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一两银子等于多少人民币
Posted 银子
篇首语:花门楼前见秋草,岂能贫贱相看老。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古代一两银子等于多少人民币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古代一两银子等于多少人民币
古装剧中大爷们手中的银子卖相几乎都光滑闪亮,古人真正流通使用的银子其实并不是这样。作为货币,白银其实很实在,都是只在乎重量,不注重外观的,也许只有官家的纹银才会比较注重「 ”卖相”。 老百姓也不都用得起一整锭银子,多是铜元、铜板交易,但银子仍是历朝历代流通量颇广的货币之一。有史料记载: 《朱子语类》卷一三:「 ”傅钦子闻其贫甚,怀银子见他,欲以周之。” 《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十:「 ”这几行字值得甚么,我却受你银子?” 吴晗的《朱元璋传》第六章二记录:「 ”银子终于取代宝钞成为全国通用的通货。” 只是各朝代银两的货币价值都有所不同,有人以大米为衡量单位,尝试推算过银子的价值,虽然换算数字不一定准确,换算方法却值得参考。 比如:明朝万历年间一两银子可以购买一般质量的大米二石,如果当时一石约为94.4公斤,一两银子就可以买188.8公斤大米,就是377.6斤。现在我国一般家庭吃的大米在一斤1.5元至2元之间,以中间价1.75元计算,可以算出明朝一两银子等于人民币660.8元。 又如唐太宗贞观年间一斗米只卖5文钱,通常一两银子折1000文铜钱(又称一贯),可买200斗米,10斗为一石,即是20石,唐代的一石约为59公斤,以今天一般米价1.75元一斤计算,一两银子相当于人民币4130元的购买力;唐玄宗开元年间通货膨胀,米价涨到10文一斗,也是一两银子等于2065元人民币。 根据《宋史食货志》提到「 ”熙、丰以前,米石不过六七百”和《宋史职官志》「 ”每斗(米)折钱三十文”的记载,姑且以2000个铜钱折银一两计算,太平时期米价是1石300-600钱。1两银子基本上可以买到4-8石大米,以宋石66公斤计算,1两银子相当于人民币近924-1848元。 综上所述,关于「 ”一两银子值多少人民币”的问题,基本上能够得出的结论是: 清朝中晚期一两银子价值人民币150-220元左右; 在明朝中期价值人民币600-800元; 在北宋朝中期价值1000-1800元; 在盛唐时期价值2000-4000元。相关参考
「”小二,一盘熟牛肉,两只肥鸡,十斤白酒!”「”好嘞,马上到!”……「”客官,吃好了?”「”嗯,这是二两银子,不用找了。”以上这段对话可能是我们大家在影视剧中屡见不鲜的一个场景了,一位身着劲装的大侠走
一两银子到底值多少钱,很多人都讨论过吧.现在很多人其实是毫无概念的。特别以当代某某电视剧为极端,居然出现两个馒头一碗汤5两银子,一个少奶奶一次赌博输掉一千万两银子等等荒唐透顶的情节,显示当前中国的创作
清朝币值如何换算?例如:一两银子等于多少两黄金?一两银子等于多少文钱?一卯等于多少文钱?一串钱等于多少文钱?不一定道光初年,一两白银换钱一吊,也就是一千文道光二十年鸦片战争时,一两白银就可以换到制钱一
一两银子到底值多少钱,很多人都讨论过吧。现在很多人其实是毫无概念的。万历年间国库年收入才达到200万两,而且还是经过张居正改革后国库收入丰富才有的数字。看过一些古籍就可以发现,一两银子的货币价值其实相
清朝一万两银子是多少人民币,古代一万两银子相当于现在的多少人民
古代一万两银子相当于现在的多少人民币?史载明朝万历年间一两银子可以购买一般质量的大米二石,当时的一石约为94.4公斤,一两银子就可以买188.8公斤大米,就是377.6斤。现在我国一般家庭吃的大米在一
清代计量法1两等于现在多少克?清代计量法1两等于现在37.30克。两,又作両。西汉时期,一斤相当于现在的258.24克,一两等于现在的16.14克。王莽及东汉、魏晋南北朝,一斤相当于现在的222.73
中国历史中经常会提到所谓的「一两银子」,有不少网友就好奇,这个数量换算成现今的货币,有多少价值呢?虽然金融市场结构已完全不同,但仍旧可以使用「粮食交易」去精算,可说是相当有趣。根据《新华网》报导,中国
现在都说百万富翁,千万富翁,百万副富翁现在已经太平常了,100万已经买不了多少东西了,不知道你想过没有如果你现在的100万人民币,放到清朝,会过上什么样的生活呢?一两银子等于多少人民币”基本上是:清朝
古时候的一两银子.一两黄金.钱(比如50文钱)大概是现在的多少钱?
不同时代银的价值大不相同,差距可达将近10倍。大致在康熙以前输入中国的白银还不算很多,虽然勉强可以攻应市场需求,但因数量不多,价值当然就高。乾隆时白银输入多,银价就下滑,到1860以后国际银价暴跌,白
古代一两银子到底值多少钱,现在很多人其实是毫无概念的。特别以当代电视剧为极端,居然出现两个馒头一碗汤5两银子,一个少奶奶一次赌博输掉一千万两银子等等荒唐透顶的情节,显示当前中国的创作人无知和不认真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