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莫高窟为何修建在断崖上

Posted 石窟

篇首语:不怕路长,只怕志短。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敦煌莫高窟为何修建在断崖上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敦煌莫高窟为何修建在断崖上

敦煌莫高窟——千佛洞为什么修建在鸣沙山东麓的断崖上呢?除了复杂的社会原因,神秘的宗教传奇之外,令人信服的真正原因则是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和智慧—科学地选择地理环境位置。 石窟的修建是古代建筑中的一个特殊类型,它既是巨大的建筑工程,又是伟大的艺术创作。莫高窟是建筑、绘画、雕塑密切联系实用性和艺术性高度结合的完美的建筑整体。它的选址是一项综合性工程,它与宗教、地形、石质以及朝向、交通都有着密切的联系。 石窟寺是印度佛教的产物,是进行宗教活动的场所,与一般寺院没有多大区别。根据佛教的教义,寺院需要一个「 ”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的清净的环境,尽量摆脱世俗生活的干扰,以便于学经和修行。所以山林一直成为佛教寺院与石窟的选址对象。「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大半在山林中。「 ”天下名山僧占多”,很多的名山都建有寺院。与寺院相比,石窟则有特殊的要求,即起码要有可供开凿的崖壁。 因此,它的最大特点是在山地,依山开凿。为了取得天然峭壁与优美的景色,石窟选址往往都注意能依山面水。石窟寺往往借助壮观的自然景色,选址在山势险峻、流水不绝、景色奇丽的地方。敦煌千佛洞的选址,也是这样。 早在唐代,一个地方统治者在其碑文中就盛赞莫高窟:「 ”西连九陇坂,鸣沙飞井擅其名;东接三危峰,滋露翔云滕其美;左右形胜,前后显敞,川原丽,物色新。”「 ”珍木嘉卉生其谷,绚花叶而千光。”从现状看,千佛洞开凿在远离敦煌城东南25公里的鸣沙山断崖上,这里大泉河自南向北流去,大泉河两侧都为连绵起伏的沙丘,东面名三危山,西面名鸣沙山。 莫高窟选择在河西由河水冲刷形成的鸣沙山的峭壁上。这里不仅与世俗生活隔离较远,更重要的则是由于大泉河的存在形成了一派清幽的大自然风光。 距莫高窟15公里的南山谷中有个名叫大泉的地方。这里的泉水汇合起来向北流经莫高窟,唐代称为「 ”宕泉”,后来也叫大泉河。大泉河平时是一条清澈的小溪,每遇涨水季节,这条小溪就会变成宽阔的河流,浇灌着莫高窟的土地,使宕泉两岸红柳丛生、草木青绿。 古代劳动人民选中了这些可以生栖的地方,经过辛勤劳动,开荒植树,种植粮食果蔬,创造了生活的物质基础,年复一年地开凿石窟。随着修洞窟主的增多和洞窟的不断修建,到唐代时,莫高窟就建成了古人所记载的「 ”斯构矗立,雕檐化出,巍峨不让龙宫”;更有那「 ”前流长河,波映重阁。风鸣树道……更澄清净之趣。” 地质对石窟开凿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戈壁滩的敦煌为砾岩,石窟的开凿不能脱离该地区的地质条件,它只能综合各方面的因素,针对当时的岩石特点,进行不同的加工与处理。在同一崖壁上,石质也多有优劣之分。 因为沉积岩在形成过程中,往往出现不同岩石的石层和夹层。敦煌莫高窟的岩石在地质上属于第四系酒泉砾岩,并夹有砂岩,岩性变化很大,交错层理发育,上部为泥质胶结,下部为钙质胶结。这种由砾石、砂土等自然胶结而成的砾岩层,多呈厚层块状。 由于它不具有整体岩石的硬度,而是以松散的陆相砾岩沉积在河流西岸,因此,经开凿的洞窟表面高低不平。由于卵石与砾岩的硬度、大小、密度都不致,给表面处理加工带来了困难。所以敦煌石窟的加工与造像都借助于泥作,把石窟的开凿与泥塑、彩绘结合起来。 在石窟选址中,朝向也普遍受到重视。根据我国的地理气候条件,最好为南向和东向。西向和北向经常受风雨的侵袭,冬季又易积雪,容易风化。莫高窟选择在大泉河西鸣沙山东麓的峭壁断崖上,坐西朝东,与东面的三危山隔河相望。这里正如莫高窟存唐代《李克让修莫高窟佛龛碑》所说:「 ”凿为灵龛,上下云矗;构以飞阁,南北霞连。右豁平陆,目极远山「 ”西连九陇,东接三危,川恒绮错,物产瑰奇。花开德水,鸟弄禅枝。”真是一处得天独厚的好地方。 石窟不仅选址于自然山水之间,而且也往往在重要的交通线上。自汉武帝通西域畅开「 ”丝绸之路”之后,敦煌成了一个繁华的城镇,丝绸之路的重要交通站。 伟大而光明的敦煌,是当年「 ”华戎所交一都会也。”作为中西交流的枢纽,它最先接受西域文化的影响,同时也不断地得到中原文化的充实。印度佛教及其石窟寺在汉晋时期沿着丝路,由新疆传到咽喉要道敦煌,在当时社会潮流的推动下选择莫高窟兴建佛窟,这是历史的必然结果,也是中外文化交流的象征。 摘自《探索.发现》

