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可能是中国古代史上口碑最好的 ”汉奸”,百战声名裂的汉将李陵

Posted 单于

篇首语:给人以星火者,必怀火炬。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他可能是中国古代史上口碑最好的 ”汉奸”,百战声名裂的汉将李陵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他可能是中国古代史上口碑最好的 ”汉奸”,百战声名裂的汉将李陵

李陵,字少卿,西汉龙城飞将李广之孙。年少时便担任侍中建章监,后为骑都尉,与祖父李广一样善于骑射,武艺高超。为人谦和有礼,待士兵下属十分友善,继承了李家优秀的品质。 从李陵的爷爷李广,到李陵的父亲李当户,再到李陵的哥哥李敢,李家三代都是抗击匈奴的英雄,年少有为的李陵在其后当仁不让,继承了他们的衣钵。他曾率领着八百将士,深入敌区两千余里,未发现匈奴踪迹,从容离去。从这个事件中我们可以看出李陵过人的胆色。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使他对汉失去信心,转而支持原本为敌的匈奴呢? 李陵出征被捕诈降 汉与匈奴积怨已久,汉武帝即位之后,励精图治,誓要解决匈奴扰边的问题。在李陵之前,他的爷爷李广将军为此奋斗一生,终是因为迷路而延误战机,深觉无颜面对天子,遂自杀而亡。当年李广不幸被捕,佯装昏迷,趁敌人不备,遂顺手抢来一匹马,冲出敌围。而当李陵面对降与不降的问题时,他就没李广那么幸运了。 在李陵担任骑都尉的职务后,便率领五千步兵在张掖、酒泉一带练兵,训练射箭。天汉二年,他遇到了人生的转折点。 汉朝派贰师将军李广利率领三万大军向匈奴右贤王出击,同时派李陵负责接应护送辎重,作为后援策应主帅。李陵上言请求汉武帝同意他率领部队到兰干山以南地区与匈奴作战,分散单于势力。武帝本以兵马不足为辞拒绝了他,李陵求战心切,答道:臣愿以少抗多,仅以五千士兵击之。武帝感其胆气,遂同意,并派原是伏波将军的路博德半路接应李陵。 路博德因耻为李陵后备,于是进言说:现在正值秋季,匈奴兵壮马肥,于我军不妙,不如等到明年春天再战,定能大胜匈奴。 武帝以为是李陵夸下海口后又不愿出战,于是传信给路博德说:我原本准备给李陵骑兵的,他说他愿意以多击少。现在胡虏已经入了西河,你迅速起兵去西河,抵挡匈奴的攻势。 又传令给李陵,让他九月份就出发,到了东浚稽山查探敌情。若未发现匈奴,就至城内休整,并及时联系附近驿站上报军情,令他将他与路博德所讨论的事情叙述详尽上报朝廷。 李陵遂带着五千将士北行三十日,军队行进了千余里,到达浚稽山(即今天蒙古国图拉河与鄂尔浑之间),在此处安营扎寨,暂时整顿。李陵十分重视这次出行,甚至非常细心地将沿途的山川地形绘制出来并派人送往朝中,受到了汉武帝的夸奖,这时候的他从未想到自己即将面临一场灭族之灾。 在浚稽山汉军遭受了单于带领的三万骑兵的围追堵截,数量的悬殊、兵种的差距使汉军在方方面面上不占优势,但李陵他们勇猛抗争,以匈奴大军的六分之一兵力苦战,浴血奋战,杀敌数千,单于忌惮,于是增援八万,李陵拼的是弹尽粮绝,吓得匈奴闻风丧胆,匈奴见此觉得占不到什么便宜,萌生了退意,准备撤退。 正在这时,汉军中有一人名为管敢,因受上司的侮辱,转而向匈奴投降,将李陵军队的内情全部出卖给了匈奴,告诉匈奴当时汉军兵粮即尽、孤立无援的现状,建议匈奴应派精兵强将以箭击之。匈奴自是不再顾忌,凶猛反扑,李陵方面陷入山谷,坚持奋战,终是不敌。 天黑后李陵独自步行出营,预备刺杀单于,未果,哀叹道:看来只能等死了。