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引兵井冈的最终决策地
Posted 水口
篇首语:一身转战三千里,一剑曾百万师。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毛泽东引兵井冈的最终决策地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毛泽东引兵井冈的最终决策地
图:参加反「 ”围剿”的红军战士 作者:王锡堂 来源:人民政协报 毛泽东同志最终在何处决策引兵去井冈山,历来有多种说法。在此,作者想谈谈自己的见解。 1927年7月下旬,受中共中央委托,毛泽东在武汉起草了《湘南运动大纲》,准备在湘南发动以汝城为中心的秋收起义,建立政权,实行土地革命。中共中央采纳了毛泽东的意见,并决定由毛泽东、郭亮、夏曦、任卓宣组成湘南特委,由毛泽东任书记,领导湘南秋收起义。8月底,中共湖南省委接到中共安源市委的报告,得知在湘赣边界的工农武装力量的情况后,于8月30日召开省委会议,决定派毛泽东去安源部署边界起义,致使湘南秋收起义未能实施。但是毛泽东并没有放弃这一计划。9月19日晚,毛泽东在浏阳文市里仁学校主持召开前委会议。经过一番争论,会议最终做出决定:经萍乡退往湘南,以摆脱敌人,整顿部队,与南昌起义部队取得联系,同粤北、湘南农军结合,执行原定的湘南暴动计划。 在部队与上级党组织失去联系的情况下,毛泽东想通过向南转移,在那里取得与湖南省委、湘南特委的联系。除此之外,毛泽东还想通过向湘南转移,打听和寻找南昌起义部队的下落,尽早与南下广东的朱德部队会合。何长工在《伟大的会师》一文中回忆说:「 ”部队到达酃县十都,当天晚上,毛泽东找我谈到半夜,要我去省委接头,说我们不知道形势不行,秋收起义以来,没有与省委发生关系,上级的指示得不到,现在派你去接通关系,报告我们从武汉出发的情况,秋收暴动的情况。”何长工在此文中还回忆说:「 ”上山不久(到宁冈茅坪后不久),毛泽东同志叫我去找湖南省委及衡阳特委(湘南特委),并且要我打听南昌起义部队下落,相机和邻近地区革命力量取得联系。” 因此,毛泽东一直率部南下,中途没有作长时间整休,直至到达湖南酃县水口,情况发生变化,毛泽东才停止南下的步伐。 10月14日,毛泽东率部经酃县十都到达酃县水口,进行了将近9天的整休,据不少老同志回忆,这是工农革命军离开文家市直至上山前最长时间的一次整休。在此期间,毛泽东接见了酃县党组织负责人,进行了广泛的社会调查,在战士中发展了6名新党员,实施「 ”支部建在连上”,并开展了军事训练等活动。 就在酃县水口整休期间,情况发生了新的变化。工农革命军到达水口不久,毛泽东从几张报纸上看到南昌起义部队在广东潮州、汕头失败,下落不明的消息,感到率部继续南下和南昌起义部队靠拢,既无可能,也无多大意义。张宗逊曾回忆说:「 ”离开文家市以后,为什么部队总是往南走?原因是:南昌起义部队有几万人,力量是比较大的,他们从南昌撤出后,准备攻打广东的潮汕,然后占领广东。我们秋收起义部队相对要少得多,当时我们想和南昌起义部队靠拢,所以总是往南走。到水口后,我们收集到了报纸,从报纸上,知道八一起义部队在广东汕头遭到了失败,毛泽东明确提出了在井冈山周围开展游击战争,进行土地革命,建立根据地,并且和地方党组织发生联系,开展革命活动。” 10月15日,毛泽东接见了酃县党组织负责人周礼,并派他前往茶陵探察敌情。第二天,周礼从茶陵返回,将湘东清乡司令罗定准备率1000余人分两路进剿酃县的消息向工农革命军团部做了汇报。毛泽东感到,如果部队再疲于行军,就有被敌人吃掉的可能,必须尽快建立根据地,保存力量,用以发动群众,发展革命力量。周礼在1972年回忆说:「 ”我获得情报后,立即告诉了主席,主席当机立断派了一个连队,由宛希先率领从水口出发,经安仁攻打茶陵,扰乱敌人后方,打破敌人计划。主席率领主力离开水口,经雷仙坳、下村、荆竹山到了大井。” 由于此时毛泽东对途经的莲花、永新、宁冈、酃县等县的地理位置和经济状况、政治条件也有了较深的了解,并通过分析、比较,觉得井冈山是建立根据地最好的地方,它与广东、湖北、江西、湖南交界,周围五百里全是峭壁山崖,古木参天,只有五条被山洪冲成的小道通往山顶,地势险要,易守难攻,是军事割据的好地方。这几个县都有大面积森林,盛产稻谷、油茶、茶叶、木材、楠竹和各种药材,可以为建立根据地提供好的经济基础,加之井冈山邻近的莲花、永新、宁冈、酃县、茶陵等县均有党的组织和活动,都有农民协会和农民运动,还有袁文才、王佐两支地方武装,具备一定的政治条件,所以果断决策,将部队折向遂川,上井冈山建立根据地。 