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座孤独矗立在海中的小炮台,人少炮少,日本人为何要如此忌惮

Posted 炮台

篇首语:一本书像一艘船,带领我们从狭獈的地方,驶向生活的无限广阔的海洋。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这座孤独矗立在海中的小炮台,人少炮少,日本人为何要如此忌惮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这座孤独矗立在海中的小炮台,人少炮少,日本人为何要如此忌惮

看得见、摸不着的日岛 本人离开繁华喧嚣的上海,落户宁静的小城威海已有四个年头,遗留在威海湾沿岸和刘公岛上的甲午战争遗迹本人大多通过亲身造访或者询问专业研究者的方式有所体会。唯独矗立在威海湾中的日岛炮台遗址一直处在看得见、摸不着的尴尬境地。 今日的日岛炮台 位于威海湾东口中央的日岛,又名「 ”衣岛”(威海方言的「 ”音译”,老外无法辨识,因此有了「 ”衣岛”这个名称),原本这个岛并不存在,而仅仅是在海浪中时隐时现的一片礁石。北洋海军进驻威海湾后,认为威海湾东口海面过宽,威海湾南帮炮台群和刘公岛东泓炮台群的火力范围不足以涵盖整个威海湾南口,所以丁汝昌选定了这片立在海中的礁石群为基础,从他处取土,以原有的礁石为「 ”地基”填海而成的一座环岛海岸线不足一千米人工「 ”小岛”,命名为「 ”日岛”。后又在这座「 ”小岛”上修建了一座永久性炮台,也就是「 ”日岛炮台”,主要装备的是两门和本人「 ”同乡”的江南制造局造200毫米仿阿姆斯特朗地阱炮,另装备有两门120毫米克虏伯要塞炮和四门机关炮。在1895年爆发的刘公岛保卫战中,日岛炮台由萨镇冰带领三名洋员和五十五名水兵驻守,多次击退日舰对威海湾的进攻,直到全部火炮都被摧毁,弹药库被引爆,方才弃守。随着刘公岛守军最终投降,被废去武功、只剩下空壳的日岛炮台被遗忘在威海湾中,鲜有人问津。 造成这种境况的原因在于威海市曾经作为军事前沿重镇,日岛处在驻扎在当地的陆海空军的监管之下,成为了驻扎在大水泊机场的威海空军轰炸训练靶标。在训练高潮时期,成吨成吨的炸弹落在日岛周围,炮台工事的一角被炸弹炸碎,面目全非。随着改革开放、军事管制解除之后的日岛也并未被威海市开发成旅游景点,而是长期被威海市渔业公司承包当做渔民海中作业的小憩之地,况且日岛周围海域水浅且暗礁林立,普通吃水的旅游船根本无法靠近。也正因为如此,日岛炮台堪称威海现存甲午战争遗迹中保存最完整、最「 ”原生态”的一处,更是平添了几分神秘的色彩。每当站在威海-刘公岛轮渡船的甲板上望着在海中若隐若现的日岛时心中总是有一种说不出的遗憾,何时能够亲上日岛去一探究竟呢? 初登日岛 机会还是来了,2012年8月16日-18日,中央台《军迷淘天下》节目组来威海拍摄一部关于定远舰和北洋海军的纪录片,本人作为威海当地的北洋海军史爱好者参加了节目的录制,而日岛也是摄制组的采风地点。得知有机会能登上神往已久的日岛,本人心中十分兴奋,这机会可不是谁都能捞得到的。 8月16日下午2时,一行人登上了雇来去日岛的木质机动小渔船。不是雇不到更大的船只,而是只有这种吃水极浅的小渔船才能靠上日岛的海滩。随着马达的轰鸣声,小船离开了刘公岛。当天威海的天气为阴到多云,不是特别晴朗,海面上的风并不算大,但是小小的渔船依然像是一片风中的枯叶,不远处一艘大船驶过,激起的浪涌都能让这条小小的渔船颠得东倒西歪,船头时而高耸、时而低垂,这感觉比游乐园中的激流勇进要刺激得多了。