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的逃亡和秋天的北征
Posted 杜甫
篇首语:识字粗堪供赋役,不须辛苦慕公卿。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春天的逃亡和秋天的北征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春天的逃亡和秋天的北征
公元757年、唐肃宗至德二载,命运敲击着每一个人的房门。 农历正月,安禄山在东都洛阳被杀死于卧榻。九月,西京长安被收复。十二月,玄宗由成都返回长安。 这场名为「 ”安史之乱”的动乱正在逐渐平息,然而,另一场新的政治风暴却正开始酝酿。 《明皇幸蜀图》唐 李昭道(传) 随着大唐王朝的最高权利从玄宗手上交接给肃宗李亨后,当年跟随玄宗赴蜀的高级官员与随肃宗赴灵武的新权贵之间的派系斗争也拉开了帷幕。 在这场政治风波中,我们熟悉诗人和书画家:杜甫、王维、李白、岑参、颜真卿等等人也随之迎来命运的巨变,而那位「 ”老画师”郑虔也将自此与杜甫永别,不久后,就在遥远的台州为自己的人生划上句号。 他们个人命运的转折,影响了整个唐朝的文学和艺术,在其后的文学史和艺术史的脉络中,我们看到的是另一种新的走向。 壹 没有丽人的春天 公元757年的春天,长安城中再也看不见那些曲江边的丽人了。 以往每年农历三月三日前后,那些「 ”态浓意远淑且真”的美人们,总会穿着用金、银丝线秀满孔雀和麒麟花纹的罗衫,她们乌黑的发髻边贴着翡翠做的㔩叶,腰中的衣襟上缀满珠宝——在长安城的春天里,结队出游的她们才是最重要的一道景观。而如今,她们中的代表人物——杨玉环却已化为了一团血污。 元 钱选(传)《贵妃上马图》局部1 元 钱选(传)《贵妃上马图》局部2 虽说是「 ”烽火连三月”,但谁又能阻止春天到来的步伐呢? 城中的花草和禽鸟,才不领会人们的心情,它们和往常一样茁壮成长、叽叽喳喳。甚至,因缺少主人的看管,那些树木和杂草在温暖的阳光下更能充分地进行光合作用。它们长得比往年更加茂盛、肆意,把整个长安城掩映在一片浓郁的绿色中。 被叛军羁押在长安城内的杜甫,在这段「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的狼狈日子中,终于等来了一件令他开心的事情,那就是与老朋友郑虔(约公元691——759年)的重逢。 在杜甫的心目中,才华横溢的郑虔与李白的地位是差不多的。杜甫留存下来的1400多首诗中,写给李白的有20首左右,同样,他写给这位郑虔的诗作也多达20多首。在美术史上,人们评价郑虔的绘画成就仅次于王维,但其画作几乎全部散佚,没有流传至今,因而也长期被人忽视(有关郑虔的社会背景,可参见本号文章:《杜甫的艺术家朋友:老画师郑虔以及不同版本的七贤过关图》)。 这年春天,杜甫在郑驸马池台与好友郑虔重逢,写下了《郑驸马池台喜遇郑广文同饮》(全诗见文后附录,以下同),表述他对历经战乱后再逢的感慨。但诗文中所流露出的并不仅限于儿女情长,更透露出杜甫对当时政治时局的关切以及对郑虔命运的担忧。 该诗第二句提到:「 ”然脐郿坞败,握节汉臣回”,杜甫用了两个典故。 其一「 ”然脐郿坞”,是借董卓之死喻安禄山的灭亡。对现在的读者来讲,董卓和安禄山之死都过于残忍和血腥。董卓曾筑坞于郿,高厚七丈,号万岁城。吕布杀死董卓后,将尸体扔在街上,天时始热,董卓尸体充肥,脂流于地,守尸吏燃火置卓脐中,像点蜡烛一样将他的身体点燃,光明达曙。