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刘邦的臣子,真难
Posted 刘邦
篇首语:忙于采集的蜜蜂,无暇在人前高谈阔论。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做刘邦的臣子,真难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做刘邦的臣子,真难
古乐府诗云:「 ”君子防未然,不处嫌疑间。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整冠。” 1 有一阵子,萧何的名声很差。 汉十二年(前195),身为大汉相国的萧何,借职务之便四处强占田宅,放高利贷,惹得关中百姓怨声载道。昔日的开国功臣一时竟成了千夫所指的地主恶霸。 ▲萧何画像。 俗话说,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 在外征讨淮南王英布叛军的汉高祖刘邦,不久就得知关中民众都在埋怨萧何,可他非但没有发怒,还面露喜色。 刘邦班师回朝时,京城老百姓拦路上书,控告萧何强买民田,价值多达数千万,请刘邦主持公道。刘邦看在眼里,毫不在意。 回宫后,刘邦才笑着对萧何说:「 ”相国竟然侵夺百姓财产,为自己谋利!”随后将民众上书拿给萧何看,说:「 ”你自己去向老百姓们谢罪吧!” 萧何诚惶诚恐,辞别刘邦后急忙将田宅退还百姓,但民生怨恨,难以抚平,从此自己的民意支持率一直往下掉。 2 实际上,这是萧何自导自演的一出好戏。 此前,刘邦带兵平定英布叛乱,一如往常委托萧何留守京城总揽全局,供应粮草。 萧何每次派人输送军粮到前线,刘邦都要问一声,相国最近忙于何事。 使者老实答道,相国整日忙于为陛下筹办粮草兵器,抚恤京城百姓。 每每听到这句话,刘邦都沉默不语,似乎心生不快。 ▲刘邦晚年,猜忌多疑【剧照】。 使者将此事告知萧何,萧何也不明其意。明明自己还是和以前一样兢兢业业,爱民如子,完全符合好干部标准,刘邦为何还三番五次询问。 萧何的一名属下听闻此事,告诫道:「 ”相国不久就会有灭族之灾了!” 萧何大惊失色。 他接着对萧何说:「 ”您位居相国,居功第一,主上已经没有什么可以赏赐给您。况且您入关这些年来勤勉为民,深得人心。如今陛下屡次打听您的动向,是唯恐您在关中乘机起事。既然如此,您何不逼迫百姓贱卖田地,对他们放高利贷,借此自毁名声。这样百姓对您生怨,主上闻知也不会对您猜疑。” 萧何恍然大悟,就如其所言,在关中强占民田,欺压百姓,以「 ”自污”的方式来糟践自己的名声,换取刘邦的信任。 伴君如伴虎,萧何有苦难言。 3 这阵风波过去后,萧何自以为安全了,仍不忘初心,为大汉社稷奔忙,为百姓谋福利。 不久后,萧何上书请求刘邦开放上林苑。 上林苑是秦朝的皇家苑囿,纵横300里,山水环绕,物产丰饶。汉二年(前205),为了适应战争需要,曾一度开放给百姓耕作。 后来,汉朝一统天下,刘邦又将上林苑收归国有,一片良田无人打理。 萧何视察时发现上林苑荒芜已久,于是为民请命,请求开禁。这本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好事,也是一项赢得民心的德政。 萧何上表写道:「 ”长安地少,民田不够耕种,且人口日益增多。上林苑中土地肥沃,却废弃多年,不如将空地开辟为良田,交给百姓开垦。百姓种植粮食以自足,禾秸则不必收取,可以作为兽食。”(「 ”愿令民得入田,毋收稿为禽兽食”) ▲萧何【剧照】。 可刘邦看后,怀疑他有意收买人心,当即大怒,骂道:「 ”相国一定是收受商人贿赂,才敢来要我的禁苑。” 之后,刘邦下令廷尉将萧何逮捕,并戴上刑具,投入狱中。 萧何想不到,自己尽忠职守,做事处处小心,甚至不惜自毁名声,竟然还是祸从天降。 