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食的抵顶者,盛唐西方大门的守门人,兴盛了二十多年的突骑施

Posted 王朝

篇首语:成功由大量的失误铸就。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大食的抵顶者,盛唐西方大门的守门人,兴盛了二十多年的突骑施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大食的抵顶者,盛唐西方大门的守门人,兴盛了二十多年的突骑施

中国古代北方、西北的游牧民族体系非常复杂,不是专业的研究者很难理清他们之间的关系和发展变化过程。从这个角度上来看,唐朝时期的突骑施这个势力非常可人,整理它的前世今生还算是一件并不很困难的工作。 突骑施的名字最早出现在初唐,盛唐时期达到了它的鼎盛阶段,是活跃在中亚、西亚的重要力量,在大唐、大食、吐蕃三个强大政权的夹缝中求生存。但正如大多游牧民族,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最后灭亡在游牧民族无法克服的劣根性——内乱上。 突骑施一直是大唐的藩属国或羁縻势力,所以我们就从大唐人的角度看看突骑施的兴起与衰败。 (中亚风光) 【有史记载的突骑施的首任领袖——乌质勒】 起初,突骑施是掌控西域、中亚的西突厥下属势力之一。西突厥分为十姓部落,突骑施只是十姓之一「 ”斛瑟罗”的一个外围小部族,并不在十姓这种核心部落队列之中。 就如铁木真少年时期受到其他部落欺凌一样,突骑施在斛瑟罗严苛的统治下日子并不好过,这些被统治部落纷纷开始离心。 这时突骑施出来一个优秀的首领——乌质勒,这人很是能干,大力实施人才引进战略和人口增长战略,也就是抢掠人口和部族合并,逐渐成为这个区域最强盛的部落。其下设置都督20人,各领兵马7000,总计十余万部族骑兵,算是一股很强大的势力了。 这时突骑施所处的地区已经随着西突厥一并归附了大唐,在李治和武则天这两口子的管理之下,设置了乱七八糟很多都督府来管理。貌似唐王朝在开疆拓土,但这种管理有名无实,游牧民族还是过着千百年来延续下来的生活方式,以及继续着强人政治的权力更替。 突骑施发展起来后,原来的统治者斛瑟罗不敢正面对抗,就索性去长安投奔了武则天,在中原养老也是个不错的选择。之后突骑施替代了斛瑟罗的位置,成为了西突厥十姓部落之一,并继续向西发展,直到占据了西突厥圣山所在地楚河流域,成为西突厥最强大的势力,其王帐就设在碎叶城。 有了大本营的突骑施东北与后突厥为邻,西南是昭武九姓康国、石国那些胡子,东南方向是大唐的安西都护府。而正西方是新近兴起的大食,大食呼罗珊总督统治着原来的波斯萨珊王朝故地。 (右上角怛罗斯城一带就是突骑施的领地) 那时的碎叶城虽然在唐王朝安西都护府管辖范围之内,但只是在李治初期和武则天称帝初期有军队驻守,其他时间都是游牧部族势力控制,大唐事后确认,仿佛今天的备案制。 既然诸胡已经自己排好了座次,并在表面上归附大唐,那么大唐予以确认备案就好了。但是,就像现代的几个大国在西亚的代理人战争一样,这种平衡的掌握需要良好的政治技巧,以及强盛的国力为后盾。 当时,大唐就是准备利用占据碎叶城一带区域的突骑施来实施对抗大食东进的战略。实际上不管是不是突骑施,无论谁在当地是最强大的势力,都会得到大唐的支持,不听话的会有鞭子抽过来。 (中亚风光) 从李治开始,一直到李隆基,唐王朝在西域一般都是采取这样的平衡策略:首先认可强者为王,对新兴的势力予以承认和册封;同时,唐王朝掌握着西突厥王族阿史那家族,如果新兴势力不顺服,就把阿史那家族的人任命为西突厥可汗派到西域,挑起各部族纷争,再重新任命胜利者。 这样最大的优点是充分利用了阿史那家族的全部剩余价值,大唐也不需要投入过多。但实事求是讲,这就是在走钢丝,是一种偷懒的管理方式,李治、武则天、李隆基都是如此。