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会写诗作做赋的苏东坡,在杭州任职时,如何当起了大夫来

Posted 苏堤

篇首语:青春须早为,岂能长少年。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只会写诗作做赋的苏东坡,在杭州任职时,如何当起了大夫来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只会写诗作做赋的苏东坡,在杭州任职时,如何当起了大夫来

公元1089年,苏轼以龙图阁学士身份,赴任杭州知府。这是时隔18年之后的第二次来到杭州任职。 第一次来此,是在1071年,苏轼迫于改革派的压力,主动请求出京任职,任杭州通判,也就是担任副职。这一次却是实实在在的一把手了。 通判这个职务想必是大家都比较熟悉吧?历史上最有名的通判是谁? 黄文炳。 对,就是黄文炳! 由于《水浒传》这部书的传播性,大家都知道了黄文炳的故事。 当年宋江因杀了阎婆惜被刺配江州(今江西九江),本来是一被管制的人犯,但他有能耐,在社会上朋友多,一个囚犯,不老老实实待在监狱里服刑,却能随便的出城闲逛、听曲、喝酒。 有一次在喝醉后,为了显排自己的文采,在浔阳楼上题下这么一首诗: 心在山东身在吴,飘蓬江海漫嗟吁。 他时若遂凌云志,敢笑黄巢不丈夫! 写完以后,怕别人不知道,造成侵权,特地在后面署上自己的大名——郓城宋江作。 这是一首明显的反诗!此诗作很快被江州通判黄文炳发现了,他本来就有「 ”得剌举以闻”的职责,于是向知府进行了举报。 宋江这一下犯了大事,被判斩刑。后来梁山泊众好汉劫了法场,救出了宋江。 本来是干了份内事的黄文炳却被梁山泊众人捉住,杀了他的全家,然后再单独的消遣他。 处罚黄文炳的手段十分残忍,宋江把黄文炳剥了湿衣服,绑在柳树上,问到:「 ”哪位兄弟替我下手?” 杀人恶魔李逵跳出来,手拿尖刀,他先从黄文炳的腿上割起,拣好肉就当面在炭火上烧烤,烤好以后拿来下酒。割一块,烤一块。 最后李逵又用刀割开黄文炳的胸膛,取出心肝,拿来和众头领去做了醒酒汤。 一个做了份内之事,举报了反贼的帝国高级官员,就这样为帝国白白的殉了葬。 是他本人的悲哀?还是朝廷保护官员不力的悲哀? 由此可以看出,当副手是不受重视的,连自身的安全也没有保障。所以,上一次苏轼在杭州,共当了三年的通判,并没有什么作为。后来怀着满腹的牢骚到了湖州上任,结果为几首诗而发生了「 ”乌台诗案”,差一点丢掉了性命。 这一次可不一样了,他是堂堂正正的杭州知府,是正儿八经的一把手,所以责任不一样,心情也不一样。 这次来到杭州,心情格外的舒畅,在西湖留下千古绝唱: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这应该是迄今为止描写西湖最优美的诗词了,从此后「 ”西子湖”就成了西湖的代名词。 但是他知道,把诗写好了,只不过给杭州做了一个免费的广告而已。对老百姓的生活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帮助。所谓是为官一任造福一方,要的不是花架子,老百姓要的是实实在在的东西。 经过实地勘察,他看到西湖由于长期得不到治理,淤塞过半,「 ”崶台平湖久芜漫,人经丰岁尚凋疏”,湖水逐渐干涸,湖中长满野草,严重影响了农业生产。 苏轼于是决定,对西湖进行彻底的治理。他动用了二十余万民工,开除葑田,恢复旧观,并在湖水最深处建立三塔(今三潭映月)作为标志。 这些工作做完后,又把挖出的淤泥集中起来,筑成一条纵贯西湖的长堤,堤有六桥相接,以便行人,后人名之曰「 ”苏公堤”,简称「 ”苏堤”。 