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时期,称王在诸侯国间日渐时髦

Posted 齐国

篇首语:喜欢读书,就等于把生活中寂寞的辰光换成巨大享受的时刻。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战国时期,称王在诸侯国间日渐时髦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战国时期,称王在诸侯国间日渐时髦

读《资治通鉴》:「 ”韩、燕皆称王。赵武灵王独不肯,曰:‘无其实,敢处其名乎!’令国人谓己曰君”。 赵武灵王对称王发表看法 进入战国,诸侯列国视周天子入无物,纷纷称王,但「 ”历史倪说”认为,称王者多,却从众者多,名副其实者少,大致可以分为几类: 1、魏国外强中干,称王只为刷存在感; 2、齐国原名已与而今实力不相符,以称王昭示实力; 3、韩国、燕国实力不济,做陪衬,属于从众者。 一、魏、齐欲王,拉韩、燕做陪衬 韩、燕无其实,却为何称王。纵观齐、魏、秦称王前后,尤其是齐、魏相王之后,楚国频繁挑起事端。在此情形下,为了减轻压力,魏国拉拢韩国也称王。同样,齐国也力促燕国称王。 韩、燕称王确实如赵武灵王所说「 ”有名无实”,但是战国时代之所以会掀起一股称王之风是有原因的,让我们从头说起。 1、魏国在魏文侯的主导下,进行国家改革,以极短的时间实现富国强兵,国家大治,于战国之初一跃而成为诸侯国之首,雄霸天下。 魏国的崛起令邻国秦国吃尽了苦头,秦国在魏国的强大军事压力下毫无还手之力。秦孝公即位之初,面对山河破碎,国弱民穷,他痛定思痛,一改秦国往日执政风格,发布求贤令。在此背景下,供职于魏国的卫鞅怀揣秦国「 ”求贤令”入秦。 秦孝公力排众议,乾纲独断,大胆支持卫鞅在秦国主持变法,以十年之功,令秦国为之一变。 而东方的齐国,自「 ”田氏代齐”之后,齐国依托国富民强屡屡现身国际舞台。至齐威王时,更是凭借强力手腕,令齐国国内焕然一新。齐国上下磨刀霍霍密切关注着国际局势,准备与霸主魏国一试高下。 正当齐国、秦国的悄然崛起的时候,魏国第三代国君魏惠王仍然执着于一统三晋。 正当齐国准备一试牛刀之时,公元前353年,魏国发起了讨伐赵国的军事行动,围困邯郸。齐国借赵国求援之机,以高超的军事智慧,发起「 ”围魏救赵”之战,在军事重镇桂陵重挫魏军。 魏国伐赵未果,又转而伐韩,公元前341年,魏国以庞涓为将领兵伐韩。齐国再次以相似的手法在「 ”马陵之战”中重创魏军,不但完成了救韩的承诺,还俘虏了太子申,且逼的领军大将庞涓自杀。魏国经此两役,元气大伤。 马陵之战刚刚落幕,令魏国没想到的是这一番厮杀声却唤醒了沉寂多年的秦国,跃跃欲试,时刻准备着在国际舞台上一展雄姿。 公元前340年,秦孝公任用卫鞅为领兵主将讨伐魏国。秦魏此战的结果是魏国惨败,魏国连续经历了齐、秦两次重创,无力再战,「 ”使使献河西之地于秦以和”,且「 ”安邑近秦,于是徙治大梁”。此时,魏惠王忽然明白了时局的严峻性,往日视为「 ”一弱一贫”齐、秦需要重新审视,但为时已晚。 秦败魏国,魏王大惊 鉴于此时齐国自桂陵之战之后「 ”最强于诸侯,自称为王,以令天下”,魏国立即拉拢齐国,并互相尊称为王,这才有了公元前334年,「 ”齐王、魏王会于徐州以相王”。魏国公开尊称齐国为王,意味着从此魏国失去了独霸天下的地位。 2、魏国在秦、齐等国的夹击中,接连惨败。《战国策魏策·齐魏战于马陵》记载了魏相惠施献策于魏惠王之事,魏国相国惠施以魏国已与赵、齐、韩开战,以至反目成仇,而今之计唯有与齐国极力发展友好关系,即「 ”以魏和于齐楚以按兵”。