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满清北洋的两大主角,一个在国外打工,一个在钓鱼
Posted 北洋
篇首语:顾虑太多难以起步,背负太多难走远路。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改变满清北洋的两大主角,一个在国外打工,一个在钓鱼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改变满清北洋的两大主角,一个在国外打工,一个在钓鱼
作者:蘑菇雅说 在辛亥革命中,两个人物的影响力不言而喻,一位是清末枭雄袁世凯,一位是革命先驱孙中山,两人可谓是水火不容。今天我们以这两个人物作为主角,逐渐揭开辛亥革命的面纱,一探历史书上所写的「 ”革命的不彻底”。在谈到这两人之前,我们先来简单回顾一下这场轰轰烈烈的辛亥革命。 导火索:保路运动 辛亥革命的象征是武昌起义,但引发这场轰轰烈烈大运动的导火索是保路运动。 什么是保路运动?这还要从甲午战争说起。 甲午战争以后,各国获得了在中国投资建厂的权力,进而攫取了中国铁路的建造权和使用权。铁路是工业的命脉,那个年代没有汽车,陆地运输全靠铁路,因此谁能垄断铁路谁就能攫取暴利,铁路修到哪里,列强的势力就延伸到哪里。 然而中国市场虽然打开,却不能满足西方市场倾销的要求,列强公司在华纷纷亏损,于是许多铁路的所有权和运营权又被中国新兴的民族资产阶级给收购,中国人也开始自己修建铁路。借助铁路带来的繁荣,背靠着世界大战前夕的宁静,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迎来了黄金般的春天。 就在这百花齐放的美妙时刻,清政府突然为自己敲响了丧钟。1911年4月(时间为农历),清政府的红顶商人盛宣怀向清政府提议,现在国内有不少民营铁路,是一块大蛋糕,国家欠了不少外债,现在应该把铁路收归国有以解决财政危机。 当时皇帝溥仪还小,摄政王载沣非常年轻,只有28岁,也没有政治经验,就同意了盛宣怀的提议,将全国的民营的干线铁路收归国有,并且已经投资建设的民营铁路一律停止。 这个荒唐的政策一出,直隶地区的大资本家立刻反对,因为此举不仅仅严重打击了民族资产阶级,更是将与之有千丝万缕的清朝内部新贵族给掏空了。各地资本家大喊盛宣怀卖国,关于其要把铁路给外国人抵债的传闻也不绝于耳。 在湖南湖北,反对就变成了反抗,随即四川铁路工人响应鄂湘,爆发了铁路工人大暴动。在大暴动中,在四川的官员公开与清政府唱反调,但摄政王载沣不加犹豫就下令镇压四川的保路运动,如此一来大失人心,不仅没有把保路运动镇压下去,更是直接引发了武昌起义。 新式陆军的反叛 八国联军之役后,清政府也认识到问题不是出在武器上而是出在人上和组织上,马上开始编练新军,到清政府灭亡前全国有26个镇(一镇12000人)和18个混成协(一协4000人,一镇=两个协+炮兵+马队+辎重+工程),这26个镇里,最强的第1到第6镇全在袁世凯手下,也叫做「 ”北洋六镇”。 保路运动兴起后,全国各地都燃起了革命的怒火,革命党人瓦解分化湖北新军,到了1911年,湖北新军里已经有大量革命党人,随时准备起义。 革命党人原本想在8月26于武昌和长沙同时起义,但是没想到8月18日,革命党人在俄租界制造炸弹时不慎引爆,引起清政府警觉,立刻封城,革命党人见情势不对,遂决定于8月19仓促起义。湖北新军哗变,工程营部队向清政府发难,攻打总督府,武昌起义就这样爆发了,并且很快就成功了。 新军推举他们的协统黎元洪作为鄂军都督,建立了中华民国军政府,进而占领武汉三镇,宣布独立。辛亥革命就这样轰轰烈烈地爆发了。 