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项羽必败

Posted 刘邦

篇首语:有了知识不运用,等于耕耘播种。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为何项羽必败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为何项羽必败

刘邦率军继续西行,夺取了丹水(今淅川)。而高武侯鳃、穰侯王陵这时也加入刘邦所率领的楚军,攻下西陵、胡阳。并且番君吴芮的部将梅鋗也至此,与沛公军联合,攻下析(今西峡县)、郦等地。刘邦所部楚军进至武关东。于是派魏人宁昌使秦,而这时章邯也投降了项羽。 赵高杀秦二世,令使者还报刘邦,欲约分关中。刘邦以为赵高为诈计,于是从张良之计,使郦食其、陆贾游说武关(今陕西丹凤县武关镇)秦将投降,然后袭击武关秦将,夺取武关。之后,刘邦一面率军西进,一面令郦商别将攻取了秦的汉中、巴、蜀等地。 汉王元年,刘邦的士兵先人一步,提前抵达关中,成了最早驻扎在灞上的势力。所以,这就意味着:刘邦获得了自封为王的资格。 这确实是一件令丰沛子弟振奋的事情。从刘邦创业开始,一群近似地痞流氓的杂牌部队,通过一次又一次的整合、依附、吸纳和洗白身份背景、强化军事素质、整顿军容军貌,竟蜕变成一支天下闻名的精锐部队,替刘邦一统江山打下牢固的军事基础。 此时,秦王子婴坐着白色马车,在脖子上拴好绳套,双手捧着秦国大印和符节来到汉军大营,投降刘邦。此情此景激起汉军的不良情绪,有人提议:把子婴干掉,让他替残暴无道的秦王朝买单。场面几度失控,不时有士兵磨刀霍霍,誓要子婴血债血偿。 平心而论,「 ”暴秦”这两个字与子婴完全不搭边,单从诛杀赵高重振朝纲这件事来看,这人完全是个有魄力的有为之君,而史书中又有「 ”子婴仁俭”的记载。子婴的悲剧收场,完全是因为「 ”祖宗不善,贻祸子孙”,替祖父秦始皇背锅罢了。 刘邦恰逢其时地站出来,对将士们说道:「 ”大伙安静一下,稍安勿躁,听我说几句话,你们是否记得怀王为何会指派我完成关中大业?就是因为我处事宽容,从未滥杀无辜。秦朝的统治的确有违人伦,始皇做了不少天怒人怨的事。不过,子婴如今已拱手而降,我们必须让他活着,否则,我们与残暴的始皇有何分别?以暴制暴可不是什么好主意。” 失控的情势顿时好转,刘邦一番话说得众人哑口无言,面面相觑。士兵们私底下交流了一会,觉得主公言之有理。刘邦能做到宽以待人,连敌人也受到平等对待,果然是个宽厚仁慈的老大。就这样,众人心情平复,不再激动。刘邦安抚了士兵,将子婴交给亲信看管,回到营帐中规划了一番,命令士兵们继续向咸阳进发。 面对堪比仙宫的阿房宫,刘邦口水横流。 秦始皇才是真正懂得生活的人,为何拼死拼活征战天下?还不是为了那神仙一样的舒坦日子。如今富丽堂皇摆在面前,谁能做到坐怀不乱?想我刘邦就是个现实主义者,哪有什么信念和抱负?就是这一闪而过的欲望,差点破坏了刘邦的大业,幸亏刘邦想起鸿门宴上红了眼的项大王,要不是张良樊哙两位福将从旁协助,自己的小命早就没了。 所以说,做人要时常「 ”三省自身”,尤其要格外注意心里那点贪念。刘邦从小流氓到开国天子的洗白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从心态到政治的洗白是一生一世的工作。这项工作稍有不慎,就会付诸东流,刘邦的许多敌人都曾犯下这个无法挽回的错误,项大王不正是因为私欲而走向末路,最终,放飞了煮熟的鸭子吗? 好在,刘邦及时意识到天下霸业未成,自己的微小优势根本没领先天下群雄半步。虽说,丰沛子弟兵先人一步来到关中,自己大可构建南面称王的布局,但是,过早称王的代价也不小,轻则难以服众,重则成为群雄的众矢之的。 历史告诉我们,刘邦的思路是正确的,群雄中实力最强的项大王第一个站出来成了「 ”众矢”中的第一根箭,差点要了刘邦的命。 幸亏张良等人的建议及时钻进刘邦的耳朵里,这才把刘邦拉出秦始皇那奢华的星级套间,还把数不清的美玉珠宝原样封存,全军退出秦宫,返回灞上。与此同时,为了收拢民心,刘邦还特地将关中的名门望族集合到一起,给他们开了个动员会: 「 ”父老乡亲们,我叫刘邦,出身草根的刘邦。我知道各位在秦朝的暴政下生存了多年,早已疲惫不堪。常言道苛政猛于虎,打个比方来说,秦朝的法令规定老百姓只要妄谈朝政就会被灭族,茶余饭后聚在一起聊国家大事也要掉脑袋,这个就有点说不过去了,不是逼着我们造反吗?我与各路诸侯约定在先,谁第一个进军关中,谁就有资格成为关中王。 