同时惠施还提出,若要报复齐国两次攻魏,不是兴兵讨伐齐国,而是放下国君的架子,向齐国示弱,甚至专门朝见齐王,即「 ”不如变服折节而朝齐”,如此一来,必然会激怒楚国,到时候,魏国即可派一使臣分别游说齐、楚两国,让他们两国打起来,楚国必定讨伐齐国。 惠施为魏惠王出主意 魏惠王连连称赞惠施机智过人。于是,魏国连忙派特使赴齐国,向齐国表示愿意俯首称臣,甚至可以朝拜齐威王。齐相田婴接见魏国特使后,并一口答应魏国的请求。于是魏惠王带同韩国国君和其他小国国君,朝见齐威王。 杨宽先生在《战国史》中写道:公元前336年,魏、韩二君会见齐威王与东阿县南,次年又会见于甄,魏、韩二君均头戴布冠,变服折节朝见齐威王。公元前334年,魏惠王又率领韩昭侯等,到齐之徐州,朝见齐威王,并尊齐威王为王,同时齐威王也承认,魏惠王的王号,即所谓的「 ”会徐州相王”。 徐州相王 齐国「 ”最强于诸侯,自称为王”,再加上齐、魏相王,风光之下,招来了最早称王的楚国妒忌,同时这也是其他诸侯国所不能容忍的。 杨宽先生在《战国史》中写道:公元前333年,赵肃侯派兵围攻魏的黄城(今河南内黄县西),并在漳水、滏水之间筑起长城,防止齐、魏两国的进攻。同时,楚威王为了表示对「 ”徐州相王”的愤怒,亲率大军围攻徐州,打败了齐将申缚的军队。 二、秦崛起,称王为要务 再来说说崛起的秦国,公元前338年,秦孝公去世,其子嬴驷即位,史称秦惠文王。秦惠文王以高超的政治智慧车裂了众矢之的商鞅,令「 ”商君之法”得以保留。 秦惠文王元年,「 ”楚、韩、赵、蜀”以朝贺秦国新君为名,实则摄于秦国崛起的威力,探查秦国未来政治走向。紧接着,秦惠文王二年周天子贺,四年「 ”天子致文武胙”,即是对秦国实力的肯定。 秦国称王,应邀而来的韩、魏二王 齐国「 ”最强于诸侯,自称王”,但秦国也不落后,稳定国内政治之后,一面凭借强大的武力攻伐赵、魏、楚,一面用张仪辅以外交手段,游走于诸侯列国,于公元前325年,秦惠文君举行了称王大典,其标准不但参照齐、魏「 ”徐州相王”的做法,邀请魏、韩之君入秦,尊秦惠文君为王,秦惠文王也承认魏、韩两国国君的王号,还请魏、韩二王现场为秦惠文王的「 ”夏车”驾御。秦惠文王实现了秦国历史上首次称王。 魏惠王为秦惠文王驾车 三、「 ”五国相王”实为抗秦 张仪得宠于秦惠文王之后,公孙衍便离开秦国,回到老家魏国,赋闲在家。后来,在魏王的一再邀请下,公孙衍入朝为官,积极参与魏国重大策略,尤其主张合纵山东六国共同对抗秦国。 《战国策·中山策》记载,公孙衍为了合纵诸侯列国,于公元前323年联络魏、韩、赵、燕、中山,发起「 ”五国相王”。从此,韩、赵、燕、中山也开始称王。 五国相王 但是公孙衍发起「 ”五国相王”的目的并非帮助赵、燕、中山称王,而是联合五国共同对抗秦国,结果因齐国借口「 ”中山国太小,毫无称王资格”而未能如愿。 后来,齐国欲联合魏、赵、燕迫使中山国放弃王号,竟未成功,可见国家实力才是称王与否的关键。 「 ”历史倪说”认为,诸侯列国的相王之举,虽有「 ”秀肌肉”味道,但更重要的是拉开了诸侯列国以灭国为目的的兼并战争的大幕。 关注「 ”历史倪说”,分享历史精彩! 本文由「 ”历史倪说在参考以下资料: 1、《史记·楚世家》 2、《史记·秦本纪》 3、《史记·田敬仲完世家》 4、《史记·魏世家》 5、《史记·韩世家》 6、《史记·赵世家》 7、《史记·燕召公世家》 8、《战国策·中山策》 9、《资治通鉴》 10、《纲鉴易知录》 11、杨宽《战国史》