本人虽然没有晕船的毛病,但是仍旧被晃得七荤八素。试想当年日岛的守军坐守孤岛,只能依靠这种最多搭载十个人的人力小舢板或者小火轮运送弹药和给养,单单这枯燥的驻守岁月本身就是对意志力的极大考验,更何况是在战时。 小船在威海湾中随风摇曳、时高时低,比游乐园中的激流勇进要刺激得多 这个面孔想必大家都很熟悉,没错,和本人同登日岛的正是唐师曾先生 小渔船离开刘公岛约摸二十分钟,日岛就清晰的映入了眼帘,比起甲午战争时期的状态,除了两边的副炮位和兵舍工事被炸塌,顶部修了个白色小灯塔,海滩边上又盖起了一栋渔民宿舍小屋之外,基本还维持着甲午战争时期的「 ”原生态”。本人寻思着得亏是孤悬在海中,搞「 ”经济建设”的够不着的缘故,要是挨着陆地,要么像威海湾南帮的赵北嘴、龙庙嘴、鹿角嘴和北帮的祭祀台、北山嘴、黄泥沟等炮台被挖掘机、推土机推平后改成造船厂、热电厂或者宾馆;要么像刘公岛的东泓炮台那样为了旅游开发需要被改得面目全非。不知道这是日岛的幸运,还是国家文物保护的悲哀。 今日的日岛炮台,除了两边被炸塌,顶部多了座灯塔,海滩上又盖了间渔民宿舍,基本和建成时没有什么区别 经过将近半小时的航行,小渔船终于靠上了日岛的海滩,本人终于登上了这四年来魂牵梦绕的日岛。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块2011年立起来的日岛碑,上面山东省人民政府的落款昭示着日岛的文物保护价值,至少日岛炮台的命运不会像威海湾南帮北帮的各个炮台一样被推土机和挖掘机铲平了。 碑旁是一栋白色的独层小屋,是承包日岛周围渔场的渔民在日岛上的住所,整个日岛上的「 ”常住居民”从来就没有超过6个人。重要的原因是岛上没有淡水,难以维持大数量的人群居住,如若这个小岛的补给线路被切断,不用敌方发动武力攻击,不过一周时间就会让这个岛上的守军自行崩溃。但既然明知道有这种危险的存在,为什么还要大费周章去建造这个人工岛,然后又大兴土木建造这座颇具规模的炮台工事呢?带着这个疑问,本人进入了炮台工事的内部。 整个日岛炮台目前仅剩下两个原来安放江南制造局所制200毫米地阱炮的主炮位工事结构保持完整,炮台工事总体分为上下两层:下层已经被封死,推测为弹药库所在位置;上层的入口依然如故,沿着阴暗潮湿的甬道进入工事内部后没走几步就发现两侧各有一个缺口直通上面的深坑式炮位(由于地阱炮的特殊构造,炮位工事挖的较一般炮台要深。「 ”其炮以水机升降,见敌则升炮击之,可以圆转自如,四面环击中。燃放之后,炮身即借弹药之坐力退压水机,徐徐而降,复还阱中”)。本人一眼认出这是弹药提升井的位置。由于200毫米直径的炮弹个头和重量都很大,靠人力是难以搬动的。因此在建造炮台工事的时候将天井从底层的弹药库一直通到炮位,通过绞车将炮弹和药包提升至炮位周围的弹药藏储孔中,用以在战时提高炮弹和药包的供应速度。 山东省政府立的日岛碑,此碑昭示着日岛的文物保护价值 日岛炮台工事主体建筑,下层入口已经被封死,推测为弹药库的位置 日岛炮台上的一个地阱炮深坑式炮位,照片前部的方口就是弹药提升井,炮弹和药包就是通过这个提升井用绞车提升至炮位,然后存放在旁边的炮弹储藏位中。 之所以在日岛炮台上选用地阱炮原因有二:其一是自然条件的先天限制,日岛原本就是一片礁石,没有办法像一般陆路炮台上开挖浅坑式炮位,只好平地垒砌成二层炮位,也只能布置成地阱炮位了。