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效仿朱元璋一招,不见教训结果贻害无穷

Posted 康熙

篇首语:拼一个春夏秋冬,愿一生无怨无悔。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康熙效仿朱元璋一招,不见教训结果贻害无穷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康熙效仿朱元璋一招,不见教训结果贻害无穷

向敬之 1 康熙帝虽然在康熙五十六年十一月公示的《面谕》中,为标榜爱新觉罗家族入主中原,乃「 ”自古得天下之正莫如我朝”(《清圣祖实录》卷二百七十五,康熙五十六年十一月辛未),不忘揶揄「 ”明太祖一皇觉寺僧”,但是此前,他对朱元璋,还是顶礼膜拜的。 治隆唐宋碑 康熙曾五次南巡,每次过金陵,都要专程至孝陵致祭,行三跪九叩礼,并御书礼赞朱元璋「 ”治隆唐宋”! 可以说,朱元璋是康熙帝的前朝偶像,康熙帝是朱元璋的隔代粉丝。 2 朱元璋在择储上,推行合乎儒家宗法制的嫡长子皇位继承者,这受到了满朝文武的赞赏和支持。他在立国之初,即册立皇长子即嫡长子朱标为太子,为之组建了以李善长、徐达、常遇春为首、网罗了举朝大员在内的东宫顾问团队,并从翰林院遴选了一批优秀专家教育太子。他在为洪武帝业准备理想的继承者。 然康熙也学朱元璋,实行嫡长子皇位继承制,有形势所迫的使然:一是他已打响撤藩大战,随时都会要御驾亲征,立储是防备不虞之需。二是皇后难产血崩,他有追思皇后之情,又有仰仗已故皇后赫舍里家族及其主心骨、内阁首辅索额图之意。三是他与吴三桂之间的满汉大战愈演愈烈,他要以学习汉人继承制以求得到更多的汉官士大夫的支持。所以,康熙帝改变满人立贤立爱的旧俗,尝试推行汉人的宗法制继承制度。不料,此尝试,遭到了满洲统治阶层的集体抵制,不但诸皇子心有不甘,就是入选储君的胤礽也有抵触情绪。 朱元璋高度重视对皇太子朱标的教育,为之准备了一大批重臣名士作为东宫辅佐团队,如太子首师宋濂为文官领袖,被朱元璋视为圣人。康熙虽然成立的詹事府,为太子属官,但真正成为太子得力辅佐的,只有沾亲带故的权臣索额图为其谋主,而且索额图并非康熙公开指定为太子辅臣的。 《朱元璋》朱家父子剧照 朱元璋加重太子权限,命其理政监国,同时将其他皇子分封藩地,在储权争斗中不能构成为太子的威胁。朱标久受儒家道统和治统熏染,推行仁孝治术,关心大臣,爱护弟弟,朱元璋的儿子犯错,太子朱标主动为之求情,获得了诸弟的尊重和敬爱。他不仅赢得了满朝文武的拥护(稍有桀骜不驯者,皆被朱元璋罗织罪名清除),而且深得其他皇弟的普遍敬重。 康熙重视皇太子时,除了在仪注和享受上采取放纵的态度外,同时加强其他皇子教育,命他们参与朝政,分领旗务,导致诸成年皇子对储位甚是觊觎,不惜兄弟相残。胤礽有才华,也能监国出成绩,但他恃宠骄纵,大失人心。康熙外巡,扈驾的皇十八子病危,太子胤礽漠不关心,让康熙大失所望。康熙在四十七年九月丁丑第一次废储时,在诏书中强调:胤礽「 ”不法祖德,不遵朕训,惟肆恶虐众,暴戾淫乱,难出诸口”。康熙承认自己「 ”包容二十年矣”(《清圣祖实录》卷二百三十四,康熙四十七年九月丁丑),却不反省包容的遗祸。 3 清朝还有一个根本性的原因,皇子不经皇帝允许,是不能随意离京的,更无就藩之事,严重地影响了皇子们有充裕的时间和精力,交结大臣,自成集团,明争暗斗,倾轧掣肘,意图彻底改变最初的出身和身份。 利弊相生,不离京的皇子们强烈抵制康熙不循祖制册立的皇太子,百般侵害,甚至出现了皇长子胤褆联合其他皇子制造「 ”帐殿夜警”事件,使康熙误以为太子胤礽意欲为叔姥爷索额图复仇,严重威胁到自己的生命安全。 由于康熙不理智、无原则的宠爱与纵容,胤礽「 ”专擅威权,鸠聚党与,窥伺朕躬,起居动作无不探听……更有异者,伊每夜逼近布城,裂缝向内窃视。从前索额图助伊潜谋大事,朕悉知其情,将索额图处死。今允礽欲为索额图复仇,结成党羽,令朕未卜今日被鸩,明日遇害,昼夜戒慎不宁。似此之人,岂可付以祖宗弘业!”(《清圣祖实录》卷二百三十四,康熙四十七年九月丁丑) 《雍正王朝》康熙与胤礽剧照 明初虽然也存在一定的皇储矛盾,但实际权力牢牢掌控在朱元璋手中。皇帝是皇帝,太子是太子,在一个强势皇帝之下,太子永远是皇帝的附属。如果朱标一时在礼制上冒犯了朱元璋,那么惩罚也是残忍的。 洪武七年,朱元璋宠爱的孙贵妃病逝,朱皇上命太子服齐衰杖期(即作为儿子为母守孝一年)。孙贵妃为庶母,而生母马皇后还在,朱标认为这不合礼法,拒绝执行,气得朱元璋要拔剑击打。后来在众人的劝解下,事态才得以平息。 朱元璋疼爱朱标是真,但严厉要求也是真。朱元璋对勋旧集群,大开杀戒,株连甚广。就连朱标的授业恩师、朱元璋视若圣人的大学问家宋濂,也被陷入亲人的株连案中,虽然因为马皇后与皇太子的及时援手,没有死于锦衣卫的诏狱,却死于流放的苍凉途中。 而康熙纵容太子仪注等同帝制,甚至在节省自己用度时,也保证东宫如同皇太后处不做缩减。康熙早早地发现了太子不成器,却一直隐忍。尤其是后来,康熙对失望已久、好不争气的胤礽废之又立,立之又废,丝毫不审视和反思胤礽日益变态、毫无收敛的变态行为,而是一味地炫功自己对胤礽至爱至极,亲自教育,以祖宗为典型,教他如何守成,如何用兵,教他学习经史,成败案例,却始终不分析胤礽「 ”人心尽失”的根源。 当朱标病逝,一向威严的朱元璋曾考虑改立朱棣,但被以翰林学士刘三吾为首的儒臣谏阻后,还是依循嫡长子皇位继承制,册立朱标之子为皇太孙。虽然最后导致了朱棣发动靖难一役,但是朱元璋立下的是关于皇位传承的政治规矩。 康熙学朱元璋立储,只看到立嫡立长,却没看到靖难一役的流血巨变,而其两度废黜胤礽,幽禁居所,又重视其他诸子,组成了新的权力中枢,凌驾于内阁之上,结果来不及实施秘密建储计划,导致皇四子意外入选,而对其他皇子展开了一系列无情的迫害。虽然雍正即位不久,推出秘密建储,那也是为了防患明枪暗箭的不虞之需。