武昌起事后,早就对清政府不满的各地纷纷起事,几天后,9月初1湖南新军反叛清朝攻占长沙;江西新军起事9月初2占领南昌,并宣布独立;陕西新军于9月初4起事,设立大统领府;山西新军哗变杀死巡抚;云南蔡锷起事,占领昆明;安徽新军起义失败,但在民族资产阶级的逼迫下宣布独立;浙江大资本家与革命党人联合,浙江省也宣布独立;随后,广东、广西、四川、山东、贵州、甘肃、新疆纷纷脱离清政府,宣布独立。 武昌起义引发了多米诺骨牌一般的效应,短短1个月的时间,中国四分五裂,清政府走向崩溃。 袁世凯登场 武昌一声炮响,和我们要说的两位主角一点关系都没有,当时孙中山在美国的一家餐馆打工,他事先什么都不知道,而袁世凯因为权力太大,被摄政王载沣找了个理由卸职回家,起义爆发的时候还在老家钓鱼。 如今地动山摇,全国纷纷脱离清政府,能够稳住这个局面只有依仗袁世凯。清政府当时已经改革,立刻让袁世凯出任内阁总理,北洋新军随即南下镇压起义,但是镇压到一半,袁世凯下令停止,开始与革命军和谈。 清政府已经腐朽不堪,又缺乏慈禧太后一般的领军人物,面对袁世凯的军事实力显得无能为力。袁大头宣布《宪法十九条》,摇身一变从清政府的救世主变成了掘墓人,夺取了这场大革命的成果。 但是,北洋出身的袁世凯显然不能得到南方已经独立各省的支持,当时南方13个省独立,决定邀请革命先驱孙中山出山,作为他们的精神领袖,进而形成了南北对峙的危险局面,清政府刚垮台中国就面临分裂危机。 袁世凯并没有采取进一步的军事行动,而是向革命党领袖黄兴伸出和平的橄榄枝,将其称为中国的拿破仑,中国的华盛顿。也就在这个时候,孙中山回国。 到了11月初10,南北各省代表与袁世凯召开了议定国体的大会,在大会上确认中国将实现共和政体,孙文被推举为临时大总统。为了与袁世凯进行妥协,南方各省同意如果袁世凯能够让清帝退位,大总统的位置可以给袁世凯,孙中山对此也表示同意。 民国与北洋政府 孙中山的革命几乎都失败了,却尤其为人所敬重。但袁世凯很看不起他,认为孙中山是个懦弱的小人,袁孙之间,南北之间的两方矛盾是难以弥合的,就力量对比来看,北洋也占据压倒性的优势。 1912年1月1日(以下开始为阳历),中华民国成立,孙中山就职临时大总统,同时袁世凯回北京,劝说清政府退位。在养心殿里,袁世凯与隆裕太后对话,袁大头讲了法国大革命的故事,讲法国人如何残忍地杀害他们的君主路易十六。说罢,隆裕太后痛苦流涕。袁世凯随即提出了让清帝退位,中国不是法国,新政府会优待清朝皇室的条件,隆裕太后并没答应。 到了1月22日,各国公使发电报要求清帝退位,1月26日,北洋军主要将领与清政府内许多官员要求清帝退位,并且称民国政府将给予清皇室极高的礼遇和有待。 2月2日,隆裕太后初步同意退位,2月12日,清帝下退位诏书。 这一切都在袁世凯的运作中,所有的障碍都被剔除了,接下来他就要向孙中山要这个大总统的头衔了。孙中山也并未食言,2月13日宣布辞职,但随之又爆发了新一轮的对抗。 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当时设立在南京,孙中山及南方各省军阀都要求袁世凯到南京来就任大总统,并把首都定在南京。南方认为袁世凯仍然是封建顽固的总代表,不可能就这样甘于共和,一定要把他牢牢控制在南方,割断他和北洋军的联系。袁世凯怎么可能自入牢笼?他百般推诿,称北京发生严重的军人哗变,拒不南下。 碍于袁世凯的强大军事力量,南方各省心里直打鼓,而且各省之间相互有矛盾,最终他们不论革命党人的反对,同意袁世凯在北京就职,同时将临时政府迁往北京。 由此拉开了中华民国第一个历史时期:北洋政府时期,这个时期的首都在北京。 