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桃色新闻被幽禁五年,复出后被沉入黄河
Posted 太后
篇首语: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因桃色新闻被幽禁五年,复出后被沉入黄河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因桃色新闻被幽禁五年,复出后被沉入黄河
魏宣武帝元恪去世之后,经过一年时间的角逐,高氏和于忠先后被清理出局,北魏形成了新的政治平衡:宫廷势力以胡灵太后为代表,中央政府以皇族为代表。 这个权力格局维持了大约五年,就面临着崩塌的危险。 究其原因,还在于胡灵太后与皇族元怿(皇帝元诩的叔叔)关系过于密切,宫廷的权力向元怿倾斜,以至于平衡逐渐有被打破的趋势。 据说,胡灵太后之所以会全力支持元怿,完全是因为元怿和胡灵太后有着不清不楚的男女关系。这种宫廷秘闻的真实性有多大?我觉得可以完全忽略不计,因为这种秘闻很难证实。 魏太傅、侍中、清河文献王怿,美风仪,胡太后逼而幸之。——《资治通鉴》·梁纪五 从史书记载来看,元怿是一位非常优秀的皇族。他不但英俊潇洒、文采出众,而且善于处理政务,为人刚正不阿,在社会上拥有良好的声望。 我们完全可以想象:寡居的嫂子(胡灵太后)重用英俊潇洒的小叔子(元怿),她的小叔子刚正不阿,肯定得罪过不少人。在这种背景下,关于胡灵太后与元怿之间的风流韵事,自然会被传得满大街都是。 我不敢确定,胡灵太后和元怿之间是否清白。但我认为,胡灵太后首先是一个政治人物,其次才是一个有生理需求的女人。 如果与元怿联盟不利于扩张权力,胡灵太后应该不会利令智昏。如果与元怿联盟有利于扩张权力,胡灵太后的所作所为就是值得肯定的。用一则桃色新闻来掩盖事实,等于完全否定了胡灵太后为巩固权势所做出的努力。 胡灵太后之所以会重用元怿,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就是胡灵太后希望借此制衡元义(元继之子,禁军统领,胡灵太后的妹夫)和元雍(魏孝文帝拓跋宏仅存于世的弟弟,胡灵太后的叔辈)。 但遗憾的是:胡灵太后重用元怿,借此制衡元义和元雍的做法并没有收到奇效。公元520年,元义联合宦官刘腾发动政变,杀死了元怿,并将胡灵太后幽禁在北宫,胡灵太后第一次执政为期五年,就以这种方式黯然收场。 (注:元继的儿子在《魏书》中被称为元叉,在《资治通鉴》中被称为元义,我随便选了一个称呼,其实可以通用。) 义、腾持公卿议入奏,俄而得可,夜中杀怿。于是诈为太后诏,自称有疾,还政于帝。——《资治通鉴》·梁纪五 我一直认为:胡灵太后并不像冯太后那样权势滔天,因为她最初只是由皇族扶持的傀儡,只是她懂得借势,才没有真正沦为傀儡,但胡灵太后的个人势力始终是有限的。 而当胡灵太后联合了一位有威望、道德好、能力强的皇族(元怿),准备大展拳脚的时候,却遭受了致命的打击。 看到这段历史,我仿佛透过迷雾,亲眼看到了胡灵太后为集权而努力的样子。但她的这种努力,却在历史上传为笑谈,大家都说她贪图元怿的姿色,安排自己的情夫上位。 为什么历史总要以成败论英雄?为什么历史总要对女人如此刻薄? 胡灵太后的第一次执政之所以会失败,并不是因为她秽乱后宫的举动惹众怒,而是因为她的集权方式侵犯了利益集团的既得利益。 