随后,为上山做好各项准备工作,毛泽东又做出了三项决定。首先,派军事干部徐彦刚、游雪程、陈伯钧、金蒙秀前往袁文才部开展政治工作和军事训练。陈伯钧1968年12月回忆说:「 ”部队进入水口不几天,主席就派三营党代表游雪程、八连副连长徐彦刚和我三人去袁文才部担任连长、副连长、排长等职务,进行政治工作和军事训练,临走时毛主席在一个祠堂里给我们指示,到那里要好好同人家合作,搞好部队关系,注意了解当地情况,发动群众,传播革命真理。” 其次,派团部副官艾成斌带着袁文才写给王佐的亲笔信,由周礼找定的向导刘清黎带路,上茨坪与王佐联系,告之工农革命军即将上山的消息。 最后,兵分两路,一路由毛泽东指挥,率主力部队经酃县下村、遂川大汾上井冈山,一路由宛希先率领一营两个连,经船形、绕道安仁,攻打茶陵县城,端掉敌人老窝,迫使敌人回撤,并筹集部队给养,然后迅速撤离,经江口、酃县瑞口、宁冈上井冈山。 10月19日,宛希先率部离开水口。21日,一举攻占茶陵县城,缴枪数十支,并砸开牢门,释救了被关押的80多名工农运动骨干。 10月22日,毛泽东率军离开水口,踏上了去井冈山的征途。在遂川大汾,遭到肖家壁靖卫团的突然袭击,被截成两部,张子清、伍中豪率领的第三营进入湖南桂东,随后到达赣南的上犹、崇义一带,与朱德、陈毅领导的南昌起义部队取得了联系。毛泽东率团部、特务连和一营的二连,经黄坳到达荆竹山。此时,王佐接到艾成斌送去的袁文才的联系信,表示欢迎毛泽东率工农革命军上山,并决定派侦探队长朱时柳下山迎接。10月24日,在荆竹山与毛泽东率领的工农革命军相遇。随后到达大井,会见了王佐,毛泽东送给王佐70支枪,王佐也当即拨给工农革命军500担稻谷。10月27日,毛泽东率领工农革命军到达茨坪,把红旗插上了井冈山。 而宛希先率部攻克茶陵县城后,与从赣南返回的张子清、伍中豪率领的第三营会合,于10月23日到达宁冈,随后在茅坪与毛泽东率领的先前部队会合。相关参考
罗霄山脉中段的井冈山,原本名不见经传,自从毛泽东在此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之后,井冈山才声名鹊起。 在井冈山坚持斗争历时仅两年零四个月,但毛泽东对井冈山却一直情有独钟,专门创作了《西江月·井冈山》、
毛泽东在井冈山资料图本文摘自:人民网,作者:欧阳毅,原题:井冈岁月今忆红二十八团、二十九团开赴湘南后,留守井冈山的红军只有一个营。不久,敌人以数倍于我的兵力来进攻。部队采用毛泽东“以少胜多”的战术,在
谈到井冈山会师很多人都清楚毛泽东和朱德的碰面,但实际上,当年的井冈山会师并没有这么简单,除了毛泽东和朱德的部队,井冈山当时还有好几支军事武装,只是鲜少有人知道罢了,本文将为读者列举这几支军
毛泽东上井冈山后,为了用实际行动支援红军,贺子珍组织妇女和青年,开展了慰劳红军的活动。他们挑着一担担乡亲们凑集起来的粮食、蔬菜和猪肉,来到红军的营地,送给红军战士。 她和大家还发动永新的妇女,为
迎着金秋的煦风,秋收起义部队于1927年10月7日,抵达了战略退却的终点―――江西宁冈县茅坪(今为井冈山市茅坪)。工农革命军是9月中旬从浏阳撤出战斗区域退向湘南的。军至莲花县城,中共江西省委派宋韵琴(
一、毛泽东在井冈山的死敌,肖家璧、罗克绍是何等人物?“边界的斗争,完全是军事的斗争,党和群众不得不一起军事化。怎样对付敌人?怎样作战?成为日常生活的中心问题。所谓割据,必须是武装的。”“湘赣两省派来‘
核心提示:没有范石生的帮助,朱德起义军难以取得湘南起义的胜利;没有范石生的帮助,或许就没有朱毛井冈山会师——国民革命军第十六军军长范石生上将本文摘自:环球网,作者:郭军宁,原题:哪位国民党将领曾帮助朱
《广州日报》2014年12月1日第LD4版版面图本文摘自:《广州日报》2014年12月1日第LD4版,作者:王一,原题:毛泽东的工作餐:每天贰元伍角的标准谈起毛泽东的日常餐饮,有个大家耳熟能详的词:“
1928年4月28日的井冈山会师主要有三支队伍,一支是毛泽东的秋收起义部队,一支是朱德、陈毅的湘南起义部队,还有一支是贺龙的南昌起义部队。当然井冈山会师的部队不仅于此,虽然普遍的说法认为这
湘南起义很多人只记住朱德,井冈山会师很多人只记得毛泽东、朱德,最多再加个陈毅,而在这两个影响中国近代历史进程的大事件背后有一个人却很少被提及,他就是范石生。范石生被认为是湘南起义和井冈山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