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非全是冤案? 朱元璋杀胡惟庸蓝玉是怎么回事

Posted 朱元璋 蓝玉

篇首语: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并非全是冤案? 朱元璋杀胡惟庸蓝玉是怎么回事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1、并非全是冤案? 朱元璋杀胡惟庸蓝玉是怎么回事

2、蓝玉案和胡惟庸案是朱元璋故意造的冤案吗

并非全是冤案? 朱元璋杀胡惟庸蓝玉是怎么回事

经历了相当长时间“门前冷落车马稀”的境况,历史忽然“火”起来了。电视上出现了越来越多的讲史节目,书店里塞满了形形色色的历史读物,真使人有“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之感。然而无论什么东西,只要一“火”,就难免鱼龙混杂,泥沙俱下。“火”起来的历史读物,当然也不可能逃脱这一规律。东拼西凑、草率成篇者有之,搜奇猎艳、耸人听闻者有之,信口雌黄、任意褒贬者有之,甚至时常出现“关公战秦琼”式的硬伤。

面对这突然而至的讲史读史热潮,职业历史工作者表现出不同的态度。有的“卧看潮生三山外”,对这种现象漠不关心,埋头做自家学问;有的“黄鹤楼上看翻船”,掇拾学术明星的纰漏舛误,作为茶余饭后的谈资;也有的“到中流击水”,将自己多年的研究心得,转化为雅俗共赏的文字,向读者提供一些真实可靠的知识。

年逾古稀的陈梧桐先生,在通俗历史读物的创作方面,就做出了可喜可敬的成绩。陈先生长期从事历史研究,在明史和中国民族关系史方面造诣颇深,尤以朱元璋研究蜚声学林,先后出版了多种学术专着。在潜心治学的同时,陈先生也很注重历史知识的普及和传播。2007年11月,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了他与彭勇先生合作撰写的《明史十讲》,获得广泛好评。2008年1月,他独自撰写的《自从出了朱皇帝》,也由广东人民出版社推出。在《明史十讲》的“后记”中,陈先生写下这样一段话,以阐述撰写该书的缘由:

明朝的历史长达277年,在各个领域都取得许多突出的成就,特别是在晚明时期,更是呈现出由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型的曙光。然而由于种种复杂的原因,在一般人的眼里,明朝几乎成为专制、黑暗、残暴的代名词,其评价竟不如元朝和清朝。打开电视,反映明代历史的电视剧,不是君主残暴昏庸,就是厂卫横行霸道,一片昏天黑地;反映清代历史的电视剧,不是君主睿智圣明,就是臣工奋发有为,一片朗朗乾坤。因此,当上海古籍出版社的吕健先生约我撰写本书时,尽管手头有许多活,还是答应了下来。因为我觉得,借助讲座的形式,向广大读者介绍自己的学术观点和研究成果,传播正确的明史知识,乃是明史研究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

这段话也完全适用于《自从出了朱皇帝》。从中可以看出,陈先生暂时撇开繁重的研究工作,致力于通俗读物的写作,纯然出于一位历史学家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可以说,《明史十讲》的目的,是廓清笼罩在明王朝身上的迷雾和谬见,告诉读者一个真实的明朝;《自从出了朱皇帝》的目的,则是廓清笼罩在明朝开国皇帝身上的迷雾和谬见,告诉读者一个真实的朱元璋。

《自从出了朱皇帝》的开篇,就是澄清一个流传颇广的误解。众所周知,元朝时期,平民百姓生子,常以父母年龄相加为名。如父亲24岁,母亲22岁,生子即名四六;父亲23岁,母亲22岁,生子即名四五,等等。朱元璋幼名重八,有些人便想当然地认为“重八”即是“八八”,也是以父母年龄相加得名。查朱元璋出生的时候,其父48岁、母43岁,年龄相加为91岁,与“重八”完全合不上。其实,元朝还有另一种通行的取名方式,就是以行第为名。朱元璋有四个堂兄分别叫重一、重二、重三、重五,三个胞兄分别叫重四、重六、重七,他排行第八,故名重八,与父母年龄没有任何关系。