游牧民族不是傻子,一次两次有效,时间长了对中原政权的仇恨越积累越多,直到失去控制。中原政权开拓新领土真正有效的方式还是驻军+实边移民这种水磨功夫。 (中亚风光) 【短暂的突骑施的第二任领袖——娑葛】 武则天退位后,唐中宗继位,大唐延续了对西域的政策,继续认可突骑施的存在,并准备任命乌质勒为唐王朝的西河郡王,并赏赐宫女4名。结果这个乌质勒突然身死,其长子娑葛继位,成为突骑施的第二任领袖。 唐王朝的使者已经到了西域,估计之前也有过这方面的预案,手头上有空白诏书或者空白任命文书,甚至金印都不止带了一颗,就任命娑葛为唐王朝金河郡王,宫女仍然赏赐给了娑葛。 这本来是个不错的开头,用一个官位和一些财富就能让这样的一股势力为唐王朝的利益服务,即使加上几位无辜的宫女,这个账还是算得过来的。 (流落到异域的唐朝闺蜜团) 可惜不怕没好事就怕没好人,大唐当朝兵部尚书宗楚客收了突骑施另一个势力的七百两金子,就想派人一道旨意免除娑葛的统兵权,而且好死不死的是使者被娑葛抓获,弄了一个人赃俱获。这个使者官位也不小,正五品上的御史中丞,差一步就是副部级了。 娑葛没惯毛病,杀了这个五品官,纵兵在安西掳掠,并上表要宗楚客的人头。这实际上是唐王朝的一次严重政治事件,一道旨意就想让千里之外的蛮夷权力更替,不但违背唐王朝的政治原则,更是过于傲慢和无知了。(就如某大国总统承认某小国反对派为小国总统一样,连个替罪羊都不给自己安排) 人头当然是不能给的,这关系大唐的尊严,即使错了也不能用大臣的人头来平息,这件事情被唐中宗压了下来。两年后宗楚客死在李隆基诛杀韦后的政变当中,但毕竟人头还没像韩侂胄一样被送到异域。 娑葛比他老爹乌质勒差远了,或者是突骑施人能共患难不能共享福,他的弟弟与他产生了矛盾,弟弟投奔了邻居后突厥,并带着后突厥军队抓住了娑葛。 但兄弟两个都没好结果,后突厥可汗说你俩兄弟不齐心,我一个也不要,于是兄弟俩都被杀掉。 【突骑施的第三任领袖——苏禄,这可是个可以与李隆基唱对台戏的厉害角色】 后突厥的核心区域在蒙古高原,中亚有些太远了。后突厥可汗杀了娑葛兄弟后退兵,但估计也没白忙活,应该是抢掠了一番才东归。 突骑施首领都被杀光了,娑葛的一个部将苏禄就当了第三任领袖。这个苏禄是个厉害角色,在位23年(715年-738年),部下二十余万,「 ”雄西域之地”,是突骑施汗国最强盛的时期。 苏禄和李隆基几乎同时掌权,二人也见过几次面,唱了二十年的对台戏。 从唐王朝的角度,李隆基基本上一直都在满足苏禄的各种要求,任命为大将军、国公、忠顺可汗,并把西突厥阿史那家族的女子封为交河公主嫁给了苏禄,碎叶城也让给突骑施作为王账所在地。 这里多说一句,交河公主的爷爷就是被突骑施夺权撵到长安的斛瑟罗,到交河公主这一代已经基本上汉化了,她后来在突骑施灭亡后被唐军送回了长安。前几年考古发掘出一处交河公主孙子、突骑施王子的墓葬,那孩子从小在长安长大,名字叫光绪。 (在霸占杨玉环之前李隆基还是很能干的) 苏禄在为大唐守边方面很是积极努力: 开元八年(720年)派兵击败大食呼罗珊总督赛义德,掀起了波斯萨珊王朝复国运动和祆教反抗伊斯兰教的一次高潮,中亚各国也纷纷背离大食重新归附大唐; 开元十一年(723年)、十二年,突骑施出兵中亚小国拔汗那,两次击败入侵的大食军队; 开元十六年(728年),突骑施攻入大食境内,但失利退出; 开元十八年(730年),突骑施积聚力量大举进攻,在大食境内打了一个天翻地覆。 这十余年间,突骑施作为大唐对抗大食东进的战争代理人,起到了非常好的作用,被大食人称为「 ”抵顶者”,意思是像牛或者大象一样用头冲撞的庞大动物。 但唐王朝与突骑施之间明显存在不信任,苏禄除了交河公主之外,还娶了后突厥和吐蕃的女子为王后(可敦),双方之间曾发生过数次冲突: 开元五年(717年),突骑施入寇安西四镇; 开元十五年(727年)突骑施兵围安西四镇,大肆抢掠; 开元二十三年(735年),突骑施和吐蕃攻打北庭和安西拨换城,次年被北庭都护盖嘉运击败。 