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武皇帝家务事——浅论楚王刘英谋反案

Posted 楚王

篇首语:习惯使我们双手机巧,使头脑笨拙。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光武皇帝家务事——浅论楚王刘英谋反案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光武皇帝家务事——浅论楚王刘英谋反案

在东汉明帝时期有一个震惊天下的大案,当时和皇帝最为亲昵的兄弟,楚王刘英在宾客怂恿之下制作图谶,妄图谋反,实在是让人觉得不可思议,要想了解这场谋反案的原委,就要先从楚王之立开始说起。 刘英是光武帝刘秀的小儿子,母亲是许美人,但是他的母亲并不得宠,所以他的爵位一开始并不是很高,在刘秀的众多子嗣中只封了个公爵,后面才进封为楚王,而且封国极其贫弱。但是他很有心机,经常与太子刘庄,也就是以后的明帝来往,十分得刘庄之心。因此明帝即位后,时常赏赐他各种物品,并且封刘英的表兄弟许昌为龙舒侯。 按理说刘英如此懂得进退,应该是明白天下承平,自己谋反是不会有任何好果子吃的,但他一个最不得宠的王爷竟然敢做出连前太子东海王刘疆都不敢做的事,究竟是什么原因所导致的呢?原来是刘英小时候很喜欢和游侠交往,我们都很清楚汉代所谓的游侠是一群怎么样的人,他们是实际上大部分人就是不事生产地痞流氓和亡命之徒,和我们印象中金庸先生所塑造的「 ”侠之大者,为国为民”的形象完全不一致。 而除了游侠之外,刘英还喜欢和另一类人交往,那就是方士,方士我们都不用多说,这群喜欢研究鬼神之事的人,大部分的权贵都会养一批,毕竟就算不能够实现长生不老,也可以对自己身体健康有一定保证。然而私人养方士,你可以研究丹药研究长生不老,但你绝对不可以碰的一件事就是「 ”图谶”。图谶这种东西往往和诅咒,天命密不可分,与皇帝的气运相关,常人绝对不可触碰,不然的话必然是抄家灭族之罪。不幸的是,刘英养的方士居然用此事来诱惑刘英。 永平八年时,明帝下诏,天下有罪之人都可以用绢帛为自己赎罪,而刘英此时不知听了谁的建议,也供奉黄缣白纨八百匹,声称自己在藩国有许多罪过,要求以此来赎罪。这就让人觉得十分莫名其妙,你平时在藩国安分守己,也没有人举报你,但你却突然来这一套,让人怀疑此时刘英是不是就已经有了种种密谋,但是却非常担心被明帝所察觉,所以故意供奉绢帛试探朝廷。当然了,试探的结果明面上看起来是好的,因为明帝下诏回复刘英说:「 ”你平日里笃信黄老,供奉浮屠,在神明面前立下誓言,怎么会有罪恶呢?”这也是佛教在中国的史书中第一次被记载,而刘英也成为有记载以来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佛教信徒了。 《后汉书》载「 ”楚王诵黄老之言,尚浮屠之仁祠,絜斋三月,与神为誓,何嫌何疑,尚有悔吝?其还赎,以助伊蒲塞桑门之盛馔。” 中国第一座佛寺——白马寺 从明帝的答复来看,刘英不仅没有被怀疑,而且还被夸赞了一番,但是事情并没有这么简单,我们要知道,汉明帝刘庄虽然被称为一代明君,乃至于是仁君,但他其实是一个疑心很重的君主,相比曹操不遑多让,从《后汉书》记载的几件小事就能看出来明帝疑心重的特点。 在《后汉书.钟离意传》中记载,明帝性情偏狭猜疑,喜欢打听别人的隐私,并且把这种行为视作自己圣明的表现,所以时常有小人在明帝面前诋毁朝堂上的重臣,而关系比较近的左右侍臣和尚书一类的官员到了被明帝殴打的地步。作为君主亲自下场殴打大臣,哪怕是比较亲近的左右侍臣,也实在是有失身份的行为,而明帝却以此为荣乐此不疲,足以说明他内心其实非常之狭隘,不能容人,并且疑心很重,有人举报就打人。 帝性褊察,好以耳目隐发为明,公卿大臣数被诋毁,近里尚书以下至见提曳。