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艺录丨古人对词学理论研究得失之探讨
Posted 乐府
篇首语:生气是拿别人做错的事来惩罚自己。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词艺录丨古人对词学理论研究得失之探讨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词艺录丨古人对词学理论研究得失之探讨
前言 通观古文学之进程,其中于文理批评一流绝少横流,有则亦零散驳杂不成体系,而逮至词学批评则更甚。然虽如此观,凡物却自有「 ”一体两面”之视,又定有优弊之各特。故笔者欲起一篇,漫谈古人论词学之一二。 古人论词之长处 博雅通学而长于广涉 古人治学第一要旨便是「 ”博雅”,即治学者皆为「 ”通才”,无读经不通史者,无专诗词而不通经典者,陆游读书示子有称「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即是如此。故斯人移力理论文学之中,便多能引经据典,触类而旁通。 此种优长置于词论中则尤为重要,盖能使学者知其然,而又知其所以然。如《乐府杂录》之作者段安节,饱学而知音律,故《乐府杂录》一书虽谈乐部诸曲调,但亦能引史而侃侃杂论,如记《安公子》由来一事: 隋炀帝游江都时,有乐工笛中吹之。其父老废,于卧内闻之,问曰:「 ”何得此曲子?”对曰:「 ”宫中新翻也。”父乃谓其子曰:「 ”宫为君,商为臣,此曲宫声往而不返,大驾东巡,必不回矣。汝可托疾勿去也。”精鉴如此。《乐府杂录丨安公子》 又李清照论「 ”词别是一家”时,能溯原始,杂掌故,合音律,所以横流泛滥,见读知广: 乐府声诗并著,最盛于唐。开元、天宝间,有李八郎者,能歌擅天下......名士忽指李曰:「请表弟歌。」众皆哂,或有怒者。及转喉发声,歌一曲,众皆泣下,罗拜,曰:「此必李八郎也。」 自后郑、卫之声日炽,流靡之变日烦。已有『菩萨蛮』、『春光好......等词,不可遍举。(李清照《词论》) 词学中兴之后,此种广涉的特点越发明显,《介存斋论词杂着·序》中开宗明义云「 ”夫词,非寄托不入,专寄托不出,一 物一事,引而伸之,触类多通”又云「 ”既习已,意感偶生,假类毕达,阅载千百,謦欬弗达,斯入矣”。 酌蠡于海而长于统摄 及诗及词,古人皆能祖述滥觞,上窥根本,故读之能有宏观之野,此古人论词又一长处也。钟嵘《诗品序》中有云: 「 ”气之动物,物之感人,故摇荡性情,形诸舞咏。照烛三才,晖丽万有,灵祇待之以致飨,幽微藉之以昭告。动天地,感鬼神,莫近于诗” 其论诗非先解诗,而先有纵览,让人知之动物可以为诗,性情可以为诗,致飨、昭告也可以为诗, 又王灼《碧鸡漫志》开篇云: 古人初不定声律,因所感发为歌,而声律从之,唐、虞三代以来是也,余波至西汉末始绝。西汉时,今之所谓古乐府者渐兴,.......余波至李唐始绝。唐中叶虽有古乐府.......不过以诗一体自名耳。盖隋以来今之所谓曲子者渐兴,至唐稍盛,今则繁声淫奏,殆不可数。古歌变为古乐府,古乐府变为今曲子,其本一也。 王灼谈词亦非先解词,而先使人知「 ”歌法之变”,进而能梳曲子词嬗衍进程,始能知词之本来面目也。 逮至清代,词风更盛,但之于理论,依是先探其本而后阔论。况周颐《蕙风词话》论词之做法以「 ”重、拙、大”而统摄;陈廷焯《白雨斋词话》以「 ”贵得其本原”为综辩;彭孙遹《金粟词话》则又以「 ”自然为宗”后引述。 此皆为笃学博士以富庶学识「 ”酌蠡水于大海”而得,眼界尤高而视下无余。如《史记·高祖本纪》所谓:「 ”地势便利,其以下兵于诸侯,譬犹居高屋之上建瓴水也。” 古人论词之积弊 以资谈兴而弊于参差 古人论词虽有广涉、统摄之优,但毕竟为名教所限,诸公治学皆要一抒抱负,故诗词置于经史子集之中则忝居末流,诗词之理论,更是「 ”以资谈兴”之蠡毛小道。欧阳修于《六一诗话》中便直言此书为「 ”居士退居汝阴而集,以资闲谈”,信然。 于词亦如是,唐宋词论尚少参差之弊。唐《乐府杂录》、《教坊记》可当乐书看;宋李清照、周密、张炎等人本词中巨擘,所论词理自然可以听可以学,然论者稀音,实为大憾。 明清时期(尤指清代)「 ”其笃学之士,又移其校勘经籍之力,以从事于词籍之整理与校刊”(《中国韵文历》)而蔚为大观。然风气之中,诸文人竟以此为「 ”立书”仄路,故有清一代三百年中词话繁芜,泥沙倾下之况令人乍舌。 其中下者,有削足适履如王国维之《人间词话》,其中有周词评如下: 〖三二〗词之雅郑,在神不在貌。永叔、少游虽作艳语,终有品格。方之美成,便有淑女与倡伎之别。《人间词话》 而后王国维晚年观念又悖于《人间》,云: 词中老杜,非先生不可。读先生之词,于文字之外,须更味其音律。今其声虽亡,读其词者,犹觉拗怒之中,自饶和婉,曼声促节,繁会相宣,清浊抑扬,辘轳交往,两宋之间,一人而已《清真先生遗事》 饱学如静安先生于词论犹如是,何况近千家「 ”资谈兴”的劣等词论乎? 形而上学而弊于解构 古人论词犹有一大弊,即理论归附于形而上学。