其中开元十五年这一次,标志着唐王朝与突骑施蜜月期的结束。事情过程史书当中有一小段不足百字的介绍,大意是当时的安西都护杜暹没有处理好双方的马匹互市贸易,造成了突骑施一定的财产损失,苏禄于是「 ”大怒,发兵寇四镇”。 根据杜暹的生平经历,算得上是一位名臣、一位干臣,并非之前宗楚客那样为一己之私胡作非为的人。即使杜暹这个事情处理的不是很好,但也达不到挑起双方战争的程度。应该说,是苏禄以这个事情为借口来试探大唐对他的容忍底线。 最后开元二十三年这一次,实际上战争前后持续了数年,规模还是比较大的,最后唐王朝取得了胜利,也标志着唐王朝与突骑施战略合作的终结。 总之,苏禄和李隆基在这种互不信任的情况下共同度过了这二十多年,苏禄年长,李隆基年轻,李隆基开元时期还没过完,苏禄已经到了生命的尽头,晚年体弱多病,与唐王朝战争的失败也降低了苏禄的威望,逐渐开始失去了对突骑施势力的控制能力。 (中亚风光) 【后苏禄时代的突骑施汗国,内乱、分裂,李隆基推波助澜】 苏禄是死在自己一手栽培起来的部将手中,(旧唐书此处记载不一致,另一说是被盖嘉运攻克碎叶城时杀死),失去了苏禄的压制,突骑施黄、黑两姓开始产生矛盾。黑姓拥立了苏禄的儿子吐火仙为突骑施汗国新任可汗,黄姓不服,于是突骑施黄、黑内战开始。 黄姓部落不占优势,就投奔了唐王朝,唐王朝开始正式介入双方内战。还是刚才说的盖嘉运,现在是安西都护,率唐军和黄姓部落这些带路党共同攻克了碎叶城,活捉吐火仙可汗,连同交河公主一并送往长安;另一路唐军在疏勒镇守使夫蒙灵察带领下攻克了怛逻斯城,杀死了黑姓部落首领。 盖嘉运后来败在吐蕃手下,丢失了战略要地石堡城,被李隆基免官;夫蒙灵察是后来的安西都护,曾经是高仙芝的顶头上司,后来死在安史之乱叛军手中。也都可以算作一时豪杰。 (黄姓、黑姓,这张图能帮助记忆,或者马蜂?) 这时李隆基做出了一个让后人难以评价的决定:任命西突厥阿史那家族的阿史那昕为西突厥十姓部落的首领,统领西突厥故地。突骑施黄姓部落白忙活了一场,什么好处也没得到,于是彻底被激怒,声称要联合吐蕃反唐。 李隆基在黄姓部落背叛的威胁下,又改了主意,任命黄姓部落统管突骑施势力,阿史那昕管理除了突骑施之外的其余西突厥势力,勉强压下了这次纷争。 但不久之后,阿史那昕在唐军护送下到达碎叶城的时候,黄姓部落发兵杀了阿史那昕,并自立为可汗,唐王朝与突骑施黄姓势力彻底决裂。 (好吧,马蜂) 李隆基于是开始支持突骑施的黑姓部落,(实际上在此之前,唐王朝一直保持着与黑姓部落的接触,在黄姓部落杀阿史那昕之前,就已经开始了扶持黑姓部落的行动。) 天宝三载,已升任安西节度使的夫蒙灵察与黑姓部落共同消灭了黄姓部落,突骑施势力彻底姓黑了,黄姓部落逐渐消亡。 之后一直到安史之乱,黑姓部落突骑施势力对大唐一直保持着充分的服从,李隆基也给黑姓部落越来越高的封赏,直到任命为西突厥十姓部落的可汗。 但这时突骑施也已经实力大损,再也无力进入大食境内进行战斗,只能维持一个边境的安宁。没实力就不受尊重,天宝九载安西节度使高仙芝路过碎叶城,随便找了个借口就把突骑施可汗抓到了长安,又被李隆基处死。 突骑施的衰落,代表着在中亚再也不存在代理人战争了,大唐士兵的横刀必须要与阿拉伯人的弯刀碰一碰了。于是,就有了怛逻斯之战,大唐战败。 在中亚和西域,可能是受到时代的限制,唐王朝一直在利用这些游牧部族,有些类似大英帝国当年的离岸平衡手,或者是现代某国的代理人扶持政策,也就是说英国人和某国人现在的外交政策是一千多年前唐朝人玩剩下的。 但这种政策的最后结果是所有势力都离心,怛逻斯之战高仙芝的遭遇,可以说是百余年大唐西域政策所有负面积累的一次集中爆发。 安史之乱后,唐王朝彻底退出了中亚和西域,突骑施也被新兴起的葛逻禄势力取代,就是那个在背后捅了高仙芝一刀的葛逻禄。曾经的大食抵顶者、大唐二十余载的金牌红棍、西方大门的看守者——突骑施,从此退出了历史舞台。 用数学和工程的思维方式去解读历史,妄图以古喻今。理工男读历史,欢迎关注和讨论。