类似的破疑解惑,书中所在多有。比如,民间长期流传着一首《凤阳歌》:“说凤阳,道凤阳,凤阳是个好地方。自从出了朱皇帝,十年倒有九年荒。”很多人不明就里,把凤阳百姓的苦难完全归罪到朱元璋身上。陈先生分析了《凤阳歌》产生的时代背景,指出这实际上是花鼓艺人为了发泄对清朝统治者的不满,借骂前朝皇帝来诅咒当朝统治者,“歌词里的‘朱皇帝’不过是清朝爱新觉罗皇帝的代名词,指桑骂槐,此之谓也”。再如,明代野史稗乘之中,记载了多桩明初的文字狱,其中不少纯属子虚乌有,但在民间长传不衰,许多历史学者也信以为真,虽有学者起而力辨其诬,终究难挽以讹传讹之风。陈先生梳理有关资料,吸收前人成果,力陈野史稗乘之不可盲目相信,求真之心,令人感佩。

作为朱元璋研究的权威专家,对洪武年间的许多重大问题,陈先生都提出了自己的独到见解。比如,关于胡惟庸案,自明朝至当今一直众说纷纭,很多人都认为这是一桩彻头彻尾的冤假错案。陈先生经过对有关史料的梳理考察,认为“就整个案件来说,是真真假假,有真有假”。具体说来,胡惟庸“不仅在经济上贪污受贿,而且在政治上拉帮结派,打击异己,飞扬跋扈,擅专黜陟,藏匿于己不利的奏章,侵犯了皇权,最后发展到策划谋反,他的被杀是罪有应得,咎由自取”;但胡案发生后,朱元璋“借机搞扩大化,‘余党皆连坐’,这些被株连的‘余党’有的是冤死鬼。此后,他将罪名频频升级,用以打击一部分恃功骄横、飞扬跋扈的功臣,这些则纯粹是冤假错案了”。

与胡惟庸案并列的蓝玉案,也被很多人视为一大冤狱。已故明史专家吕景琳先生曾发表《蓝玉党案考》一文,列举一些理由证明“蓝玉案是完完全全的一个假案”。其中最重要的一条理由,是认为该案案犯供称蓝玉拟在皇帝耕藉田之日谋反,这是根本不可能的。因为耕藉田虽定在仲春二月,但具体日期则由钦天监临时选择,而且皇帝不一定亲自前往,因此,“一般人决无可能较早知道享先农耕藉田的日期,更不可能预测朱元璋今年去不去耕藉田”。陈先生指出,这些理由实际上是经不起推敲的,“耕藉田的具体日期虽由钦天监择定,但绝非临时决定,而是提前一段时间择定,因为耕藉田并非皇帝本人或委派代行官员的个人行动,而是牵涉到一大批百官耆宿的集体行动”,蓝玉“作为必须参加耕藉田的三公之一,他事先知道耕藉田的日期定在二月十五并得知皇帝将亲往参加,是一点也不奇怪的”。陈先生认为,蓝玉谋反的事实是确凿无疑的,“但大规模的诛杀,又必然造成大量的冤狱”。

历史学界内外,都有很多人把明清视为闭关锁国的时代。陈先生提醒读者注意,“明朝的海禁和清朝的海禁有着本质的不同,前者是一种由官府垄断海外贸易的政策,后者才是真正的闭关锁国政策”。他由此告诫说:“历史上有一些外表相似的事物,其实内涵和本质并不一定相同。我们研究历史,不仅要观其形,更要察其神,透过现象抓住本质。否则,就会上当受骗,得出错误的结论。”这是陈先生的经验之谈,也是所有研史读史者都应当引以为训的重要原则。