此非词论积之罪,而在于旧学积弊,古人学问构架体系是一「 ”大一统”之形而上学,虽能善于提掣,终病于「 ”一言放之四海而皆准”之学术理念。故诸家论词,无一人能避此弊病。 海德格尔 所谓解构者,传于钱钟书之翻译,而始于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之"deconstruction",意为分解、消解、拆解、揭示。文学之中,无非黑即白之绝对,故又无一作者仅传一讯息、一主旨,但遍览清代诸词论,皆好以一脉而传,至于复杂之观念冲突而不顾。 先学词者无有解构。如浙西派之词学主张中,按朱彝尊所论「 ”填词最雅,无过石帚”(《词综发凡》),又「 ”必崇尔雅,斥淫哇”,故谭献批云「 ”浙派为人诟病,由其以姜、张为止境”(《箧中词》)此学词者之无解构之证。 后论词者无有解构。《艺概》卷四《词曲概》中云: 「 ”词之为物,色、香、味宜无所不具。以色论之,有借色、有真色。借色每为俗情所艳,不知必先将借色洗尽而后真色见也。” 然所谓之「 ”物,色、香、味”为何物耶?「 ”色”为词中意象之颜色乎?为形色乎?为佛家语乎?莫衷一是。 又前文引论况周颐论词「 ”重、大、拙”之说,其中《蕙风词话》谓「 ”重者,沉着之谓。在气格,不在字句。”抵沉着指何?气格指何?皆无解构之处,全以形而上提成似是而非观。 词学程式,先求妥帖、停匀,再求和雅、深[此深字只是不浅之谓。]秀,乃至精稳、沈著。精稳则能品矣。沈著更进于能品矣。精稳之稳,与妥帖迥乎不同。沈著尤难于精稳。平昔求词词外,于性情得所养,于书卷观其通。优而游之,餍而饫之,积而流焉。所谓满心而发,肆口而成,掷地作金石声矣。情真理足,笔力能包举之。纯任自然,不假锤炼,则沈著二字之诠释也。《蕙风词话》 综上,古人论词,尤少逻辑、方法之消解而揭示,故容易玄玄而怪,不与初学者亲。 结言 近代曲(即词)滥觞隋唐,而唐时词论仅有段安节之《乐府杂录》、崔令钦之《教坊记》略为人知;有宋一代词家数百词作逾千,然词论仅十则;元明二代词学业已式微,词论仅五;唯自清朝,学者能移其校勘经籍之力以从词学理校,其理论乃与创作比翼而飞,得成「 ”中兴之盛”云云。 现代词学研究体系 然古代理论虽发源甚晚,亦病于形上,但今人论词者,却不得不明辨优弊,复能以西学工具而细析词家之肌理。相关参考
古人睡姿睡向有什么讲究?睡眠之法,自古就有人研究、探讨。以明末清初大医家曹庭栋总结得尤为系统,其操、纵二法更为人们所推崇。操则须先贯想头顶(意念领先),而后默数鼻息(用鼻子呼吸,并默记其次数),然后再
古人睡姿睡向有什么讲究?睡眠之法,自古就有人研究、探讨。以明末清初大医家曹庭栋总结得尤为系统,其操、纵二法更为人们所推崇。操则须先贯想头顶(意念领先),而后默数鼻息(用鼻子呼吸,并默记其次数),然后再
開始認識袁崇煥,是從《明亡清興60年》,此後到過東莞市石碣鎮水南村崇煥故園,近距離感受古人生活過的時空。首先,袁崇煥是個明朝的有功之臣。年少之時,強烈愛國情結已根植內心深處,公元1619年中進士不久,
你现在还早吧,基本之前先搜集搜集资料,到大三开始正式投入准备就是了,太早开始的话反而容易疲劳,再说历史这东西不是越早看约好的。准备的话你可以从现在开始先看看各个贴吧的考研帖子啊去听听考研讲座什么的,好
在历史的长河中,人最必不可少的就是学习,活到老学到老。因此,从古至今,出现了很多教育机构。在这其中,很著名的一种就是国子学。国子学在南朝的时期,曾掀起了一股「”教育潮流”。下面,就让我们来探讨一下南朝
文:吹灭读书灯,一身都是月最近网络上有一则很火的话题,叫做「”我存不了钱的原因”,此帖一出,各路网友纷纷补刀,把小年轻那种月初潇洒、月末吃土的两极生活刻画得淋漓尽致,随着社会节奏的加快,现在的年轻
自文艺复兴以来,西方的历史学研究迅猛发展,而且逐渐影响和渗透到了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等方面。关于历史研究,其思想和方法也产生了剧变。而与此同时,曾经很早之前就诞生过司马迁、班固等历史巨匠且拥有浩瀚文
自文艺复兴以来,西方的历史学研究迅猛发展,而且逐渐影响和渗透到了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等方面。关于历史研究,其思想和方法也产生了剧变。而与此同时,曾经很早之前就诞生过司马迁、班固等历史巨匠且拥有浩瀚文
作者:李添骄摘要:河南位于中原中心地区,是我国华夏文明的发祥地。由于该地区史前自然资源丰富且气候适宜、优越的自然条件孕育了早期的文明。中原地区的文化血脉连续、序列完整,并同周围地区的文化存在着广泛的交
第一篇创始团队:最初的神明(204)贞观二十二年(648年),唐朝发起一场席卷新疆的‘昆仑战役’,虽然局部有点挫折,总体上大获成功。九月初战役打响,唐军在总指挥(‘昆丘道行军大总管’)阿史那社尔带领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