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人才是三国最正统的诸侯,不是刘备,却是大汉最后的希望

Posted 幽州

篇首语:但使书种多,会有岁稔时。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这个人才是三国最正统的诸侯,不是刘备,却是大汉最后的希望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这个人才是三国最正统的诸侯,不是刘备,却是大汉最后的希望

《三国演义》中刘备是作为汉室中兴的最后希望登场的,中山靖王之后,仁德的好评如潮。这在三国后期来说没什么问题,可放眼东汉末年的话,光武帝之子东海恭王之后的刘虞无疑更加合适。无论从出身正统、仁义之名、起点高低,都比刘备更适合做东汉最后的希望。可惜,刘虞的人品就像《三国演义》中的刘备一样——太好了。好到什么程度?好到自己当了多年州牧,却被部下杀害。更神奇的是,刘虞都死了,异族百姓还嚷嚷着为他报仇。 人们都说「 ”乱世出英雄”,可诸侯刘虞却是在和平年代,一步步靠政绩走到州牧之位的。不同于刘备捕风捉影的中山靖王之后,刘虞的宗亲身份是完全可靠的,人家祖父当过九卿,父亲做过太守。到了刘虞更是直接混到了刺史,后来还成为了管理刘氏宗族的宗正。 刘虞在黄巾之乱前,治理幽州时,宽厚安民。由于幽州贫穷,且多受异族侵扰。刘虞很大胆地采取和异族「 ”互市”的做法,就是双方公平交易,互通有无。利用交易换取大汉缺少的良马、耕牛,以及肉类;同时将部分棉麻制品、谷类、陶器交换给异族,使他们可以安然度过寒冬。刘虞的举措,不仅在汉民中得到一致好评,鲜卑、乌桓这些异族都很尊敬他。 后来刘虞被调到了中央担任宗正,燕地百姓都很不舍。直到幽州爆发了一场大规模的叛乱,朝廷才把威望很高的刘虞派回幽州。原本声势浩荡的张纯、张举,不仅聚集了十来万叛军,而且还有乌桓人做外援,势不可当。可刘虞到任后恩威并施,下令宽恕叛军部众和乌桓部落。这些人都很相信刘虞的人品,纷纷倒戈,声势浩大的叛乱很快就平定了。 这次幽州事件之后,刘虞无论声望、地位都达到了极致。再任幽州长官,不过这次是幽州牧了,而且成为了大汉的太尉。汉灵帝这么一个「 ”卖官老手”,为了拉拢声望极高的刘虞,都忍着心痛免除了三公「 ”官费”,可见刘虞此时在北地声望之盛。 可汉灵帝驾崩后,大将军何进听从袁绍建议,引边军入城剿灭「 ”十常侍”为首的宦官集团。董卓进京后,因为何进已死,汉庭就这么被一个西凉军阀把持了。由于董卓残暴不仁,再加上「 ”名不正言不顺”,所以天下群起而攻之,汉室衰微。 在这一时机,刘虞有一次绝佳的中兴汉室的机会,可惜他自己没有把握。当时河北作为和中原一样,举足轻重的关东地区,是反董的主要力量。可董卓握有汉庭,为了寻找可以对抗的名望。当时的渤海太守袁绍和冀州刺史韩馥,召集了山东主要势力首脑,要推荐刘虞为帝。 其实,我们今天怎么看刘虞都是最合适的人选:光武皇帝血脉、三公地位、掌握实权的幽州牧。可以说只要刘虞有一定的才干和魄力,只要即位,董卓野蛮控制的汉庭就不再会被山东百姓认可。 而此时的冀州牧韩馥、徐州刺史陶谦、北海太守孔融,这些人都还是无条件支持汉室的。甚至曹操、孙坚、袁绍、鲍信、王匡等等,这些晚一代的潜力股们,也还对成为大汉中兴的「 ”从龙之臣”有非常大的幻想的。只要刘虞点头,以幽州为根基,招募一支强军。有陶谦、孔融、韩馥这些人鼎力支持,重用曹操、孙坚这些年轻才俊,大汉中兴希望很大。至少以刘虞的贤明和政治才干,很容易受到认可的,他需要的只是强硬的态度和一定的威严。 「 ”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可此时的汉朝威望,远没到那个地步。这从之后很久,曹操还可以「 ”挟天子以令诸侯”,就可以看出。毕竟汉朝比起秦朝,统治时期要久太多,两汉四百年的经营可不是白说的。之前虽然有汉灵帝等几代折腾,可还不至于无药可救。 董卓进京,更是小概率事件,这个西凉军痞是不可能完全控制汉庭的。刘虞如果有些刘备的枭雄之气,接下帝位,使山东联军有个「 ”主心骨”,董卓是不可能抵挡地住的。之后就有两种选择了:一、血腥手段,取缔旧主;二、仿效周公,还政幼帝。 可如果刘虞选择第一种,会使汉室丧失威望,造成天下大乱。他只能选第二种,幼帝是不可能留下一个曾经称帝的「 ”周公”的,所以刘虞必死无疑。这恐怕就是刘虞不接受称帝建议的原因,他接受了会处于两难境地。 不过刘虞也没想到,自己拒绝之后,大汉竟然真的分崩离析了。董卓一把火焚毁了,象征东汉政权的洛阳王城,大汉自此威望丧失大半,诸侯争霸拉开序幕。 更让人大跌眼镜的是,身为幽州牧的刘虞,多年掌控军政大权,竟然斗不过自己的部将北平太守公孙瓒。在一次刘虞主动发起的进攻中,组织了数万兵马的他,尽然下令:保护百姓财产,不得放火扰民。 由于刘虞军士束手束脚,使得原本惊慌失措的公孙瓒有了可乘之机。公孙瓒带领几百亲卫和几千部众,竟然杀得刘虞几万大军丢盔弃甲。刘虞在做了一段时间傀儡后,被公孙瓒残忍杀害,结束了太过仁慈的一生。 可刘虞死后,许多幽州百姓感念他的仁政,纷纷落泪哀悼。甚至,塞外的鲜卑人、乌桓人,都为刘虞复仇。这其中固然有仇恨公孙瓒的因素,可没有对刘虞的敬重,塞外异族也不可能接纳刘和、鲜于辅等刘虞旧部。 「 ”汉室衰颓,人怀异心,唯刘公不失忠节”。隐士田畴给与了刘虞很高的评价,肯定了他对汉室的绝对忠诚。可是过于怀柔的手段,不仅使刘虞丧失了挽救大汉的最后良机,也使自己丧命在了那个「 ”吃人”的时代。之后虽有宗亲刘备,意图中兴汉室。但先不论血缘亲疏,起点就太低了,当刘备有了立足之地时,天下大半已入曹操之手。「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留下的是时代的遗憾。 参考资料: 《三国志》、《后汉书.卷七十三.刘虞公孙瓒陶谦列传》、《资治通鉴.汉纪五十一》 本文系头条号据实论史原创首发,欢迎关注,了解更多历史趣闻~

