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科举考试时,作弊方法以及所采取的措施分别有哪些
Posted 科举
篇首语: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古代科举考试时,作弊方法以及所采取的措施分别有哪些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古代科举考试时,作弊方法以及所采取的措施分别有哪些
现代的高考和古代的科举,都是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方式。而有考试,就有人想作弊。为了让现代考试变得公平公正,国家出台了许多的法律法规,也完善了监考制度,防止作弊。 而古代的科举,对许多读书人来说,都是改变命运的途径。为了能够金榜题名,一些读书人会发奋苦读,除此之外,也有很多人会在考试上动歪点子。那么古代科举考试中,学子们有哪些作弊方法呢?针对这些现象,国家又会采取哪些措施呢? 一、贿赂考官 最直接、最有用的方法,就是贿赂考官。如果主考官泄题给考生,那么高中轻而易举。即使不泄题,主考官在监考或者改卷时网开一面,也可保无虞。 唐朝时的科举考试还不是特别的严格,允许考生在考试前后拜访主考官。最著名的例子,恐怕就是朱庆余拜访当时的主考官张籍了,当时他并作诗一首: 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 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这首诗,把自己比作新娘,把主考官比作公婆,以新娘是否讨公婆喜欢,比喻自己能否高中,形象生动,又含蓄蕴藉。据说张籍读完此诗,非常高兴,还和诗一首。而后来,朱庆余果然高中进士。 允许考生考前拜访考官,就很容易出现贿赂考官的事情。事实上,唐朝很多官僚贵族在考试前,都会贿赂主考官,这就使得科举几乎有名无实,贵族官僚子弟基本垄断了科举。晚唐著名诗人杜荀鹤虽然很有才华,却屡试不第。他就曾无奈的感慨道:「 ”空有篇章传海内,更无亲族在朝中。” 二、夹带 贿赂考官,必定花费巨大。而一些穷苦书生,没有这个财力,就只能自己想办法。要想作弊,只能夹带了,现代学生俗称「 ”小抄”。最常见的就是把经文藏在衣服鞋袜里,更有甚者,把经文写在身体上。古人的衣服肥大,而且穿的又多,这就为夹带提供了便利。 当然了,古代科举,一考就是几天,除了携带文房四宝外,还允许考生携带食品、蜡烛等东西,反正允许带进考场的东西,都有可能有夹带。 河南洛阳曾经发现一本《五经全注》,可以说是世界上最小的微型书了。这本小书有342页,30万字,书长6.5厘米,宽4.8厘米,厚1.5厘米,用宣纸印刷,细线装订,十分精美,书中刊载着五经原文,并附有注释和序言,十分详细,让人不得不佩服古人的智慧。 三、请人代考 有的考生感觉自己水平一般,凭自己的实力不能考上,就会请人代考,现在俗称「 ”枪手”。现代社会,有照片可以检查是否是本人。监考老师,可以仔细认真的比兑。 古代没有照片,只是在「 ”准考证”上写上此人的大概体貌特征,主考官就是据此核对,这就为找替考提供了可能。最出名的「 ”枪手”大概就是温庭筠了吧。话说,他替考出了名,有次主考官是沈询,为了防止他作弊,专门把他叫在自己身旁盯着。可是最后千防万防,还是出了纰漏,据说,温庭筠帮了八个人的忙。 科举考试中的作弊现象有很多,以上只是比较常见的。古代统治者也知道科举考试的重要性,所以也会相应的出台一些措施,让科举尽量规范,变得公平公正。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一、加重处罚力度 清朝时候如果发现考试作弊,立即由监考官给相关人员带上枷锁在考棚外示众。乾隆五十七年,发现三名考生是「 ”枪手”,处罚是先带枷号三个月,然后发配充军,再杖一百,脸上还要刺字。 我们熟知的大文豪鲁迅先生,他的父亲就是因为贿赂主考官被发现,本来是要处以死刑的,后来变卖家产,打掉了关系才得以豁免,最后导致家道中落。 二、主考官担责 如果官员的亲戚子女参加科举,则该名官员是要回避的,不能作主考官。为了防止贿赂考官现象发生,从武则天时起,设立「 ”糊名法”。将考生的名字用纸黏贴遮掩。这样,改卷官员看不到名字,改卷时也就很难帮助考生了。