陈先生长期沉潜于朱元璋研究,对朱元璋的言行事迹、是非功过了然于胸。对于一些流行读物将朱元璋妖魔化、脸谱化的做法,他虽然深感不满,但他决不矫枉过正,为朱元璋曲意辩护,涂脂抹粉。在充分肯定朱元璋的历史功绩的同时,他也花费大量笔墨,介绍和剖析了朱元璋的政策失误和性格缺陷。他写作此书的惟一目的,是想告诉读者一个真实的朱元璋。陈先生谈到:“任何历史作品,不管其表现形式如何,是学术着作还是通俗读物,都应该真实地反映历史的面貌,揭示其丰富的内涵。否则,戏说历史,真假混淆,就无助于人们认识历史,得到有益的启迪了。因此,历史作品应该写得好看,更要写得真实。真实是历史作品的生命之所在。”这是陈先生一向秉持的原则,也是所有写史者都应当秉持的原则。

蓝玉案和胡惟庸案是朱元璋故意造的冤案吗

古代剥皮,是一种极其残酷的刑罚,其残酷程度与凌迟有过之而无不及,这个刑罚并不在规定的处刑之列,但是在历史上却有很多朝代都行使过这种刑罚,明朝皇帝朱元璋处死功臣蓝玉就用了剥皮的刑罚。剥皮的方法就是从脊椎处下刀,使得背部的皮肤分成两部分,再利用刀把皮肤和肌肉慢慢地分开来。最初剥皮是人死后再进行剥皮,但在后来逐渐演变成活剥皮。

蓝玉本是朱元璋最信任的臣子,他也为朱元璋打了不少的胜仗,但为何最后却被剥皮,他的人皮还被巡回展览?除他以外受牵连的人数达到1.5万人,让人不寒而栗,这也算是历史上一大惨案。

蓝玉在明朝时期是一代名将,跟随开平王征南讨北,所向披靡,是开平王最重视的将士,也时常在朱元璋面前夸奖他,朱元璋也愈来愈信任他,封他为太傅。但是蓝玉却愈发变得嚣张,三番几次在大会上说出大逆不道的话,而且还在朱元璋没有应允的情况下擅自非法占有百姓的田地,蓄养家奴和干儿子。朱元璋看在眼里,觉得不治蓝玉,蓝玉都要骑到自己的头上了,况且在那个敏感的年代,太子刚死,皇太孙又还只是个孩童,皇位岌岌可危。于是,蓝玉以谋反的罪名被捕,虽然他一口否定他没有造反的心,但是皇上要让臣子死臣子不得不死。蓝玉遭到被剥皮的悲惨下场,人皮还进行全国巡演,最终是他的女婿向皇上奏请,才使他的人皮留在了四川。

蓝玉案杀了多少人

蓝玉案指的是明朝时期朱元璋为了巩固自己的政权,提高自己的震慑力而诛杀了一代功臣蓝玉的重大事件。蓝玉是陪着朱元璋打天下的能臣之一,但是到了后期蓝玉自信心过度膨胀,不仅触犯了许多的律法,对于朱元璋来说也成了一个随时可能爆炸的毒瘤。蓝玉案在明朝也算是非常重大的事件了,不仅影响范围比较广,而且杀的人的数目也是巨大的,那么蓝玉案杀了多少人呢?

蓝玉案杀了多少人就同时代表着蓝玉案的牵连范围有多大,根据历史相关的记载蓝玉案杀了大概一万五左右的人,这是一个非常庞大的数字了,虽然说满朝文武百官再加上地方上的官员等等并没有如此多的人数,但是朱元璋却是连和蓝玉相关的所有人都杀掉了,因为他所提出的借口是蓝玉想要篡位谋反,这是一个相当严重的罪名了,再加上朱元璋是真的想要将蓝玉斩草除根,所以才下令将一切和蓝玉有关的被称为蓝党的人,全部斩杀殆尽,虽然看似残忍,但是却在一定的程度上更好的加强了中央的权力。

