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二字从何而来,我们为何叫做中国人,又有何意义呢

Posted 文化

篇首语:与其降低你的开支,不如去尝试增加你的收入。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 ”中国”二字从何而来,我们为何叫做中国人,又有何意义呢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中国”二字从何而来,我们为何叫做中国人,又有何意义呢

本篇以大历史观叙述。 字数:2516字,建议阅读时间:4分钟 我们现代人对于自己的「 ”中国人”身份都都已经习以为常。 在阅读各类以「 ”中国”为背景的历史、思想、经济、文化等之类书籍的时候,都已经不会对「 ”中国”这个词的含义产生疑问。 但在历史长河中,「 ”中国”其实是经常被争论的一个概念。 离我们最近的一次争论发生在民国时期。 当时争论的主要论点在于: 中国,究竟是一个继承了清朝领土的多民族国家,还是一个仅包括长城以南地区的纯汉人国家。 最后的结论是两者融合,意为中国是一个多包括汉族地区与少数民族地区的多民族国家。 下面我就从「 ”中国”的起源与含义、发展、争论、这三个方面来一一阐述。 一:「 ”中国”的起源与含义 「 ”中国”一词,最早见于西周一件名为「 ”何尊”的祭器/酒器。 何尊塑像 「 ”何尊”尊内底部铸有铭文12行、122字铭文,其中的「 ”宅兹中国”为「 ”中国”一词最早的文字记载。 「 ”唯王初壅,宅于成周。 复禀(逢)王礼福,自(躬亲)天。在四月丙戌,王诰宗小子于京室,曰:‘昔在尔考公氏,克逨文王,肆文王受兹命。唯武王既克大邑商,则廷告于天,曰:余其宅兹中国,自兹乂民。呜呼!尔有虽小子无识,视于公氏,有勋于天,彻命。敬享哉!’唯王恭德裕天,训我不敏。王咸诰。何赐贝卅朋,用作庾公宝尊彝。唯王五祀” 这段铭文是讲周成王继承周武王的遗志,在中原地区建造东都雒邑的故事。 「 ”宅兹中国”其中的「 ”宅”是居住的意思,「 ”兹”是这里的意思。 全意就是:在中国这个地方居住。 这里的「 ”中国”与现代意义上泛指的国家政体不同。 这里所谓的「 ”中国”,是「 ”天下的中央”。 但值得注意的是,这个「 ”中央”不单单指地理意义上的中央,也是指文明意义的中央。 也就是说,文明与野蛮是不一样的,人类共同体追求的是文明的最高水准。 而这文明最高水准的地方,古人称之为「 ”中国”。 二:地区的发展 秦始皇 西周早期就定义了古代对于「 ”中国”的理解,那么我们来看看他们认为的「 ”文明最高水准”之地是哪里呢? 以现在来看,就是指现今中原地区、河南一带。 后来成王建都、平王东迁,将此地区逐渐拉大,直至秦始皇秦政横扫山东六国,之后的强汉再次征伐,将此「 ”文明最高水准”扩展到一个「 ”东方帝国”。 之后历朝历代,都以「 ”文明最高水准”自居,这也是为什么我在之前文章中国,一个从不主动对外扩张的文明中所提到的「 ”旋涡模式”会对周边地区有着疯狂的吸引力的原因。 三:历朝历代的争论 1:唐朝的海纳百川。 唐朝服饰 唐朝时,东亚这片大陆上,大多数族群都表示对唐朝的臣服,基本上做到了「 ”天下共主”。 此时的唐朝认为自己便是「 ”天下”,便是「 ”中国”。 随之这个认识的加深,唐朝做到了大门敞开,海乃百川。 日本使臣和僧侣来到中国,将大量书籍,文化,习俗都带回来自己的国家。 唐朝之所以这么做,是秉承一种「 ”以夏变夷”的思想,也就是用中国的的文化去改造夷狄,达到天下共归我「 ”中国”之意。 2:宋朝的华夷之辨。 宋:清明上河图 北宋大学士石介《中国论》,是古代中国历史上第一篇以「 ”中国”为题的政治论文。 本文以「 ”宋明理学 ”为基准,断言奉行礼乐的是中国文明,披发文身的是野蛮文明。 并表示: 如果中国和夷狄不仅住在一起,而且文化上互相混杂的话,那么,中国将不再是中国。 极力主张把中国与夷狄从地域和文化上都区分开。 而其中他最为急迫的就是抵制外来的佛教。 3:民族边界意识。 看了上面两点,是不是觉得唐宋两朝的主张大相径庭。 这其实也反应了两朝当时的社会心理 唐朝已经做到了「 ”天下共主”的程度,所谓的有恃无恐,加之他本身就是少数民族与汉族的融合,对于周遭的「 ”夷狄”存在着包容之心。 反观宋朝,自立国以来,始终生存在北方少数民族的阴影之下,他急于想证明与捍卫自己的正统地位,所以限制文化输出、警惕知识出口,有着强烈的民族边界意识。 所以在文化观念上有着根本的不同。 还有一个很好的例子可以反映出宋朝的民族情绪: 三国故事绝大部分都是产生于宋朝时期,其中主要隐含着一个曹魏与蜀汉到底谁是正统的问题。 从民间文学开始,一步步上升到整个国家的文化观念,从而确立自己的正统性。 4:明清之间的争论 朱元璋像 这一争论说的主要不在于明朝与清朝,倒是周边的朝鲜与日本。 清朝取代了明朝之后,「 ”天下”体系在东亚地区面临解体。 「 ”中国”这个概念逐步扩张,成为东亚多国中的一员。 此时,朝鲜与日本就「 ”谁才是中华文明血脉”展开了激烈的讨论。 他们认为,清朝取代明朝,代表着东亚内部的文化认同已经崩溃,东亚地区已经不再是以中国为核心的「 ”天下”了。 所以,这时候掌管着「 ”文化最高水平”旗帜的,已经不是原来公认的「 ”中国”了。 当时的朝鲜。 出使中国使节的笔记,从原本的《朝天录》转变成了《燕行录》。 期中寓意,不言而喻。 而且对于自己还身着明朝衣冠而感到自豪,对于清朝的「 ”蛮夷”之衣发出嘲讽。 再来看日本。 日本使节在清朝初期出使中国时,见到已经剃发易服的中国人,第一反应是惊讶,随即转变为轻蔑。 朝鲜与日本认为:清朝已经失去了华夏的传统,不是以前意义上的「 ”中国”了。 5:清民之争,日本想取代中国。 马关条约 日本与朝鲜从明清之间就对清朝产生了文化上的优越感。 这种文化上的优越感发展到清朝晚期,逐渐上升到了政治上的优越感。 甲午海战之后,在签署《马关条约》之时,日本提出,清朝这边自称「 ”中国”坚决不行。 认为他们才有资格自称「 ”中国”,因为到了现阶段,「 ”最高文明水准”已经是他们了,他们自认为已经继承了「 ”中国”,而清朝没有他们的「 ”水准”高。 当然,这个要求刚提出来,李鸿章连上报都没有上报,就直接拒绝了,誓死捍卫「 ”中国”正统。 之所以说这件事,不是去纠结当时的情况,而是表明: 从西周开始定义的「 ”中国”意义,直到了1895年,近2000之后,在东亚这片土地上,人们还是从文明的角度上来理解,什么叫做「 ”中国”的。 总结: 古代中国对于文明的理解,并不是认为它属于特定的一群人,而是认为它是属于所有人,而这最高的文明水准,叫做「 ”中国”,余下所有人,你们必须向「 ”中国”看齐,追求文明最高水平。 直到中国转变为现代化国家,「 ”中国”二字才有了现代多民族国家政体的意义。 变成了世界上诸多国家其中的一员。 (本文素材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不实和侵权请联系删除) 我是苏三,以大历史观宏观看历史,以人物事件细致写历史。 欢迎各位朋友在留言区探讨交流。 码字不易,如果喜欢,点个赞,转发一下,加个关注,每日发文,谢谢支持。

