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如此辛劳为国,为何还会亡国

Posted 太极

篇首语:别想一下造出大海,必须先由小河川开始。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崇祯如此辛劳为国,为何还会亡国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崇祯如此辛劳为国,为何还会亡国

中国历史上亡国之君无数,或者贪婪昏庸,或者残暴冷酷,要么就是贪图安逸、荒于声色之徒,凡此种种,无不遭人唾弃。然而明朝的崇祯,虽然也是亡国之君,却是一个勤勤恳恳的皇帝。 清张廷玉在《明史·流贼传》中这样评价崇祯: 「 ”呜呼!庄烈非亡国之君,而当亡国之运,又乏救亡之术,徒见其焦劳瞀乱,孑立于上十有七年。而帷幄不闻良、平之谋,行间未睹李、郭之将,卒致宗社颠覆,徒以身殉,悲夫!” 崇祯如此辛劳为国,为何还会亡国?除了客观上明帝国早已腐败不堪外,崇祯本人也要负上很大一部分责任。 崇祯皇帝虽然有心把国家治理好,但却不懂用人之术。 崇祯一朝,宰辅大臣走马灯似的换个不停,在位17年,他换了50位内阁大学士(相当于宰相)、14位兵部尚书。杀死或逼得自杀的督师或总督多达11人,杀死巡抚11人、逼死1人。这还都是直接死在他手上的,被他抓进监狱关押、殴打、间接逼死、战死、自杀、判刑的相当于现在省部一级的官员可能多达几十人。 崇祯十四年(1641),也就是亡国前三年,被关押在监狱里的具有大臣资格的官员就多达145人,这个数字几乎是当时具有大臣资格官员的1/10. 崇祯帝朱由检是明光宗第五子。由于早年丧母,身边没有一个可信赖的家人,他童年所遭受的孤独感、被遗弃感与挫折感,决定了他成人之后那种猜疑、偏执与固执的性格。 继位后,崇祯帝轻而易举地铲除了魏忠贤阉党毒瘤。放松之余,骄矜之气溢满胸膛,他顿觉自己是个天纵英明的帝王。 登基之初,外有关外强敌,内有农民暴动,崇祯急需能征善战的大将。这时辽东的防务主要由袁崇焕主持。崇祯帝对袁崇焕非常信任,命其以兵部尚书兼右副都御史,督帅蓟辽,兼督登莱、天津军务。 崇祯元年(1628)八月,袁崇焕入京觐见,在皇帝面前许诺五年之内可恢复全辽境土。崇祯帝闻言大悦。 袁崇焕辞行时向崇祯皇帝表示: 「 ”以臣之力,制全辽有余,调众口不足。臣一出京城,便成万里,忌能妒功,夫岂无人。即不以权力掣臣肘,亦能以意见乱臣谋。” 崇祯帝满口答应,并赐其尚方宝剑。还应袁崇焕所请,将宁远、锦州合为一镇,命祖大寿、赵率教、何可刚等人专受节制,以期克复全辽。 崇祯二年(1629)五月,明廷叙功,加袁崇焕太子少保。 袁崇焕任蓟辽督师后,斩除地头蛇毛文龙。崇祯帝闻讯大骇,也忘了自己对袁崇焕的授权,心中开始对这位大帅产生嫌隙。但当时正倚重袁崇焕,崇祯帝只得优旨褒答,认定他杀得好,并下诏宣谕毛文龙罪状。 袁崇焕杀毛文龙仅仅几个月,崇祯帝就中了皇太极「 ”反间计”。毛文龙被杀的三个月后,皇太极率兵,绕过山海关,由蓟镇长城的长安、龙井关、洪山口毁边墙入寇,并攻占遵化、迁安、永平、滦州四城。 后金军忽然出现在北京城外,对北京展开围攻。乍闻后金军逼近京师,明廷骇震,立刻调诸路兵马入京来援。袁崇焕闻讯,有条不紊布置防务,并亲自率兵就难,击退后金兵。见袁崇焕营盘坚固,无隙可乘,皇太极施用「 ”反间计”。恰好营中有两个被俘的明朝太监杨春、王德成在押,他命令汉人降将高鸿中与鲍承先两个人趁黑坐在这两个先前在城郊牧马厂抓获的两个明朝太监被困的营帐外,假装酒醉,放言说城内袁巡抚(袁崇焕)与大金有密议,准备里应外合。夜间,哨兵故意纵两个太监逃脱。这两人一回城,把这件「 ”天大的秘密”讲与皇帝听。刚愎自用的崇祯帝信以为真,很快就派人逮捕了袁崇焕,打入诏狱严刑拷打审问。 崇祯三年(1630)八月十六日,刚过中秋,袁崇焕本人被判凌迟,剐于北京闹市,其兄弟妻子长流三千里,抄其家产归公。袁崇焕一案,天下冤之。但无知的北京市民信以为真,恨极了这位引狼入室的袁巡抚,纷纷上前高声责骂,甚至出钱买肉生食这位耿耿精忠的烈士身上之肉。千刀万剐,明朝就是这样对待能干的大忠臣。