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以为闪电战是二战时期的

Posted 战术

篇首语:当生活如同炼狱,必须自己创造阳光。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你以为闪电战是二战时期的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你以为闪电战是二战时期的

战争新视界,专注近代战争历史,鉴古知今 ,以史明理 你以为闪电战是二战时期的?——一战德国的「 ”闪电战”理论 二战初期,德国通过「 ”闪电战”迅速击败了波兰与法国,一时间「 ”闪电战”这三个字好像成了二战德国的代名词,但也许大家不知道的是啊,「 ”闪电战”其实早已经有了,并且在二战的二十多年前就已经被用过,那今天小编和就大家聊聊一战德国的「 ”闪电战”理论。 ●二战的闪击战理论只不过是一战时候用剩下的啦 ▼一战对战争的改变 以今天军人的眼光来看,一战时盛行战场的机枪+铁丝网实际上并不是什么不可逾越的障碍。即便是以一战时的步兵装备,只要士兵经过完善的战术训练和班组协同,一样能够加以突破,近百年无数人的努力,步兵分队的战术已经极尽细腻和有效。合同战术一直发展到班组,而要追寻步兵战术和相应装备的发展,就不能不谈到德国一战末期的强击战术。与协约国发展坦克等新型技术以撕开机枪+铁丝网的防御相比,德军步兵战术的强击小分队战术方面的创新和随之而来的武器技术创新虽然不大有名,但对后世的步兵战术影响更大。 ●双方战壕之间的无人区一直被各自的机枪封锁着。 ●一战中铁丝网被大量使用,以阻碍步兵快速推进,而它与机枪一起成为了对方步兵进攻的难题。 ●协约国发展坦克以撕开机枪+铁丝网的防御 机枪的产生,对战术最大的影响就是将步兵集团冲锋打进了历史,面对机枪对步兵无法逾越的火力,英军在索姆河战役之后寻求将装甲和车辆结合在一起,这就是著名的坦克,德军则寻求突破机枪阵地的强击战术,建立精锐的分队,以数十人的小分队隐蔽突进,冲破连绵不绝的机枪火力。这对今后的步兵战术造成了极大的影响。也就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才产生了如今的分队战术,在此之前,分队战术极其简单,士兵得到的训练也不适应于枪战,一次大战是一个分水岭,战争后期,雏形的班战术已经出现,手持上刺刀的步兵卧姿匍匐通过机枪和铁丝网的障碍以求突破敌人的防线。与初期更不完善的坦克相比,这种强击战术显然更具实用性。 ●利用一支精锐的小分队来突破机枪的封锁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就已经出现了 在最血腥的堑壕战一一凡尔登战役结束后,德军内部开始反思以前对坚固堑壕体系的突破造成的伤亡太大。首先,部队在突破无人区的时候,要遭受敌人非常密集的火力,而即便到达敌军堑壕,筋疲力尽的部队还要同敌人进行白刃战,就算部队很幸运地攻占了敌人的阵地,一旦后继部队未能跟进,则前方部队很难有自主作战的能力,很容易被敌军预备队赶出所占阵地。一战时的炮兵还没有后世战争之神的威风,一方面是火炮技术仍不完善,另一方面更重要的原因是步炮的协同也有很大问题,之前的炮火准备,是在严格按照时间表和作战计划实施的,(二战苏军也还是如此)一旦步兵进攻节奏跟不上时间表,炮火的准备很难对步兵提供有效的掩护。 ●1916年,索姆河战役中的一个英军岗哨,士兵在战壕里观察敌情。 ▼一战德国的闪电一击 很多人谈论二战德军的闪击战的时候,往往和坦克联系在起,似乎是机械化战争理论的出现和发展导致了「 ”闪电战”理论的形成,然而,实际上闪电战的出现早于任何机械化战争理论现代意义上的闪击战,是在20世纪初,由德国军事家冯·施利芬提出的。