这个堤坝,后来成为成为西湖十大景点中最有名的一景——苏堤春晓。 刚干完这项工程,气还没有喘匀呢,紧接着又来事了。 此时的杭州城,遭遇了百年不遇的瘟疫,城里的大街小巷,到处都是求医问药的穷苦百姓。苏轼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可是却束手无策。 就在这个档口,杭州城里有个开药铺的药商,名字叫金百万。一听这个名字,大家就能够知道,这是一个掉进钱眼里的家伙。 金百万生得五短身材,獐头鼠目,为人刻薄吝啬。这时趁机发起昧心财来。他囤积居奇,抬高药价,贫苦人家买不起他的药,他便吩咐仆人贴出一张告示:「 ”为怜贫救人,本铺可以凭保赊药,月息三成。” 这赶上高利贷了!但是许多贫苦人为了救命,只好赶来赊药了。 苏轼听说后,气愤不已,暗下决心要惩治这个发国难财奸商。 这一日苏轼愁闷苦脸的回到家,非常生气地对妻子说:「 ”我身为百姓的父母官,不能救百姓于水火之中,有何脸面为官!” 他的继室王润之听了,问道:「 ”夫君,这种疾病不知属于何类?” 苏东坡说:「 ”属于湿性,和前些年在黄州所见到的一样。” 王润之说:「 ”那不是可以用我家秘传的‘圣散子’来治吗?” 苏东坡点点头:「 ”药是对症,价也不高,只是杭州人口众多……” 那王润之的确是个通情达理之人,敞快的说:「 ”把我的首饰拿去变卖,可以凑足黄金五十两。先开个药坊,施舍‘圣散子’;金的银的也不管吃,还是救人要紧。” 苏轼很高兴握着妻子的手连连道谢:「 ”我先替全城的百姓谢谢夫人了。” 不久,苏轼在当地巾子巷里头,开了一家「 ”惠民药局”,免费发放「 ”圣散子”,老百姓纷纷涌来,许多人的病都给治好了。 没几天,那个囤药的金百万也身染疫病,请了好几个名医都没看好不说,自己的药铺里也没有了特效药,他听说苏轼「 ”惠民药局”的「 ”圣散子”有奇效,便让家丁去索要药方。 哪知人家惠民药局早就规定:只赠药,不开方;只赠穷人,不赠富豪。 有钱人用药,每用一付,须捐助药局纹银百两。闻听此言,金百万当时就傻眼了,可是为了治病,也顾不了许多了,只好捐银子买药。 「 ”圣散子”果然效果明显,金百万吃了三付病就见轻了。 为了除根,他忍痛又叫家丁拿上几百两纹银去换药,并吩咐说:「 ”问清楚再服几付能痊愈。” 并不是他对「 ”圣散子”有什么怀疑,他是实在心疼那些银子啊。 苏轼呵呵一笑问道:「 ”人家服此药三付见效。你家老爷三付尚未痊愈,是什么原因呢?” 家丁被问愣了,支吾着也说不出来。 苏轼接着说:「 ”你家老爷不行善事,瘟疫财他都敢发,定是心不善心不诚,恐怕还要十副八副也治不好。” 家丁问这要多少银子呀!小声说:「 ”我家老爷确实是诚心服药,也未行不善之事。” 苏轼闻听火气顿时上来了,大声喝道:「 ”狗奴才,你家主人囤积居奇,高价卖药,高息赊药,此即不善之事,不善之事,生于不善之念,不善之念,必得不善之症。如要除病,须除不善之念,将赊药借据当众焚毁,按规定再捐银子。捐得越多好得越快,否则病势加重,必死无疑!” 家丁返回把苏轼的原话告知了金百万。 一听说要他捐银子,金百万感到这哪是要银子,而是在剜他的肉呀! 但是钱固然重要,自己的命更重要啊!他不得不一一照办。 苏轼有了大笔收入后,用这些钱又在众安桥和江干各开了一个分药局,方便百姓就近看病取药,前前后后救活了数千人。 老百姓纷纷传诵苏轼的仁心,感念他的恩德,于是就把巾子巷改叫了惠民巷。 这一次的街道命名,虽然没有像苏堤那样以苏东坡的名字来命名,但一条惠民巷,其实更代表了民心,更体现出苏轼这位大文学家的人文关怀。 因为他的善举已经深入民心,烙在了老百姓的心里。 参考资料: 《梦粱录》宋·吴自牧 《宋史》元·脱脱 《水浒传》明·施耐庵 《西湖游览志》田汝成 老衲侃春秋严正声明:原创作品,禁止非法转载!

