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最有福气的黄埔生,戎马一生竟一次也没受伤,88岁高龄去世
Posted 古北口
篇首语:人无常识,百事难成。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他是最有福气的黄埔生,戎马一生竟一次也没受伤,88岁高龄去世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他是最有福气的黄埔生,戎马一生竟一次也没受伤,88岁高龄去世
战争年代不论是士兵还是将军都要在枪林弹雨中穿梭,受伤自然就成了家常便饭,不过将军受伤的概率会低一些,但要是身上一点伤疤都没有,那也是不现实的。但就真有这么一个福将,总能化险为夷全身而退,这个人就是郑洞国。 郑洞国绝对算得上是抗战名将,早在长城古北口抗战中就有他的身影,此后大战小战都能见他横刀立马,足足与日本人较量了12年。而这12年中,郑洞国也是每一战都抱着马革裹尸的决心,战胜了死亡恐惧的将军反倒吓住了死神,这才能毫发无伤。 有趣的是,郑洞国差点没能进入军校。黄埔军校成立时,郑洞国虽然毅然投笔从戎,但他身在湖南,无奈路途遥远,没能赶上黄埔军校的报名。但峰回路转的是,他的一个老乡黄鳌报了两次名,就分给了他一个名额。结果两人同时考上,而且被分到了同一个队。这下冒名考试的行为即将暴露,郑洞国于是干脆主动交代问题,自请退学。一向严苛的教学部念在他是求学心切,竟然同意他以本名留在学校学习,这就可以看出他是个有福之人了。 等到郑洞国第一次上战场,他就参加了讨伐陈炯明的战斗,其中淡水城一战值得一说,当时敌人龟缩,城墙难克,郑洞国就自告奋勇加入了敢死队。炮火连天下,敢死队死伤过半,但郑洞国愣是一步一步爬过了开阔地,带着剩下的敢死队员攻下了淡水城,而且郑洞国竟然奇迹般的毫发无伤。 古北口之战被称为「 ”激战中的激战”,郑洞国在孤立无援的情况下与日本人死磕到底,在几乎弹尽粮绝之际仍奋力将鬼子拒于长城以外,古北口失陷之后,郑洞国又边打边撤,每每即将落入敌人包围圈的时候,郑洞国总能全身而退。 郑洞国还有一次银元救命的经历,在台儿庄外围战中,郑洞国所在的临时指挥部遭遇敌军炮火覆蓋,郑洞国本人直接被掀翻在地,他感觉胸口受到猛烈冲击,本以为死定了,却发现自己毫发无伤,原来弹片正好卡在了他左胸口袋的一枚银元中间,掏出后发现银元已经变形,但郑洞国只是感觉微微有些疼痛。 就这样,直到郑洞国解甲归田,他都没有经历过受伤。1991年,88岁高龄的郑洞国在北京离世。他离世后,在海峡两岸都举行了隆重的追悼会,这种待遇,只有他和杜聿明享受过。相关参考
如果提到大清史上最有福气的女人,很多人都想到了乾隆帝的母亲崇庆皇太后若论福气,崇庆皇太后确实是比较有福气的女人,她因为诞育了弘历,从妃到贵妃到熹贵妃,再到皇太后,可谓达到了一个女人一生最高的荣耀,所以
康熙一生到避暑山庄40多次,雍正在位13年,為何一次也沒去過
列位,歡迎來到照理讀史。清代帝王是特別願意到承德避暑山庄的,這個咱也能理解,一方面北京夏天確實是很熱的。尤其在古代,也沒有特別先進的降溫手段,所以離開烈日炎炎的北京到避暑山庄去避暑辦公,是個很好的去處
白起一生领兵打仗无数,共歼灭六国军队一百余万。攻六国城池大小七十余座,奇迹是在那个战火连天的岁月,一生从来没有打过败仗,(各种历史资料表明的确一次也没败过)并且经常以少胜多。既是高超的战术家又是高明的
明朝皇后谁最有福气个人认为是明宣宗朱瞻基孙皇后 孙氏,既“孝恭章皇后”。一、她幼年入宫,以其美貌和聪慧赢得了皇孙的倾心垂爱,书写了宫中历史上为数极少的爱情佳话;二、她善于隐忍,以谦恭和娇柔使皇帝对她
清朝有那么多皇后、皇太后,甚至有许多在后世留下了极其显赫的名声。比如清初那位皇太极后妃,顺治帝亲母,康熙帝祖母,被称为科尔沁草原最耀眼明珠的孝庄皇太后,博尔济吉特。布木布泰。又比如清末那位将清朝紧握在
南巡时一才女出了一上联,让乾隆与纪晓岚都吃瘪,至今也无人对出
乾隆,清朝最有福气的皇帝。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乾隆的运气实在是太好了,且不说做了63年皇帝(3年太上皇),能活到88岁本身就是一个奇迹。乾隆一生自视甚高,晚年更是以“十全武功”自诩。事实上,乾隆还有一
吕后去世,在平定诸吕之乱中,刘襄是功劳最大,又是势力最为强大,而且也是最该继承皇位的人。但是他最终什么也没得到。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刘襄剧照)说刘襄功劳最大,理由有三点:一是刘襄最先起事,打着平定诸
民国夫妻老照片:钱钟书的夫人很有名,梅兰芳的平妻长得有福气杨绛VS钱钟书第一次见面,钱钟书就说,「”我没有订婚。”杨绛回应道,「”我也没有男朋友。”于是两人顺理成章地恋爱、结婚、生子,相守一生,旷世情
核心提示:刚任参谋总长就去世的桂永清,察其一生仕途,虽屡遭撤职或处分,但其后官职反而会升一级,成为国民党军界的一大奇观。的国民党海军总司令、一级上将桂永清。桂永清资料图本文摘自:凤凰网历史,作者:大风
本文作者:丘智贤本文为丘智贤先生参加广东省黄埔军校同学会举办纪念黄埔建校九十四周年座谈会发言稿(有删节)。抗战胜利后,盟国美军顾问到中央军校访问,对黄埔军校师生发表演说赞誉道:“西方的西点,东方的黄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