「 ”闪击战”的德文是由「 ”闪电”和「 ”战争”两个词组合而成,是形容行动犹如闪电一样迅速,给敌以措手不及的迅猛打击。其实质是利用攻击的突然性、兵力兵器优势等因素,从战争刚开始时就给敌战略第一梯队(掩护部队)以决定性杀伤,然后向敌国腹地迅猛进攻。在敌人动员和使用其军事和经济潜力之前,将其粉碎。 ●德国军事家冯·施利芬提出的「 ”闪电战”,深刻地改变了一战二战的面貌。 德军根据此理论,在一战前就制定了大名鼎鼎的「 ”施立芬计划”。尽管大多人对这个计划已经耳熟能详,但是为了介绍德军步兵战术的发展对闪击战的影响,还是对这个计划略做回顾。 按照施立芬计划,在战时出动5个集团军穿过比利时,5支大军齐头并进,其右翼进攻速度要快,左翼速度比较慢,这样当右翼包围巴黎的时候,左翼部队就可以对试图救授的法军主力以逸待劳。而预计法军主力在开战后将全力进攻阿尔萨斯和洛林地区,在这里仅仅有第六和第七两个集团军,施立芬的目的是利用右翼的快速战略迁回,就像一扇旋转门一样把法军主力消灭在野战中。 ●施立芬计划就像一扇旋转门一样把法军主力消灭在野战中。 因此,在行动中的核心思想是包围战敌军侧翼迁回,遇到不易攻击的目标便绕过。这样可以在尽量短的时间内搅乱敌军的防御体系在这一阶段,骑兵是德皇威廉二世最给予厚望的部队,因为在普法战争中,骑兵的迁回作战就为歼灭法军起到了很大作用,因此德皇很希望能把那次战争简单的重演。 但是,此时的欧洲毕竟不同于1870年的普法战争。新式火炮和机枪的大量应用导致进攻方面对的阻力大为增加,而此时德国仍习惯用增强进攻兵力的密度提高进攻效率。在第一次伊普雷运河战役中,德军士兵在协约国军队的机枪和训练有素的英军步射击下尸积如山,很多英国战地记者对德军士兵的印象就是他们是机器人,在战场上毫无独立思考的能力。而对于德国来说,如此惨重的伤亡使得他们称此次战役为:无辜者的大屠杀(The Massacre of the Innocents)。 ●德军士兵在协约国军队的机枪和训练有素的英军步射击下伤亡十分惨重。 事实上,德军士兵的成术素养很高,只不过对于那些作为旋转门门板的士兵,除了向前冲击毫无选择,对于资源质乏的德国而言,停下就代表着坐以待毙。而在阿尔萨斯和洛林同法军主力周旋的第六军和第七军的战土,却表现了很大的灵活性。他们不断派出连排级别的小部队向敌军侧翼渗透,并且通过这种渗透袭扰敌军的进攻节奏。下面的一个小战例就很能说明问题。 ●德军士兵的成术素养很高,通过渗透袭扰敌军的进攻节奏 1914年8月20日,一个法军步兵连参加了对阿尔萨斯的一个山脊的攻击。进攻路线是一个曲线,在法军向进攻发起线前进的时候,德军小部队利用树木的掩护,向两侧渗透。当法军跨过曲线的底端。德军的交叉火力就开火了,此时一个法军排长命令手下人以散兵线向山顶冲锋。由于越向山顶接近队形越密集,法军的伤亡也越来越大,更多的法军士兵也就暴露在德军火力下。 根据平时的训练,法军开始蹲姿进行还击。但是在短短几分钟后,法军的凝聚力就荡然无存。他们发现敌人的火力来自四面八方,因此不少人认为保命成了更实际的问题,因此一些士兵开始不听命令后退,随后变成了全线溃退。那个年轻的连长很快发现只有他一个人在交叉火力中。在战斗结束后,他沮丧地对自己说:「 ”1870年又开始。” 然而,尽管德军左翼拖住了法军主力,但右翼的进攻还是被遏制了,双方开始了堑壕对峙。在那个时代,勤奋的防守者很容易取得上风。由于日复一日地增强防御体系。一战西线的堑壕体系往往达到3条主壕之多。在第一道主壕之前,还包括掩体堡,等火力支撑点。更外则是铁丝网,鹿砦和 chevaux aux frises(法军特有的障碍物)。数百门大炮和机枪组成的火力形成了数公里纵深的「 ”无人区”,而且随着更多机枪火炮源源不断的运往前线,无人区变得几乎不可能突破。 ●数百门大炮和机枪组成的火力形成了数公里纵深的「 ”无人区”。 针对这些缺点,德军改进了它的步兵装备。这其中一个比较重要的就是火焰喷射器的出现,在1915年冬季,德军的单兵装备还基本是步枪和刺刀。这种武器在堑壕战中显得笨重且效率不高,而火焰喷射器则可以让小部队获得相当的面杀伤手段,在打扫战壕的时候,使守方很容易处于不利地位。另一种新式武器是克虏伯开发的37mm炮,这种炮很轻便,突击部队可以利用它近距对付敌军的火力点。 ●担任强攻任务的突击队,他们是「 ”暴风突击队”中的精锐,战斗中配备防毒面具和增加了前额护甲的钢盔。 战术的改进首先是来自炮兵,炮兵弹幕徐进射击的发明使得敌军不容易向被进攻的阵地投入增援兵力。其次是迫击炮的大量应用,直射火力打击不到的堑壕变得不再安全。 ●英军在装填迫击炮炮弹,一战中迫击炮的大量应用,直射火力打击不到的堑壕变得不再安全。 ●而对面的德军同样装备了迫击炮。 以上这些对「 ”突击群战术”奠定了基础,不过,最终这种创新还是来源于实战中的下级军官。在 Argonne和 Vosges(凡尔登战役结束后的战斗)的战斗对罗尔上尉的战术思想影响很大,后来此人提出了渗透战术的原则,并得到了德军高层的重视,当然很多下级军官都在考虑类似的战术,其中比较有名的是124步兵团的埃尔温,隆美尔中尉。 ▼暴风突击队! 「 ”突击群战术”又称「 ”渗透战术”( Stormtroop tactics),其核心是依靠较小的作战单位,利用对方防御的间隙和接合部,渗透到对方的防御体系当中,打击重要目标,切断交通线,割裂防御部署之间的关系,为正面的攻击造条件。 ●「 ”暴风突击队”成为德国宣传的绝好材料。 根据这个思想,在进攻发起前,先经过密集的炮火覆蓋,接着在弹幕徐进的掩护下,德国派出数支精良的小分队,即所谓「 ”强击部队(Stormtrooper)”或者有人译为「 ”暴风突击队”。这些部队在突破无人区的时候可以交替掩护并绕过敌军火力支撑点,迅速通过敌军防御部队的间突破到数军纵深,切断敌军通讯,而后大部队才发起攻击。 由于在这种战术中,强击部队要突破敌军防线并在缺乏支援的情况下作战,因此他们的装备和战术都与之前的德军步兵有很大不同。 ●「 ”暴风突击队”的军官都会配备一支鲁格08手枪,有些型号还可以接驳枪托,用来更加精确地射击远处的目标。 首先是强击部队里有前进控制官,他的作用是利用电话(用无线电的很少)同本方炮兵进行密切联络,不再按照既定时间表而是实际需要为强击部队提供炮火支援,当然电话的作用距离是很有限的,因此他们更多的是使用信号弹和信号火箭指示目标。此外,强击部队除了战斗部队和协调官以外,还有工兵,基本的后勤医疗单位,以及通讯部队。实质上他们是一支袖珍的合成部队。 ●后方的火炮将会为前方突击的暴风突击队给予即时的炮火支援。 其次,强击部队的武器已经不在是一律的步枪加刺刀了。他们装备了手弹,手枪,短刀有尖形铲。如果是军士,还有榴弹发射器轻重机枪个轻追击炮,一具火焰喷射器时,强击部队的体制也变成了队,分队的士兵基本装备不再是步枪而是伯克曼MP-18冲锋枪,一个分队就拥有完整的步兵火力配系,可以坚持独立作战。 ●暴风突击队的士兵装备着MP-18,其可以在短时间倾泻大量的子弹。 ▼胡蒂尔与突击群战术 对于英法等西方军史学家而言,突击群战术又被他们称为「 ”胡蒂尔战术”。这是奥斯卡·冯胡蒂尔(Oskar von Hutier)将军(1857-1934)在一战中对突击群战术的应用最为成功,尽管他对这种理论的发展没有任何直接贡献。 ●斯卡·冯胡蒂尔在一战中对突击群战术的应用最为成功 胡蒂尔生于一个军人世家。他的祖父曾经和拿破仑战斗过,而且他的父亲也在1870-1871年间参加了普法战争。埃利希·冯·鲁登道夫,德国军队的第一军需总监则是他的表兄弟。 在里奇特费尔德士官学校受训时,胡蒂尔即被保罗·冯·兴登堡视为一位非常有前途德军官,这是他军事生涯中最早的亮点。