相关参考

楚国曾兴盛一时,为何却走向没落? 鄢郢之战

...楚国也曾称霸一时,但是为何最终却走向了没落?楚国是诸侯国中最先称王的,因其地处南方,被中原列国所排斥,所以楚国在南方自己逐渐发展了起来。而后为了扩大领域,楚国才和中原诸侯产生了战事,有起有伏,有盛有衰...

楚国曾兴盛一时,为何却走向没落? 鄢郢之战

...楚国也曾称霸一时,但是为何最终却走向了没落?楚国是诸侯国中最先称王的,因其地处南方,被中原列国所排斥,所以楚国在南方自己逐渐发展了起来。而后为了扩大领域,楚国才和中原诸侯产生了战事,有起有伏,有盛有衰...

秦国历史

秦国是中国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个诸侯国。秦人是华夏族西迁的一支。其国君为嬴姓。秦最初的领地在今天陕西省西部,在当时属于中国的边缘部分。秦在战国初期也比较落后。从商鞅变法才开始改变。前325年秦惠王称王。前

皇帝的称呼

皇帝的称谓到底是谁发明的?历史上把君主称为皇帝,是从秦始皇开始的。在此之前,中国的最高统治者称王或单称皇和帝,如周文王、周武王、三皇、五帝等。春秋战国时期,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一些国力强大的诸侯国的

皇帝的称呼

皇帝的称谓到底是谁发明的?历史上把君主称为皇帝,是从秦始皇开始的。在此之前,中国的最高统治者称王或单称皇和帝,如周文王、周武王、三皇、五帝等。春秋战国时期,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一些国力强大的诸侯国的

滕国什么时候建立的

滕国,中国周朝分封的诸侯国,国君为姬姓,侯爵。公元前1122年周武王姬发灭商建周之后分封自己的十四弟姬绣于滕(今山东滕州),是为滕叔绣。公元前414年滕国被越王朱勾所灭,不久复国。战国时期,宋康王称王

古代同性恋并非为爱而只是消费男色赶时髦

...文字出自宋代《太平广记》中的《潘章》,文中记载春秋战国时期的楚国,潘章与王仲先“一见相爱,情若夫妇”,他们的结合得到了家人的祝福,在二人百年之后,“家人哀之,因合葬于罗浮山”。《诗经》中也有大量诗歌是...

古代同性恋并非为爱而只是消费男色赶时髦

...文字出自宋代《太平广记》中的《潘章》,文中记载春秋战国时期的楚国,潘章与王仲先“一见相爱,情若夫妇”,他们的结合得到了家人的祝福,在二人百年之后,“家人哀之,因合葬于罗浮山”。《诗经》中也有大量诗歌是...

思想太超前,被怀疑是穿越者

战国末年,经过一两百年的经营和发展,秦国国力日渐强大,成为诸侯国当中的最强王者。公元前247年,13岁的嬴政登继承了王位,在除掉嫪毐及吕不韦后,成为秦国实际的掌权人。此后,在李斯及望王翦等人的辅佐下,

春秋战国历史中的张仪跟苏秦谁比较厉害

前一阵在热播的影视剧《芈月传》中,造型时髦的张仪火了,网友们在调侃他的“时髦”之时,也不禁为其才智和谋略所折服。除了张仪之外,笔者今天要说的另外两位相关人物――公孙衍和苏秦也在剧中出现了,剔除影视剧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