一场不彻底的革命 清朝的覆灭并不是像明朝那样,由全新的势力入侵后被彻底颠覆。清朝的灭亡虽然终结了2000多年的皇帝制度,却和过去有着太多惊人的相似之处。 袁世凯作为前朝的实力人士,在1911年上演了一出和五代时期末年,赵匡胤曾经做过的一模一样的戏码,只是可惜他并没有赵匡胤的运气。 现代历史学家在评价袁世凯时,形容他是一位有一些现代眼光的传统人士,袁世凯骨子里是很封建的,他对于究竟什么是共和恐怕没有概念,就好像大家每天看着日出日落,却不知道太阳究竟是什么东西一样。 因此,袁世凯作为这场革命的最大既得利益者,他对于共和,对于民主,对于现代化,也是懵懵懂懂,后来也闹出了称帝的闹剧。相关参考
光绪元年,朝廷与地方督抚协议,共同出资,由李鸿章主持,筹建北洋水师。李鸿章曾言,当时中国遭遇「”三千年未有之变局”,这句话部分含义在于,过去中国外患主要集中在西北陆地,自列强以舰炮攻入国门后,万里海疆
两大任务是:一是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二是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共同富裕。历史表明,近代中国社会的两大历史任务不是孤立的,而是互相联系的。前一个任务为后一个任务扫清障碍,创造必要的前提;后一个任
二战德军的两大派系,战后其中一个被国际军事法庭宣布为犯罪组织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时,德意志帝国的军队几乎完全解散。士兵独自或是结伴返回德国。新成立的魏玛共和国始终需要组织军队,于是在1919年3月6日颁布法令,建立了临时国防军。1933至1934年间,时任德国总
俄罗斯海军有四大舰队,分别是太平洋舰队、黑海舰队、波罗的海舰队、北方舰队,还有一个里海分舰队。里海的面积约为38万平方公里,虽然叫「”海”,但它实际上是个「”海迹湖”,大约在1.1万前从黑海中分离,它
重庆有个被称为上帝折鞭的地方,这里就是改变了世界历史的钓鱼城
重庆合川有一个钓鱼山,山上有个钓鱼城,而这里就是当年那场历时36年改变了中国和世界历史的「”钓鱼城保卫战”的发生地,据说这场以弱胜强的保卫战从客观上解救了欧洲,改变了世界历史的进程......因此,钓
公元前215年,秦始皇第四次出巡,去了东面和北面,当时一位被他派到海外求仙的,名叫卢生的人,从海外带回来一个图谶,上面有这么几个字:「亡秦者胡也」,意思是「灭亡秦国的是胡」。 当时秦始皇觉得这个
萧统萧纲萧统萧纲都是梁武帝萧衍的儿子,他们两个人先后被梁武帝萧衍立为太子。梁武帝最早的时候没有儿子,就收养了一个义子,名为萧正德。后来,萧衍有了儿子萧统,就立萧统为太子,萧统当了多年的太子,在没有当上...
在清朝的历史上,要说统治时间最长的就属乾隆了,而在乾隆统治的时期,有两大宠臣,那便是和珅以及纪晓岚。说到这两个人肯定大家都想起的是电视剧《铁瓷铜牙纪晓岚》的剧情。两个人物总是不停地吵斗。纪晓岚想必大家
导读:“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曹操是毛泽东笔下的风流人物,也是中国历史上颇受争议的一代枭雄。他出身卑微却志向远大,凭借着过人的权谋和智慧,在东汉末年的董卓之乱中脱颖而出。董卓死后,曹
朱元璋建立的明朝,从1368年到1644年的276年,被今天许多人顶礼膜拜。作为一位长期学习明朝的后学者,也对其尊敬有加。但作为现代人,如果只把眼光放在自己身上显然视野狭窄些。近期,我也在学习国际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