除此之外蓝玉案杀了多少人同时也代表着朱元璋铲除异己的决心,一万五左右的人数全部都是因为他的一句命令而失去了性命,其实在这其中很大程度上都是被牵连被影响的,但是在古代封建统治之下,皇帝的命令无人可以反抗,蓝玉案杀了多少人也大部分都是出自朱元璋的命令。

蓝玉案的影响

蓝玉案是明朝时期一场非常重大的历史事件,蓝玉作为战绩赫赫的朝中重臣,虽然为明朝做了许多事出了许多力,可是到底还是臣子,身为臣子总是要有着自己的原则,任何自己不能做的事儿都是应该不去做的,可是蓝玉却不一样,他的脾气性格随着权力而越来越大,同时对于朱元璋的敬畏之心也越来越小,这样一来朱元璋不得不下力气将他铲除,于是才发生了范围广影响大的蓝玉案,那么蓝玉案的影响是什么呢?

说到蓝玉案的影响,首先还是要从朱元璋说起,朱元璋为了政权的稳定性,同时铲除一切对于自己不利的因素,这才策划了蓝玉案,而蓝玉案的影响根本上还是在于加强了朱元璋的中央集权。作为一个帝王重视权力是无可厚非的,朱元璋绝不允许他人威胁到自己的权力地位,而蓝玉在很大程度上正是因为触犯了这一点,蓝玉案的影响可以让朱元璋稳定政权,朱元璋当然要这么做了。

其次蓝玉案的影响还在于对其他大臣还造成了引以为戒的影响。当时蓝玉案牵连的范围还是非常大的,一些平时和蓝玉有关联的大臣都被统一称为蓝党,在朱元璋的高压政策下这些人同时都被一同诛杀,这样一来就为之后的官员起到了震慑的作用,相信有这样的例子摆在前面,之后的大臣凡是有任何不轨之心都要仔细考虑清楚的。

但是蓝玉案的影响也不一定都是正面的,蓝玉毕竟是陪着朱元璋打天下的元老级别的大臣,对于这样的大臣却最后被他用谋反的罪名诛杀,对于朱元璋来说也算是不好的影响吧。

胡惟庸案与蓝玉案

胡惟庸案与蓝玉案都是我国明朝中国的奇冤案件,在明朝朝廷中有着十分重大的影响意义,胡惟庸案和蓝玉案都是朱元璋为了加强自己的政治统治,同时也是强化皇权至上的政治手段。胡惟庸案发生于朱元璋成为皇帝的第十一年,而蓝玉案则发生于洪武二十六年,可以说这两起案件都是发生于朱元璋的统治时期,并且都是由朱元璋发动的,对于明朝的江山有着极大的巩固统治的作用。

胡惟庸案与蓝玉案有着异曲同工的相似之处,但是也有些许的不同。胡惟庸案发生于朱元璋与宰相权利之间的矛盾中,可以说胡惟庸案中的胡惟庸是因为自己的宰相权利的过高而触怒了朱元璋,因此得到了谋图不轨的株连九族的惩罚。

而蓝玉案则是因为大将军蓝玉作为明朝的开国元勋的地位威胁了朱元璋的统治地位,因此而遭到了朱元璋的迫害。胡惟庸案和蓝玉案中的主要的相同点在于历时时间短,但是具有毁灭性的的破坏能力。胡惟庸案和蓝玉案有着相近之处,都是在得知罪行之后立即进行了杀害,没有留给胡惟庸或是蓝玉为自己辨白的机会。并且都有相继的余波影响,胡惟庸案和蓝玉案都牵扯了大量的朝中大臣。但是蓝玉案中伤亡人数不及胡惟庸案。

胡惟庸案与蓝玉案都是明朝初年的奇冤案件,过程基本上是相似的,胡惟庸案和蓝玉案的发生基本上铲除了明朝的开国元勋的势力。

相关参考

明太祖朱元璋为何一定要杀胡惟庸

《明史》将胡惟庸列为明朝的头号奸臣,明太祖朱元璋杀了他还不解气发《昭示奸党录》把胡惟庸一同党羽全部都写进去,朱元璋是想让他们遗臭万年,杀人诛心。但是我们不能否认胡惟庸的能力,胡惟庸绝对是一个非常有才干

朱元璋为何要杀死蓝玉?

