心里也有疑问,我们村为啥叫肖里王呢?为什么村名肖字开头而村里却没有一个肖姓呢?还有我们邻村肖里侯,以侯姓居多,村里也没有一个姓肖的,即使是村里的老人,也说不出原因,流传下来的典故中也没有村名的传说。 村里曾保存有一块王姓始祖碑,是民国二十二年重修而立的,碑文中这样记载「 ”原籍山西洪洞县,因元末之乱,河南为最,人民百不存一。大明鼎定,令邻省人移集河南,公乃阖家迁至息县南关家焉,兄弟三人……后又分迁……公迁上蔡此地居之……。”碑文中的内容 没有提及半点村名。 1998年,村里一窑厂挖出一砖墓,出土一块墓志铭。经考证,是我王氏族人中一位七世祖王天贵之墓。碑曰:「 ”原籍汝宁府息县,永乐时迁上蔡……”此碑文刚好与民国重修始祖碑相互映证,且有迁入时间的记录,「 ”明永乐时”。这样算来,距今也有六百多年的历史了。但观看全部碑文也没有村名的记载。 2008年春,父亲听说邻村绳李村一窑厂挖出一古墓,与我们王氏族人有关,并出土两块墓志铭。便和几位族人商量前去讨要。几经周折,将石碑赎回村里。经仔细辩认考证,此是我始祖九世孙王基昌为其父王大任、母李氏所立墓志铭。碑文曰:「 ”父讳大任,字御衡,生城西萧里……”。这是首次在碑文中出现"萧里"二字。萧即肖,萧里就是肖里。可为什么不是萧里王呢?父亲他们分析,古时此地应该就叫萧里,应是萧姓人居住之村庄。元末战乱频烦,再加上水、旱、蝗、疫,百姓流离失所,非死即逃,中原地区人烟稀少,土地荒芜,许多村庄空无一人。萧里的萧姓人也没有了,但村庄还在.明朝建立后,开始大移民。王姓,侯姓迁居此地。经过数百年的繁衍发展,逐渐形成两个自然村。侯姓聚居的地方就叫萧里侯,我们王姓聚居的地方就叫萧里王了。 1977年12月20日,国家语言工作委员会公布《第二次汉字简化表(草案)》将萧简化成肖。萧里王也就成了肖里王。 这大概就是我村「 ”肖里王”这个名字的由来吧。 朋友,你了解过你们村名或者地区名字的由来吗,欢迎评论区留言。相关参考
贵州省岑巩县,有一个名为“马家寨”小山村,原本它只是一座不出名的村庄,却因一块神秘墓碑的出现,不仅使其名声远播,而且揭开了一个几百年前的谜团。这座墓碑的主人是谁呢?几百年前在此地究竟发生了什么重大事件
话说在幕阜山系曾经有条黄龙常常出来兴风作浪,践踏庄稼,危害百姓,黎民怨气冲天,但又无能为力。有一天傍晚,黄龙驾着一片乌云,呼出各种奇禽怪兽,对百姓庄稼进行践踏,还卷起狂风暴雨,将许多村庄淹没在一片汪洋
明朝是我国历史上最受争议的王朝,有许多人都喜欢明朝,因为明朝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不纳贡,不称臣”,“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的朝代,当然也有很多人不喜欢明朝,主要是明朝非常昏暗,每一个皇帝都比较昏庸
江苏发现史前人体骷髅尸骨,死因揭示出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杀人兵器
公元1966年春天,南京博物馆的考古学家在江苏邳县一个叫大墩子的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发掘了一座编号为第316号的墓穴,穴内埋葬的一具男性骷髅尸骨引起了发掘者们的极大兴趣。骨骼情况显示,死者是一位中年男性
在历史上有着无数的宫殿,每一个朝代都有每一个朝代的代表性建筑,而作为宫殿,你了解历史上最大的宫殿阿房宫吗?阿房宫被誉为“天下第一宫”的名字由来是什么?阿房宫属于那个朝代的?是那个君王所建,最后毁于
天下苦秦久矣,陈胜吴广揭竿而起,拉开了天下反秦的序幕。刘邦起于沛县,经历了亡秦和灭楚两场大规模战争,终于打下了大汉朝万里江山。在经历了秦末汉初的战火洗礼之后,中夏大地一片废墟。刘邦打下了天下,却发现没
黄鹤楼湖北武昌蛇山上的黄鹤楼是江南三大名楼之一。黄鹤楼为什么会有这样一个美丽的名字呢?让我们一起探寻黄鹤楼名字的由来:黄鹤楼名字的由来说法一《极恩录》中记载,黄鹤楼本来是个酒店,一位道士为了感谢店主的
黄鹤楼湖北武昌蛇山上的黄鹤楼是江南三大名楼之一。黄鹤楼为什么会有这样一个美丽的名字呢?让我们一起探寻黄鹤楼名字的由来:黄鹤楼名字的由来说法一《极恩录》中记载,黄鹤楼本来是个酒店,一位道士为了感谢店主的
上邪的故事公主名字网搜:公元二零一二年,陕西西安考古又发现一墓葬,通过墓志铭可判断其为一位将军与一位宗室女子合葬墓,主墓室存放双人合葬棺椁,但合葬棺内却仅有一具男性尸骨。意外的是,墓志铭上该宗室女子封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供奉本朝历代帝王及其先祖的太庙是帝王祭祀的重要场合。后来,宗室、功臣经过皇帝批准后也可以将他们的神位供奉于太庙之中,称为「”配享太庙”,以示殊荣。魏明帝时,先后有26位功臣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