盔甲界也有出口转内销

Posted 青铜

篇首语: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盔甲界也有出口转内销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盔甲界也有出口转内销

关于中国传统头盔,冷兵器研究所已经通过《秦始皇时兴盛,唐太宗时复活,他才是中国古代头盔里的最炫民族风!》一文,介绍了中国最具民族特色的札甲盔。而本文将继续介绍另一款中国古代头盔——丸盔。 很多有关唐朝的军事类文章,都会引用一个壁画图,里面几个唐朝兵士身穿铠甲,头上带着一种用长铁条拼接,形如球形的一种奇怪头盔。由于就像许多铠甲在国内都没有确切的命名,因此笔者就姑且将其称之为「 ”丸盔”。 ▲长乐公主墓中的军士壁画,实并所佩戴的就是非常奇特的丸盔 长乐公主墓中的这副壁画,可以说是相当的著名。其精致写实的画风,可以说给我们一探唐代军事,创造了一扇大门。同时,这幅壁画中的头盔,也是对「 ”丸盔”的一种极好体现。从壁画中的造型来看,丸盔的特点,在于其是用长铁条拼接而成,而且就像一些古老的汉代头盔一样,对侧脸和脑后都进行了防御,因此看起来就仿佛把整个脑袋包成了一个「 ”西瓜”。 ▲丸盔的造型结构诞生已久 不过就像中国很多种类的盔甲一样,丸盔的起源尚不明确。从目前的考古结果来看,在商代到西周早期的北方地区,就已经发现了一些可能是丸盔前身的青铜头盔。考虑到几乎同时期的在今天俄罗斯和乌克兰地区,也发现有造型类似的斯基泰青铜盔,因此究竟是中原地区受到斯基泰人的影响,还是斯基泰人收到了中原的影响,这一点就很难说清了。 ▲背景地区出土的西周早期头盔,其特点和丸盔一样,都有对侧脸的防御,不过却没有对脑后的防御 伴随着铁器时代的到来,这种青铜一体盔,受到技术发展的限制,因此很快让步与拼接式的铁盔。不过在技术发展较为落后的草原地区,匈奴人为首的游牧民族,依然大量使用古老的青铜盔。这种早期青铜丸盔,伴随着匈奴对于西域和中亚的影响,也对当时中亚的一些半游牧半定居的希腊化民族,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其中最著名的,莫过于后来大月氏人和受其影响的贵霜帝国。 ▲西汉时期的匈奴青铜丸盔 不过这些希腊化民族,本身也极大的保留了他们所受的希腊化影响。这也表现在了他们的头盔之上。相对于中原地区发现的早期青铜丸盔,在草原地区发现的丸盔,将面部开口制作成了带有尖角的「 ”M”形,并且在后期因为受到了中原地区皮质丸盔的影响,增加了对脑后的防御。中亚和贵霜帝国,再次基础上,继续对其进行改进。虽然当时制铁工艺还无法制作出完整的一体盔,但是通过铆接的方式,用铁条制造出了最早的铁质丸盔。同时在匈奴的青铜丸盔基础上,加大了正面的尖角,并且在开口两边增加两块铁板,以此来对额头和脸颊进行防护。 ▲现代复原的贵霜武士 到了东汉时期,伴随着中原王朝和控制中亚地区的贵霜帝国之间战争和交流。丸盔和铁盆领一样,再次转手传回了中原地区。不过从现在发现的东汉时期壁画上的形象来看,东汉对于中亚丸盔的学习,更多的只是对其不同于中原地区的竖列拼接方式的借鉴。丸盔的造型,则更多的还是采用传统的皮质圆盔和游牧地区头盔的特点,因此外形看起来有些类似后来尖盔的造型,而非是贵霜人所使用的圆润球形结构。 ▲东汉壁画中的骑兵,无论是丸盔、铁盆领,还是马屁股上的寄生,都是受到贵霜人影响。 这种新式丸盔,并没有立刻淘汰掉传统的拼接式头盔——札甲盔。甚至两者之间的共存关系,一直持续到了唐代中后期,拼接式头盔才最终退出主流装备,以一种边缘武备的身份,低调存在于中国的铠甲发展历史中。 不过除了传统的拼接式头盔外,其实丸盔也还有一个很强的竞争对手,那就是南北朝时期,传入到中原地区的圆盔。有关圆盔的发展,其实也是一个相当复杂的问题,其很有可能最早诞生自游牧民族。在当时的北方政权,从出土陶俑来看的铠甲装备来看,一度有取代丸盔和拼接式头盔的趋势。 ▲隋朝具装骑兵俑,其佩戴的就是比较经典的圆盔 圆盔和丸盔,两者可以说是互有所长。在造型上,丸盔自然防护的面积更大,但是相应的,丸盔造价也自然更高。其对侧脸的覆蓋,也会在作战时,影响到骑兵的听力,因此对作战会产生一定的影响。而圆盔虽然没有丸盔的这些缺点,但同样的,较小的防护面积,却也成了这种头盔的硬伤。也因此到了隋末,南北军事发展迎来了一场空前的融合,因此战场复杂度极具提高,让防护面积更大的丸盔,在短时期内完成崛起,迎来了新的辉煌时代。 ▲唐初具装骑兵俑,他所佩戴的就是丸盔 与此前以及之后的丸盔相比,唐代的丸盔,至少在外形设计上还是相当成功。其球状的外形,虽然看起来多少有些滑稽,但是确可以让整个头部除面部外,都在头盔的弧形结构保护之下。因此其在抗击打能力上,可以说相当可观。不过这种变化可能建立在当时的审美基础上,在唐代中期开始,由于受到来自中亚尖盔的影响,丸盔也开始逐渐增加高度,并且在此基础上,保护头部两侧的结构也开始缩短,以配和当时的审美变化。 ▲唐代中期开始,唐初圆润的「 ”西瓜”状丸盔被类似尖盔的丸盔取代 对侧脸防护面积的减小,使得丸盔必须更加依赖护颈增加保护。同时唐末五代时期,伴随着凤翅盔的风尚在中原地区的风行,作为丸盔的变种,凤翅盔开始大行其道。不过宋代的凤翅盔虽然在两边增加了炫酷的翅膀,但总体上在头盔外形上,仍然没有脱离唐朝和五代时期丸盔的基本构架。而在西夏、大理,以及高丽等这些受到中原文化影响较大,或者仍然保持唐代武备风格的国家政权,也有大量的丸盔存在。 ▲作为丸盔的分支,凤翅盔开始流行起来 到了元代开始,伴随着蒙古人从西亚引进了更加丰富的铠甲和头盔类型,因此古老的丸盔,在中国头盔界的地位遭受了极大的冲击。此后,一直到清末,铠甲在中国退出历史舞台前,丸盔虽然和拼接式头盔一样,依然也存在在元明清三代的装备序列中,但却也不过只是存在而已了…… 本文系冷兵器研究所原创稿件。主编原廓、作者静默之鸮,任何媒体或者公众号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相关参考