相关参考

曹操孙权人才多又好,刘备的人才却是少又精

>  众所周知: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同时也是一个争天下的时代,然而说到底,三国之争,很大程度上还是人才之争,谋士之争,将帅之争。无论是曹魏、蜀汉、还是东吴,都把自己的人力资源的建设看得十分重要,就是

最后为何只剩三国 群雄并起十八路诸侯讨董卓

...一时无法统一?在一定程度上是因为这三个国家都很重视人才,每一国都重用了一大批仁人志士,所以才成鼎足之势。在起初讨董卓的十八路诸侯中,真正的领军人物是袁氏二兄弟:袁绍与袁术。后来的三国之主都算不得什么“...

曹军投靠刘备的3员大将,最厉害的不是姜维,他若不死,蜀汉必昌

东汉末年,世界大乱,各地诸侯势力纷纷崛起,谁都想在乱世平分一杯羹。刘备高举着“答复汉室”的标语成为了争夺世界大军中的一员,固然他其时在蜀中,地舆位置最晦气,然则谁人年月追求正统才是王道,所以有好多有理

曹军投靠刘备的3员大将,最厉害的不是姜维,他若不死,蜀汉必昌

东汉末年,世界大乱,各地诸侯势力纷纷崛起,谁都想在乱世平分一杯羹。刘备高举着“答复汉室”的标语成为了争夺世界大军中的一员,固然他其时在蜀中,地舆位置最晦气,然则谁人年月追求正统才是王道,所以有好多有理

刘玄德为何手下竟无一员大将背叛 三国密史

...归途被陆逊切断,他又不愿投降东吴,只好去投了魏国。这个成绩相对于魏吴两国是相当了不起的。当然,有人可能会吐槽,那张飞是怎么死的。被自己的部将所杀,跟刘备当然没有关系了。识人才、用人才、笼络人才,即通常...

刘玄德为何手下竟无一员大将背叛 三国密史

...归途被陆逊切断,他又不愿投降东吴,只好去投了魏国。这个成绩相对于魏吴两国是相当了不起的。当然,有人可能会吐槽,那张飞是怎么死的。被自己的部将所杀,跟刘备当然没有关系了。识人才、用人才、笼络人才,即通常...

刘备是不是敦厚君子

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曹尔。曹操雄才大略,自然是三国时期的一代枭雄。刘备从一个织席卖履之徒,崛起田陌之间,终成帝业,也算得上人杰。刘备在《三国志》和《三国演义》,以及以往的历史资料,民间传说中都是一个正统

揭三国中刘备为何一定要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

三国时期人才辈出,诸葛亮在其中虽算佼佼者,但也不是最厉害的一个。可是刘备偏偏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帮忙夺取天下。这其中不免让人疑惑,刘备为什么一定要三顾茅庐选诸葛亮作为辅佐人呢?要明白这个问题,我们要先看

刘备成为三国中的正统

习凿齿尊刘备为正统习凿齿是历史学家,代表作是《汉晋春秋》,从东汉第一任皇帝光武帝写起,下至西晋灭亡,时间跨度300年左右,其中有个观点对后世影响深远。东汉以后是三国,一般认为魏国是中华正统,为什么呢?

伏皇后一家之死不是因为联合反曹,但是两个人的死却是历史必然

在《三国演义》当中,挟天子以令诸侯的一共有两个人,第一个是董卓,因为十常侍作乱,所以朝廷想了这个驱虎吞狼的计策,但是没想到入京勤王的董卓,却在洛阳长住了起来,从此过上了挟天子以令诸侯的事情,但是由于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