将士们劝慰他说:将军可暂时投降,伺机逃跑,您看像浞野候被俘,最后逃回汉朝后,天子不是仍然厚待他吗?李陵不愿再听下去,于是打断了他们的话,哀声说道:要再有几十支箭就可以脱险了,现在我们没有兵器,等天亮后我们就只能坐以待毙了。 眼看还有一百多里到达汉境,李陵命令余下的兵士准备分散突围。半夜,李陵等人开始行动。然而不幸的是,李陵及同行者共十余人被匈奴围困,突围失败,李陵泪流满面,觉得自己无颜面对皇帝陛下,无奈投降。 五千军队剩下四百人成功突围回到汉朝。 一心报国,未曾想,君投我以砒霜 当时李陵其实并未完全绝望,而是存着找机会报效汉朝、将功赎罪的心。当李陵投降的消息传入汉朝朝堂中时,汉武帝大怒,群臣见汉武帝如此颜色,不敢为李陵辩护,皆随声附和武帝。墙倒众人推,众人都开始议论批评李陵并请求严惩他。 唯当时任太史令的司马迁敢于说真话,他进言劝慰武帝道:我虽然与李陵未有深交,没有一同喝过酒、一同享受过宴酣之乐,但我见他为人孝顺,讲信用,我相信李陵并非贪生怕死之徒。况且他一心想精忠报国,绝不是诚心投降匈奴的,他应该是准备借机为朝廷做贡献故而伪降于匈奴的。李陵是国士,他和匈奴打了那么长时间的仗,杀敌人数远远超过了汉军人数,成绩斐然,功不可没。 然而刚愎自用的汉武帝并未听进去,反而觉得司马迁故意与他唱反调。盛怒之下下令将司马迁投入蚕室,施以腐刑,于是就有了万古流芳的司马迁和《史记》,可以说李陵对于《史记》的诞生也做出过贡献。并且从这件事情中,我们也可以看出李陵的为人——就算平素未曾相处过,他的人格魅力也能使耿直的司马迁信服,可见他不失为名门之后。 一年后,武帝有些后悔,于是派公孙敖去往匈奴查探,有可能就接回李陵。公孙敖因屡次败于匈奴,不敢仔细调查,匆匆回来汇报说:「 ”李陵开始积极练兵准备对付汉军了”。 汉武帝怒,遂杀了李陵全家。当亲人被杀的消息传入李陵耳中时,他悲痛万分,待有汉使出使匈奴时,李陵向其询问得知一切。痛苦地说:操练军队的不是我,而是李绪啊!李绪是汉朝人,同样向匈奴投降,居李陵上首。后来李陵因恨刺杀了李绪,招致大阏氏的记恨,被单于藏于北方,至阏氏死后才回归。 不管是误会也好,巧合也罢,汉武帝终是灭了李陵全族。李陵功成于汉匈之战,以五千士兵抗敌数万,令人惊叹,也因为最终投降而被人唾骂。他在生死抉择中选择了生,却未放弃他的忠 ,然而汉朝却放弃了他。他斩断了回家的路,不再留有当初投降时的幻想,他李陵不愿再踏足故汉的国土。 李陵的亲人已逝,单于因器重他,于是就将女儿嫁给了他。李陵在匈奴重建了一个家,那是他众叛亲离后唯一的慰藉。放弃挣扎之后,他只觉愧对先人,故乡陇西的士人皆以他李氏为耻,终其一生,他都将在这样的阴霾中度过。自此,汉朝再无大将李陵,只留下匈奴右校王李陵。 再遇旧友 苏武本是汉朝使节,与李陵有旧。天汉元年出使匈奴部落接留在那儿的战俘归汉,但他的随行人员参与了匈奴的政变,在事情败露后被捕,连累了苏武一行人。苏武面临匈奴的严刑逼供毫不畏惧,绝不示弱,最终重伤在床。匈奴被苏武的硬气无畏折服,遂派卫律威逼利诱苏武,苏武不为所动。 在苏武被扣留匈奴的次年,李陵投降匈奴,自觉无颜面对旧友,不敢与其相见。过了很长一段时间,单于命令李陵设宴说服苏武投降,李陵遂往海上寻苏武。 李陵真诚地对苏武说:单于诚心对待你,况且你如今无法回到汉朝,你的忠义无人所知,不如投降,省得白白受苦,你的两个兄弟皆因犯下小的过错,恐惧皇帝追责,自杀而死。而在我来匈奴前,你的母亲已不幸逝去,我已经帮你一路送葬到阳陵。你的妻子已经改嫁,独独剩下两个妹妹和三个子女,现已过去数年,忧未知其是否尚在人世。我刚刚投降时,精神几乎崩溃,母亲尚被关押,你不想投降的心难道能超过当初的我吗?况陛下态度无常,归汉命运不可知,你又何苦至此。 苏武倔强地回答道:臣子为陛下死是天经地义的事,我愿杀身以报陛下,你不用再说了。 