逼苏联合作,昏招惹怒斯大林

Posted 斯大林

篇首语: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逼苏联合作,昏招惹怒斯大林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逼苏联合作,昏招惹怒斯大林

有这样一种说法:在一间陌生的房间里,当只有一个人时,这个人只需要担心一个问题,那便是生存;当房间里再多一个人时,他们考虑的问题可就多了。正应了那句俗话: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二战中的反法西斯同盟就是这样一个「 ”江湖”。表面上看,饱受轴心国摧残的各国本应同仇敌忾共同御敌,实际上,同盟国集团中最强大的美、苏、英彼此之间都存在着严重的内耗。就连英国和美国在许多问题上都面和心不和,更不用说意识形态直接对立的英、苏了。 二战爆发前夕,欧洲乱成了一锅粥,英、苏、德之间也是热闹非凡,联手上演了一出大戏。 德军兵锋咄咄逼人,英国却把德军的强势归咎于苏联,认为苏联暗中源源不断向德国出售石油的行为无异于助纣为虐。然而,迫于《苏德友好条约》的维系,英国也不好直接插手苏德这对「 ”盟友”内部的事情。不过,英国人心里清楚,如果不能把苏联的油田摧毁,问题便无法从根本上被解决。 1940年中,德军基本上控制了法国,德国的综合实力也来到了二战中的巅峰。此时,德军高层正踌躇满志地计划进攻英国,整个西欧局势岌岌可危。就在这个关头,苏联人发现了一些端倪:一架国籍不明的飞机突然飞到位于苏联西部的大型油田上空盘旋。其实,在此之前,已经有相当多的来历不明的各种飞机频繁出现在阿塞拜疆首都巴库上空,苏联方面对此并非没有察觉。有报告称,这些飞机在苏联重要的战略基地上空偷拍,为此,苏军还调集了炮火轰击这些不速之客,战斗机也对其进行了拦截。 那么,英国人不远千里深入苏联人的地盘,究竟是做什么样的考虑呢? 原来,当德军发动「 ”海狮计划”时,英国人的压力骤然增大;与此同时,苏德双方相互猜忌,丘吉尔大概也看出了这一点,派遣大量人员在欧洲各地散布「 ”德军即将进攻苏联”的谣言。不过,有一件事情令丘吉尔十分头疼:一旦德军占据了苏联油田,德国获得了这一重要的战略补充,局势不仅对英国而言雪上加霜,恐怕连苏联都要遭殃。如此一来,整个反法西斯战争将遭遇沉重打击。 在这个关头,英国人做出了一个相对极端的决定:他们打算派出战机,将分布在苏联西部的各大油田进行饱和轰炸,全部摧毁。为此,英军作了周觅的计划和安排,皇家空军的「 ”布伦海姆”轰炸机群赶赴中东待命,随时准备执行轰炸行动。不能为自己所用,或者对自己有威胁便要摧毁,这是二战中英国人「 ”阴狠”的一面。当我们谴责美苏等国类似的行径时,英国在这一方面绝不落后。这样的案例无独有偶:德军攻占法国后,根据协议,法国舰队已经退出了战争,然而,仅仅是担心德军会利用法国舰队进攻英国,丘吉尔便派出海军将法国舰队全歼在奥兰港内。 1941年春,英国人挑拨离间的诡计已经卓有成效,德国和苏联这对「 ”密友”见的关系也开始剑拔弩张起来。此时,德军进攻英国计划受挫,转而开始在苏德的势力边界展开紧锣密鼓的部署。在这个关头,丘吉尔故意卖了个人情:有资料显示,丘吉尔曾事先将德军即将进攻苏联的情报提供给了斯大林。然而,后者仍抱着「 ”苏德同盟”的愿景,对丘吉尔的劝告置之不理。为了防止苏联油田落入德国人之手,英国干脆亮了底牌,丘吉尔以英军将要轰炸油田做要挟,企图迫使斯大林做好对付德国的准备。 1941年6月22日,苏德战争爆发,德军用了极短的时间便将展现推至列宁格勒、莫斯科一带。此时,远在另一端的丘吉尔如坐针毡,英国人最担心的事情还是发生了。