帝以事怒郎崧,以杖撞之;崧走入床下,帝怒甚,疾言曰:「 ”郎出!”崧乃曰:「 ”天子穆穆,诸侯皇皇,未闻人君,自起撞郎。”帝乃赦之。 有一次郎官药崧因为一件事激怒了明帝,被明帝拿着大棒追着打,药崧不顾脸面躲进了床下(注:此处的床应该是一种宽敞的坐具,可能类似于木制的沙发),而明帝站在床前叫到:「 ”郎官出来挨打!”药崧躲在床下不满的说道:「 ”我就没听说过天子亲自拿着大棒来打郎官的!”直到明帝气消了,才赦免了药崧。 俗话说「 ”上有所好,下必从之”,明帝这个喜欢听小报告的爱好也是朝廷上下人所共知的,所以朝廷大臣没有不表现的严厉恳切以显示自己绝对正直无私的。有时候为了让明帝少一点猜疑心,大臣们也是大费周章,比如后来宋均担任了尚书令,就把下面上奏上来的一些捕风捉影,容易引起猜忌的事情给处理掉了,没想到这下明帝怒了啊,觉得宋均肯定是把自己或者某些人作奸犯科的事情给删了,于是绑起来进行拷问,搞得整个尚书台人心惶惶,每个人都瑟瑟发抖。宋均凛然无惧,表示我是忠臣,对皇帝您绝无二心,如果我有因为害怕谁的威胁恐吓就不敢秉公持正,我即使是死,也绝不会改变自己的维持正义的志向。明帝看他的确不像这种作奸犯科的人,而且言语之间也没有什么差错,于是就赦免了他,但还是把他调任到了司隶校尉的位置上去。明帝最喜欢的事就是听小报告,宋均虽然持正为民,但是所作所为却不合明帝的心意,明帝自然是绝不会让一个和自己唱反调的人待在尚书台这样一个天子近臣的机构里和自己对着干的。 以这几件事为例,大家便可以知道明帝猜忌之心有多严重。回到正题,我们继续说楚王刘英谋反案,自永平八年刘英那次诡异的操作过后,朝廷没有表示,明帝反而下诏抚慰,于是仿佛给刘英吃了一颗定心丸,刘英觉得自己从此可以高枕无忧了,于是就大肆的交往方士,甚至制作金玉印章,刻字作为祥瑞。他这一系列举动丝毫不加掩饰,并且已经开始触及朝廷所能容忍的底线,简直就是嫌自己死的不够快。 果不其然,永平十八年,一名名叫燕广的男子告发楚王刘英交通方士颜忠,王平二人,制作图谶等违禁物品,私下设立朝廷官职,属于极其严重的谋逆行为,必须严加查办。 这个案件有几点问题我们是必须理清的,第一就是,燕广何人,为何知道刘英谋反?这一点我们可以从上述明帝疑心事例得出结论,明帝喜欢听小报告,那么当时下级百姓官员互相告发的风气应该十分盛行,故而此事不足为奇。而燕广为什么又能知道刘英的谋反事件呢?我想也是因为刘英平日豢养宾客太多,三教九流之人很多,又有游侠又有方士,而自己的行为又不加掩饰,所以被人很轻易的泄露了出去,而且被人得知并告发。 第二个问题就是刘英的罪名,按《后汉书》记载是「 ”招聚奸猾,造作图谶,擅相官秩,置诸侯王公将军二千石”,这就让人很好奇,招聚奸猾自然指的是招募宾客,但是蓄养宾客对于权贵来说是常事,为何到刘英这里就成了一项罪名?他是蓄养了多少宾客,又或者联盟了朝堂上多少王公贵族和大臣? 《后汉书.独行列传》记载,当时刘英虽没有招募多少宾客,但却暗地里记载了天下「 ”善士”的姓名,登记在一个记录本上,不知道他是出于什么样的心思做了这个记录本,是想招募这些人还是为了杀这些人呢?我们不得而知,反正在这个本子的影响下,导致了五百多人锒铛入狱,一大半的人死于监狱的拷打。 而《寒朗传》记载,颜忠王平二人供词牵连多位公侯,虽然这些人都辩解自己从来没和这两人见过面,但是盛怒之下的明帝哪里会管这些,统统关入监狱严刑拷打,直到寒朗亲自为他们说情,并整理监狱文案,理清了千余无辜者将他们释放,自己反而被免官。那个为楚王刘英密谋造反的颜忠,竟然还曾经诱骗过济南王刘康图谋不轨,不得不说此人真是个祸害,最后死在了监狱里。 楚王刘英虽然不法,但是我们明帝也不能落下个屠杀兄弟恶名,于是就只是废了他的王爵,安置丹阳软禁,但是没想到楚王刘英竟然想不开自杀了,这个牵连上千人,影响甚大的谋反案也就此落幕。