唐装的具体历史

“唐装”说法的由来,有些“出口转内销”的味道,外国人称“华人街”为“唐人街”,自然把中式服装叫做“唐装”了。“唐装”的称谓,其实源于海外。唐代盛期,声誉远及海外,以后海外各国因称中国人为“唐人”。《明

八旗军盔甲,为什么八旗军的盔甲是彩色的,绿营军似乎没有盔甲

为什么八旗军的盔甲是彩色的,绿营军似乎没有盔甲八旗分为正黄镶黄正白镶白正红镶红正蓝镶蓝八旗,自然盔甲是分为八种款式,四种主色调。不过那种彩色盔甲似乎只有高层才有。绿营兵是汉人部队,以绿旗为标志,没有这

冀州金鸡城距离衡水车站多远

驾车路线:全程约84.3公里起点:冀州金鸡城1.从起点向正南方向出发,沿金鸡北大街行驶220米,进入金鸡北大街2.沿金鸡北大街行驶220米,在第3个出口,朝G106/G45/大广高速方向,左转进入S3

古时士兵为何再热也不脱盔甲

我们在看一些历史剧的时候,都会发现,士兵们全副武装,身上都穿着厚重的盔甲。这些盔甲在打仗的时候,虽然做不到刀枪不入,但是也可以起到保护身体的作用,变相的加强了军队的战斗力。而一些将军的盔甲就更是如此了

盘点世界五大盔甲,有的外形奇葩,中国的相当帅

盔甲在古代战场上作为一件防护身体的兵器,必要的时候能救命。所以头盔的设计必须是经过多种考核才能搬上战场。在古代众多的盔甲中,可以称得上好盔甲的首先要坚固实用,毕竟要上战场,而且还要装饰精美。下面小编就

盘点世界五大盔甲,有的外形奇葩,中国的相当帅

盔甲在古代战场上作为一件防护身体的兵器,必要的时候能救命。所以头盔的设计必须是经过多种考核才能搬上战场。在古代众多的盔甲中,可以称得上好盔甲的首先要坚固实用,毕竟要上战场,而且还要装饰精美。下面小编就

古人打完仗为什么不脱掉盔甲

宋代的“步人甲”(步兵铠甲)是中国历史上最重的盔甲,根据《武经总要》记载,“步人甲”是由铁质甲叶用皮条或甲钉连缀而成,属于典型的札甲,防护范围包括全身。步人甲由1825枚甲叶组成,总重量达29公斤,此

努尔哈赤为什么可以靠十三副盔甲起家

满清是怎么崛起的?据说,努尔哈赤以十三副盔甲起家,经过三代人的努力,最终成为了中华大地的统治者。这是一个非常励志的故事,但也仅仅是故事而已。很多人以为,以努尔哈赤为代表的后金,天生就是大明的死对头。可

来瞧瞧战斗民族中世纪的武器和盔甲介绍吧

10到11世纪的锁子甲和鳞片甲古代的「”装甲”采取外套的形式保护士兵的身体。「”装甲”长至大腿,使用金属环(「”hauberk”注:"кольчуга,"锁子甲)或板条(「”armour”,和后来的「

来瞧瞧战斗民族中世纪的武器和盔甲介绍吧

10到11世纪的锁子甲和鳞片甲古代的「”装甲”采取外套的形式保护士兵的身体。「”装甲”长至大腿,使用金属环(「”hauberk”注:"кольчуга,"锁子甲)或板条(「”armour”,和后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