在诛杀元怿、幽禁胡灵太后的过程中,元雍并没有直接出面。但元义敢这样做,必然是得到了以元雍为代表的利益集团的默许和支持。诛杀元怿、幽禁胡灵太后之后,元义能控制住局势,显然是因为元雍等人愿意与他合作。 在胡灵太后刚被软禁时,中山王元熙还希望举着胡灵太后的大旗反对元义,但最终因为无人响应,导致元熙很快就失败了,元熙也因此而死。 魏相州刺史中山文庄王熙,英之子也,与弟给事黄门侍郎略、司徒祭酒纂,皆为清河王怿所厚,闻怿死,起兵于邺,上表欲诛元义、刘腾,纂亡奔邺。后十日,长史柳元章等帅城人鼓噪而入,杀其左右,执熙、纂并诸子置于高楼。八月,甲寅,元义遣尚书左丞卢同就斩熙于邺御,并其子弟。——《资治通鉴》·梁纪五 通过元熙的失败,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元怿虽然在史书中受到一致好评,但在当时,他的所作所为却没能得到广泛的支持。否则,元熙起兵应该是应者如云才对。 在一个既得利益集团极度膨胀的社会中,一个真正有理想、有抱负的政治家,肯定会在一定程度上侵犯上层社会的利益。 元义控制着禁军,拥有政变的主动权。但如果没能与上层社会达成默契,就算他控制着禁军,也绝对不敢乱来的。而元义胆敢公然杀害元怿,就是因为他明白一点:自己的行为并不是孤立的。 当这一轮斗争尘埃落地之后,元义联合元雍开始执政,这种局面又维持了五年。在这五年中,胡灵太后一直被幽禁着。 可就在这五年时间里,局势又发生了转变,胡灵太后似乎又看到了破禁而出的曙光。 最初,元义一直很尊重皇帝元诩和皇族诸亲王,在执政方面做得也算不错。如果这种局面能够得到维持,胡灵太后肯定只能在北宫等死。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元义也开始忘乎所以了。他开始大肆侵犯利益集团的既得利益,甚至把斗争的矛头指向了与他联合执政的皇族元雍。 义与腾表里擅权,义为外御,腾为内防,常直禁省,共裁刑赏,政无巨细,决于二人,威振内外,百僚重迹。——《资治通鉴》·梁纪五 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太监刘腾一直是元义的盟友,可以帮助他控制宫廷,但此时刘腾已经去世了。 (公元523年)三月,魏司空刘腾卒。——《资治通鉴》·梁纪五 一方面是皇族亲王不停算计,另一方面是强势盟友去世,双重打击之下,元义的处境越来越艰难。万般无奈之下,元义恢复了胡灵太后的自由。 初,魏刘腾既卒,胡太后及魏主左右防卫微缓。——《资治通鉴》·梁纪六 但事情到此为止,也很难继续深入了。因为元义处于执政地位,有控制着禁军,把他逼急了对大家都没好处。能恢复胡灵太后的自由,应该已经是元义的底线了。 真正打垮元义的是大环境,此时的北魏已经乱象频现,元义越来越力不从心。他推荐元法僧当徐州刺史,而元法僧最终却造反了。胡灵太后当面训斥元义,元义羞愧无地又无从辩驳。 义举元法僧为徐州,法僧反,太后数以为言,义深愧悔。——《资治通鉴》·梁纪六 一桩桩一件件,使得元义在北魏的威望越来越低,最终被胡灵太后赐死。随着元义的死亡,胡灵太后开启了她的第二次执政生涯。 群臣固执不已,魏主亦以为言,太后乃从之,赐义及弟瓜死于家,犹赠义骠骑大将军、仪同三司、尚书令。