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重点培养小吏姜维,为何忽略西北猛将马岱,原因一目了然

Posted 丞相

篇首语:知识养成了思想,思想同时又在融化知识。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诸葛亮重点培养小吏姜维,为何忽略西北猛将马岱,原因一目了然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诸葛亮重点培养小吏姜维,为何忽略西北猛将马岱,原因一目了然

(灿烂海滩原创作品,严禁转载) 今天的三国成语故事见于《三国演义》第九十六回,发生在诸葛亮「 ”一出祁山”失败之后,相关人物分别为刘禅、诸葛亮和费祎。原文如下: 后主览毕曰:「 ”胜负兵家常事,丞相何出此言?”侍中费祎奏曰:「 ”臣闻治国者,必以奉法为重。法若不行,何以服人?丞相败绩,自行贬降,正其宜也。”后主从之,乃诏贬孔明为右将军,行丞相事,照旧总督军马,就命费祎赍诏到汉中。孔明受诏贬降讫,祎恐孔明羞赧,乃贺曰:「 ”蜀中之民,知丞相初拔四县,深以为喜。”孔明变色曰:「 ”是何言也!得而复失,与不得同。公以此贺我,实足使我愧赧耳。”祎又曰:「 ”近闻丞相得姜维,天子甚喜。” 孔明怒曰:「 ”兵败师还,不曾夺得寸土,此吾之大罪也。量得一姜维,于魏何损?”祎又曰:「 ”丞相现统雄师数十万,可再伐魏乎?”孔明曰:「 ”昔大军屯于祁山、箕谷之时,我兵多于贼兵,而不能破贼,反为贼所破:此病不在兵之多寡,在主将耳。今欲减兵省将,明罚思过,较变通之道于将来;如其不然,虽兵多何用?自今以后,诸人有远虑于国者,但勤攻吾之阙,责吾之短,则事可定,贼可灭,功可翘足而待矣。”费祎诸将皆服其论。费祎自回成都。 按照小说的情节发展,马谡在街亭之战惨败,诸葛亮不得不放弃第一次北伐,全军退出汉中。此后,诸葛亮挥泪斩马谡,又上表后主刘禅,主动要求自贬三级。无奈之下,后主刘禅只得答应。费祎唯恐过于指责,以占据西北四县及收复姜维称赞诸葛亮。但诸葛亮认为费祎此语是文过饰非。同时,诸葛亮又认为「 ”一出祁山”的失利证明胜负的关键并不在于兵力的多寡,而是将帅的能力。 本文要介绍的成语,是文中提到的「 ”翘足而待”,意为很快就能实现。这句成语的最早出处是《史记》中的「 ”大臣内叛,诸侯外反,亡,可翘足而待也。” 小说中提到的诸葛亮上表自贬三级的故事情节,是历史的真实。据《三国志•诸葛亮传》载:「 ”(诸葛亮)上疏曰:‘臣以弱才,叨窃非据,亲秉旄钺以厉三军,不能训章明法,临事而惧,至有街亭违命之阙,箕谷不戒之失,咎皆在臣授任无方。臣明不知人,恤事多闇,春秋责帅,臣职是当。请自贬三等,以督厥咎。’于是以亮为右将军,行丞相事,所总统如前。” 至于小说中提到的费祎故意奉承诸葛亮之语,则是小说作者的虚构,并非历史的真实。按照《三国志•费祎传》的介绍,费祎素以直言不讳著称,又怎么会如小说所描述的那样去奉承诸葛亮呢?这显然是作者为了突出诸葛亮而忽略了费祎的形象所致。 仔细阅读上面摘录的小说原文,还有一个小细节只得注意。诸葛亮在与费祎的谈话中有这样一句话:「 ”量得一姜维,于魏何损?”不过,从小说的后续情节来看,诸葛亮的这番话显然是口不对心。自从姜维归顺后,诸葛亮就对其进行重点培养,并使之成为自己的接班人。 有不少人提出过这样的一个疑问:姜维不过是曹魏西北地区的一员小吏,职务不高,为何诸葛亮会对他如此重视呢?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就要对诸葛亮的北伐战略说起。 自夷陵之战失利后,诸葛亮的「 ”隆中对”战略规划彻底破产。想要光复汉室、统一全国,唯有北伐这一条出路。而在蜀汉帝国当中,并无对西北地区情况非常熟悉的人。因此,诸葛亮只得将目光对准曹魏西北地区的当地人士。据《三国志•姜维传》载,姜维尽管官职不高,但在西北地区却有着很高的民望,姜氏也是西北地区的大姓,宗族势力遍布西北。同时,姜维具有极高的军事素养,是个可塑之才。故此,诸葛亮才对姜维另眼相看,对其进行重点培养,希望利用姜维在西北的人脉和自身的能力为北伐大业发挥作用。 不过,在诸葛亮一心一意培养姜维的同时,却忽略了另外一个对西北地区情况更为熟悉的人物。这个人,便是马超的堂弟马岱。马岱曾随叔父马腾及堂兄马超在西北地区纵横数十年,不仅熟悉当地的风土人情,同时还具有较强的军事才能。诸葛亮为何不放着马岱不用而重点培养新人马岱呢?说起来原因也非常简单。刘备对马超并不放心,很快便将其雪藏,虽然授予马超骠骑将军、凉州牧的头像,但并无实权。作为马超的堂弟马岱也受到堂兄马超的牵连,不仅在刘备时期得不到重用,在诸葛亮时期也不过是蜀汉军中的一员普通将领。 参考书籍:《三国志》、《三国演义》