可悲的是,崇祯帝至死不知中了皇太极反间计。 崇祯帝把大臣翻了个遍,深感朝中无干事能臣,结果重用了只会纸上谈兵的杨嗣昌。 面对当时「 ”贼”满天下的局面以及后金虎视眈眈的威胁,杨嗣昌提出「 ”攘外必先安内”的策略。对于剿杀农民军的策略,他「 ”以陕西、河南、湖广、江北为四正,四巡抚分剿而专防;以延绥、山西、山东、江南、江西、四川为六隅,六巡抚分防而协剿”,由此构筑成「 ”十面之网”。 要实现「 ”十面之网”打大仗,必然要有钱,因为「 ”十面之网”需要增兵十余万。有兵,就要有饷,然而,饷银哪里来?崇祯皇帝已经明确告诉他:「 ”内帑空虚,大内无钱。”杨嗣昌病急乱投医,加重百姓赋税,结果把更多良民推上起义的不归路。 杨嗣昌柄权以来,丧师丢地,言官为此上章弹劾,崇祯皇帝刚愎自用,认为是他本人亲自擢用杨嗣昌,听不得异议,贬逐上书言官。同时,他对这位书生臣子宠眷不衰,让他负责评议「 ”文武诸臣失事罪”,追究清兵入口以来各地守官的责任。 杨嗣昌十分卖力,详细列出五等罪:守边失机、残破城邑、失陷藩封、失亡主帅、纵敌出塞,按罪抓人,大兴刑狱,共杀包括巡抚、总兵、总监在内的官员36名,而他这位最重要的廷中指挥者,则没有任何责任。一时间朝野哗然。 崇祯帝继位以来,便遇上百年不见的自然灾害。坏运气,是每个王朝灭亡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之一。 崇祯二年(1629),陕北突遭大旱。十余年间,陕西、山西、河南、河北、江苏、山东,无年不旱。倒霉的是,大旱相继,蝗灾与瘟疫接踵而至,赤地千里,十河九干。由于乏食,最终出现了「 ”人吃人”的惨剧。 明末农民暴动,规模最大的是张献忠和李自成部。农民军在明军的围追堵截下,误入汉中栈道险地车厢峡。由于两个多月的阴雨天气,农民军弩解刀锈,衣甲多日不干,缺粮少食,几乎丧失基本战斗力。如果明军趁势进攻,这几万人只有等着挨打的份儿。情急之下,李自成、张献忠等人齐集商议,各自拿出先前抢掠的金宝,运了几十匹骡马,送入陈奇瑜营中遍贿明军上下军官。在左右力保下,陈奇瑜答应安抚招降,准备接受农民军的「 ”投降”。由于朝中兵部尚书张凤翼也主抚,崇祯皇帝信之,下诏招安。不料农民军在统一布置下忽然翻脸,声势更大。 崇祯九年(1636)夏末,在孙传庭、洪承畴二部明军的围堵下,「 ”闯王”高迎祥在周至被生俘。屋漏偏逢连阴雨,崇祯四年(1631),皇太极亲自率6万大军自沈阳出发,于八月六日突然包围了大凌河城。大凌河之战,明军精锐数万被歼,大量先进火器丧失,损失不可谓不大。最重要的是,皇太极粉碎了明军步步为营东进的战略,迫使明朝往后退缩。 崇祯六年(1633)初被袁崇焕杀掉的毛文龙原先的部将孔有德、耿仲明(三人均为辽东人)在登州叛变,乘船率万余兵士及家属在镇江向后金投降。 崇祯七年(1634),皇太极发兵二次入关打击明朝,总共进行三个多月,在宣府、大同一带大肆杀劫,掳抢百姓、牲畜不计其数,洋洋而去。 崇祯九年,皇太极改国号「 ”大金”为「 ”大清”,年号由「 ”天聪”改为「 ”崇德”。 崇祯十一年(1638)秋八月,极擅用兵的皇太极自己统领一军在大凌河一带作出大举进攻状,把不少明军牵制在自己附近。同时,清军真正入侵的主力在豪格、岳托以及多尔衮的率领下,分成数队,远攻明朝内地。 清军大掠河北后,呼啸奔驰至山东,四处杀掠,并攻陷坚城济南,生俘明朝宗室德王朱由枢。这还不算,清军在济南展开大屠杀,近16万人被杀,整个城市被抢空。 大约在崇祯十三年(1640),张存仁献「 ”三策”攻明:上策是直捣北京,割据河北;中策是直取山海关,切断北京与宁锦之间的「 ”咽喉”;下策是屯兵广宁,稳步夺取宁锦土地。此时,由于蒙古察哈尔的林丹汗也被清军击败,漠南蒙古尽属于己,皇太极更无后顾之忧。 此后,崇祯十五年(1642)深秋,松锦大战后清军又攻掠了山东一次,杀掉鲁王朱以派(被俘自杀)。清军转战八月有多,俘汉民近40万,掠财物无数。 福无双至,祸不单行。当农民起义的洪水将朱明王朝摧垮,大明皇族宗室正处于奄奄一息之时,清军铁骑又破关而入,向凤阳朱氏猛扑过来。 顺治元年(1644)三月十九日,北京失陷,崇祯帝朱由检殉国自杀。