相关参考

旭烈兀西征——黑衣大食王朝的覆灭

蒙古统帅旭烈兀灭木剌夷(今伊朗北部里海南岸)之后,将大军集结在哈马丹附近,休整补给。1257年9月,旭烈兀鉴于大军休整完毕,派遣使者致国书给黑衣大食的哈里发——穆斯台绥木。责问他:我讨伐木剌夷,召你国

蒙古灭西夏与金国的时候,只花了二十多年,为何灭南宋要45年?

蒙古灭西夏与金国的时候,只花了二十多年,为何灭南宋要45年?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公元1235年蒙古大汗窝阔台发兵攻宋,拉开了宋蒙战争的序幕。1279年,崖山之战,宋军战败,陆秀夫背着年

没有永远的朋友

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这句话通用于世界各国,尤其适用于国家与国家的关系。在盛唐时代,中国国力强大、文化兴盛,西方国家慕名而来,也学到了很多先进的技术和文化。随着西方列强的崛起,我们国家的封建

从没去过战场的书生,却写下这首慷慨的边塞诗,末句开启盛唐大门

唐高宗时期,帝国的边境战事又开始频繁起来了。原因很简单,自从天可汗李世民驾崩之后,周边被打服的强国又蠢蠢欲动,他们要试探唐朝的底线。其中最为活跃的,还是已经被打灭国的突厥余部以及新兴的吐蕃势力。也就在

从没去过战场的书生,却写下这首慷慨的边塞诗,末句开启盛唐大门

唐高宗时期,帝国的边境战事又开始频繁起来了。原因很简单,自从天可汗李世民驾崩之后,周边被打服的强国又蠢蠢欲动,他们要试探唐朝的底线。其中最为活跃的,还是已经被打灭国的突厥余部以及新兴的吐蕃势力。也就在

历史上的田文镜,从八品县丞升到七品知县足足经历了二十余年

田文镜可以说是雍正皇帝最为宠信的臣子之一。康熙在位时期,田文镜为官四十载,晋升之路慢的出奇,从县丞到知县再到知州,田文镜足足经历了二十余年。到雍正继位之时,田文镜已经是年过花甲的老人,凭借多年的勤勉才

唐朝人为啥称阿拉伯帝国为大食

唐朝的时候,称呼阿拉伯帝国为大食。这是为什么呢?原因可笑,出现点误会!地图唐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比较强大的王朝,不仅仅是武力,还包括文化,影响了周边很多国家。在唐朝强大的时候,西方强大的则是阿拉伯帝国。

安禄山相比王忠嗣,兵少地小,为何他造反,秘密在他的次要地位里

当下热播的《长安十二时辰》中的著名官二代王韫秀称其父挂四镇节印,控疆万里,带甲二十万,军威遍布西域数十国。这阵仗大的让狼卫都起了绑架她威胁老父亲帮忙打大食的主意,毕竟每一个女孩背后都很可能站着一个女儿

有人畫了二十層山,感到只有一層

意境高低能否引人入勝,構圖關係很大。灕江的山水甲天下,如不苦心經營,構圖卻很不容易搞好。灕江兩岸都是如筍的尖峰。你坐東岸畫西岸,下邊是江;上邊是山。你坐西岸畫東岸,也是下邊是江;上邊是山。有人畫了二十

为什么苏洵到了二十七岁才开始发奋读书?

...己的儿子们相差无几。正如本文最开始提到的,苏洵是到了二十七岁的时候才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