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碑刻书法工具书之八
Posted 拓本
篇首语: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关于碑刻书法工具书之八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于碑刻书法工具书之八
碑刻 刻,有文字的碑是在东汉才开始有的。东汉以前也有刻石,如先秦的《雍邑刻石》(即石鼓文),秦始皇亦有《峄山刻石》、《泰山刻石》、《会稽刻石》、《琅琊台刻石》,西汉的《鲁孝王五凤二年刻石》等。 峄山刻石 碑,《说文解字》中解释为「 ”竖石也”。即竖在地上的石头,原先是没有文字的。这种没有文字的竖石,在古代有几种不同的用途:一是在祠庙之中,作为拴祭祀牲口用;一是设在宫中,作为观测日影,计时用;一是临时竖在墓穴之旁,作为引绳下棺用的。后人刻字其上,或记事,或颂德,相因成制,遂成今日所见之碑。 祠庙之碑如:汉《鲁相史晨奏祀孔子庙碑》、《汉鲁相乙瑛请置孔庙百石卒史碑》等(这里写出的是碑的全名,大家比较熟悉的名字是《史晨碑》、《乙瑛碑》。 宫中之碑如:唐《九成宫醴泉铭》、《万年宫铭》等。 墓冢之碑如:汉《荡阴令张迁碑》、《汉郃阳令曹全碑》等。 后来刻石繁衍为摩崖、题名,以及造桥、筑路、祥瑞纪事。祠庙、宫中之碑则演变为寺观、厅堂、楼阁、刻经等。墓冢之碑扩展为石阙、塔铭、造像、表颂等。 晋武帝以为刻石立碑,既耗费财力,又兴长虚伪,下令禁止。故碑文转买地下,以一长石为二方石,一曰墓盖,一曰墓志,以盖代额,以志代名,相合而置于棺前,即如今所谓墓志。 刻帖: 摹刻于木或石上,专门作为临习、欣赏用的历代法书,称之为刻帖。又分单刻帖与集刻帖,从名字就可以知道,一种是但可一种的,如《乐毅论》、《争坐位》等;集刻帖便是将各种贴汇集在一起,摹刻成套的,如《淳化阁帖》、《大观帖》、《快雪堂帖》。 刻帖起于何时,历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有说起于晋代,因为传说《乐毅论》石本是王羲之亲自书刻的;又有说开始于隋代,因为传世有《开皇兰亭》可以做证据;也有说开始于唐代,因为《十七帖》后有「 ”褚遂良校”及「 ”勒充馆本”等字样;亦有说开始于南唐,因为传世有《保大帖》、《升元帖》皆为南唐时刻。这些种种的说法似乎都有道理,但是细细的考核便都有不尽不实的地方,大家了解下就好。我们举个例子,如《乐毅论》在唐张彦远《法书要录》中明白的记载,唐太宗时曾出内府藏右军(代指王羲之,由来我们已在之前介绍了)小楷真迹《乐毅论》,命冯承素模搨六本,分别赠与高士廉、魏徵等六人,由此可知其非石本。其余诸说法亦有类似相悖之处。 碑帖: 曾有人将竖石为碑,而横石为帖,这样的分法未免有些粗浅。 一般有以下几处不同: 功用不同:碑是为了追述世系,表功颂德或祭祀、纪事用的;而刻帖是专为研习者提供历代书法名家书法的复制品(拓本)。 文字内容不同:碑为了颂德、纪事,故有一定的文字格式和内容;帖则以书法优劣为选择标准。 书体不同:隋代以前的碑都是篆、隶、楷书,唐初才有行书入碑,草书则除武则天的《升仙太子碑》外几乎没有;而刻帖则以简札为主,故行草小楷居多。 形制不同:碑是长方形竖石,高丈余,有额,往往四面刻字;帖为横石,一般高不盈尺,无额,正面刻字,此外帖有木刻,碑则没有。 上石之法不同:碑大多书丹上石,帖则大都摹勒上石。书丹是用朱墨直接写在石上,摹勒是从真迹钩摹上石。 刻法不同:古碑之刻,有时因循刀法与书丹原迹,容或有所出入,北朝碑刻,有的甚至不书丹而直接凑刀;帖则必须终于原作,力求刻成后的效果与原作毕肖。 搨本与拓本: 在刻帖盛行之前,名迹复制都为钩摹填搨。唐人摹搨最精,名家甚多,如冯承素、赵模、诸葛贞、韩道政等搨书几可乱真,仅下真迹一等。 摹搨分直接覆纸其上摹写和先双钩后填实两种,第一种称为摹写本,后一种称双钩廓填本。