相关参考

胡惟庸谋反案真相是什么

洪武十三年(1380)正月,涂节和中书省吏商啮上书告胡惟庸谋反。朱元璋遂以「枉法诬贤」、「蠹害政治」等罪名,将胡惟庸和涂节、陈宁等处死。太祖以「擅权植党」罪名杀了胡惟庸,同时被杀的有陈宁、涂节等人。胡

房遗爱谋反案是真的吗

“房遗爱谋反”事件指房遗爱(房玄龄次子)和妻子高阳公主(太宗第十八女)阴谋发动的宫廷政变。高宗派长孙无忌审理此案,长孙无忌借此机会将吴王李恪也牵连进来,李元景、李恪、房遗爱、高阳公主、薛万彻、柴令武、

房遗爱谋反案是真的吗

“房遗爱谋反”事件指房遗爱(房玄龄次子)和妻子高阳公主(太宗第十八女)阴谋发动的宫廷政变。高宗派长孙无忌审理此案,长孙无忌借此机会将吴王李恪也牵连进来,李元景、李恪、房遗爱、高阳公主、薛万彻、柴令武、

开国丞相李善长死在“谋反案” 明朝大臣李善长之死

李善长,这个活泼在明初政坛上的超重量级人物,有着惹人注目的多重身份:朱元璋的淮西老乡;赞助朱元璋牟取世界的重要军师和后勤补给官;明朝开国第一文臣,第一任宰相;明太祖朱元璋的儿女亲家。这样一小我,若何从

朱三太子案简介

扯起故国旗号,拥立亡皇后裔,起兵对抗朝廷,是不少野心家在王朝鼎革之际所常用的一种手段。康熙年间发生的伪“朱三太子案”,就是一个极为突出的典型。电视剧《康熙王朝》中只记述了杨起隆假冒“朱三太子”谋反,而

刘秀阴丽华有几个孩子,

阴丽华给刘秀生了几个孩子?刘秀有十一个儿子,五个女儿。阴丽华与郭圣通各生五个儿子,许美人生楚王刘英。五位公主没有记载。不过有人考证除馆陶公主刘红夫以外,其余公主皆为阴丽华所生(一家之言,仅供参考)秀丽

浅论洋务运动事件及历史影响

中国近代处于过渡时代。从独立国家变为半殖民地(半独立)并向殖民地演化,这是个向下沉沦的过程;从封建社会变为半封建(半资本主义)并向资本主义演化,这是个向上发展的过程。两个过程相互矛盾,又相互连结、相互

浅论吴国名将朱异的作为及其缘由

终知将门豪,射雕常贯双。汉末各势力能站稳脚靠得不只是百姓支持,还要有足够的实力,哪怕到三国时期也一样,那是个将才辈出的年代。本篇来聊聊朱异,字季文。朱异是朱桓之子,就是来自吴郡朱氏的那位吴国名将。本身

浅论吴国名将朱异的作为及其缘由

终知将门豪,射雕常贯双。汉末各势力能站稳脚靠得不只是百姓支持,还要有足够的实力,哪怕到三国时期也一样,那是个将才辈出的年代。本篇来聊聊朱异,字季文。朱异是朱桓之子,就是来自吴郡朱氏的那位吴国名将。本身

从王权工具到万王之王,浅论中世纪西欧的教俗关系

教俗之争是一条贯穿于中世纪西欧封建社会的政治红线。层层分封的封建关系造成了世俗政权的严重盘据和闭塞状况,然而以罗马教廷为中枢的上帝教会却始终想要竖立金瓯无缺的基督王国。教权与王权辩说的实质就在于君主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