李陵再劝,苏武仍强硬拒绝。 李陵叹道:我不及你的忠义,我同卫律罪恶滔天啊。后流泪而去。因为不想在苏武面前显示其富贵,李陵派妻子赠苏武几十头牛羊,助其缓解困境。 苏武持节眺望汉朝近二十年,至汉昭帝登基后才被放回汉朝。走时李陵设宴庆贺,别离之际,十分不舍,万分凄凉。 李陵对汉的复杂情感 李陵在匈奴二十五年间,将自己禁锢在草原的一隅之地,躲避着关于汉的一切,几乎从未与汉作战,可以说是消极怠工。唯一一次是在汉回击匈奴时,匈奴派李陵率三万大军与商丘成带领的两万汉军对垒。李陵熟练战术,当年使五千对三万不见颓势,今李陵兵强马壮,若不是他故意放水,又怎么会大败于汉? 多年后,武帝驾崩,昭帝继位。当权者与李陵私交甚好,遂派使者接李陵归汉。使者于酒宴上三番五次以刀环暗示「 ”还之”,然李陵毫无回应。到近前,使者劝之。 李陵看着自己的胡服,怅然道:归去无定数,再次受辱又何如?我不愿再经历侮辱了。 评价: 一、相较于其他降将,李陵显得格格不入。 卫律在好友李广利投降后,见李广利得到单于的重视,担忧其威胁自己的地位,遂进献谗言,使其被杀。而李陵在好友蒙难之后,处处为苏武着想,不同于卫律的威逼利诱,李陵对苏武完全是推心置腹。苏武荣归故里,李陵满怀的只有对旧友的不舍和祝福,并无一丝嫉妒。可见他心有沟壑,胸襟宽广,为人质朴。 如卫律、李绪、赵信乃至李广利等人,都未在投降后表现出强烈的痛苦,而是随遇而安。唯有李陵陷入了「 ”降”的沉痛中,可见他继承了家族深入骨髓的忠义。 二、李陵对归汉的拒绝是自尊的一种表现,对于汉的良心发现,他不愿意成全。他认为大丈夫贵在专一,切忌反复无常。被逼上梁山是辱,澄清后的平反也是辱,可见其傲然气度。 三、孔子反对愚忠的儒家思想认为:当君王有不义之举时,不必遵循,反对才是一种正义和忠义。而在忠与孝的关系上,儒家认为孝在忠之上,重孝而轻忠,必要时可舍忠而取孝。这就是李陵不同于苏武的地方。 苏武反映的是汉在董仲舒对儒家思想的改造中对思想的专制统治,苏武对以皇权杀其兄弟的「 ”认可”,除了满满的忠义,似可见封建专制的毒害之深。 而李陵则继承了先秦时期儒家的优良传统,反映的是纯粹的儒家文化。 除此之外,李陵和苏武的不同还在于他们一个是臣子,一个是军士。臣子对君王唯命是从,俯首帖耳。而军人则有「 ”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一说,这句话出自春秋时期孙武的《孙子兵法》,意思是:当君王命令有误或者无法及时传达时,将士们可随机应变,不必死守军令。 可叹李陵是一位名将,独独做不了一个百依百顺的臣子!毕竟君王最需要的还是听话的臣子。 总结: 苏武去时正值壮年,归时满鬓白发,换来的是名流千古。而李陵则同卫律这样的小人一样成为了苏武的陪衬,两千年来多被认为是叛徒,是贪生怕死之徒。 与苏武同样出身在名门世家的李陵何故成为了一个衬托主角的小丑呢?路博德的轻视、武帝的猜忌、公孙敖的陷害、众臣的势利,这种种因素一环接一环,最后只能无奈地归结于冥冥之中不可知的命运致使他走向这一步。 李陵可以说是古希腊式的悲剧人物,具有显著的象征性,象征着冥冥中不可知的命运,历史又怎么说得清孰对孰错。若不是李陵与武帝彻底离心,汉朝就多了一位足以和卫青、霍去病相媲美的大将。 皇权的需要将苏武推到了伟人的行列,而李陵只能隐没在历史的一角,等待人们的发掘。对于统治者来说,真相往往并不重要。而对于我们来说,历史需要我们去探索那些隐藏的真相。 参考资料:《史记讲读》张苏榕编著《图解汉书·后汉书》班固 范晔著 崇贤书院释译《汉书精粹》班固著 陈才俊编《活在汉朝不容易》侯虹斌著《霸道与王道·秦汉帝国》杨朝亮着《汉武英雄时代》王子今著《中国历代秘闻轶事(汉)》诸葛文编著《汉匈四千年之战》周锡山著