7月初,英军高层召开紧急会议,商讨如何应对德军占领油田后的形式问题。在这场会议上,英军高层达成共识:一定要在德军占领整个高加索、从苏联油田中抽取到战略物资之前摧毁它。7月4日,驻扎在摩苏尔的英国皇家空军已经接到命令并做好了轰炸准备。此时,丘吉尔对斯大林作了「 ”最后通牒”,作为补偿,英国会向苏联提供重型机械和先进武器装备。然而,斯大林可不是会被轻易吓到的主,他断然拒绝了英国人的提议。 1941年7月中旬,眼看苏军兵败如山倒,丘吉尔紧急会见了几位军事专家,对轰炸油田可能造成的后果作了评估。一名负责部分行动的空军少将认为,如果将几处大油田同时摧毁,苏联极有可能陷入无油可用的窘境,最直接的影响便是农用机械无法工作,苏联将会陷入大饥荒。在战局最危急时,这样的灾难无疑是毁灭性的。即便如此,多数专家仍然认为英军摧毁油田是利大于弊,石油专家贝尔图甚至催促军方立刻展开行动,趁着德军在苏联尚未站稳脚跟时展开轰炸,英军付出的代价可能会小很多。 9月下旬,基辅一带规模庞大的苏军大势已去。此时,苏军陷入了无兵可用的窘境,局势似乎已经无法挽回。基辅的沦陷使得苏联首都莫斯科门户大开,德军很快就将兵锋推进至距离莫斯科约225公里处。不仅如此,德军也打开了通往北高加索地区的道路。这一时期,英国高层经过研究又提出了两个方案:第一,让斯大林下令苏军自行摧毁油田,英国方面则给苏联提供1亿英镑用于进口石油;其二,英国人发现大片油田位于海平面以下,英国人打算通过轰炸将油田变成一片汪洋。为了防止德军在苏联油田被摧毁后改变目标,英军甚至做好了轰炸周边国家油田的打算。 当然,丘吉尔为了本国利益,再三催促苏联人自毁油田的做法令斯大林感到愤怒。后者曾冷冷地回复道:「 ”高加索没有战争,战争在乌克兰。”丘吉尔对苏联方面的回应也十分不满,他甚至怀疑苏军面对德国军队的进攻能否迎刃而上:「 ”我们不知道,当希特勒攻打他们的时候,他们会迎刃而上,还是犹豫不决。有着这样一种背景的政府竟然指责我们试图靠着他们的血本,在伊朗争取利益,这真让我感到寒心。” 接踵而来的莫斯科战役似乎印证了丘吉尔的担忧:在第一轮进攻中,苏军第九军便遭遇全歼。在英国人看来,苏联沦陷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情了。皇家空军甚至接到了这样的命令:无论苏联方面的反应如何,一旦德军拿下油田,英国空军就要摧毁它们。然而,情况在接下来的数十天里发生了根本的转折:随着冬天的到来,德军攻势愈发疲软;相反,在斯大林「 ”看不见的师”的制度下, 苏军越来越多,源源不断赶赴前线,德军反倒是难以为继。进入12月,德军攻势已经陷入停滞,恶劣的天气令德军战斗力骤减,他们已经陷入了进退两难的绝境。 莫斯科战役是二战的一个重要转折,但它远没有解决全部问题。1942年夏,德军再次大举进犯高加索地区,苏军即便是进行了顽强抵抗,也不能完全抵挡德军攻势,阿尔马雅尔和麦科普等地相继落入敌手。不过,此时的英军也与德军在北非战场陷入纠缠,远东地区的局势也不容乐观,已无暇顾及苏联油田的问题了,轰炸计划不了了之。反倒是德国在这个节骨眼上犯了糊涂:他们没有完全夺取油田便转而进攻斯大林格勒,这也为后来的失败作了注脚。 有趣的是,到了二战结束那会儿,苏、英两国为此事还专门算了一笔账:英国人谴责苏联对盟友极不信任,不愿配合;而苏联方面则指责英国人居心叵测,企图借口对付德军以削弱苏联的实力,英国对这一点矢口否认。值得注意的是,有资料显示英国空军曾对部分油田做过轰炸,英国人则对此坚决不承认。 其实,这样的「 ”内耗”在二战中并不少见:斯大林曾谴责盟军迟迟不开辟「 ”第二战场”,作为「 ”回报”,苏军也故意拖缓了对日军出兵的日期。大国间的斗智斗狠并没有随着二战的结束而结束,这一直延续到了冷战时期。