相关参考

敦煌莫高窟是怎么形成的

对敦煌莫高窟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在我国古丝绸之路河西走廊西端敦煌城的东南方向,有一座海拔1330米的三危山,断崖中密布着像蜂巢似的石窟。近看像似窑洞,远看如层楼,这便是蜚

敦煌莫高窟為何歷經千餘年滄桑得以倖存

上一次我們講了藏經洞,那麼藏經洞所在的莫高窟是如何建成的呢?在河西走廊的最西端敦煌的三危山有一座莫高窟。莫高窟,又名「千佛洞」,是我國三大石窟藝術寶庫之一,被譽為20世紀最有價值的文化發現、「東方盧浮

敦煌莫高窟,那一抹遗憾千年的苍凉深刻而孤独

四面黄沙,千里戈壁,一条溪流蜿蜒在三危山下,或许在1655年前,这条溪流还是澎湃的大河,与无边的塔克拉玛干大沙漠相互对峙,但是可惜,这条溪流终没能抵挡住沙漠的侵袭,至少到目前为止,它已变成潺潺涓流,背

盛唐下的敦煌莫高窟文化的灿烂发展

唐代开国后,直到贞观五六年,吃不上饭的紧张局面才永初年(年),刘裕计划在搓出征北魏,结果还未来得及出兵,刘裕便患病,期间,曾短暂病愈。但至月,刘裕便已病重,遗命司空徐羡之、尚书仆射傅亮、领军将军谢晦及

窟內壁畫手機看 敦煌莫高窟推全新沉浸式遊覽

中新社蘭州4月9日電(記者丁思)敦煌研究院9日披露,該院推出全新的莫高窟洞窟窟外展示遊覽技術,將數字洞窟的虛擬畫面與真實的莫高窟實景實時融合,這種「沉浸式」洞窟數字體驗方式,讓遊客既有參觀真實洞窟的體

敦煌石窟的开凿

  敦煌莫高窟,也叫千佛洞,在离敦煌城东南40里的三危山和鸣沙山交接处的崖壁上面。有两公里长,现存洞窟792个,壁画45000多平方米,彩塑2100余尊。  莫高窟是从公元366年开始开凿的。相传有个

莫高窟―中国极富盛名的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之一

敦煌莫高窟,又称“千佛洞”,位于甘肃省敦煌市东南25公里处的鸣沙山东麓。这里也是著名世界的“丝绸之路”的交通枢纽。莫高窟和云冈石窟、龙门石窟是中国三大石窟。人类汗青上的四大文明系统:中国、印度、伊斯兰

莫高窟―中国极富盛名的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之一

敦煌莫高窟,又称“千佛洞”,位于甘肃省敦煌市东南25公里处的鸣沙山东麓。这里也是著名世界的“丝绸之路”的交通枢纽。莫高窟和云冈石窟、龙门石窟是中国三大石窟。人类汗青上的四大文明系统:中国、印度、伊斯兰

敦煌塑像、壁畫中的唐朝武備

敦煌塑像、壁畫中的唐朝武備龔劍敦煌莫高窟、榆林窟存自十六國至元代歷代壁畫四萬多平方米,內容以佛教題材為主,壁畫中佛陀、菩薩、天王、力士、飛天、供養人等為主,故壁畫的研究成果也主要以佛教題材內容為主。壁

为何古人常说“好男二五八,好女三六九”,背后是什么道理

中国是世界上存在时间最长的国家,而在整个历史长河中,祖辈们也给我们留下了许多的文化遗产。比如我们所熟知的四大发明,又比如故宫、敦煌莫高窟等历史建筑。除了这些看得见的文化遗产之外,祖辈们还留下了许多看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