所以,现在由我刘邦制订一套新的法律:杀人放火必须偿命,而伤人和打劫则根据情节判刑。至于此前的秦朝法令,一律作废。所有前朝的地方官继续进行先前的工作,老百姓的生活也照旧。我之所以入关,就是为了废除秦朝的苛政,并不是贪图平民百姓的财产,这点大家可以放心。至于我的军队驻扎在灞上,只是为了等待其他诸侯,不会做祸害百姓的事儿。” 为了避免造成恐慌,刘邦首先安抚了秦朝的官吏,随后,派人视察各个乡村,对刘邦的「 ”新政”进行宣传。经过一段时间的宣传工作,关中百姓终于明白刘邦的军队并不是强盗,而是人民子弟兵。为了表达对刘邦的敬意,当地百姓拿出自家的牛羊美酒,犒劳丰沛子弟兵。 然而,刘邦却说道:「 ”我们的军队尚有军粮,并不缺食物,乡亲们还是不要破费了,我们的军纪也不允许。”一句话说得乡亲们眼泪汪汪,盼望刘邦能在秦地称王。刘邦又一次完成了政治洗白。很多朋友都觉得,刘邦的军队在入主关中后一无所获,其实,这是错误的见解。 刘邦通过入关后的一系列犀利操作,不但让他的名号响彻秦地,还洗刷了军队的草莽气质,使汉军有了最初的军事制度。刘邦虽然是个混迹江湖的游侠,过着及时行乐的日子,但是,在常年的战争熏陶下,刘邦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旁人只会看到刘邦混吃等死的无赖嘴脸,可信陵君一样的理想和志向早就渗透进刘邦的内心,岂是凡夫俗子所能窥见? 范增不是凡夫俗子,所以,他把刘邦看得很透。刘邦和项大王进入咸阳后的一举一动都在范增的监视之下,对于刘邦的种种做法,范增深受感触。 据说,范增还特地向项羽谏言道: 「 ”大王,对于刘邦这个小流氓,老臣只能用‘士别三日刮目相看’作为评价。根据我的调查,原来的刘邦是个喜欢美酒和女人的享乐主义者,但当他来到咸阳后,在目睹了数之不尽的金银财宝和美人后,却丝毫没表现出贪欲。一个人若有如此大的克制力,只能说明他所图的更多。大王您一定要多加提防,老臣觉得今后最有可能与您一较高下的就是此人。” 范增所言,句句属实,不过,对于项羽来说,根本不足为虑。项羽手下的江东子弟个个是以一当十的猛士,与刘邦手下那批乌合之众相比根本不是一个量级的。刘邦这种微末角色,只是个在乱世跑龙套的配角,就算「 ”其志不小”,又能翻起多大的风浪呢?直到项羽自刎的那一刻,他仍不敢相信,击败自己的竟是那个一脸痞相的臭流氓。 这里,就存在一个由量变引发质变的问题,「 ”吴下阿蒙”到「 ”颇有见地的吕将军”之间相差的绝不止一天,谁也不能一口吃成胖子,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项羽和刘邦前后脚进入关中,似乎已预示天下霸主将会从这两人中诞生。与刘邦的周密布局相比,项羽来到咸阳后的所作所为只能用四个字形容:鼠目寸光。 他先是干掉了刘邦不舍得杀的子婴,随后把二十万降卒全都推到坑里活埋,最后将阿房宫付之一炬。项羽的作为与暴秦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项大王效仿白起,在一切战争中力求歼灭敌人的有生力量,每过一城不留活口,如魔王在世。项大王一生不忘自己是个「 ”江东人”,但他的目光却仅限于此。 项羽的行军路线颇具地方主义色彩,阿房宫化为灰烬后,项羽连个落脚的地方都没有,索性带着战利品向东凯旋。当时有部下劝霸王道:「 ”关中地区既有天险屏障,且物产丰饶,尤其咸阳这个地方非常适合建立都城,如果在此常驻定能造就霸业。”然而,此时咸阳城连个落脚的地方都没有,项羽又是一个「 ”重感情轻大事”的「 ”性情中人”,还特别恋家。 项羽随口说道:「 ”如富贵不能荣归故里,恰似锦衣夜行,穿给谁看?”面对固执的项大王,说客嘲讽道:「 ”都说楚人是穿着衣服的猴子,如此看来所言非虚。”意思就是说:项羽做不成大事。项大王恼羞成怒,干脆将这个说客丢进油锅中炸了,一了百了。与刘邦「 ”越洗越白”相比,项羽的作为完全是「 ”越描越黑”。 刘邦不遗余力将自己的杂牌军打造成正规军,项羽则一个劲地将人才辈出的江东子弟变成土匪。项羽占尽了天时地利人和,最终,却失去了争夺天下的资格,将唾手可得的江山拱手让给刘邦。 所以,这俩人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人都是在变的,无时不刻,潜移默化,却无非是「 ”变好”、「 ”变坏”而已。 参考资料: 【《汉书·高帝纪》、《资治通鉴·汉纪》、《楚汉之争》】