相关参考

刘备打仗有一个习惯,将士们人人拼命,关羽北伐效仿,结果悲剧了

众所周知,刘备颠沛流离半生,直到遇到诸葛亮后,个人命运才出现了转变。赤壁之战后,刘备先是占据荆州,后又攻下了四川,并最终创立了蜀汉。在创立蜀汉过程中,汉中之战绝对是刘备一生中最高光的时刻。建安二十五年

光绪为什么不敢效仿康熙,擒获慈禧来获得实权

有些事情,看起来相似,实则是很大的不同。而且有的是必然的,有的则更应该归因于运气。在做这种夺权的游戏中,或者是如唐太宗李世民、明成祖朱棣一样,自身实力也本不凡,硬来;或者是取巧,比如像周武帝,诓骗晋公

曹操向他学了一招纵横三国 搞垮东汉第一功臣

曹操是“基本功”最强的,东汉王室在他挟持下维持了多年,这张“王牌”打到最后,“曹家天下”终于暂时代替了“刘汉天下”,东汉王朝终于画上句号,这就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一东汉王室的衰落,到董卓前后,已经十分明...

苏联解体的原因及教训

东欧剧变苏联解体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1)、苏联的剧变是内因与外因相互作用的结果,内因是苏联国内各种矛盾的发展和激化,外因是西方国家和平演变战略的影响。但和平演变之所以奏效,关键原因还是出在苏联

朱元璋为了让将士拼死作战,战前会用阴损的一招,刘伯温也劝不住

古代的将军需要调动士兵,一般需要虎符作为凭证,所谓「”虎符”一般是用青铜或黄金做成的令牌,因形状类似老虎而得名,一般的虎符都被劈为两半,一半交给将帅,一半由皇帝拿着,只有两块合并起来,持符者才能调兵遣

云南分裂600年,朱元璋效仿秦始皇,用一损招让云南永留中华版图

云南,是中国西南地区的重要省份。战国时期,一支楚国军队进入滇池地区,建立了滇国。到了汉朝,汉武帝开拓西南夷,云南地区从此纳入中国的统治范围。由于云南地区地处偏远,历代王朝均很难直接统治,因此一直采取羁

一招不能再失败的错误决策

  公元前771年,在位十一年的周幽王终于在内外勾结、里应外合的情况下战败于骊山,并被犬戎所杀。他的死直接导致三个结果:第一,印证了他父亲生前的那个谣言;第二,他宠爱的美人褒姒也被犬戎虏走了,这个美人

司马懿棋错一招,大好江山送给了别人

司马懿为什么能成功?因为他活的时间长,将同时代的牛人都熬死了。所以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这句话还是不错的。你看同时期曹操孙权刘备诸葛亮那一个不是牛人?结果呢,都比司马死的早。就连后来的曹魏皇帝曹丕和曹叡都

汉武“推恩”,宋祖“杯酒释兵权”,明建文帝为何不效仿

朱元璋可没打算给后代太平,而是希望他们能相互竞争,而且胜出的都得是自己的子孙。1藩王作为独立的行政体系,可以相互竞争,推行新政,革除弊政。2藩王可以相互照应,防止中央被异族窃取后遭叛逆一锅端。可以说朱

郭沫若一心想挖帝王陵墓,结果变成一场灾难,至今无法挽回

为什么很多著名的帝王陵,国家严禁发掘?原因其实很简单,目前的技术不能对发掘出土的文物进行有效的保护。其实国家之所以这要做,也是在接受教训后的结果,而这个教训就是1956年定陵的发掘。1956年,郭沫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