其二就是地阱炮本身的便利条件了,由于地阱炮采用的是深坑式炮位,在这个位置炮手基本看不见外面的情况,只有在地阱炮升出炮位时才会对外观察,这种火炮在当时属于十分先进的布置方式,往往直到它开火射击好几次后对方还不知道炮弹是从哪里飞来的,本人的思绪不由得回到了1895年的那个战火纷飞的岁月—— 战火中的日岛 1895年的2月7日,当刘公岛保卫战的守卫者们在为军人的荣誉拼死苦战的时候,已经官居副将、实授精练左营游击的萨镇冰负责防守的日岛炮台因为地处出入威海湾东口的要冲而成为日军炮火重点打击的目标,战前日岛炮台原本为陆军防守,但后因丁汝昌担心陆军士气不济,改由海军接手设防。时任「 ”康济”练习舰管带的萨镇冰令「 ”康济”舰在日岛附近海面抛锚、并亲率洋员三名,水兵五十五名登台防守。但是当这群人登上日岛炮台的时候,展现在他们面前的却是一副十分悲催的景象。 也不知道是原来驻守日岛炮台的陆军素质太低还是地阱炮太过先进、结构太过复杂,素质低下的「 ”土包子”们完全玩不转的原因。当海军接手这座炮台时,发现这座炮台的主要火力——两门江南制造局建造的地阱炮早已不堪使用,近乎到了报废的程度。这时候萨镇冰带上日岛的三名洋员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在这三位懂技术洋员的指导下,五十多名素质较高的海军士兵经过紧张的抢修,终于在数天内将两门地阱炮修复到可以使用的状态。而在这个时候,南帮的赵北嘴、鹿角嘴、龙庙嘴等炮台群单薄的守军已经和攻击的日军发生短促而毫无希望的激战,并且即将易手。可想而知,如果海军不及时接防日岛炮台,这个威海湾东口防御的重要一环就形同虚设,若真如此,北洋海军安能撑到1895年2月17日? 日岛炮台上的一个地阱炮深坑式炮位,照片前部的方口就是弹药提升井 一门典型的地阱炮构造,即便是外行人也能一眼看出其复杂性,没一点技术文化基础根本玩不转这玩意儿 在南帮炮台群失守后,日军顺势占领了威海卫城,但是他们很无奈的发现此时他们依旧无法攻入威海湾。因为日岛炮台的炮火依旧可以封锁威海湾东口,联合舰队还是无法自由航行。有鉴于此,小小的日岛炮台开始承受着日方十余艘军舰的舰炮火力以及被日军占领下的南帮炮台群里的大口径要塞炮的猛烈轰击。面对敌方铺天盖地的弹雨,担任日岛炮台台官的萨镇冰脸庞上毫无半点畏惧之色,守台海军官兵受此感染,也无一人逃避。尽管实力悬殊,这支数十人的小部队依旧奋力操作着炮台里的火炮,不屈地向日舰喷射着怒火。「 ”日岛当着南岸三炮台的炮火;地阱炮升起来后,更成了三炮台的标的。这些炮并没有附着镜子,所以升炮的人一定要到炮台上面去,结果这人立受对方炮击,这是很危险的职任;可是那些年轻的水兵仍旧坚守着这些炮,奋勇发放。”(英国战地记者——肯宁汉) 尽管萨镇冰率全炮台五十多名官兵浴血奋战,但终究力量单薄,在与日舰交火二十三分钟后(1895年2月7日上午7时37分至8时整)当一门地阱炮再一次升出炮位准备射击的时候,它的炮架被南帮炮台发射的巨弹命中,失去炮架依托的炮管顿时倾倒在炮台的底部,并严重阻碍了另外一门地阱炮的射界,致使其无法操作,日岛炮台瞬间丧失了全部的远程重型火力。 地阱炮失去作用后,日舰的弹雨更加密集的倾泻到这小小的日岛之上,小小的日岛成了喷发的火山,爆炸此起彼伏。不久,敌弹击爆了日岛炮台的弹药库,在滚滚的黑色浓烟中,日岛炮台的武备彻底被毁。遇此局面,按说萨镇冰已经尽到了守卫者的责任,可以率领幸存官兵登上舢舨撤离了。