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小人物点燃导火索的三次事件,从而引发了历史的拐点

Posted 驿卒

篇首语:停下休息的时候,不要忘记别人还在奔跑。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由小人物点燃导火索的三次事件,从而引发了历史的拐点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由小人物点燃导火索的三次事件,从而引发了历史的拐点

蝴蝶挥动翅膀的力量,看似微不足道,产生的威力却难以想象,最后的结果同样出乎预料。古语有云:「 ”风起于青萍之末”,这是典型的蝴蝶效应。回顾数千年中国历史,很多大事件是由小人物点燃了导火索,产生了连锁反应,引起历史大爆炸,有时甚至改变了历史的走向。 一、因采桑叶而引发的战争——卑梁之衅 春秋末期,吴楚两国相互敌视,摩擦不断,尤其在两国边境,双方官民之间屡有冲突,结为世仇。吴楚地区气候适宜,温暖多雨,两国有种桑养蚕的传统。公元前519年,吴国卑梁和楚国钟离的两个女孩在采桑劳作。两人同时看上了一棵桑树,双方对桑树的归属产生了分歧,彼此互不相让,很快从口角发展成扭打。这时,楚女的家人闻讯,赶来帮忙,势均力敌的掐架成了一边倒的围殴。 ​ 鼻青脸肿的吴女回到了卑梁,梨花带雨地向村民哭诉不幸遭遇,吴国村民见吴女受了欺负,抄起家伙找楚民算账。钟离的楚民早就看吴民不顺眼了。他们召集了其他地方的民众前来援助,与前来复仇的吴民发生了械斗。楚民人多势众,吴民力战不敌,死伤数百人。只有一半的吴民逃回了卑梁。 吴民向卑梁的长官控诉楚国的暴行。长官听罢,怒不可遏,调拨军队围攻钟离。楚平王正没机会收拾吴国,听说吴国发兵攻打钟离,立即下令楚军攻吴。吴王僚也不是吃干饭的,派公子光率军增援卑梁,吴军势如破竹,攻下了钟离和居巢。原本简单的民事纠纷升级为激烈的军事行动。因为一棵桑树丢了两个城,恐怕是当事人始料未及的。后人以「 ”卑梁之衅”为典故,用来比喻因为鸡毛蒜皮的小事引起的争执和流血。 ​ 二、羌人叛乱 无独有偶,东汉与西羌的战争,持续百年,为害一方,死者无数,对东汉的政治格局产生了重大影响。建初二年(公元77年),安夷县(今青海省乐都)有一个乡镇干部,依仗手中的权势,强抢了一个当地的羌族妹子做老婆。这个羌族妹子的老公忍无可忍,当场杀了这个恶霸。 安夷县长宗延不问青红皂白,下达A级通缉令,亲自带人追到了塞外。羌族老公所在的部落害怕受到牵连,引发群体性事件,杀了宗延,并且联合勒姐、吾良两个部落共同叛乱。羌族大咖烧当部落首领迷吾,也加入了叛乱的洪流。金城太守郝崇组织政府军,进攻羌人反政府武装,反遭击败。 西北边境军事镇压一时失利,引起了汉章帝的高度重视,他任命傅育为护羌校尉,试图招抚羌族部落。羌人对东汉政权失去了信任,拒绝了东汉政府伸出的橄榄枝。迷吾又与封养部落首领布桥联合,羌人武装达到五万余人,兵锋直指陇西和汉阳两郡。一时间,羌族叛乱呈现燎原之势。 ​ 汉章帝见软的不行,决心来硬的。同年八月,他派遣车骑将军马防和长水校尉耿恭,率领三万东汉精兵,武力镇压羌族叛乱。双方在冀县(今甘肃省天水)展开激战,羌人大败,斩俘四千余人。经此恶战,大部分羌人选择了投降东汉。只有布桥率领二万余人,盘踞望曲谷,伺机而动。次年初,马防击败布桥,一万余羌人投降。 这次羌人叛乱,是由一件普通的刑事案件产生的连锁反应。当地基层官员欺男霸女,罔顾事实,最终酿成战争。在战争中,羌人斩杀万余人,汉军死伤也不在少数。更重要的是东汉末期,董卓、马腾、韩遂、宋健等人,利用汉羌矛盾,割据西北边陲,敲响了东汉政权覆没的警钟。 ​ 三、大明的掘墓人 与前两次相比,第三次蝴蝶效应充满了戏剧性。天启二年(公元1622年),湖北公安人毛羽健通过了大明公务员考试,从知县干到了云南道御使。崇祯皇帝很赏识毛先生不畏权势,直言敢谏的作风,you can you up,毛羽健升任监察御吏,成为不折不扣的京官。 崇祯元年(公元1628年),老毛奉调入京,寂寞难耐,金屋藏娇。毛夫人得到仆人的通风报信,怒火中烧,利用官员家属的身份,凭借快速便捷的驿站服务,返回京城,将正在和小三卿卿我我的毛羽健逮个正着。老毛天不怕,地不怕,就怕河东狮吼。毛夫人将小三毒打一顿,逐出家门,罚老毛跪了一天一夜。 毛羽健偷腥不成,反被受罚,心中郁闷。他发现老婆之所以来得这么快,是因为明朝发达健全的驿站制度。驿站原本是接待来往官员、传递信件、转运物资的官办招待所,相当于如今高速公路的服务区。随着朝廷的日益腐败,驿站传递和中转的功能逐渐弱化,反而沦为各级官员及其家属,享受公费旅游的工具。毛夫人动用国家基础设施,就是为了捉奸。 ​ 毛羽健越想越气,提笔上奏,建议崇祯裁撤驿站。为了引起皇帝的重视,毛羽健还鼓动刑部的亲戚刘懋,也写了一份类似的奏折。不久,崇祯收到两份类似的奏折,说的都是同一件事。根据奏折的建议,裁撤三分之一的驿站,每年可以节约六十万两白银。这对于财政入不敷出的崇祯来说,无疑于天上掉陷饼。崇祯很高兴,大笔一挥,同意裁撤。 问题是奏折并没有对裁撤驿站的下岗人员,进行详细的分流补偿规划。毛羽健和刘懋的奏折一下子砸了成千上万人的饭碗。陕西米脂县银川驿站的一名驿卒也受此影响,下岗失业,失意返乡。由于没有收入来源,驿卒债务缠身,无力偿还,被债主告上了米脂县衙,县令原本要将他「 ”械而游于市,将置至死”,经亲友出钱打点,这才幸免于难。 崇祯元年(公元1628年)12月,驿卒杀死了债主。随后,他又杀了与他人通奸的妻子。身负两条人命的驿卒,被迫和侄儿一起投军。次年冬,因朝廷拖欠军饷,驿卒所在的军队发生哗变,由官军变成叛军。驿卒从此转战四方。崇祯十七年(大顺永昌元年,1644年)三月十九日,驿卒攻入北京,崇祯景山自缢,延续二百七十六年的大明王朝就此终结。 ​ 这位下岗的驿卒就是李自成。明朝外有后金虎视眈眈,内有起义此起彼伏。按下葫芦浮起瓢,军队两线作战,疲于奔命。如果没有裁撤驿站,那么西北农民起义很有可能平定,最终集中力量对付后金。崇祯恐怕做梦也想不到,大明江山竟然断送在一起捉奸丑闻,真是扑街了。 蝴蝶效应的神秘之处在于整个事件中,有的因素变化是有规律的,有的因素却捉摸不定,在连锁反应的带动下,造成了出人意料的后果。人们通常用「 ”失之毫厘,差之千里”,说明事物的复杂性,历史也同样如此,以上三个段子并不是蝴蝶效应的结束,至今仍然影响着我们现在的生活。 文:计白当黑 文字由历史大学堂团队创作,配图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相关参考