在士官学校毕业后,他进人总参谋部并随后交替担任参谋和前线指挥官两种职务。 随着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进行,胡蒂尔首先在第一次马恩河战役中于冯·布洛的第二集团军中担任职务,负责指挥第一近卫步兵师。1915年4月,他调往东线在艾克豪恩的第十集团军中指挥第二十一军。 1917年1月,胡蒂尔被指派指挥位于里加以南多瑙河一带的D集团军,以便在三个月后指挥第八集团军。正是在指挥第八集团军期间,胡蒂尔建立了使其留名战史的声望。 在里加战役中,胡蒂尔面对的是俄国帕尔斯基将军指挥的第12集团军,编有161,000人、火炮1149门,机枪1943挺。而第8集团军下属3个军,约6万人,火炮2000门,机枪2000挺。 ●一战中的俄军部队,俄军人数虽多,但是实际战斗力堪忧。 1917年9月3日,胡蒂尔的军队占领了里加。到3天后战役结束,第八集团军以4000多人的损失造成俄第12集团军2.5万人的损失,并推进到里加湾海岸。9月6日,胡蒂尔因其杰出成就荣获著名的「 ”蓝马克斯”勋章。 ●俄军士兵向德军投降,对于他们来说,战争已经结束了。 不过,这种突击群战争登峰造极的要数德军在1918年在西线发动的春季攻势,西方军史学者称为「 ”和平攻势”。在这次战役中,胡蒂尔指挥新编第十八集团军,充当于1918年3月由鲁登道夫发动的德国大规模春季攻势的先锋部队。 ●「 ”暴风突击队”恐怖的战斗力让协约国的前线陷入恐慌。尤其是钢盔上的迷彩和沾着血肉的工兵铲,成为「 ”暴风突击队”最大的特征。 参加攻势行动的部队有三个集团军,北面是冯·贝洛将军的第17集团军,中间是冯德尔马维茨将军的第2集团军,胡蒂尔的第18集团军位于最南侧。 3月21日,胡蒂尔指挥5个军、27个师沿着索姆河两岸向海岸进击,同时向北和向南展开获得了蔚为牡观的初期成果他所直接面对的敌人是英国将军休伯特·高夫指挥的由12个师组成的第5集团军。通过再次充分使用渗透技巧,他的军队捕获了50.000俘虏并非凡地推进了60公里。他的军队移动的如此迅速以至于负责例翼的其他部队被远远的抛在后面。 ●在「 ”和平攻势”开始后,「 ”暴风突击队”连续发起猛烈攻击,6天将战线推进60千米,成为自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德军进攻最远的记录。 ●平均每天推进10千米,这在以前的战争中从未有过,德军上下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中。 两天后,他被皇帝迅速授予橡叶奖章。不过这时胡蒂尔的推进已经开始减缓并最后在日益增强的英法军队的抵抗面前停顿下来,这主要是因为难以通过古老的索姆河战场保证补给。3月27日,胡蒂尔向法国首都进行了一次最深入的挺进,他部下的几个师攻占了距离巴黎约32英里的蒙迪迪埃镇。4月4日,他被迫停止于蒙迪迪埃和莫勒伊以西。 ●被「 ”暴风突击队”从后方渗透的结局就会非常凄惨,大批英军士兵倒在MP18冲锋枪猛烈的弹雨之下。 ●最终,再强大的士兵、再优秀的战术在顽强的英法联军面前也再难前进一步。 胡蒂尔进攻的停止暴露了 「 ”突击群战术”的一大弱点,就是对后勤补给要求比较严格,由于强击部队实质上是小规模合成部队,它对于后勤的物资也不是单一的步兵为主的传统部队所能比拟的。而此时的德国,不可能继续维持攻势所必须的后勤补给。 想了解更多近代战争的相关知识,就快来关注我吧!如果有任何建议与疑问,也欢迎大家在下方的评论区留言。 本文为战争新视界原创作品。任何媒体或者公众号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相关参考