但是值此危难时刻,全体日岛守军却依旧倔强的坚守在已被炸成一片废墟的炮台工事里一直坚守到当天战斗结束时分,丁汝昌从刘公岛上通过电话命令日岛守军撤退后,日岛守军方才遵命率幸存官兵撤离日岛—— 弃守后被日军占领的日岛炮台 「 ”当时,敌人用赵北嘴的大炮猛轰日岛,一颗炮弹就在我眼前炸开,两个兄弟马上被打死了,我脸上、脖子上溅满了泥,可没受伤……直到后来,日岛上的火药库爆炸了,弟兄们才撤下来”(日岛炮台士兵回忆——陈悦《碧血千秋-北洋海军战史》)日岛一战,日岛的守军临危不惧、严守将令、恪守武德,无愧海军精神,为后世永记。 弃守后的日岛炮台主建筑 日岛的价值 从这段描述上看,日岛对威海湾的防御价值似乎很有限,和日方交火也不过二十三分钟而已。孤独的杵在海中的小岛又能有多少防守的价值何必要呢? 带着这个疑问,本人登上日岛炮台顶部眺望威海湾东口入口,这就是1895年初那个异常寒冷的冬天刘公岛保卫战时日本联合舰队进攻的方向,威海湾两侧分别是刘公岛的东泓炮台群和南帮炮台群。东口宽阔,光靠东泓和南帮两个炮台群的炮火显然无法封锁整个东口,而当年北洋海军在东口设置的防御用防材也需要一个海中的中转连接点,用以控制连接在防材上的水雷起爆,因此必须要设置一个有一定防御能力的支撑点。本人在日岛的位置上身临其境看,猛然发现日岛炮台的位置其实选的恰到好处。其离威海湾南帮距离较近,可以配合南帮炮台群的火力阻止敌方在陆路的攻击,即便南帮炮台群失守,只要日岛炮台的火力还在,敌方在短时间内也无法进入威海湾,同时日岛炮台离东泓炮台的距离虽然比南帮炮台群较远,但是已然可以形成封锁入口的交叉火力。如果说东泓炮台群和南帮炮台群是威海湾东口的两扇门的话,那日岛炮台就是这门上的一把锁,只要三个火力点相互支援配合,威海湾东口是轻易进不来的。小小的弹丸之地——日岛对威海湾的防御价值不言而喻。 刘公岛保卫战中日岛炮台之所以在短短的二十多分钟就被废去了武功并不是因为这个炮台设计的不完善,而是南帮的陆路战事不利,三个炮台群稀少的陆军无法对抗日军精锐的攻击(驻守南帮炮台的戴宗骞、刘超佩部的巩军和绥军无论从人数训练和装备上都不如日军,每个炮位均摊下来守军只有二十人,扣除操作火炮的人员后能当做步兵的寥寥无几),虽然三个炮台的守军均在日军攻入炮台的最后一刻引爆了弹药库,但是已然来不及对火炮进行破坏了。由于日方也装备有240毫米克虏伯炮,炮弹供应并不成问题,因此南帮炮台群上的240毫米克虏伯要塞炮很快就被日军所用,反过头来攻击原先的主人和战友。 南帮炮台的巨炮们此时若有感情,怕是会痛心疾首、垂泪不止。 本人站在日岛炮台上拍摄的赵北嘴炮台原址,现为威海造船厂 本人站在日岛炮台上拍摄的鹿角嘴炮台原址,现为威海中石化储油罐 本人站在日岛炮台上拍摄的龙庙嘴炮台原址,现为威海热电厂 日岛炮台承受的是来自这三个炮台群上十余门240毫米巨炮和威海湾外十余艘日舰的联合夹攻,东泓炮台自身也遭到攻击自顾不暇,所以无法对日岛炮台形成有力的支援。面对来自海陆两方面优势火力的夹击,日岛炮台最终的命运就已经注定了,在日岛炮台弃守后,日本人得以放心大胆的、不受阻碍的破坏日岛-南帮之间的那段防材,日方的鱼雷艇队才得以趁着夜色摸入威海湾,向已是草木皆兵的北洋海军发动鱼雷偷袭…… 后记 本厂长描绘下的日岛炮台 趁着剧组拍摄的功夫,本人拿出随身携带的速写本,将日岛炮台描绘了下来,这个弱小的却又不屈的小岛承载的是北洋海军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勇气和担当,而我们这个民族如今最需要的就是这种担当的勇气。 当天的拍摄任务完成,本人随着一行人原船返回。望着逐渐远去的日岛,本人心中有这样的感叹:还是让它就这么静静的矗立在威海湾中吧,远离城市的喧嚣和游客的叨扰,保留原本就该属于它的宁静、孤傲以及尊严。