相关参考

只因苏东坡恋上杭州雏妓

“欲把西湖比西子”———那么,令苏东坡为之心动的这位美人又是谁呢?《饮湖上初晴后雨》:“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这首诗首脍炙人口,世代流传,是苏东坡在杭州做官

让苏东坡一见钟情的杭州雏妓王朝云

“欲把西湖比西子”———那么,令苏东坡为之心动的这位美人又是谁呢?《饮湖上初晴后雨》:“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这首诗首脍炙人口,世代流传,是苏东坡在杭州做官

莘瑶琴是谁?南宋杭州花魁莘瑶琴生平简介

莘瑶琴是汴梁城外安乐村人,“自小生得清秀,更且资性聪明”,七岁读书,十岁时能吟诗作赋,十二岁时琴棋书画,无所不通,飞针走线,出人意表。莘瑶琴,《醒世恒言》第三卷《卖油郎独占花魁》中人物。南宋年间杭州有

40岁时纳12岁的雏妓为妾 风流文豪苏东坡

有一年,年已40岁的苏东坡被贬为杭州通判。一日,在与朋友宴饮时,在歌舞升平的风月女子中看到了清新脱俗、楚楚可人的王朝云。当时王朝云只有12岁,她身上所带有的淡淡的气质吸引了政治上刚刚遭受打击的苏东坡。

东坡肉有什么来历

苏东坡在杭州做刺史的时候,治理了西湖,替老百姓做了一件好事。西湖治理后,四周的田地就不怕涝也不愁旱了,这一年又风调雨顺,杭州四乡的庄稼得了个大丰收。老百姓感谢苏东坡治理西湖的好处,到过年时候,大家就抬

这33个汉字,你经常说,但未必会写

汉语中有许多字,大家平时说得很利索,不过你未必能写出来。今天特将那些我们平时经常说到,但是不会写的字整理出来,希望能帮助您学习。

"大文豪"苏东坡滥情爱将怀孕小妾送人

读了江晓梅、范立舟的《从苏词看苏轼的妇女观》,总觉得论述不够全面。评价一个历史人物的妇女观,显然不能单纯从他的词着手,还要看他的人,看他对妻妾的不同态度。仅凭几首词,特别是仅凭《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

"大文豪"苏东坡滥情爱将怀孕小妾送人

读了江晓梅、范立舟的《从苏词看苏轼的妇女观》,总觉得论述不够全面。评价一个历史人物的妇女观,显然不能单纯从他的词着手,还要看他的人,看他对妻妾的不同态度。仅凭几首词,特别是仅凭《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

诸葛亮的生平简介 诸葛亮的老婆真的很丑吗

他是烽火连天时蛰居深山的伏龙,十年沉潜未出,却既能观天下之大势,又能享田园之乐,好不快活;他是羽扇纶巾吟诗作赋的谦谦君子,才比管仲,智堪无双;他是洞悉战局的谋士,满腹经纶,虽书生意气,却安坐营帐中指点

苏东坡为之心动的美人-“欲把西湖比西子”

“欲把西湖比西子”———那么,令苏东坡为之心动的这位美人又是谁呢?《饮湖上初晴后雨》:“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这首诗首脍炙人口,世代流传,是苏东坡在杭州做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