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仙芝作为唐末农民起义军领袖,为什么覆亡的如此快

Posted 起义军

篇首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王仙芝作为唐末农民起义军领袖,为什么覆亡的如此快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王仙芝作为唐末农民起义军领袖,为什么覆亡的如此快

王仙芝是唐末农民起义军领袖,他领导的起义军转战数省,持续四年,后来在湖北被唐朝调集的优势兵力击败,本人在突围时战死。此后黄巢接过他的大旗,扩大和发展了起义军,后来攻占长安,迫使唐僖宗逃往四川,险些直接灭亡了唐朝。但是他和黄巢领导的这次起义也为唐朝的灭亡敲响了丧钟,起义失败后不久,唐朝亡于起义军降将朱温之手。为什么王仙芝会比黄巢更早覆亡呢? 革命意志不坚定? 先来看看一个很流行的观点,就是王仙芝的革命意志不坚定,在起义形势高涨的时候,多次希望接受唐朝政府的招安,因此错过了战机,导致唐朝政府得到喘息之机进而纠集兵力围剿起义军。另外因为他的这种乞降的做法引发他和黄巢的矛盾,导致两人分道扬镳,起义军实力受损。 这个观点既对也不对!因为这些观点陈述的也基本是事实,所以它有对的一面,但是却不是完整的事实,所以它就有以偏概全的一面了。 但无可否认的是王仙芝的这种急于接受招安的做法,的确为他带来了上述后果,也可以算他失败的原因吧。但将他失败的原因归咎于革命意志不坚定我认为是显然不合适的。 黄巢的意志坚定吗? 持上述观点的人是从史书中记载的发动起义两年后的公元876年,实力迅速壮大的王仙芝等人率军攻打蕲州,蕲州刺史裴渥不敢抵抗,开城迎降。并主动为王仙芝上表求官,当时进行了一番谈判,最终唐朝政府同意了招安王仙芝,并给王封了官职。后来黄巢和其他义军将领一起找王仙芝发难,怒斥王仙芝投降,史书上还写了当时黄巢暴打王仙芝一顿,王仙芝才不敢接受招安。 从上述记载来看,黄巢是一个坚定的革命者,而王仙芝就是宋江一样的投降派,革命意志极其不坚定!但是如果阅读完整版的史书原文的话,你会发现情况好像不是那么回事。 那次在蕲州的谈判,黄巢是参与了的。也就是说王仙芝可不是偷偷摸摸去找人为他上表求官,也不是瞒着大家伙去接受招安的。不仅黄巢本人知道,一起去的人有三十多人,也就是说这次的谈判很可能是他们义军的集体意志。 王仙芝攻蕲州,蕲州刺史裴渥,王铎知举时所擢进士也。王镣在贼中,为仙芝以书说渥。渥与仙芝约,敛兵不战,许为之奏官;镣亦说仙芝许以如约。渥乃开城延仙芝及黄巢辈三十余人入城,置酒,大陈货贿以赠之,表陈其状。《资治通鉴》蕲州刺史裴渥为贼求官,约罢兵。仙芝与巢等诣渥饮。未几,诏拜仙芝左神策军押衙,遣中人慰抚。《新唐书逆臣传 黄巢》 黄巢等人找王仙芝发难的真正原因根本就不是因为王仙芝接受招安,而是因为他们没有得到想要的封赏。这一点史书中已明确有记载:「 ”黄巢以官不及己”、「 ”巢恨赏不及己”。由此可见所谓的黄巢带人发难,并打伤王仙芝不过是因为黄巢没有得到封赏心中不服罢了。黄巢同志也不是什么坚定的革命者,而且他还真接受过招安,当然那次招安可以说是权宜之计,类似李自成和张献忠等人在明末时期干的一样。但是把这次谈判事件的锅让王仙芝一个人背显然有点冤枉人家了。 乃以仙芝为左神策军押牙兼监察御史,遣中使以告身即蕲州授之。仙芝得之甚喜,镣、渥皆贺。未退,黄巢以官不及己,大怒曰:「 ”始者共立大誓,横行天下,今独取官赴左军,使此五千余众安所归乎!”因殴仙芝,伤其首,其众喧噪不已。仙芝畏众怒,遂不受命。《资治通鉴》未几,诏拜仙芝左神策军押衙,遣中人慰抚。仙芝喜,巢恨赏不及己,询曰:「 ”君降,独得官,五千众且奈何?丐我兵,无留。”因击仙芝,伤首。仙芝惮众怒,即不受命,《新唐书逆臣传 黄巢》 接受招安的行为真的无法让义军将领接受吗?显然不是!上文提过蕲州的招安谈判,黄巢等人是去了的,这就代表这种行为不是让人无法接受的。其次,当时许多起义军的领袖或将领都有类似的行为,王仙芝、黄巢起义之前庞勋领导的桂林戍卒起义也一样有过上表请求招安,只是没有被唐王朝接受罢了。 王仙芝起义比黄巢更快覆亡的原因 其实解决了这个招安问题,我们就可以更清晰的理顺这些原因,其实第一个观点里的原因基本上都正确。我们不必全盘否定: 枪打出头鸟:这个是显而易见的,毕竟当时起义军的盟主是王仙芝,他也是唐王朝镇压的主要目标,即使他后来和黄巢分兵,各地义军名义上的盟主仍是他无疑,所以他也是重点打击目标。 蕲州招安事件的确为王仙芝的义军带来了不小的麻烦:不管这次招安事件能不能让王仙芝一个人背锅,但是它带来的后果是确定无疑的。与黄巢关系的决裂,两人分道扬镳的确在某种程度上削弱了王仙芝的力量。尽管他们的起义军本身就是联盟性质的,即使没有招安事件他们中的许多头领都可以带着自己的人马独自行动,而且此后王仙芝和黄巢仍有合兵一处的共同军事行动,但是义军中威望最高实力最强的两人分开所造成的损失的确难以弥补。 王仙芝无形中成了黄巢的挡箭牌:王仙芝战死前,王、黄二人的起义军主要活动于黄河与长江之间,王仙芝主要活动于长江流域,而黄巢则主要活动于王仙芝的东北方向,即山东、河南等地区。这就使王仙芝无形之中成为了黄巢等人的挡箭牌,本就因名气更大被作为重点围剿对象的他活动在唐朝政府的经济命脉上,而黄巢的活动范围基本上是藩镇的势力范围,也不是唐朝中央政府的税赋来源,唐朝中央政府调集的部队当然就围着王仙芝来打。而黄巢活动的区域看似靠近强悍的河北藩镇,而且华北地区的军镇数量众多,好像也很危险,但是这些藩镇都是地方军阀,只要没有威胁他们的根本利益,他们不会和起义军拼命的,黄巢也正好可以利用这点,流动作战,闪转腾挪。 综上所述:王仙芝的覆亡不能过分苛责他急于接受招安或者所谓的革命意志不坚定。当时的义军头目都有这种想法,即使黄巢也不例外。但是他们缺乏稳固的根据地,没有长远的政治目标,再加上招安事件的确也让起义军受到了一定的损失。最后在唐朝中央政府调集优势兵力围剿下失败。