相关参考

明末崇祯帝如此勤奋为何仍躲不过亡国命运?

按照一般观点认为,崇祯帝是明朝灭亡前的最后一位皇帝。可以说,对他的评价是众说纷纭,既有同情也有责难,既有惋惜也有诋毁,但无论哪种看法,对其尚属一位勤奋的帝王,几乎没有异议。毕竟,据史料记载,崇祯帝继位...

崇祯亡国时竟然最怀念魏忠贤

好多人提到魏忠贤这个名字,都邑恨得牙痒痒。在中国曩昔的2000多年的封建王朝里,显现了好多的功臣,当然也有不少的奸臣。说到功臣的一些故事,大多都是差不多的,要么他们为国抛头颅洒热血,要么就是把本身的平

崇祯皇帝为什么会亡国,崇祯皇帝为何会成为亡国之君呢

崇祯皇帝为何会成为亡国之君呢?如果从人品的角度去评价中国古代的皇帝,崇祯必然能上排行榜,且其排名必然很靠前。崇祯勤政、简朴、仁爱,其当政期间没有后宫干政、没有宦官专权、朝中更没有奸佞当道,那么,这样一

崇祯皇帝俭朴勤奋,为何却成亡国之君

崇祯皇帝是明朝的亡国之君,历来亡国之君都是要被后人唾骂的。好比说商纣王、隋炀帝等等,在史书上的评价都不是很好。但崇祯皇帝却是其中的异类,大明虽然在他手上亡了,但是史学家们对他的评价却非常高,称赞他在亡

崇祯皇帝成为亡国之君仅是因为时运不济?

我们在品读明末的历史的时候,会发现明朝的最后一位皇帝——崇祯帝是我国最勤政的皇帝,平均每天睡眠时间不到2小时。又据史书记载,他二十多岁头发已白,眼长鱼尾纹,可以说是宵衣旰食,朝乾夕惕。一个如此勤政的皇

李自成打北京前曾提出三个条件,崇祯为何宁愿亡国也不答应

凭据现有史料的记载,李自成在兵临北国都下后切实给崇祯提出了三个前提,并言明只要崇祯赞成这三个前提,他就立时退军,李自成提出了什么前提呢?“欲割西北一带,敕命封王,并劳军银百万。”三个前提说开了,其实就

左良玉握80万精兵,为何崇祯自缢他见死不救

公元1644年4月25日,大明最后一位皇帝崇祯自缢于煤山,大明灭亡。长久以来,崇祯自缢引发了众多人的同情。崇祯自己也表达了不甘心,正如他自己说的那样,「”朕非亡国之君,诸臣皆亡国之臣也。”这里有一个疑

崇祯一生勤于政事,为何还是守不住大明江山

在中国古代史上,曾有过很多个王朝,但它们最终都躲不过灭亡的命运,延续时间最长的大汉王朝,前后也只有400年的时间。尽管每个朝代灭亡的原因并不相同,但其亡国之君都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大多数的亡国皇帝都荒废

两万对战三十万,最后还斩杀敌军七万,如此强大的国家为何亡国

751年,唐朝安西都护府军队与阿拉伯帝国的穆斯林、中亚诸国联军在怛罗斯相遇,从而,导致了一场为期两个多月的战争。这场战争,后世又被称为:怛罗斯之战。最终,以阿拉伯帝国惨胜告终,这是阿拉伯与大唐几次边境

崇祯在位17年勤勤恳恳,为何没能拯救大明王朝

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小编带来的崇祯为何没能拯救明朝?崇祯帝在位十七年,一直勤勤恳恳,为什么还是没能挽救大明朝?史上大多亡国之君都是昏君,好比秦二世胡亥、陈后主陈叔宝、宋徽宗赵佶等等。而崇祯帝却是个勤勉的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