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古代的读书人都要考科举

Posted 秀才

篇首语:人非生而知之,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为何古代的读书人都要考科举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为何古代的读书人都要考科举

科举在我国的历史上存在了很长时间,是各个朝代选拔贤才的方式。古代的文人也基本上都把科举视为自己唯一的出路,所以为此花费很多时间,一次次的应试,即便落榜了也不轻易放弃。那么说这些举子都是为了达成自己的追求么?其实也并不全是,因为那时科举直接和名利地位挂钩,考中了科举,身份就会大为不同。 在科举制度中,举子们要一步一步的逐级考试,最后夺得全国第一名的才被称之为状元。但成为状元是非常难的,而且一届只有一个,大多数人是达不到这个程度的,那其他人该怎么办呢?其实想要通过科举来出人头地,不是只有考取状元才能实现,通过第一级考试就行了。 第一场考试是县试,虽然只是科举中的童试,但考过了就能成为生员,也就是秀才,算是有了功名了。别看只是个秀才,身份立马就不一样了,和普通老百姓有了显著的区别。成为秀才就能享受很多特权,首先可以免除劳役。在古代人们是要服徭役的,比如朝廷要盖一座宫殿、修建个河道工程,都要百姓们来充当苦力。而且一旦赶上战乱,还要征壮丁,上战场打仗。但中了秀才,这一切就都免除了。 除了徭役外,朝廷还要征收公粮。那时粮食也是主要的税收,每一家都要上交一定的公粮。如果一户人家里有一位秀才,那么这一家就有特权,不用交公粮了。而且还会有地主富豪专门找秀才,把粮食放在他们的名下,为了免除交公粮。 成为秀才是一种身份的提高,所以身份上去了,就有权利雇佣仆人。在明朝的时候就有规定,普通的百姓人家不允许有佣人,即使你非常有钱,没有功名照样不可以。而且秀才可以穿的好一点,不管是绫罗绸缎还是素雅长衫,没有限制。百姓就不行了,再有钱出门也只能朴朴素素的穿一身平常的衣服。 如果秀才犯了法,也不用太过担心,在升堂官吏审问时,其他老百姓都要跪着,秀才可以不用下跪。最后哪怕定下了秀才有罪,也不能轻易的使用刑罚,顶多是口头教育一下,要是过于严重的罪,也要先废了功名再进行处置。 由此可见,仅仅是考上了秀才就有如此之高的特权,还被百姓尊重,官员也会有所照顾。每当过年过节的,还有人专门给秀才送礼。等到秀才要继续考下一级科举时,县官要组织欢送会,并为秀才准备赶路的马匹还有盘缠。正是这样的特权,才让古代的这些读书人前仆后继的去学习赶考,哪怕做不成官,考个功名也是不错的。

相关参考

古代科举考试的顺序是什么,古代科举考试的顺序

古代科举考试的顺序1,县试,取得童生资格,即社会承认你为读书人。2,府试,取得秀才资格,这是成为读书人的标志,取得秀才后可以不纳粮,见官不拜。3,院试,取得国子监等读书资格,秀才可以参考,也可不考。4

县试、府试、乡试、会试、殿试,古代读书人的科举之路要一步步来

原标题:县试、府试、乡试、会试、殿试,古代读书人的科举之路要一步步来科举制度是历代封建王朝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是中国最早的“高考”。由于采用分科取士的办法,所以叫科举。从隋代至明清,科举制实行

蒲松龄屡考屡败之谜,参加科举考试44年,为何连个举人也没考中

古代科举考试是王朝选拔人才的一个重要途径。即使到了清朝,虽然有世袭或者捐官之说,但科举考试依旧是天下读书人成就自己的唯一出路。清朝的科举制度延用明朝,而明朝的科举制度是在宋朝基础上进一步规范,此时科举

古代的读书人若不参加科举考试,会有哪些人生选择呢

宋真宗有一首《劝学》诗: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安居不用架高堂,书中自有黄金屋。出门无车毋须恨,书中有马多如簇。娶妻无媒毋须恨,书中有女颜如玉。男儿欲遂平生志,勤向窗前读六经。科举制度的实行,

古代的读书人若不参加科举考试,会有哪些人生选择呢

宋真宗有一首《劝学》诗: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安居不用架高堂,书中自有黄金屋。出门无车毋须恨,书中有马多如簇。娶妻无媒毋须恨,书中有女颜如玉。男儿欲遂平生志,勤向窗前读六经。科举制度的实行,

为保障科举公平而设的制度,为何会取消

不管在什么时候,读书都是最好的一种出路,特别是在古代的时候,学子要想出人头地,最好的办法就是参加科举考试。科举制度已经延续了几千年之久,为各朝各代挑选出了数不尽的人才。而随着时代的迁移,科举制度也越来

古代科举考试时,作弊方法以及所采取的措施分别有哪些

现代的高考和古代的科举,都是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方式。而有考试,就有人想作弊。为了让现代考试变得公平公正,国家出台了许多的法律法规,也完善了监考制度,防止作弊。而古代的科举,对许多读书人来说,都是改变命

古代十年寒窗苦读考科举中状元很难,高中状元能当什么官

状元能当多大的官,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十年寒窗无人问,一朝成名天下知。在古代,读书人的成名的唯一途径便是中举。只有中了举人,再通过殿试成为状元,

古代读书人怎么生存

在古代西方拥有特权的人,被称为贵族;比如骑士就属于最低等的贵族阶级;在古代中国,读书人,也同样属于最低等的贵族阶级。读书人通常泛指通过科举考试而获得功名的人,当然,用现代的话来讲,就是拿个文凭,可不要

读书人在古代地位高吗

文/晨曦水滴人生感悟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读书、识字,历来被人们看做是高端的行业,端坐庙堂之上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为世人所津津乐道。导语:自从隋朝首创科举制度以来,读书识字、考取功名就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