...海中大破北元,基本摧毁其职官体系而名震天下。明太祖朱元璋洪武二十六年(公元1393年)正月,凉国公蓝玉图谋不轨,被杀。其实蓝玉之死早就有征兆了,当初宰相胡惟庸造反,就有人供出蓝玉和胡惟庸有密谋,不过当时朱...

朱元璋为何要杀死蓝玉?

...海中大破北元,基本摧毁其职官体系而名震天下。明太祖朱元璋洪武二十六年(公元1393年)正月,凉国公蓝玉图谋不轨,被杀。其实蓝玉之死早就有征兆了,当初宰相胡惟庸造反,就有人供出蓝玉和胡惟庸有密谋,不过当时朱...

“胡惟庸案”连坐者就超三万人,朱元璋是怎么想的

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带来胡惟庸的故事,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明初,朱元璋大兴重典,大肆杀戮功臣,明初四大案中,就有两件关于政治的大案件,分别是胡惟庸案与蓝玉案,单单胡惟庸案连坐者就超三万人,堪称明朝历史上

朱元璋除功臣蓝玉:活剥人皮送给其女

蓝玉与胡惟庸一样,也是定远人,乃明朝开国大功臣常遇春小舅子。此人长身赤面,仪表堂堂。是个勇略双全的大将材料。他最早录于常遇春帐下,“临敌勇敢,所向皆捷。”后来,他跟从傅友德代蜀地,从徐达北征,与沐英一

竟活剥人皮送给其女留念 朱元璋除功臣蓝玉

蓝玉与胡惟庸一样,也是定远人,乃明朝开国大功臣常遇春小舅子。此人长身赤面,仪表堂堂。是个勇略双全的大将材料。他最早录于常遇春帐下,“临敌勇敢,所向皆捷。”后来,他跟从傅友德代蜀地,从徐达北征,与沐英一

胡惟庸阴险竟密谋刺杀朱元璋

朱元璋即位之后开始大杀功臣,洪武十三年朱元璋开始对宰相胡惟庸的下手,而当时之事,胡惟庸确有谋逆之心,论理该杀,同诛者也不过陈宁等几个大臣。所谓“胡党”大狱,则是十年之后的事情,族诛三万多人。胡惟庸阴险

胡惟庸谋反案真相是什么

洪武十三年(1380)正月,涂节和中书省吏商啮上书告胡惟庸谋反。朱元璋遂以「枉法诬贤」、「蠹害政治」等罪名,将胡惟庸和涂节、陈宁等处死。太祖以「擅权植党」罪名杀了胡惟庸,同时被杀的有陈宁、涂节等人。胡

胡惟庸曾计划在朝堂上砍杀朱元璋

朱元璋即位之后开始大杀功臣,洪武十三年朱元璋开始对宰相胡惟庸的下手,而当时之事,胡惟庸确有谋逆之心,论理该杀,同诛者也不过陈宁等几个大臣。所谓“胡党”大狱,则是十年之后的事情,族诛三万多人。朱元璋画像

胡惟庸曾计划在朝堂上砍杀朱元璋

朱元璋即位之后开始大杀功臣,洪武十三年朱元璋开始对宰相胡惟庸的下手,而当时之事,胡惟庸确有谋逆之心,论理该杀,同诛者也不过陈宁等几个大臣。所谓“胡党”大狱,则是十年之后的事情,族诛三万多人。朱元璋画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