相关参考

铁扇公主的扇子从何而来,为何能灭火

西游里的妖魔鬼怪有不少,最后能活下来的却不多。除了九头虫、黑熊精外,最有名的就是牛魔王、铁扇公主和红孩儿一家三口了。然而,铁扇公主前身是谁,她的扇子从何而来,为何能灭火,红孩儿是牛魔王之子,为何不是牛

中国竟有这么多俄语名,你知道它们从何而来吗

Чжунго,СрединноеГосударство,Поднебесная,Китай...在中国古代,中国的意思和现在的意思,截然不同。「”中国”一词最早出现在西周早期成王时代的青铜器何尊铭文中

数十万黄巾从何而来

三国赤壁之战,坐拥整个北方的曹操也不过号称八十万大军。然而发生于光和七年(公元184年)的黄巾起义竟然也有数十万之多。这么多人都是从哪里来的?我们先看看《资治通鉴》中汉灵帝·中平元年对黄巾起义的一些记

传国玉玺的真实印图,既然传国玉玺已失,传国玉玺图片又从何而来

既然传国玉玺已失,传国玉玺图片又从何而来?是伪造出来的。传国玉玺为中国历代正统皇帝的证凭。其方圆四寸,上纽交五龙,正面刻有李斯所书“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篆字,以作为“皇权天授、正统合法”之信物。凡登

“勾结宦官”之说从何而来? 元稹一千多年的冤屈

元稹是我国唐代著名文学家,其“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的诗句以及《莺莺传》在中国文学史上产生极大影响,因其与白居易共同倡导《新乐府》史称“元白”。由于历史原因,元稹形象被后世曲解玷污,江苏省学

西汉权臣霍光为何要废帝王霍光的权利从何而来

霍光是西汉时期著名的权臣与政治家,一生仕途顺遂,最后官至大司马。霍光一生共辅佐过三任皇帝,是名副其实的三朝元老。霍光位高权重,其外孙女上官氏是汉昭帝刘弗陵的皇后,其小女儿霍成君是汉宣帝刘询的皇后。与此...

西汉权臣霍光为何要废帝王霍光的权利从何而来

霍光是西汉时期著名的权臣与政治家,一生仕途顺遂,最后官至大司马。霍光一生共辅佐过三任皇帝,是名副其实的三朝元老。霍光位高权重,其外孙女上官氏是汉昭帝刘弗陵的皇后,其小女儿霍成君是汉宣帝刘询的皇后。与此...

1945年八路军拥有的第一架飞机从何而来

本文摘自:《广州日报》2014年8月1日第AII4版,作者:曾焕阳,原题:《他曾26次轰炸日军》由河源市政协主办、河源市文博协会承办的“民族脊梁·客家豪杰”——河源籍中国空军抗日民族英雄何健生历史图片

广东人从何而来

一、广东人从何而来广东省有俩个直辖市一个广东、一个广西。俩个板块构成了现如今的广东省。那么广东省是从何而来的呢那么就要从秦朝的郡县制开始说起了。秦王朝统一六国之后在全国范围内实行郡县制将大大小小的地区

诸葛亮的羽扇从何而来

 微观三国:诸葛亮的羽扇从何而来  《三国演义》里,特别是写六出祁山时的诸葛亮,人们最熟悉的,恐怕就是他素衣纶巾,手摇羽扇,端坐四轮车上,飘然而出的形象。羽扇纶巾后来成了戏曲舞台上诸葛亮特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