——《资治通鉴》·梁纪六 但就在胡灵太后复出执政的三年之后,魏孝明帝元诩去世,据说是被胡灵太后所杀。在这种背景下,军阀尔朱荣打着为元诩复仇的旗帜,带领军队进入了洛阳城。 结果并不令人意外,尔朱荣直接把胡灵太后扔进了黄河,北魏最后一位垂帘太后就这样退场了。 太后对荣多所陈说,荣拂衣而起,沉太后及幼主于河。——《资治通鉴》·梁纪八 在文章的结尾,我试着从个人角度出发,跟大家聊聊我眼中的胡灵太后。 胡灵太后从始到终都不是什么强势太后,在她复出之后,发生过这样的事: 有一次,胡灵太后出行游玩,打扮得很漂亮,东阿公元顺(元澄之子)看到后直接训斥她:「 ”你都是一个四十多岁的寡妇了,为什么要打扮得这样漂亮?” 太后颇事妆饰,数出游幸,元顺面谏曰:「 ”《礼》,妇人夫没自称未亡人,首去珠玉,衣不文采。陛下母临天下,年垂不惑,修饰过甚,何以仪型后世!”太后惭而还宫。——《资治通鉴》·梁纪六 还有一次,元顺指着胡灵太后的亲信(徐纥等人)说:「 ”你们这种卑贱的人,有什么资格处理国家大事呢?” 纥胁肩而出,顺抗声叱之曰:「 ”尔刀笔小才,正堪供几案之用,岂应污辱门下,斁我彝伦!”因振衣而起,太后默然。——《资治通鉴》·梁纪七 乍一看元顺的话,似乎很有道理。可问题是:如果元顺面对的是一位强势太后,那通常不会有什么将道理的机会。 谁敢在冯太后面前这样大放厥词呢?谁敢让武则天当众下不来台呢?谁又敢当面顶撞慈禧太后呢?再看看胡灵太后的表现,不是惭愧就是默然,证明她在面对元顺的指责时,并没有回应的底气。 从这个角度,我们几乎可以断定一点:胡灵太后只是名义上的执政官和监护人,实际上她并不敢过分得罪皇族。虽然她有过屠戮皇族的举动,但被她屠戮的皇族几乎都是在斗争中失败,继而被皇族抛弃的弃子。 即使强势如魏孝文帝拓跋宏和魏宣武帝元恪,在面对既得利益集团时尚且要隐忍迁就,找机会迂回包抄,胡灵太后又怎么可能拥有超过上述两位皇帝的权势呢? 胡灵太后当时所能做的事,也只是像上述两位皇帝一样,一再迁就既得利益集团,尽量把局面多支撑一会。因为此时的北魏已经是一个垂死的病人,凭内部的力量很难自我挽救,因为这世上最难的事,就是自己革自己的命。 胡灵太后崇信佛教,而且为此劳民伤财。但当有人公开指责佛教是鬼教,佛教所推崇的内容不符合忠孝礼义,人们信仰佛教只是为了逃避国家徭役时,胡太后也认为这番话很有道理。只是迫于相关利益集团的强烈反对,胡灵太后最后还是惩罚了那个「 ”诋毁”佛教的官员:交一两黄金的罚款。 都统僧暹等忿玚谓之「 ”鬼教”,以为谤佛,泣诉于太后。太后虽知玚言为允,难违暹等之意,罚玚金一两。——《资治通鉴》·梁纪四 通过这件事,我认为胡灵太后崇信佛教应该有一定的政治需求,希望借此拉拢相关利益集团。 很多人在说起改革的时候,只是上嘴唇碰下嘴唇,好像杀了谁废了谁这种大事,只要说说就能办到。可只要我们看看胡灵太后的经历就能明白:胡灵太后第一次执政,只因重用了一位皇族,就导致自己被幽禁五年。 晚晴康有为在主持维新变法的时候,经常语出惊人,动不动就是杀一品大员。可最后的结果却是:维新变法只持续了103天就宣告失败。 类似的例子,在各个朝代都不罕见。得罪既得利益集团,一定会付出血的代价,这就是历史反复强调的重点。 最后的最后聊一点八卦,据《梁书》记载,胡灵太后才华横溢,留下过一首情诗《杨白花》。 但根据我所查的资料显示,北宋文人郭茂倩在编纂《乐府诗集》时也将《杨白花》收录于其中,却并未留下作者信息,可见作者未必是胡灵太后。 