而在至德二载正月,安禄山的儿子安庆绪,让账下人将安禄山杀在床上后,也是肠溃于床而死; 第二个典故,则是我们熟悉的苏武牧羊的故事,杜甫借苏武来比喻郑虔深陷敌营时所秉持的忠君爱国的气节。 自天宝十四载十一月初九(公元755年12月16日)安禄山起兵后,当年十二月东都洛阳失守,次年正月初一,安禄山在洛阳称大燕皇帝,改元圣武。半年后,天宝十五载六月,叛军便攻陷长安。 长安沦陷时,杜甫正与家人在鄜州(今陕西富县)羌村避难。王维、郑虔等来一干来不及跟随唐玄宗逃走的官员,均被叛军俘获,押往洛阳。对于深得唐玄宗赏识的郑虔,安禄山自然不会忽视,他派人劝降郑虔任命为兵部郎中(一说为水部郎中),后又被任为国子司业。但郑虔生在敌营,志存王室,他将洛阳的叛军情况写成密信,暗自让人转到肃宗设在灵武的临时政府。 杜甫在诗中将郑虔比喻为苏武一样忠心爱国的名臣,似乎在为郑虔做一些舆论铺垫。从事后肃宗对郑虔等降贼官员的处罚来看,杜甫在至德二载春天为其所做辩白,并非毫无针对性和预见性。 与郑虔一样,开元年间状元及第、天宝年间任吏部郎中的王维,也被安禄山授以伪职。所幸王维在那段时间写过一首《凝碧池》讥讽伪政权的荒淫无度,这成为他日后的政治加分项。 凝碧池是唐洛阳禁苑(神都苑)中的一池子,安禄山入东都后,宴其群臣于此地,将御库珍宝都罗列出来供手下赏玩,叛军用刀威胁、逼迫皇家乐师为其演奏助兴。被拘禁在菩提寺的王维,从来探视的他好友裴迪处听闻此事,于是做了两首绝句。其一曰: 万户伤心生野烟,百官何日更朝天。秋槐落叶空宫里,凝碧池头奏管弦。 贰 麻鞋见天子,衣袖露两肘 凝碧池的管弦之音并没有让安禄山沉醉下去。 公元757年农历正月,他就被自己儿子安排的人刺死在自己床上。 农历二月,唐肃宗把临时政府从彭原(今甘肃宁县)移至凤翔( 今陕西凤翔),这里距离长安只有300余里。自二月十日,肃宗抵达凤翔后,这一消息就迅速传递到各地,陇右、河西、安西及西域诸国之兵皆来会。 经大散关(今宝鸡西南)连接成都与凤翔之间的驿道,成为帝国两个权力中心——玄宗和肃宗沟通的重要通道,每天奔驰在这条枢纽要道上传递重要军情的信使络绎不绝。 《明皇幸蜀图》细部 李昭道(传) 这些消息当然也传进了被叛军占领的长安城内,围困已久的人们纷纷想办法出逃。 杜甫经过细致的筹划,在春暖花开四月的一天,趁着长安城中茂密植被的掩护,冒险从长安外城西面的金光门逃出。他并没有马上动身前往鄜州寻找自己的家人,而是直接前往凤翔投奔唐肃宗。 杜甫从长安城出逃之际,平原太守颜真卿已经绕道荆州、襄阳北到达了凤翔,肃宗任命他为宪部尚书(即刑部尚书,从天宝十一载到至德二载,这一官职称为宪部尚书)。这一年四月,为了表达自己对此项任命的态度,颜真卿写了《让宪部尚书表》,这件作品与其他两件共称为《颜真卿三表帖》,这件作品早于其著名的《祭侄文稿》一年,但同样也是一件重量级的文献和珍贵艺术作品。 颜真卿《让宪部尚书表》局部之一 颜真卿《让宪部尚书表》局部之二 颜真卿《让宪部尚书表》局部之三 这时的杜甫一边借着深山密林躲避叛军,一边在披星戴月寻找大部队,终于在五月前后抵达了凤翔。他事后描述自己当时的情形说:「 ”麻鞋见天子,衣袖露两肘”。 五月十六日,肃宗下达授官诰文,为这位穿着麻鞋来见他的杜甫授予左拾遗的官职:「 ”襄阳杜甫,尔之才德,朕深知之。今特命为宣议郎行在左拾遗。授职之后,宜勤是职,毋怠!……” 左拾遗,仅是一个负责谏言的八品小官,有些皇帝认为这个职位很重要,也有些皇帝认为这就是个摆设——谁愿意一天到晚总是看见位满脸严肃、紧跟着自己屁股后边、负责给自己提意见的人呢? 唐肃宗正是属于后者。 此时的杜甫还抱着远大的政治理想,他也明白要施展自己的抱负,需要从眼前的小事做起,那就是认真扮演好这个左拾遗的角色。