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宗室俸给渐多给财政带来的负担,朱熹认为 ”事极必有变

Posted 朱熹

篇首语:宁可身冷,不可心冷;宁可人穷,不可志穷。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对于宗室俸给渐多给财政带来的负担,朱熹认为 ”事极必有变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对于宗室俸给渐多给财政带来的负担,朱熹认为 ”事极必有变

朱熹的撙节财用思想 南宋供养着几乎与北宋数量相当的军队、比北宋更多的官员,并且其战争比北宋更为频繁,可想而知国家财政支出只能更为浩大,入不敷出危机依然严重。在此情况下,一些有识之士仍不断提出节省财政支出的对策。从总体上看,这些对策大多是对北宋一些观点的重复,少有新意。兹以朱熹和叶适为代表,略加介绍。 朱熹认为当时财政陷入困境,主要原因有4个方面:一是军费开支巨大,「 ”今天下财用,费于养兵者十之八九,一百万贯养一万人”;「 ”财用不足,皆起于养兵。十分,八分是养兵,其他用度,止在二分之中”[101]。二是「 ”今朝廷之财赋不归一,分成两三项,所以财匮……凡诸路财赋之入总领者,户部不得而预也。其他则归户部,户部又未尽得。凡天下之好名色钱容易取者、多者,皆归于内藏库、封桩库,惟留得名色极不好极难取者,乃归户部”[102]。当时,另一著名学者陈傅良亦云:「 ”每欲省赋,朝廷以为可,则版曹以为不可;版曹以为可,则总领所以为不可;总领所欲以为可矣,奈何都统司不可也。陛下亦熟念之欤,则以都统司谓之御前军马,虽朝廷不得知;总领所谓之大军钱粮,虽版曹不得与故也。于是乎中外之势分,而职掌不同,事权不一,施行不专矣。职掌不同,则彼此不能以相谋;事权不一,则有无不能以相济;施行不专,则前后不能以相守。故虽欲宽民力,其道无由”[103]。由此可见,北宋时财权分割,国家财政经费不能统一协调的问题至南宋依然存在。三是「 ”宗室俸给,一年多一年。骎骎四五十年后,何以当之?”[104]四是由于统治阶级挥霍无度,穷奢极侈,浪费了巨大的财富,「 ”不知名园丽圃,其费几何?日费几何?”[105] 有鉴于此,朱熹在理财上特别强计「 ”撙节财用”[106],「 ”侈用则伤财,伤财必至于害民”[107]。朱熹坚持自西周以来的「 ”量入为出”的财政原则,并对此注入新的内容。宋代之前所谓「 ”量入为出”,通常是指依据财政收入来安排财政支出,以便使财政支出不超过财政收入。朱熹则把「 ”量入”进一步延伸为对收入的准确计量,而计量的目的不仅在于使财政收入确实可靠,更在于考虑农民的实际负担能力,并且使各地区的财政负担与其贫富状况相一致。这种思想贯彻了量入为出和合理负担相结合的财政管理原则,集中体现在他以田赋为例而设计的一个「 ”量入”的计算办法:令逐州逐县各具民田一亩,岁入几何,输税几何,非泛科率又几何,州县一岁所收金谷总计几何,诸色支费总计几何,有余者归之何许,不足者何所取之。俟其毕集,然后选忠厚通练之士数人,类会考究而大均节之。有余者取,不足者与,务使州县贫富不至甚相悬,则民力之惨舒亦不至大相绝矣。[108] 朱熹有很强的儒家民本思想,他把朝廷「 ”撙节财用”同爱民、恤民联系在一起。他说:「 ”臣闻先圣之言,治国而有节用、爱人之说。若国家财用,皆出于民,如有不节而用度有阙,则横赋暴敛,必将有及于民者,虽有爱人之心,而民不被其泽矣。”[109]因此,他认为「 ”爱民必先于节用”[110]。如上所述,由于当时国家财政负担最多的是养兵,所以他主张:「 ”天下国家之大务,莫大于恤民。而恤民之实在省赋,省赋之实在治军。若夫治军省赋以为恤民之本”[111]。这里,他把治军作为问题的根源,只有治军才能省赋,省赋才能恤民。朱熹所处的时代正是宋金对峙时期,他虽不是武将,但对这种军事局面认识得很清楚。因此,他治军的思路是「 ”国家蹙处东南,恢复之勋未集,所以养兵而固圉者,常患其力之不足,则兵又未可以遽减。窃意惟有选将吏核兵籍可以节军赀,开广屯田可以实军储,练习民兵可以益边备。诚能行此三者,而又时出禁钱以续经用,民力庶几其可宽也”[112]。首先是「 ”精练禁兵,汰其老弱,以为厢兵”[113]。裁减老弱冗兵,不仅可增强军队战斗力,而且又减少军费开支。 其次,朱熹主张实行屯田:「 ”今日民困,正缘沿江屯兵费重。只有屯田可减民力,见说襄汉间尽有荒地。某云:当用甚人耕垦?曰:兵民兼用,各自为屯。彼地沃衍,收谷必多。若做得成,敌人亦不敢窥伺。兵民得利既多,且耕且战,便是金城汤池。兵食既足,可省漕运,民力自苏……则州郡自宽。迟之十年,其效必著”[114]。屯田之举可谓一举数得,一可解决兵食,二省漕运之费,三能节约大量开支,四可减轻百姓负担。对于宗室俸给渐多给财政带来的负担,朱熹认为「 ”事极必有变。如宗室生下,便有孤遗请给。初立此条,止为贫穷全无生活计者,那曾要得凭地泛及”[115]。不言而喻,朱熹意思是如按最初规定,宗室中只有实在贫困无着落的,才能够请孤遗俸,而现在是普遍享有,州郡和百姓哪能负担得起?因此,朱熹主张予以削减。 当时,文武官吏的俸禄支出也是庞大的,「 ”某人曾记得,在朝文臣每月共支几万贯,武臣及内侍等五六十万贯”[116]。朱熹认为文臣武将的俸给也要削减,以缓国家财用耗屈。对于统治阶级的挥霍奢侈,朱熹则以理学家的角度,劝谏统治阶级尤其是最高统治者应该「 ”正心”,「 ”存天理,克人欲”,宫省事禁,惠康小民,「 ”一切扫除妄费,卧薪尝胆”[117]。