之后几日,萧何除去冠带,身戴锁链,困于斗室之内,朝中群臣无人敢出面营救。只怕萧何的昔日好友刘邦已经给他安排好了结局,一如韩信、彭越、英布。 年事已高的萧何,唯有仰天长叹,这一辈子的情谊竟然比不上君臣大义吗? 4 往事只能回味,狱中的萧何或许还怀念沛县那段阳光灿烂的日子。 年轻时,萧何是沛县的主吏掾,相当于县长秘书,而刘邦是泗水亭长,两人是同乡的基层干部,也是铁哥们。 每次刘邦去咸阳出差,都要向县中长吏申请报销费用。照规矩,每个长吏要给300钱,只有萧何知道刘邦生活艰难,每次都会私自多给他200钱。尽管那时候,萧何自己也不过是个俸禄仅有一百石的小吏。 这份恩情,刘邦一直记在心里。 刘邦称帝后封赏功臣,就因为这200钱,给萧何多封了两千户封地。 ▲萧何与刘邦相识于寒微【剧照】。 英雄不问出处。那一年,曹参还在看管监狱,周勃还在当吹鼓手,樊哙还在屠狗,夏侯婴还在喂马。 刘邦与萧何,还有他们的好兄弟,在暴风雨前的平静中按部就班地过着自己的日子,如果没有意外,可能就这样平淡地度过一生。 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在大泽乡揭竿而起,反秦浪潮席卷各地,沛县百姓也响应起义。 经过一场惊险的沛县争夺战后,刘邦被推举为首领。 原本官职比刘邦高的萧何甘愿担任其副手,帮他招兵买马,征集了三千多沛县子弟,并将县中政务处理得井井有条,还大肆宣传刘邦是「 ”赤帝之子”的传闻。附近几个县的百姓知道刘邦的大名后,也纷纷前来投奔。 之后几年,刘邦和萧何这对好友合作无间。 亡秦灭楚,刘邦征战在外,萧何安抚于后,为前线大军「 ”足食足兵”。如果没有萧何,汉军几乎无以为战。 这支本来毫不起眼的创业团队,用了七年时间就走上权力之巅,萧何功不可没。 5 然而,刘邦对萧何的猜忌,正是始于楚汉战争。 按照当时张良下邑画策,刘邦必须坐镇前线,在正面战场牵制项羽主力。同时,派韩信带兵开辟第二战场,最终迂回包围项羽,将其一战击溃。后方根据地关中、汉中等地,则委任萧何全权处理。 萧何在关中统筹粮草,输送士兵。当刘邦在前线输得惨兮兮,萧何总是能源源不断地运来粮草和兵源,甚至连未成年的15岁少年和年过花甲的老者也被送到战场。 关中百姓甘愿为此牺牲,毫无怨言,只因萧何一改秦朝暴政,安抚百姓,甚至开放秦朝的皇家苑囿上林苑给农民耕作,还将大量饥民转移到蜀地获取粮食,以解决关中饥荒的问题。 因此,萧何深得民心,有些关中子弟虽是为汉军效命,却只知有萧何,不知有刘邦。 ▲刘邦带兵出征,萧何留守后方【剧照】。 刘邦难免有些顾虑,一旦萧何怀有异心,在关中称王,后果不堪设想。 汉三年(前204),正是楚汉双方在荥阳交战最激烈的时候,刘邦屡次派使者慰劳后方,每次来使都只是寒暄几句。 萧何不敢怠慢,又疑惑不解,毕竟战事吃紧,应该是后方慰劳前线才是,岂有前线慰劳后方之理。 萧何的属下鲍生看出了刘邦的猜忌,对萧何说道:「 ”汉王在外带兵,数次遣使慰劳,看来是不放心您啊。您可以从自己的亲属中挑选丁壮,让他们奔赴前线作战,这样才能让他信任你。” 萧何听从鲍生的建议,急忙从自己家族的子侄、兄弟中选出丁壮,加紧训练,送往荥阳,实际上就是让他们到刘邦身边充当人质。 萧何将自己家族的青壮子弟全部送到前线为人质,表明自己坚定地追随刘邦,甚至将家族命运全部托付给他。 刘邦知道萧何不敢背叛,甚是欣慰。史书载,「 ”汉王大悦”。 6 汉五年(前202),刘邦击败项羽后,在洛阳南宫举行盛大酒会,对文臣武将论功行赏,将萧何列为群臣首功,之后特赐他可带剑穿鞋上殿,入朝不趋的特权。 刘邦说:「 ”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 当听到众将不服时,刘邦又以人功和狗功来做比喻,说萧何在后方发纵指示,立的是人功,而攻城略地的武将们如同猎犬,立的是狗功。 