于是他毫不拐弯地接受了肃宗给他的指示:勤奋工作、毫不懈怠。 他在凤翔任职期间,忠实地履行了自己的职务,这从他向朝廷推荐岑参可以看出。六月十二日,他与其他官员向朝廷推荐去年底从轮台回来,此时刚到凤翔的岑参,杜甫在《为补遗荐岑参状》一文中称:「 ”岑参识度清远,议论雅正 。”正是这些举荐,使岑参得以任右补阙。 杜甫此时所做的《述怀》记叙了自己矛盾的心情,一方面他希望能在「 ”麻鞋见天子”后,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对于肃宗的任命感激涕零:「 ”涕泪受拾遗,流离主恩厚。”但另一方面,也对家人非常担心,他描写说:「 ”自寄一封书,今已十月后。反畏消息了,寸心亦何有。” 也许是杜甫本人思念自己家人心切,也许是肃宗确实不想多见这个严肃而忧郁的左拾遗。就在叛军节节败退、时局动荡、军武繁忙之际,肃宗给杜甫放了长假,让他去鄜州寻访自己的家人。 在凤翔的左拾遗任上,杜甫大概只履职约四个月,九月回鄜州省亲。也就是在这月,官军收复了长安。 故宫博物院藏《文苑图》局部1 故宫博物院藏《文苑图》局部2 而休假中杜甫在寻访家人的途中,则创作出了他最具代表意义的作品: 《北征》。 这首六百多字的五言古诗《北征》,将叙述、写景、议论糅杂一起,用艺术手法将之在现,受到历代诗评家的极度推崇。《北征》和他那首《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并称五古长诗中的杰作。可以不夸张地说,杜甫这两首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品,为数年后以韩愈等人的古文运动开风气之先。 一个月后,官军收复了洛阳,肃宗带着他的团队也回到了长安。这年十一月,杜甫携家属自羌村返回长安,继续任左拾遗官职。 十二月,幸蜀的明皇——唐玄宗也由成都返回长安。 直到这时,唐肃宗才腾出了时间,他认为应该对过去两年所经历的人和事,做一番总结了。 (有关杜甫、李白、郑虔、王维等人的命运,本号另文再叙。) 附录: 本文图注 1,《明皇幸蜀图》李昭道(传)。绢本,青绿设色。纵55.9厘米,横81厘米。馆藏:台北故宫博物院。明皇指唐玄宗李隆基,李隆基谥号为「 ”至道大圣大明孝皇帝”,到了清朝时期为了避讳康熙的名字「 ”玄烨”,因此多称李隆基为唐明皇。这幅金碧山水画,就从一个侧面,记录了这一历史事件。在「 ”安史之乱”的第二年初夏,李隆基带着爱妃杨玉环,从长安仓皇出逃,性质马嵬坡时,为了平复士兵哗变,他不得不处死杨贵妃。有人猜测,彼时作为宫廷画家的李昭道,可能直接参加了这一次的入蜀西南行,亲见帝王避乱时声势浩大而又仓皇散乱的场面。据说宋代苏轼曾观赏此图,他从马的特征上认出,穿红衣者就是唐明皇。在画面上正上方云峰空白处,还有乾隆皇帝的题诗:「 ”青绿关山迥,崎岖道路长,客人各结束,行李自周详,总为名和利,那辞劳与忙,年陈失姓氏,北宋近乎唐。” 《明皇幸蜀图》李昭道(传) 2,元 钱选(传)《贵妃上马图》 美国大都会博物馆藏 尺寸:29.5x117cm (11 5/8 x 46 1/16 in)。题画诗云:玉勒雕鞍宠太真,年年秋后幸华清,开元四十万匹马,何事骑骡蜀道行。 3,故宫博物院藏《文苑图》此图与美国大都会博物馆藏《琉璃堂人物图》题材一样。画面左上方,有宋徽宗赵佶于1107年题的9个字:「 ”韩滉文苑图 丁亥御札”,并有「 ”天下一人”的画押。但人们对这幅流传有序的画,依然充满了疑问。