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你了解唯才是举的九品中正制的弊端

Posted 制度

篇首语:绳锯木断,水滴石穿。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带你了解唯才是举的九品中正制的弊端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带你了解唯才是举的九品中正制的弊端

曹操提出的唯才是举是一个非常急功近利的一种人才选拔政策。曹操提出这个唯才是举的口号之后,就对整个官员的选拔制度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这个改革到他的儿子曹丕称帝的时候,就变成了一个国家制度,这个制度在我们的教科书 上把它叫做九品中正制。九品中正制改变了以前这个人才的评价,改变了以前完全由组织部门垄断的情况,要广泛地听取方方面面的意见,这就是改革的一个新的地方。听方方面面的意见又是根据什么来的呢? 我们又要往前说,说到汉朝的人才推举制度,那就是察举制。汉朝推行的是察举制,这个制度是按照政区,由政区的主要官员向朝廷去推荐人才,推荐四种人才,分别是:孝廉,茂才,察廉,光禄四行。通过一个选拔的机制,把这些人才选上来。朝廷也可以通过特设的科目来选拔人,这些科目不管是正常的四科还是察举,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考察一个人的品行,这是重中之重。我们可以从这四科的名称就可以看出,孝廉要的是孝和廉,察廉要的也是廉,这都是一个品行的考察。光禄四行分别考察一个人四个方面,敦厚,谦让,有行,质朴,这四条都是对人的品德的考察。所以汉朝选拔官员非常重视这个人的品德,因为他认为一个人都做不好,那做官就更糟糕了,那是祸国殃民的事情。 考察一个人的品德,什么标准呢?儒家的标准,仁义礼智信。所以汉朝这一套人才选拔的机制维持下来到了东汉。东汉我们知道,政治腐败了,可是汉朝是一个非常强调儒家文化的时代,腐败一出现就不得了。很多正直的人都出来抨击,掀起了一股巨大的社会舆论,对官场是衣蛾很大的压力,而且民间对政治的谈论就直接对某个人,对这个官,我们称为月旦评。说一个官员品行不好,一被月旦评抨击了,他在官场就很难发展。 曹操年轻的时候也是一个非常激昂的年轻人,也想要改革,所以也去迎合社会的风气,也找名士来评他,他找了当时最有名的名士许邵。可是徐邵看不上他,一是徐邵看不起曹操这个,二是看不起曹操的家世。可是曹操赖着不走,非要人家评,最后硬是抓到了许邵的一个什么把柄,许邵不得不给他做了一个评语「 ”军清平之奸贼,乱世之英雄。”这个评语明显不是一个好的评语,但是曹操很高兴,他求的就是要求得到许邵的评语。从这里我们就可以看到东汉这个时候这种人物点评蔚然成风。 后来曹操自己掌权了,他就想把这个舆论的评价导进到人才选拔的机制里面来。这样子就需要除了官方评价以外,还有一个组织部门之外的一个评价。曹操想了一个办法,在中央到地方的州,分别设了大小中正这个官,中正官负责点评当地的人才。中正官不属于组织部门管,属于司徒府管。我们从表面上看曹操似乎对舆论有了一个妥协,实际上他比一般人更精,他把这个舆论接管过来了,只不过这个中正官是选当地的名士。这样子在不知不觉中就把民间的舆论的评价掌控过来。 曹操自以为得计,其实事情往往聪明反被聪明误。这是第一个变化,第二个变化它把这个人对人的评价可以细分,更加精确,可以量化。所以它把人封成三大类,上中下三类,每一类里面再分出三个品级来,也再分上中下三个等级。所以每个人可以分到第一等是上上,第二等上中,上下,第二类里面中上,中中,中下,第三类下上,下中,下下。这就是九品,把人分成九品。九品和中正官结合,我们就称它为九品中正制。对人的点评得到的这个品,我们把它称为乡品。 这两点就是曹操在选官制度上的一个重要的改革,就是在组织部门之外开辟了一个官方控制的人才评价机制,这既是大小中正的评价。大小中正点评一个人物,评那些方面呢?第一是家世背景,第二是品德,第三是才能。这三等分别评出来以后得出一个总分,就可以放到这九等里面去。得出这个总分就可以知道你适合不适合当官,你能当什么样的官。这就是一个新的评价机制。也就是说乡品成了以后官品的一个基础。 曹操父子就是用这一套机制来选拔人,和汉代的察举制相比,导入了一个才能的评价。这就是曹操提出来的唯才是举。但是实行之后效果怎么样呢? 根据这个制度的设计,你要点评好人物,你首先就必须是一个乡品很高的人,很德高望重的人才能当中正官。可是地方上能够获得乡品很高的人,往往就是地方的名门大族,。这样子点评的权力就落到了名门大族的手中去了。这个制度设计上面仿佛是十全十美,方方面面都做到了,但是实际上它的可操作性怎么样呢?我们一块一块来看。 先说品德,品德是关乎一个人的声誉,他如果没有什么伤风败俗的事,你能随便说一个人品德不好吗?所以只要没有硬伤,品德基本上就能过得去。所以它的第一个环节一开始就落了一个空。所以看人只是看这个人是不是长得眉清目秀,顺眼不顺眼而已,但是每个人有每个人的特点,聪明的往往狂傲,驽钝的卡着顺眼,善变的又没道德。所以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就看你怎么挑选。 这个样子想,才能也是要打马虎眼的。他还没有当官,没有政绩,怎么评价他的才能呢?还不就是这一群人里面挑一个顺眼的出来,所以第二个环节的才能也很难评,实际上还是个空。第三个环节,家世,这个就好办了。你想,第一品谁该当,当然就是皇族,宰相,第二品就是副宰相,第三品就是部长,第四品副部长。以此类推,你敢有意见吗?所以最后就直接成了一个比家世,就是拼爹的制度了。曹操提出来的唯才是举,但是就在他的手里,这个湿度变成了一个纯粹按照家世来排次序的制度,把人才的通路都给窒息了。 我们再把曹操的这一套制度仔细地理一理,中正一定要用当地人,不用当地人就对当地人不熟悉。所以说穿了,这个制度实际上就是一种推荐制,这就是最要命的,只要在没有严格的,公开的,公正的监督下面,推荐制就是最大的黑洞。曹操提出这个唯才是举又和这反道德结合在一起,他的求贤诏中公开提倡反道德,这两者一结合,这个制度实际上比汉朝的察举制还要坏的多。 我们举个例子,汉朝察举制重在考察人品,所以很多人只能在人品上造假。你要举孝廉,父亲死了,我守墓一守就十几二十年,这样够孝廉的吧,受到表扬了,于是举孝廉他就举上来了。结果人家一看,到当地去调查,不对啊,他守孝期间竟然在墓道里面生了十几个孩子。所以人家就抨击他,说他虚伪。那他的问题还只是虚伪,仔细想想,到了曹操时代,他不但公开提倡要选拔道德有亏的人,那既然品德不重要,那就把坏事亮堂堂来做。这样一来,九品中正制这个人才选拔制度改来改去比不改还坏,于是大家群起而攻之。 关于九品中正制就先写到这里,欢迎大家交流讨论。