群臣一时不敢再继续争论。 刘邦似乎并未忘记与萧何的情谊。但是,被列为功臣第一的萧何,却日渐谨小慎微,终日战战兢兢,害怕刘邦的屠刀有一天架到自己脖子上。 历代帝王,猜疑大臣,不过是司空见惯,刘邦以一介平民出身而得政权,疑心更重。 萧何不得不采取一些措施,来换取刘邦的信任,与吕后合谋杀韩信,也是为了避嫌,不得已而为之。 汉十一年(前196),刘邦御驾亲征,平定陈豨叛乱。此时,有人上书告韩信与陈豨通谋,吕后得书后决定趁机铲除韩信。 留守京城的萧何就向吕后献计,可派人扮成军人入城,诈称陈豨已破,命满朝官员入宫庆贺,将韩信诱骗进宫。 朝臣不知有诈,接到命令后纷纷入宫,只有韩信称病不到。萧何只好亲自劝说他:「 ”你就算有病在身,也得进宫一趟,以免主上怀疑。” 当年萧何月下追韩信,将还在当仓库管理员的他举荐给刘邦,才成就韩信一番事业。韩信不好驳萧何的面子,就随萧何入宫。 韩信也许想不到,终结自己生命的人,正是那个当初改变自己命运的人。 结果,韩信一跨入宫门就被擒拿,随后命丧长乐钟室。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剧照】。 萧何在诛杀韩信的过程中立下大功,刘邦听闻后,将他晋封为相国,加封五千户封地,并派一支五百人卫队担任其护卫。 朝中大臣见萧何荣宠至极,又是升官又是赏赐,还有卫队护卫,都向他表示祝贺。 但有一个局外人看出其中玄机,此人是长安城东的瓜农召平。召平原本是秦朝的东陵侯,秦亡后沦为平民,只能靠种瓜创业,他种的瓜有口皆碑,人称「 ”东陵瓜”,是当时的知名品牌。 召平不是一个简单的吃瓜群众。 当别人都在给萧何贺喜,只有召平特意登门拜访,给萧何报忧,告诉他,刘邦派兵保卫他,其实是担心他造反,以此监视其一举一动。 召平劝萧何不如将自己的财产捐献给国家,来讨刘邦的欢心,打消他的疑虑。 韩信不久前刚死在自己面前,萧何也不知厄运何时降临在自己身上,赶紧听从召平之计,将自己的钱财捐出来,用来资助国家军队,助刘邦平叛。 史书记载,「 ”高帝乃大喜”。 7 往事历历在目,故人心却易变。 此前遣送人质是为自保,自污名声也是为自保,而向吕后献计杀韩信,也是为了自保。 萧何知道刘邦多疑,处处小心,可在上林苑事件中,还是难逃牢狱之灾。群臣无人敢为其伸冤,年老体衰的萧何恐怕就要老死狱中。 萧何下狱几日后,一个姓王的卫尉见刘邦心情不错,就趁机询问:「 ”不知相国有何罪,遭此大狱?” 刘邦一时高兴,就与小王聊起来:「 ”我听说李斯为秦相时,有功归主上,有恶归自身。如今相国受商人贿赂,向我请求开放上林苑,这是向百姓献媚,陷我于不义。所以我将他关押,并无不妥。” 王卫尉替萧何求情:「 ”臣曾听说,百姓足则君王足。相国为百姓着想,请求开放上林苑,正是宰相的职责,陛下为什么怀疑他收受商人贿赂呢?当年陛下率兵灭楚、讨伐陈豨、英布,相国都坐镇关中,那时他可轻易谋取关中。可他效忠陛下,命兄弟子侄从征,又散尽家财作为军资,时至今日难道还会贪图商贾贿赂吗?” 之后他又当面反驳刘邦的观点,说:「 ”秦之所以亡国,就是因国君不肯闻过,而李斯将恶名归于自身,又怎么可以效法呢?陛下实在是误会相国了。” 经卫尉这么一说,刘邦难得冷静下来,想起往日情谊,心生悔意,便遣使持节,赦免萧何。 萧何在狱中命悬一线,没想到自己还能重见天日。他年事已高,经过牢狱折磨,早已虚弱不堪,只好蓬头赤足,颤颤巍巍地上殿谢恩,执礼甚恭。 刘邦见状,强作笑颜,说出一番逻辑不通的话,安慰这位老友:「 ”相国不必多礼!相国为民请愿,是一位贤相,而我却不过桀纣之君。我之所以关押相国,是想让百姓知道你的贤能和我的过失啊。” ▲晚年萧何,为在朝堂上生存心力交瘁【剧照】。 萧何怕了,自年轻时在秦朝为吏,直到今日才总算悟透官场的规则,原来在他那位所谓的朋友眼里,自己的性命微不足道。 