其上虽有南宋宋高宗的「 ”睿思东阁”印,但当时南宋的内府曾经把北宋皇帝赵佶的「 ”御画”、「 ”御题画”都分别着录画目《南宋馆阁录》,比如五代人周文矩做的《听说图》,就被注明:「 ”御书周文矩听说图,丁亥御笔十字”,而这幅徽宗题字的《文苑图》却在《南宋馆阁录》中没有记录上述御题,因此《文苑图》上的徽宗赵佶御题可能是伪作。 杜甫《郑驸马池台喜遇郑广文同饮》 不谓生戎马,何知共酒杯。 然脐郿坞败,握节汉臣回。 白发千茎雪,丹心一寸灰。 别离经死地,披写忽登台。 重对秦箫发,俱过阮宅来。 留连春夜舞,泪落强裴回。 杜甫《述怀》 去年潼关破,妻子隔绝久; 今夏草木长,脱身得西走。 麻鞋见天子,衣袖露两肘; 朝廷愍生还,亲故伤老丑。 涕泪受拾遗,流离主恩厚; 柴门虽得去,未忍即开口。 寄书问三川,不知家在否。 比闻同罹祸,杀戮到鸡狗。 山中漏茅屋,谁复依户牖? 摧颓苍松根,地冷骨未朽。 几人全性命?尽室岂相偶? 嵚岑猛虎场,郁结回我首。 自寄一封书,今已十月后。 反畏消息来,寸心亦何有? 汉运初中兴,生平老耽酒。 沉思欢会处,恐作穷独叟。 (《北征》等其他作品,限于本文篇幅,暂不收录)相关参考
中秋节的历史和起源中秋节有悠久的历史,和其它传统节日一样,也是慢慢发展形成的,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早在《周礼》一书中,已有“中秋”一词的记载。后来贵族和文人学士也仿效起来,在中秋时节,
《鬼谷子》中講到春天萬物萌生,夏天萬物生長,到了秋天收穫,冬季寒冷萬物儲存。這就是自然界運行的正常法則,絕不可企圖改變和違背這些規律。身邊總會有些人因為和上司頂撞而失去了工作,因為和愛人鬧矛盾失去了愛
游安徽省博物新馆有感生命中必须有春天,才有萌芽时的欢欣;也必须有秋天,才有落叶时的惆怅。每当换季的时候,人们心中会有一种异样的感觉。这微妙的心境,正如人类历史中形成的有机变化,使我们听得见岁月流动的节
刘备伐吴图片来自网络公元225年,诸葛亮率军南征南中,公元238年司马懿北伐辽东。从表面上看,诸葛亮南征南中既结束了困扰蜀汉多年的少数民族叛乱,又为蜀汉增添了北伐的实力;司马懿北伐辽东既结束了辽东公孙
《清明上河图》想必大家都知道,而且还有很多人看到过真迹,那么,你知道《清明上河图》所画的是春天还是秋天吗?现存的张择端原作是否完整呢?接下来我们就来看看:《清明上河图》五大谜团,详解其中真相。1、哪幅
虽然同属西欧国家,但英法德从来不是一路人,历史上三国不仅在两次世界大战中打得死去活来,二战后在面对美苏等超级大国时,三国的各怀鬼胎也表现得也相当明显。所以,无论历史还是今天,三国从本国利益出发,对美国
一、北征乌桓的战略决策与前期备战肃清袁氏在北方四州的势力建安五年(200年)曹操取得官渡之战的胜利,建安六年(201年)在仓亭再败袁绍,基本改变了袁曹的实力对比。当时,曹操打算乘袁绍新败的间隙,南下荆
找了好多,你自己看着挑吧,1秋天是有落叶的季节路上的枫叶掉了一地看起来桔黄色的一片我喜欢走在上面像是地毯的感觉因为我爱地毯但是我家没有秋天是有候鸟的季节有一次我看见城市大楼顶上的一群海鸥在迁徙有一些在
经过七年的独立战争,北美殖民地人民成功地摆脱了大英帝国的统治,美利坚合众国应运而生。富有远见的国父们成功地化解了政权初期的一系列危机,一切都在向好的方向发展:中央政府得以建立,总统制确立下来,各州权力
建安五年(200年),袁绍在官渡之战中大败,建安七年(202年)五月,袁绍在邺城死去。袁绍虽死,袁氏集团的势力仍然存在。袁绍有三个儿子袁谭、袁熙、袁尚。袁绍的后妻刘氏宠爱袁尚,时常在袁绍跟前称赞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