相关参考

带你了解中国20个历史文化常识

#头条创作挑战赛#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文化博大精深。了解一些基本的历史文化常识显然也是相当必要的。现在就来了解一下20个历史文化常识,顺便考考自己!一、四书五经“四书五经”是儒家重要的传统经典,也是科举

历史:带你了解5个历史冷知识

中国历史源远流长,仔细品味五千年历史总会让人回味无穷,接下来小编就带给大家5个历史上的冷知识。1.秦始皇没有立皇后秦始皇13岁开始即位,22岁才亲政,这9年是古代男子娶妻生子的大好年华,但秦始皇并没有

带你了解中华文明起源的50条历史知识典故

1、大约四千多年前,轩辕(即黄帝)联合炎帝战胜九黎族蚩(chi)尤,蚩尤俘虏被称为“黎民”,之后黄帝打败炎帝族,成为中原地区的部落联盟首领。后人将黄帝誉为华夏族的祖先,因为黄帝和炎帝是近亲,又融合在一

带你了解25种有趣的的历史小常识

1.三黄(有六种说法)⑴天皇地黄泰黄⑵天皇地黄人皇⑶伏羲神农祝融⑷伏羲女娲神农⑸伏羲神农皇帝⑹燧人伏羲神农2.五帝(有四种说法)⑴皇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⑵太皞炎帝黄帝少皞颛顼⑶少昊颛顼帝喾唐尧虞舜⑷黄帝

中华古代百家思想,带你了解中国文化历史

百家思想第1条孔子:儒家创始人,被称为“至圣先师”,修订六经,其言行被弟子整理为《论语》第2条老子:道家创始人,代表作《道德经》第3条孟子:儒家代表人物,尊称“亚圣”,著作《孟子》第4条孙武:春秋时期

晋书刘毅传翻译节选自大学历史文选上

刘毅认为:魏国用九品中正制管理官员,是不好的,只看到眼前,没有看到以后的危害,只能算是权宜之计,并没有选拔出优秀的人才,反而有八种弊端,于是上书皇帝要求改变这种情况。他说:我听说:执政者,以量才授官为

14个历史真相,你知道的有几个,带你了解历史真相

1、宋代女子十四不嫁要罚款宋仁宗时期让男子十五岁娶,女子十三岁嫁;明太祖规定男子十六岁而娶,女子十四岁而嫁,到了法定年龄不嫁人的女子,那是要罚款的。譬如,汉朝孝惠皇帝时,谁家要有女儿十五岁以上至三十岁

带你了解有趣而又开眼界的五个历史冷知识

01我们都知道,伟大的英国科学家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的定律。然而,牛顿,还有世人所不知道的另一面:牛顿是一个很贪婪的炒股人士,而且,牛顿的股市投资能力很烂,亏了很多钱。你没有看错,在天文学界聪明绝顶的

带你了解中国五千年历史常识200题,收藏了每天读一读

文学常识的积累,是语文学习至关重要的一部分。随着传统文化越来越受到重视,文学常识在语文课标中的比例也在逐渐提升。增加文学常识的积累,一方面拓展知识,丰富文化底蕴与人文素养;另一方面,还可以扫清阅读人文

带你了解中国帝制时代最好的政治——宋朝政治的 ”四宝”

公元1061年,也就是大宋王朝建立一百年以后,仁宗皇帝为了选拔高级别官员,在首都开封举办了一次制科考试。才华横溢的苏轼苏辙兄弟踊跃报名,加入了考试队伍,然而令人深感意外的是在这场关系仕途前景的关键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