从此,年迈的萧何不再过问朝政,仅仅是挂着相国的职位,在刘邦去世后如履薄冰地多活了两年。 直至去世,萧何只给子孙留下一句遗训,大概意思是说:后世如果有贤子贤孙,就应当学我勤俭;如果后世无能,也不过是徒积家财而被豪家所夺。 在开国皇帝手下做事,这道题,太难了。 全文完,感谢您的耐心阅读,顺手点个「 ”在看”让我知道您在看~ 参考文献: (汉)司马迁:《史记》,中华书局,2006年版 (汉)班固:《汉书》,中华书局,2007年版 张大可、徐日辉:《韩信萧何张良评传》,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曹书杰:《萧氏家族传:一门九相》,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7年版相关参考
秦汉中间藏个朝代,刘邦、项羽都是它的臣子,却因太强 ”自爆”了
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覆灭六国,建立了第一个大一统王朝——秦朝。之后,秦始皇嬴政,南征百越、北逐匈奴,认为天下已无可征之地,帝国必将传承千秋万世。但当秦始皇,沉浸在秦朝万年的美梦中时,一条「”楚虽三
刘邦做了汉王,赐给项伯好多器材,让项伯帮助向项羽要汉中区域。项伯真的去说了,而项羽竟然赞成了(不知道项羽是怎么想的),于是刘邦又获得了汉中。张良是韩国的臣子,所以要到韩国去,走之前,他对刘邦说:“您到
作为汉王朝最早的开创者,刘邦,一生充满传奇色彩,从一个出生卑微贫寒的人到掌握天下帝王,他的人生是怎样的呢?刘邦任帝王之位有多少呢?刘邦死后的下一任皇帝又是谁呢?想知道关于这些历史知识点的内容的话那
晚年竟然还在征战,为儿杀臣子,唐太宗到底经历了什么?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说起唐朝,我们的脑海中浮现出来的词汇一定是盛世,繁荣,而开启这一切的主导者是唐太宗李世民。然而,李世民这个皇帝做
说起汉高祖刘邦和秦始皇嬴政的关系,无非就是刘邦夺了嬴政梦想着流传万世的江山,其次两个人就再无交集了。刘邦被记载在史书中的一切英明神武的举动都是发生在秦始皇去世以后,这就很容易让人产生一个错觉,秦始皇和
刘邦起于微末,本为秦朝泗水亭长。刘邦的成功在于识人和控人,他知人善任充分发挥部下的才能,运用自己手下的一帮能人创建了大汉帝国。汉太祖刘邦立国后钦定18位功臣,今天丸子就带你看看这18位功臣原本是做什么
秦始皇为何非要制礼作乐?刘邦感叹:有了礼乐,方知做皇帝之尊贵
秦始皇为何非要制礼作乐?刘邦感叹:有了礼乐,方知做皇帝之尊贵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秦统一之后,秦始皇给自己找了顶大帽子:皇帝。做皇帝,就要有做皇帝的派头,这就用得着儒生了。于是,进了宫的
刘邦一介草民,早年间还游手好闲不务正业,那么这样一个丝毫不懂兵法的市井无赖为什么能够一举起兵,甚至在楚汉之争中取胜,最终建立强盛的汉王朝称霸天下呢?关注|窥探历史成就未来刘备与项羽打仗时,项羽曾用刘邦
刘邦为什么厉害,纵观历朝历代开国皇帝,哪个不是文武双全。唐宗宋祖朱元璋,论带兵作战,在当时谁出其右?刘邦可以说不懂带兵,韩信说最多不过十万也是给面子,楚汉相争四年,与项羽战,未有一胜,然而最后打的项羽
與搶著做皇帝相對應的是爭儲,幾乎歷朝歷代都有爭儲的情況,同樣隱秘,同樣你死我活。爭儲絕不是一對一的單挑,更像一個集團與另一個集團的群毆。一般而言,爭儲決出勝負之後,隨之而來的是朝臣的割裂,利益集團的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