虽然糊住了名字,但是考生的字迹还有可能被认出来,后来又发明了誊录的方法。考生交卷之后,由专员专门抄录考生答卷,所有字迹都一样,改卷人员就无从辨认了。 宋太宗起还制订了「 ”锁院”制度。考试的主考官都是临时委派,而且各主考官相互监督。考官接到任命后,要同日进入贡院,在发榜前不得离开,不得接见宾客。这就禁止了考生和主考官提前联系,防止泄题。 清代对贿赂考官处理的十分严酷。顺治十四年,发生了震惊天下的「 ”丁酉弊案”,顺天、江南、河南、山东、山西发生考生作弊的事情。最后处理也很严重,江南闱16名主考官全部被斩决,数十人被判流放。 三、严查考生 宋朝起,考试一律在贡院内进行,而考生之间用墙壁隔开,考生不可以交头接耳、大声喧哗。明清时更是规定,考生带入考场的各式物品的规格,例如砚台、木炭、糕点的大小厚度,水壶、烛台的用料,以致毛笔、篮子的款式都有明确限制。 在考试之前,所有的考生还要先沐浴,脱掉自身的衣服,然后由官方统一发放考试服。这就基本上断了用小抄作弊的可能性。在进考场前,由兵卫仔细搜查两遍。在考试的过程中,还会安排专门人员进行突击检查,类似现在的巡考。 就像考生作弊方法有很多种一样,古代防止考生作弊的方案也出台了很多。其中有些措施,对于现代社会防止考试作弊,还是起到了很大的借鉴作用的。 关注「 ”热点说历史”,观看更多精彩内容!相关参考
...”作弊手段,而进行了极其严格的把控。其实高考作弊在古代也存在,古代高考为了防止考生作弊,也是如临大敌。贡院考生“装备”大全根据南京地方志资料显示,古代高考的考生们有“标准装备”:手提灯笼、书箱、食品等...
...”作弊手段,而进行了极其严格的把控。其实高考作弊在古代也存在,古代高考为了防止考生作弊,也是如临大敌。贡院考生“装备”大全根据南京地方志资料显示,古代高考的考生们有“标准装备”:手提灯笼、书箱、食品等...
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清朝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短短两句话,道出了科举考试在古人心目中的地位。对于大多数古代学子来说,科举考试是他
每年的高考为了防止作弊,管理非常严格,现代高考更是为了防止层出不穷的“高科技”作弊手段,而进行了极其严格的把控。其实高考作弊在古代也存在,古代高考为了防止考生作弊,也是如临大敌。贡院考生“装备”大全根
古代宋朝以后,寒门子弟想要出人头地,改变家族命运基本上都会选择科举这条路。不过当时科举的录取率非常低,只在3%~10%之间,也就是说最少会有90%的人无功而返。而且科举每三年才举行一次,如果三次都
科举制从隋朝大业元年(605年)开始实行,到清朝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举行最后一科进士考试为止,经历了1300年。科举考试本来是一项非常公平的选拔人才的形式,特别是对于寒门学子来说是改变命运的最有效途径,但随着科举考...
科举制从隋朝大业元年(605年)开始实行,到清朝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举行最后一科进士考试为止,经历了1300年。科举考试本来是一项非常公平的选拔人才的形式,特别是对于寒门学子来说是改变命运的最有效途径,但随着科举考...
科举制从隋朝大业元年(605年)开始实行,到清朝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举行最后一科进士考试为止,经历了1300年。科举考试本来是一项非常公平的选拔人才的形式,特别是对于寒门学子来说是改变命运的最有效途径,但随着科举考...
在古代想成为公务员也就两个方法,一个是来一刀,切了身上某个部分直接进宫;而另外一个便是科举考试。科举制度的历史可算是长久,隋朝开始实行到清朝最后一次科举,朝代虽然换了很多,但这一制度却一直被沿用,前前
现在,有人为了对付考试,想出各种各样的作弊手段。在古代,科举考试是封建社会选拔官吏的主要手段,于是,也有人希望走“捷径”。近日,宁波镇海发现了一件罕见的清代乡试作弊时用的物品——夹带。这件作弊物品其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