相关参考

作为占田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户调制对于西晋政府财政收入有何影响

西晋的占田制是在借鉴井田制和汉代限田说以及曹魏孙吴等政权所推行的屯田制的合理成分基础上,颁布的一项重要经济措施,对于西晋政府影响深远。占田制主要包含三项主要内容,其一是农民有权占有一定的土地,并就其所

朱熹很美的两首诗,第二篇通篇都是在咏月,可是不见一个“月”字

程朱理学对于后世发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尤其是在元、明、清三个朝时代的科举测验中,那都是以他们的学说为模本。而个中的朱熹更是台甫鼎鼎,无论是他的思惟系统,照样千古文章,那都是令人赞叹,稀奇是诗歌更是别具

朱熹很美的两首诗,第二篇通篇都是在咏月,可是不见一个“月”字

程朱理学对于后世发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尤其是在元、明、清三个朝时代的科举测验中,那都是以他们的学说为模本。而个中的朱熹更是台甫鼎鼎,无论是他的思惟系统,照样千古文章,那都是令人赞叹,稀奇是诗歌更是别具

开资源使用收费的先河 周厉王的“财政改革”

周厉王具有两大突出的性格特点:贪婪与粗暴。他的贪婪倒是事出有因,只不过借助无限蓬勃的潜力而登峰造极,世人皆知。周朝自昭王开始,就已经走下坡路了,到了穆王,虽有所振兴,可无休止的出游亦给财政带来了巨大的

明朝的两个王爷,却是当时世界级的科学家

明朝的藩王,在人们心目中一直都是蛀虫一般的角色,因为明帝国后期为了供养宗室,实在是靡费甚巨,苦不堪言,甚至在很多学者眼里,明朝的宗室是明朝后期财政破产,导致帝国灭亡的一大因素。但是,导致明朝宗室种种弊

安史之乱后唐朝财政支柱之一 10多年增长了15倍

还不知道:“安史之乱”后唐朝的财政支柱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安史之乱”为唐由盛转衰的转折点,这场内战使得唐朝人口大量丧失,国力锐减。刘晏在“安史之乱”爆发后的第二年被任

宇文融主持财政国库收入日渐增长,最后为何会被贬官

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趣宇文融的故事,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宇文融是唐玄宗年间的宰相,他有一项十分厉害的技能,那就是理财,在他主持唐朝财政期间,国库收入日渐增长,唐玄宗为妃子不断嚯嚯

入八分、不入八分与清代宗室爵位体系简史

自古皇亲国戚身份最尊崇,爵位是待遇和地位的表征,具有特殊的象征色彩。对于中国古代任何一个王朝来说,王公爵位是朝代建立之后,对于皇室宗亲、开国军功集团、异族异姓亲贵与前朝贵胄世家地位的制度性确认,具有独

大数据告诉你,财政的亏空如何毁灭明朝

明朝的灭亡让许多现代人都倍感不解——人口数千万,带甲百万的大帝国为何灭于小小流寇、满洲?一些人通过气候学说,将明朝灭亡的原因归咎于小冰河;一些人则怪罪当时主政的东林党,认为这群内斗内行的人毁灭了明帝国

京杭大运河竟成财政“无底洞”

作者:季我努学社青年会会员申向洋京杭大运河历史悠久,自隋朝开通之后,就成为沟通中国南北的重要水利工程。不论对于隋炀帝的评价如何,京杭大运河的在中国历史上功能之大却不可否认。运河的最主要的作用就是攻王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