相关参考

他是中国人,却被日本人奉为首任天皇,日军见了他,都要跪下磕头

说起徐福想必很多小伙伴首先想到的就是秦朝,第二个想到的就是前往日本,成为日本的天皇。据悉徐福的老家在山东,也有说徐福的老家在江苏的。当年徐福曾经上书给秦始皇说海中有三座仙山,这些山上具有神仙居住,所以

此工藝我國已經失傳,為何卻在日本傳承至今

斗拱相接,榫卯相連,整個建築不使用一顆釘子卻能使大型建築矗立千年不倒,這就是世界獨一無二的中國木式古建築。在日本有這樣一位木匠,他不僅登上了日本的小學課本,還受到來自天皇頒發的最高榮譽證書。此人一生只

为何说三国猛将张辽在曹魏阵营里非常“孤独”?

曹魏集团内部的构成相对于蜀汉、东吴而言要复杂的多,同僚关系也千变万化。这里选取自身所关注的张辽进行举例,从中亦可管中窥豹,从个案来透视曹魏的用人理念。“《三国志》载:“进典辽皆素不睦。”这是合肥之战前

为何说三国猛将张辽在曹魏阵营里非常的“孤独”

曹魏集团内部的构成相对于蜀汉、东吴而言要复杂的多,同僚关系也千变万化。这里选取自身所关注的张辽进行举例,从中亦可管中窥豹,从个案来透视曹魏的用人理念。《三国志》载:“进典辽皆素不睦。”这是合肥之战前的

这座上海人都鲜为人知的小码头,爆发过抗战史上最激烈的反登陆战

原创不易,请随手关注!作者:毅品文团队凯风,无授权禁转! 虬江码头抗日战争时期,日军曾在中国沿海许多地区进行过登陆战,实施着它们的战略意图。许多登陆作战,对中日战争起到非常显著的作用,如19

解放军靠何秘籍十分钟拿下易守难攻的越军工事

核心提示:通过电工提供的这份图纸,我军马上获得了要领,开始派出人手将炮台的所有出口和通风口全部找到,然后将他们全部密封,最后用炸药在这座炮台的薄弱点炸出一个小口,随之将汽油灌入,点火,使得炮台内部浓烟

日本人为何要建庙感谢美国人的侵略

日本人为何要建庙感谢美国人的侵略  如果不是因为西方人觉得日本与世隔绝太令人气愤,同时这里又有尚未挖掘的商业潜力,也许日本的封建制社会还能延续到20世纪,成为人种学和社会学的标本。  1853年7月8

为何铁路便当能成为日本最具代表性的文化之一

有一年我在日本东北旅行,一个早晨,在山林间一个称为津川站的小车站,一个附近住户不过几十人的小镇,除了住在此地的人们,很少人会在此驻足。蒸汽火车上的铁路便当不久,远处传来了火车的笛声,不是电气化火车的喇

蒙古高原矗立的第一座城,抵挡匈奴你知道长城,但绝对不知道这里

云中为何地?相信很多人都会对这里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众所周知前秦时期中原狼藉,世人关注的都是中原动向,却无人问津边塞战事。唯一了解的也不过是知道长城是为地域外敌入侵而修建,但早在两千年前,还有着一座叫

辽国人去世之后为何要将尸体带个面具挂在树上?

  1986年6月5日,在内蒙古通辽奈曼旗的一个小山村中,亿两正在施工的挖土机无意中挖出了几块年代非常久远的青砖,紧接着一座古代墓穴就呈现在了世人们的面前。这座古墓坐落在该村一个名叫“庙子山”的半山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