历史的拐点-改变中国历史的偶然事件全文

前言中国历史上有许多这样的拐点:或是一个默默无闻的小人物改变了历史的进程,或是一件不起眼的小事影响了后来的历史。曾经的历史,包含了无数的可能。某一历史事实,只是在众多可能中实现了的一种可能。而在实现与

名妓点燃清廷党争导火线

在小女子杨翠喜的背后,是这个国家最有权势的两派集团的政治争斗。“中国最有权势的总理,因腐败而受到了弹劾!”《泰晤士报》的这条电讯,迅速传遍了全世界。这是1907年5月8日,该报记者莫理循从北京发出的一

三国历史上最著名的三次 ”引狼入室”

所谓引狼入室,是指为了某种目的,把坏人、敌人或居心叵测的人招引进来,结果却给自己带来了不可想象的麻烦,造成难以弥补的伤害。三国历史上,曾发生过多次引狼入室的愚蠢事件。其中,又以下面这三次最为著名。1、

戊戌变法中的湖南风云(2)引发危机的十大事件独家

【前情提示】1898年的春夏之时,陈宝箴领导的湖南新政已进行两年,朝廷的改革主号角也即将吹响。可恰在这时,湖南的守旧势力却向新政发起了攻击。导火线是时务学堂和《湘报》,有一个从学术思想论争到政治打拼构

最早点燃灭亡秦朝的火种是历史事件什么

最早点燃灭亡秦朝的火种是陈胜吴广大泽乡起义。大泽乡起义又称"陈胜吴广起义",是秦末农民战争的一部分,沉重打击了秦朝,揭开了秦末农民起义的序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平民起义。秦二世元年(前209年

欧洲历史上的三次“黄祸”

 欧洲历史上的三次“黄祸”  欧洲文明在历史上先后受到三次来自东方的冲击,这三次冲击改变了当时欧洲的政治、文化版图,使得欧洲到现在还对东方报有深深的戒备心理,这就是所

太平洋战争爆发的导火索,偷袭珍珠港

偷袭珍珠港(英文:AttackonPearlHarbor,日文:真珠湾攻撃)是指由日本政府策划的一起偷袭美国太平洋海军舰队基地——珍珠港的军事事件,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太平洋战争爆发的导火索。194

由蒋介石禁止跳舞而引发的上海“舞潮案”

蒋介石民国37年(1948年)1月31日,上海发生了一起震惊全国的大规模群体性事件,数千名以舞女为主的弱势民众,为反对政府的禁舞法令集体请愿,遭到政府官员拒见后愤怒捣毁社会局大楼,引起一场军警与舞女大

历史上的三次惊人巧合 莫非真的有轮回穿越

一、汉朝的巧合刘邦在芒砀山“拔剑斩蛇”,起义诛暴秦,后尊怀王之约,西略地入关,兵伐咸阳。子婴投降后,众将都建议杀之以谢天下,刘邦却说:“始怀王遣我,固以能宽容。且人已服降,又杀之,不祥。”遂宽宥了子婴

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导火索——“亚罗号事件”详解

1853年英美等国向中国提出“修约”交涉遭到拒绝。1856年10月8日,英国侵略者制造“亚罗号事件”。“亚罗号”事件是中国近代时期英国一系列粗暴践踏中国主权和损害中国管辖权事件中的一个。 事件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