相关参考

尚让

  尚让,中国唐末农民战争领导人之一,后叛降唐。生卒年不详。唐僖宗乾符二年(875),尚让、王仙芝、让兄尚君长在长垣(今河南长垣东北)发动起义。黄巢与王仙芝分军作战后,他随仙芝转战南方。五年二月,仙芝

黄巢起义简介,黄巢起义历史经过

黄巢起义,指的是乾符五年(878年)至中和四年(884年)由黄巢领导的民变,是王仙芝起义的后续。也是唐末民变中,历时最久,遍及最大,影响最深远的一场农民起义。黄巢之乱转战近半唐朝江山,导致唐末国力大衰

黄巢起义简介,黄巢起义历史经过

黄巢起义,指的是乾符五年(878年)至中和四年(884年)由黄巢领导的民变,是王仙芝起义的后续。也是唐末民变中,历时最久,遍及最大,影响最深远的一场农民起义。黄巢之乱转战近半唐朝江山,导致唐末国力大衰

历史上的黄巢起义为何能够横扫天下?

...东都洛阳那些朝廷权贵都吓得半死。因朝廷向义军领袖王仙芝招安,王仙芝和黄巢关系破裂,两人分道扬镳。878年,王仙芝被杀,部下全部归顺黄巢。黄巢遂有兵马十余万。此后,他攻下浙江、江西、福建

历史上的黄巢起义为何能够横扫天下?

...东都洛阳那些朝廷权贵都吓得半死。因朝廷向义军领袖王仙芝招安,王仙芝和黄巢关系破裂,两人分道扬镳。878年,王仙芝被杀,部下全部归顺黄巢。黄巢遂有兵马十余万。此后,他攻下浙江、江西、福建

唐末农民起义爆发原因,结合唐末农民起义和历次农民起义的共同原因

唐末有几次农民起义唐末农民起义都有什么特点唐末农民起义战争从公元859年的浙东裘甫起义开始,到公元884年黄巢起义的失败结束,共有4次农民起义,前后历时25年,起义军席卷了现在的山东、河南、安徽、江西

率20人吓走十万土匪 不出名的吴越王钱镠猛事

...民起义中,有一种颇为奇怪的现象:这场起义的发动者王仙芝、黄巢是贩私盐出身,而协助唐王朝剿灭这场起义的人中,也不乏贩私盐者存在。诸如朱温,诸如钱镠。对于朱温(全忠),人们可能比较熟悉,而对于钱镠其人,恐怕...

率20人吓走十万土匪 不出名的吴越王钱镠猛事

...民起义中,有一种颇为奇怪的现象:这场起义的发动者王仙芝、黄巢是贩私盐出身,而协助唐王朝剿灭这场起义的人中,也不乏贩私盐者存在。诸如朱温,诸如钱镠。对于朱温(全忠),人们可能比较熟悉,而对于钱镠其人,恐怕...

东汉末年农民起义军“黄巾军”的领袖,揭秘张角传奇的一生

在历史长河中,张角这个人可以说是很出名了,那么大家知道他的故事吗?接下来小编为您讲解。距今一千八百多年前的黄巾起义,动摇了东汉王朝的根基,让其陷入了群雄割据的时代,但作为发起者的黄巾军将士,或者说黄巾

中国历史上十大主要的农民起义,五《黄巢起义》

唐朝末年的统治腐朽,宦官专权,繁镇割据的态势越来越严重,人民赋役繁重,生活困苦,又遇到连年的灾荒,无以为生,使百姓苦不堪言。黄巢起义是公元878年至公元884年由黄巢领导的民变。是王仙芝起义的后续,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