还有在暗室中置窗洞上映日钩摹的叫响摹本,用涂过黄蜡的纸搨取的叫硬黄纸。 拓本,是用纸墨在金石或其他质地刻物上推拓而成和图像称之为拓本。类似于我们在篆刻中提到的边款的墨拓。因为是从实物上蝉蜕下来的,所以也称为蜕本或脱本,也有称拓本为搨本的,但在古时所谓的搨本,是专指摹搨而言的。宋元以后摹拓二字逐渐混同,而双钩廓填的搨本,则别称为摹本。 因刻物有毁佚风化等变异,故一纸早期或原刻已佚的搨本,往往十分名贵。著名的《定武兰亭》(落水本)传是宋代赵子固携《兰亭》拓本及书画乘舟过升山,中遇大风覆舟,险些丧命,书画丧失殆尽,唯《兰亭》从水中捞得,不觉破涕而笑,曰:「 ”《兰亭》在矣!余不足论。”北宋大文学家、书法家黄庭坚亦有「 ”孔庙虞书贞观刻,千两黄金那购得”之语。 一些小名词解释: 拓本名目很多,根据时代称唐本、宋本、元本等。 原石久佚存世仅一拓本的称为孤本。 仅存数本的拓本称为珍本。 出土时初拓的称「 ”出土初拓本”。 依据原石重摹翻刻的称为翻刻本。 杜撰妄刻的称为伪本。 拓法则还有擦拓扑拓、蝉翼拓、隔麻拓、墨拓、朱拓、色拓、填拓等等。 清末影印术传入我国之后,出现了影印碑帖。其时较为有名的是上海有正书局、金佳石好楼、商务印书馆、神州国光社、中华书局等。其外由于影印术传入我国最早的德国和日本亦有博文堂、孔固亭、清雅堂等。相关参考
郭均,字炳南,陕西韩城少梁(今韩城芝川)人清朝道光年间秀才,有名书法家代表作品有《咸阳碑》、《朱子家训》等。曾经为了吃力练书法,三年不下楼,真是够疯狂的!固然关于郭均的书法介绍很少,然则撒布他的书法故
常熟碑刻,汗青悠长,数量浩瀚,是常熟作为国度汗青文假名城的主要实证,也是先民留给我们的贵重的文化遗产,有人说碑刻是会说话的石头,切实,碑刻文物除了具有书法和文学价格以外,更主要的是它记录了常熟的汗青、
居延汉简指的是什么居延汉简,是指甘肃北部的额济纳河流域之古「”居延”地区,所挖掘出土的汉代简牍。这些简牍均是日常实用的文书,所以书写时也会更加随意自如,就不像碑刻那般端庄严谨,这也更能体现出书写者的性
清朝第61位状元石蕴玉作《颠倒兰亭序》,你见过吗?《颠倒兰亭序》墨迹本绍兴兰亭,那是碑刻书法荟萃的地方。在众多万人传诵的碑刻中,有一通清代石韫玉所撰《颠倒兰亭序》格外引人注目。这是一篇将《兰亭序》32
清朝第61位状元石蕴玉作《颠倒兰亭序》,你见过吗?《颠倒兰亭序》墨迹本绍兴兰亭,那是碑刻书法荟萃的地方。在众多万人传诵的碑刻中,有一通清代石韫玉所撰《颠倒兰亭序》格外引人注目。这是一篇将《兰亭序》32
格格中有长得好看的也有丑的,清朝的格格,十之八九都是死于相思的,而且大都没有子嗣。这主要归咎于她们的婚姻生活。还原清朝格格的真实生活写照。清朝皇帝的女儿一般不叫公主,而称格格。例如,清太祖努尔哈赤的长
王羲之对真书、草、行诸体书法造诣都很深。他的真书势形巧密,开辟了一种新的境界;他的草长浓纤折衷;他的行书遒媚劲健。人们称他的字“飘若浮云,矫若惊龙”;“龙跳天门,虎卧凰阁”。入木三分献之虽有父风,殊非
文章来源:隋风|短史记(ID:tengxun_lishi)问:想问一下,美国华盛顿的方尖碑里,真刻有徐继畬对美国国父的盛赞之词吗?确实有。在美国首都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有一座为纪念华盛顿而建造的方尖碑
“汉字简化后,H不见,畚扌模a不生,空空,I无麦,\\无车,无道,何奘祝w单翼,有无雨,_v无门,l里无郎,不能听也不能说”,同样是一个“爱”字,一说贬其内涵降级、美学凋零。而换一种解读,则为简化字“
商代,是甲骨文盛行的一个时代。而这甲骨文又是怎么形成演变来的呢?!所以,在嗦商代书法之前,我们先嗦一下关于汉字的起源问题。关于汉字的起源,历史上概括起来大体有三种,即仓颉造字说,结绳记事说和起一成文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