尽管无法确定这首诗是不是胡灵太后所写,但不可否认的是:这首诗非常优美,有一种女性独有的柔情蜜意,我非常喜欢,特意分享给大家。 阳春二三月,杨柳齐作花。 春风一夜入闺闼[tà],杨花飘荡落南家。 含情出户脚无力,拾得杨花泪沾臆[yì]。 秋去春还双燕子,愿衔杨花入窠[kē]里。 ——《乐府诗集》·卷七十三·杂曲歌辞十三 往期相关文章推荐阅读: 拓跋宏革俗汉化,平叛乱大力集权 元恪集权扩张疆域,任用鹰犬剪除皇族 北魏汉化迁都埋隐患,元恪开疆拓土成祸端 权臣高氏一触即溃,胡灵太后垂帘听政相关参考
搅乱英国的桃色事件:嫩模设局钓大臣 英国议会下院副议长因涉嫌性侵两名男子而被逮捕,成为这两天英国舆论场上的爆炸性新闻。巧合的是,今年也是冷战期间英国发生的一桩政治丑闻、以时任陆军大臣普罗富莫为主角的
康熙九子夺嫡中的三阿哥胤祉,其实在这个夺嫡的过程中参与程度并不高,只是在早期站在废太子胤礽阵营,在大阿哥胤禔和二阿哥胤礽都被幽禁之后,就基本已经退出了夺嫡风波,远离朝廷斗争。然而即使如此,在雍正朝的时
...丝雀”就此香消玉殒,读来有些悲催。然则仔细分析这个桃色凶杀案的缘由,笔者发现,错不在宋江。宋江的“怒”,完全是因阎婆惜的“蠢”引起的。第一蠢:因生活艰难而做“金丝雀”阎婆惜是东京汴梁人士,十八岁,很漂...
多尔衮亲哥哥阿济格是个怎样的人?他结局如何? 多尔衮因其在清初历史上的特殊性,成为学习清朝历史无法忽视的人物。而因为其本身人物的传奇性和复杂性以及一些不可说的桃色新闻,他也成为清剧宠儿。 因为各种
朱熹是南宋著名儒学大师,其理学思想对后世影响深远。而就是这么一位集理学家、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诗人于一身的人物,晚节却遭人诬陷,在一片唾骂声中悲怆辞世。>宋宁宗庆元二年(公元1196年),监察御史
宋顺帝刘准简介幽禁而死南朝刘宋的末代皇帝 宋顺帝刘准(467年—479年),字仲谋,小字智观,父刘休范,母陈法容。泰始五年七月癸丑生,建元元年五月己未,殂于丹阳宫,时年十三。在位2年(477年—
大家好,这里是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八王之乱的故事,欢迎关注哦。公元304年(晋永安元年)七月,一支由鲜卑、乌桓两万人组成的大军,从蓟城(今北京)出发,他们一路向南,前去攻打邺城(今河北临漳)。这是不是
宋顺帝刘准(467年―479年),字仲谋,小字智观,父刘休范,母陈法容。泰始五年七月癸丑生,建元元年五月己未,殂于丹阳宫,时年十三。在位2年(477年―479年在位)。姓名:刘准别名:宋顺帝国籍:南朝
李大嘴大嘴读史外交无小事,外交官的一言一行都代表着背后的国家,所以谨言慎行是必须的。一千多年前,有个外交官居然中了人家的美人计,搞出一起桃色丑闻,这个外交官被称为史上最丢脸的使节。这个外交官写的艳词被
2019中超二次转会窗口下周一将正式开启,这对于河北华夏幸福来说是一个利好消息,因为他们后防线上的定海神针,主力门将杨程即将回归球队。在上赛季的中超第26轮华夏幸福客场4-4战平重庆斯威的比赛中,杨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