相关参考

嚣张跋扈,骄兵必败

北洋大时代道德篇(三百三十四):盖世功劳,当不得一个矜字。在北洋史上,能够让奉系军阀「”老帅”张作霖灰头土脸的角儿,大都来自直系军阀,和「”玉帅”吴佩孚过招胜负各半,另一位「”五省联帅”孙传芳则是一追

三个原因注定陈胜起义必败

《史记·陈涉世家》大家都熟悉,其中的两句“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和“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更是广为后人引用。翻开《史记》原文,我们可以看到,陈胜称王以后,也是有很多故事起伏的。陈胜、吴广的事业,最终以败亡而告

诸葛亮必败的理由

自打我们很小的时候就听到老人们津津乐道地讲述着“三顾茅庐”、“舌战群儒”、“三气周瑜”、“六出祁山”、“死诸葛吓退活仲达”的故事,仿佛诸葛亮就是活神仙。至于诸葛亮为什么没有彻底打败司马懿,反倒被司马懿

不可正面迎敌,否则必败无疑

唐朝取代隋朝以后,经过几代帝王的努力,等到唐玄宗在位时期,大唐国力达到鼎盛,放眼天下无可匹敌。古人常说,盛极必衰、否极泰来,居安却不思危的李隆基,因错用了安禄山,导致安史之乱的浩劫,这把火终结了大唐盛

光绪年间日本间谍已掌握清朝必败的致命弱点

  「清国的一大致命弱点,就是公然行贿受贿,这是万恶之源。但清国人对此丝毫不反省,上至皇帝大臣,下到一兵一卒,无不如此,此为清国之不治之症,如此国家根本不是日本之对手。」这是日本情报之父福岛安正在18

蹬了刘邦一脚,献计封韩信为真齐王的人,到底是陈平,还是张良

刘邦影视照在楚汉战争中,刘邦和韩信的关系若离若合,看上去十分微妙。尤其是在刘邦和项羽在最后对峙的时候,可以说韩信的态度决定了双方最终的结局,如果韩信和项羽联合,则刘邦必败无疑;如果韩信和刘邦联合,则项

为什么说大非川之战是必败之局

爆发于唐高宗咸亨元年(670年)的大非川之战,是被众多网友津津乐道的战役。但网上叙述大非川之战的文章,焦点多集中在战役过程本身。认为薛仁贵的副将郭待封不听将令,导致唐军被论钦陵各个击破,因有此败。但其

三国史上的 ”奇葩将军”,出阵必败,但每次都能斩杀一员大将

在《三国志》记载的正史中,有那么一员大将,不属于魏蜀吴任何一方,却影响了三国的前期历史。可以说,若此人早死,刘表也许会提前被孙权攻灭。更有趣的是,此人更以一人之力直接抗住了孙坚、孙策、孙权三代人的攻击

明朝最神秘的道士,预言陈友谅必败,朱元璋亲自为他写诗作传

一提到明朝的神算,几乎所有人脑海中都会想到刘基,也就是与诸葛亮齐名的刘伯温。其实,元末明初时期,曾有一位非常神秘的道士,生卒年月不详,甚至连名字都没有留下,但《明史》中却有明确的记载。更让人惊讶的是,

与张学良的华北冲突 汪精卫的抗战必败论的依据

汪精卫是头号大汉奸,这是不容置疑的;但这并不妨碍我们翻开历史这部大书,去认真地阅读它的每一页,每一行。作为抗战时期的天字第一号汉奸,汪精卫一直以对日本人奴颜婢膝的形象存在于国人的记忆中。然鲜为人知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