相关参考

斯大林和陈独秀的分歧

 国共第一次合作中,苏联和共产国际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而且在后来的革命探索中一直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马日事变爆发之时,苏联方面斯大林当家,他曾就这一事件向中共传达过自己的意见,通过最新解密的

斯大林去世后的苏联杂志 苏联曾这样纪念斯大林

1953年3月5日,苏联最高领导人斯大林去世。1953年第4期的苏联杂志《COBETCKNN》画报,出了一期专刊,对斯大林的生平及各地悼念情况作了介绍。杂志封面是斯大林的大幅画像,一身戎装,威风凛凛。

揭秘毛泽东首次访苏逼斯大林重签友好条约

毛泽东那个人的性格是非常执着的,他见了斯大林第一面,12月16号,两人寒喧了几句,马上他就提出来,说我来之前中共中央召开了一次会议,关于1945年的条约我们是这样,话没说完,斯大林说,打住……毛泽东一

斯大林格勒战役紧要关头,斯大林下一无耻命令,却挽救了整个苏联

二战中的斯大林格勒,在经历过苏德双方的激战后,可谓是一座燃烧的城市,在这座燃烧的城市里,苏联将近一万四千名军官和士兵都在遭遇这来自斯大林的惩罚,他们违法了斯大林在1942年办法的第227号命令--决不

苏联首颗原子弹是 ”彻底的剽窃”,斯大林却仍对此无比得意

二战末期,美苏对话中有这样有趣的一幕:在新任美国总统杜鲁门会见苏联最高领导人斯大林时,前者得意洋洋地炫耀,美国将会用一种前所未有的巨大威力武器打击日本。斯大林听后却是异常冷静,只是淡淡地说:「”既然如

蒋经国为何反对苏联割走外蒙? 斯大林欲夺外蒙

斯大林干脆地对蒋经国说:“老实告诉你,我之所以要外蒙古,完全是站在军事的战略观点而要这块地方的。”“你还有一个错误,你说,中国没有力量侵略俄国,今天可以讲这话,但是只要你们中国能够统一,比任何国家的进

宁愿站着死,也不跪着生 苏联随即被歼灭6个师

1939年苏德签署互不侵犯条约,共同出兵瓜分了波兰。为保护苏联列宁格勒地区,斯大林向芬兰提出了领土要求。但芬兰并未同意,见威胁利诱不成,斯大林决定以战争手段摧毁芬兰现政权,让躲在苏联的芬共领袖库西宁回

胎死腹中的苏联航母计划

在斯大林的准许下,苏联海军于1938年提出了一个规模较大的十年造舰计划。可是,1939年9月1日,德军入侵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在欧洲战场全面爆发。紧接着德国入侵苏联,导致了苏联整个海军造舰计划的全面终

二战苏联此举乍看是被逼无奈,却无意间改写了犹太人的命运

我们在之前的文章中就曾提到,虽然二战的交战国被分为两大阵营并被赋予了「”正邪”之分,这场战争的实质却没有改变,仍然是世界强国对利益的一场争夺。二战刚一结束,英、法等老牌强国便想方设法地巩固自己的传统势

苏联当年百万大军直逼边境,最终却没敢动手,只因我国有一杀手锏

现在的国际交往中最注重的就是利益了,现在任何国家都不可能真的真心建交的,双方都是为了自己的利益,在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的经济发展非常不好,当时西方各国对中国实行的是制裁政策,而当时只有苏联愿意帮助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