相关参考

宋仁宗是个怎样的人 他为何是宋朝口碑最好的皇帝

其实整个宋朝并没有一位给人印象特别深刻的皇帝,和明朝皇帝相比,宋朝皇帝往往显得存在感不高。不过要说宋朝口碑最好的一位皇帝,可能多数人都会选择宋仁宗。宋仁宗13岁即位,在位一共41年,也是整个宋朝在位时

历史上有几位皇帝的庙号是“仁宗”

仁宗是古代皇帝的庙号之一,历史上凡是被授予“仁宗”的皇帝基本都拥有良好口碑,并且政绩有佳。最有名的仁宗恐怕还是宋朝的宋仁宗,宋仁宗性格天生善良,待人宽厚和善,深受百姓的爱戴,而且他有可能是古代脾气最好

古代中国名声最好的皇帝,他不幸驾崩后,连敌国君主都哭了

中国古代共有两百多位皇帝,如果要说到好皇帝,大家可能会举出唐太宗李世民、汉武帝刘彻、清圣祖康熙等等。其实这些皇帝虽然名气大,但是并不能称作名声最好的皇帝,因为他们当皇帝喜欢用手段,比如李世民的玄武门之

古代的蒙古军队百战百胜,除了骑兵,还有很多厉害的兵种和武器

孙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军事理论家,而成吉思汗则是百战百胜的军事实践家。成吉思汗一生指挥了60多场战斗,每战必胜,堪称「”战神”。他精通用兵谋略,具有高超的指挥才能,组建了许多新式兵种,为军队配备了新的武

中国历史上的十大汉奸都有谁

民国十大汉奸:张景惠、王克敏、梁鸿志、王揖唐、汪精卫、陈公博、周佛海、褚民谊、傅筱庵、陈璧君。汉奸一词,原本指出卖汉族利益的败类,从秦汉开始到清朝,中国古代十大汉奸是哪几个呢?(按年代先后排序)NO1

羅晉李一桐新劇口碑大爆,這可能會是《琅琊榜》後又一部大熱劇

要說起宮斗權謀劇,都以製作大女主劇集而出名,像是前些年的孫儷的《甄嬛傳》、范冰冰的《武媚娘傳奇》、到趙麗穎的《楚喬傳》,哪部不都是大熱劇,而且口碑與收視齊飛。宮斗權謀劇好像一直沒有男主什麼事,直到前幾

西安事变的主角们不少都当了汉奸

西安事变,由张学良和杨虎城控制的东北军和西北军在西安发动兵变,扣押中国国民政府当时的军政领袖蒋介石,迫使他接受以一致抗日为名停止对共产党的军事行动的要求。这个事变是中国近代史上的转折点。西安事变一直在

古代自称中央之国的中国,各方面条件真的是世界上最好的吗

我们知道在古代中国,都号称自己为中央之国,四方来朝,中国古代也确实建立了璀璨的文明,且在整个欧亚大陆来说,也确实有丰富的资源和伟大的文明产生过,例如波斯帝国,罗马帝国,蒙古帝国,奥斯曼帝国等等,那么,

日本战败后,我国的百万汉奸去哪了

中国的近代史,无疑是一部侵略与反抗的历史,列强一次次的入侵使得国内矛盾更加尖锐,同时带来了民族的觉醒。其中,有一场战争便是近代史上举足轻重的一场战争。这便是中国人民长达14年之久的抗日战争,在这场战争

活捉汉奸44万只俘获日军1000余 八路军抗战八年

中国整个近代史,既是一部先烈的牺牲奋斗史,也是一个不断地出现叛徒的历史。尤其到了抗日战争时期,叛徒比比皆是,汉奸众多。曾经看过一个抗日战争的统计,就八路军方面的统计,八路军活捉的日本鬼子有1000人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