二战德军发起闪电战,装甲和空中打击,哪支是战场主战力量

关于二战中德军依靠哪支力量作为进攻主力,有的说德军依靠的是强大的陆军,也有的说古德里安领导的装甲力量是德军闪击战的基础,还有说德军的进攻主要依赖于戈林的空军力量,那么,到底哪个说法更确切一些呢?首先,

二战德军的十大王牌师,这里的黎明静悄悄,闪电,闪电,闪电

第一名,"帝国之花"帝国师(星级指数:五星,超一流的王牌师)号称为「”帝国之花”。「”帝国”师也是二战中武装党卫队表现最出众的王牌部队。是党卫军中第一个成为师级规模的部队。该师标志是北欧古文字中的「”

二战结束后,“闪电战”创始人为何被判无罪

在世界的发展历史中曾有过一段十分灰暗的时光,战火连天,饿殍遍地,许多人在这场战争中流离失所甚至失去生命。在结束这次战争的时候,身为罪魁祸首的德国,参与这场非正义战争的德国将领均被进行审判,其中就包括了

直到1990年,苏联才承认他们在二战中,曾犯下一桩什么罪行

1939年9月,波兰遭遇德国闪电入侵,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第一个沦陷的国家。(闪电入侵波兰,图取其意)不过,准确地说,波兰的沦陷实际上并非仅仅是德国一国所为。就在德国闪电袭击波兰的16天后,苏联也从东

闪电幽魂历史改动

1.dota什么英雄有发展潜力,本人现在用的是闪电幽魂怎么样几乎所有人都很有发展潜力,就连炸弹都很有潜力,只是看你怎么去发挥他的特长,至于你现在喜欢电棍,我可以告诉你一下应该怎么打。首先,电棍的核心是

德国兵准备活埋小女孩,死前她问德兵一问题,不料几百德军全哭了

二战初期,德国利用闪电战和大规模机械化兵团的优势在很短时间内就占领了大半个欧洲,后来苏德战争爆发,攻守逐渐易位,德国最终战败。今天我们要与大家聊的是发生在二战时期的一件感人的故事,德国兵准备活埋小女孩

二战豹式(黑豹)坦克其火力比虎式威力还大,为什么不比虎式有名

说起二战德国的坦克,可谓是近代军事圈的的一大热门话题。前期闪电战横扫西欧,中后期靠着诸如虎式、黑豹、四号强大的火力,优秀的装甲防护1打5。而今天谈论的主角就是仅次于虎式的黑豹坦克。黑豹坦克由于德国之前

闪电战和大纵深作战,同为装甲战术到底有何区别,谁又更胜一筹

长久以来,大纵深作战和闪电战,是二战中两大经典作战理论,对战后的军事发展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在战争期间,苏德双方分别运用闪电战和大纵深作战,打出了无数精彩绝伦的战役。但是对于二者到底有何区别,则比较模

从俄罗斯历年军火库爆炸分析军火库爆炸的几大原因

二战时期苏联曾经遭遇过一个尴尬的局面:有大量使用武器装备的军人,但武器装备却在德国的闪电战中损失殆尽,很多开上战场的部队却没有足够的武器来使用。当然了,对于苏联来说,损失的主要是重武器,对于枪械这些基

三国第一闪电战,成就了曹操三国霸主的地位

三国时期的闪电战说多不多,说少其实也不少。而其中比较著名的就是曹操的官渡之战的闪电战,这一战让曹操一跃成为了三国时期最强的霸主。那在这官渡之战中,曹操以怎样的方式打出的闪电战,这一战又为何能够成就曹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