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经常夸人的成语都是贬义词,可别再乱用了
Posted 释义
篇首语:什么是知识?它不是别的,是记录下来的经验。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这些经常夸人的成语都是贬义词,可别再乱用了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这些经常夸人的成语都是贬义词,可别再乱用了
倾巢出动 释义:比喻敌人出动全部兵力进行侵扰,或指全部出动(贬义)。 误用:书记、市长严令当地公安机关限期破案,公安倾巢出动,设卡排查,当夜就抓获了小偷,巨款如数追回。 重整旗鼓 释义:指失败之后,重新集合力量再干(摇旗和击鼓是古代进军的号令)。褒义词。 误用:敌人被打跑了,但我们知道,他们不会甘心失败,一定会重整旗鼓,卷土重来。 同心同德 释义:指思想统一,信念一致。多用于褒义。 误用:他出狱后,仍不思悔改,和一个盗车犯同心同德,半年之内偷了三辆摩托车。 弹冠相庆 释义:指一人当了官或升了官,他的同伙也互相庆贺将有官可做(含贬义)。 误用:运动会上,我国体育健儿又取得了惊人的好成绩,人们无不弹冠相庆。 无所不为 释义:没有什么不干的,指什么坏事都干。含贬义。 误用:这些年轻的科学家决心以无所不为的勇气,克服重重困难,去探索大自然的奥秘。 趋之若鹜 释义:像鸭子一样,成群地跑过去,形容许多人争着去追逐某种事物(含贬义)。 误用:齐白石画展在美术馆开幕了,中国画研究院的画家竞相观摩,艺术爱好者也趋之若鹜。 处心积虑 释义:千方百计地盘算(多含贬义)。 误用:为了救活这家濒临倒闭的工厂,新上任的厂领导积极开展市场调查,狠抓产品质量和开发,真可谓处心积虑。 蠢蠢欲动 释义:指敌人准备进行攻击或坏人策划破坏活动。贬义。 误用:自从中国颁布实施外商投资法规以来,不少外商蠢蠢欲动,纷纷来中国投资。 始作俑者 释义:泛指恶劣风气的创始者。贬义词。 误用:鲁迅先生不仅是「 ”五四”新文学的伟大旗手,而且是现代版画艺术的始作俑者。 有口皆碑 释义:形容人人称赞。褒义词。 误用:侵华日军在南京疯狂屠杀中国平民,这是有口皆碑的事实,任何狡辩都改变不了。 罄竹难书 释义:把竹子用完了都写不完,形容事实(多指罪恶)很多,难以说完。(古人写字用竹简,竹子是制竹简的材料)贬义词。 误用:多年来父母倾注心血抚养我,我对父母的感激之情真是罄竹难书。 叹为观止 释义:指赞美看到的事物好到极点。褒义词。 误用:沙河村为迎接上级扶贫检查,把几个村的羊群集中到一起,以其规模效益骗取扶贫资金,其手段之恶劣,令人叹为观止。 蔚然成风 释义:形容一种事物逐渐发展、盛行,形成风气。褒义词。 误用:班里的不良现象已经蔚然成风,再不治理就会带来严重后果。 巧舌如簧 释义:舌头灵巧得就像乐器里的簧片一样,形容能说会道,善于狡辩。含贬义。 误用:辩论会上,选手们唇枪舌剑,巧舌如簧,精彩激烈的场面赢得了现场观众阵阵掌声。相关参考
提起“衣冠禽兽”一词,想必很难有人对这四个字产生好感,通常这个成语都是用来指道德败坏的人,说某些人徒有人的外表,穿着人的衣服,却干着禽兽不入的坏事。其实,在最初,这个成语原意并非如此。“衣冠禽兽”源于...
别再被抗日神剧骗了,日军临死前喊的不是天皇万岁,而是这些词语
经常看抗日题材的影视剧朋友都知道,日军智商相当令人堪忧,很轻松地就可以把他们干掉,甚至还会出现手撕鬼-子、很多公里外的远程狙击等震撼场面。客观来说,其实二战时期日军的战斗力并不是那么不堪,甚至算是相当
法网恢恢疏而不漏,那些做坏事的人,不管手段多么高明,总会留下蛛丝马迹,根据指纹、监控等手段可以找到证据,最终将犯人绳之以法。以上是现代破案经常用到的手段,需要高科技做支撑,古代肯定不具备这些科技,人们
俗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为了当上皇帝,争抢地盘成了常态。人是铁饭是刚,吃饭在我们平时的生活中是很重要的环节,对于军队来说那就是更重要的了。那么,在几千年之前中国古代,运输条件差,道路情况又异
公元605年隋炀帝创立进士科,也就是最早的科举考试,到1905年光绪帝废除科举,科举考试在中国存续了近1300年,皇帝用它选拔人才,百姓用它一举成名改变人生。可以说科举就算是古代高考,是许多人的人生中
581年隋朝建立,618年隋朝灭亡。比及唐宋就像是夜空中一簇短暂的烟花,还未欣赏它的靓丽,就被风雨淹没。可若谈及历史,史学家们往往将它放在一个极其重要的位置,这是为何?38年的建立能做出如此巨大的贡献
581年隋朝建立,618年隋朝灭亡。比及唐宋就像是夜空中一簇短暂的烟花,还未欣赏它的靓丽,就被风雨淹没。可若谈及历史,史学家们往往将它放在一个极其重要的位置,这是为何?38年的建立能做出如此巨大的贡献
经常看古装剧尤其是武侠剧的朋友,肯定对这样一句话不会陌生:「”小二,给我切二斤牛肉,再来一坛上好的女儿红。「”这句话放在现在来说肯定是再寻常不过的了,然而在古代是绝对不会有人敢说这样的话的,这只是为了
经常看古装剧尤其是武侠剧的朋友,肯定对这样一句话不会陌生:「”小二,给我切二斤牛肉,再来一坛上好的女儿红。「”这句话放在现在来说肯定是再寻常不过的了,然而在古代是绝对不会有人敢说这样的话的,这只是为了
古代白话小说和戏曲中常常出现“相公”这一称谓,直到民国期间,“相公”还是人们的口头语。“相公”多用于对读书人的敬称,或者是妻子对丈夫的敬称,比如元朝武汉臣《玉壶春》:“相公,你不思进取功名,只要上花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