相关参考

诸葛亮的传人是姜维,都忽略了司马懿的传人,他的传人让人害怕

三国时期的故事可以说是道不完,说不尽。当年刘备为了一统天下,曾经三顾茅庐,请出诸葛亮为其主持大局,而诸葛亮也不负刘备所望,在草庐之中为刘备定制了兴汉之蓝图,历史上称之为隆中对。由于刘备势弱,诸葛亮一直

诸葛亮为何临死前还要遗计马岱杀死魏延

每每看点评三国的文章,当提到三国里谁死得最冤的时候,四大叔魏延(为什么叫魏延四大叔呢?额,估计得是八零后以上年纪的朋友才知道,哈哈)都排第一,为什么呢?四大叔可是五虎将死后,蜀汉的第一将啊,也就是和我

诸葛亮遗计除掉魏延,为何一定要选择马岱动手

熟读《三国演义》,我们不难发现,有些人物的行为、处事风格,会出现突变。例如庞统助刘备取西川之时,劝说刘备不要因为太过仁慈,而错失良机,结果刘备为即将拿下益州而高兴时,他却指责刘备以攻伐为乐,非仁者之兵

死魏延的马岱到底是什么人? 诸葛亮死后杀

三国演义里,说诸葛亮死后,魏延谋反。杨仪没办法,只能打开丞相留下的锦囊,里面说让魏延在阵前大喊三声谁敢杀我,自有杀他之人出现。杨仪如计而行,对魏延说你大声说三遍谁敢杀我,我就投降。魏延不明就里,得意洋...

死魏延的马岱到底是什么人? 诸葛亮死后杀

三国演义里,说诸葛亮死后,魏延谋反。杨仪没办法,只能打开丞相留下的锦囊,里面说让魏延在阵前大喊三声谁敢杀我,自有杀他之人出现。杨仪如计而行,对魏延说你大声说三遍谁敢杀我,我就投降。魏延不明就里,得意洋...

三国史上三次救曹操的三国第一保镖为何被人忽略

说起三国猛将大家想起的可能是吕布,也有可能是刘备手下的五虎将,然而有一个人两次从吕布手中救下了曹操,还有一次赤手空拳独自一人死战数十枪又救下了曹操。这算什么样的猛将呢。他就是典韦,三国最合格的第一保镖

姜维有钟会的支持,为何却复国无望,原因主要有两点

(灿烂海滩原创作品,严禁转载)今天的三国成语故事见于《三国演义》第一百一十九回,发生在钟会作乱期间,相关人物分别为钟会和姜维。原文如下:却说钟会请姜维问曰:「”吾夜梦大蛇数千条咬吾,主何吉凶?”维曰:

姜维为何十年后才北伐,其中原因不难解释

三国演义大多介绍的是前期的戎马、兵戈、谋略、天下,有一大批杰出的人物出现在我们面前,随口就能说出那几个很有名的人物,而他们的形象或正面或反面,谁也不能定论,都刻在脑袋里,每个人有不同的见解,那后期人物

诸葛亮有偏见

诸葛亮有偏见?不培养自己的儿子诸葛瞻,却提拔外人姜维  公元234年,诸葛亮在五丈原病逝,年仅54岁,他生前交代了撤军计划,让杨仪、费祎、姜维等人主持安排退回汉中。诸葛亮死后,由蒋琬来主持蜀汉的政务,

诸葛亮临终留一秘密特工,除掉一谋臣和一猛将,却为蜀汉延寿30年

无论在小说《三国演义》还是在正史《三国志》中,魏延都是蜀汉后期在军事上的中流砥柱。但根据小说的说法,魏延因「”脑后有反骨”,并不受诸葛亮信任。诸葛亮死后,更是秘密派遣马岱作为内应,一刀砍死了意图反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