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消灭太平天国后,为什么不推翻满清自行称帝呢
Posted 湘军
篇首语:花门楼前见秋草,岂能贫贱相看老。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曾国藩消灭太平天国后,为什么不推翻满清自行称帝呢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曾国藩消灭太平天国后,为什么不推翻满清自行称帝呢
文/赵心放 消灭太平天国后,曾国藩为啥不推翻满清自行称帝?是不少文史研究爱好者的一个感兴趣话题,见仁见智,历来看法纷纭。笔者在此聊聊一己管见,相信能引起读者们的兴趣。 (一)不少人认为曾国藩有推翻满清的军事实力 太平天国起义后,原有的武装力量八旗兵和绿营望风披靡,完全抵挡不住太平军的强大攻势,危在旦夕的清廷只好紧急飭令各省举办团练以助「 ”攻剿”。1853因母丧回湖南湘乡守制的礼部右侍郎曾国藩,奉命帮同湖南巡抚张亮基督办湖南团练。曾国藩认为团练没实用,经奏请朝廷批准,另组建一支新的军队——「 ”湘军”,也称「 ”湘勇”。 湘军陆师组建之初,基本仿照明朝戚继光的营制,以营为基本单位,直接受「 ”大帅”统辖。湘军水师筹组的时间略晚于陆师。另外设有营务处和粮台,分别管理全军的军务与后勤。与此同时,曾国藩借助安徽本土力量,发展了淮军,并培养了淮军首领李鸿章。 湘军将领主要是湘乡人,大多是名士儒生,兵卒则招募湘乡一带农民。曾国藩与一些重要将领既是同乡,又有同学、师生、亲友的关系。湘军的兵卒由营官自招,并只服从营官,上下层层隶属,全军只服从曾国藩一人。 湘军有比较规范的战略战术。从士兵军事素质差、掌握的武器不利奔袭进攻、能得到国库和地方充足粮饷支持等各种实际情况出发,以防御作战为主,进攻作战为辅;行军左右前后呼应,各部实行互保;每到一地注意观察地形;十分重视安营扎寨,必先深挖沟高垒墙,严密布防后再作战斗安排...... 虽然湘军在建立之初,打过几次大败仗,有次急得曾大帅投水自尽,幸亏被部下死命拉住。曾国藩认真总结教训调整了作战部署后,经过一段时间逐步掌握了战埸的主动权,加之后来太平天国闹内讧削弱了自身实力,1864年湘军攻占天京(南京),消灭了太平天国。 湘军在与太平天国为首的各地农民起义军作战中迅速壮大,当时有「 ”中兴将相十九湖湘”之说。湘军将领及其幕僚成为当时中国政治、军事舞台的主角。据史料统计,湘军系统中位至总督者15人,位至巡抚者14人,其他大小文武官员不胜数。全国各地不少优秀人才,包括一批卓越的工程师、科学家,如李善兰、徐寿、容闳等,纷纷投到曾国藩麾下。 曾国藩、左宗棠、胡林翼和李鸿章被史学界称为「 ”晚清中兴四大名臣”(另有曾国藩、左宗棠、胡林翼和彭玉麟一说)。左宗棠因创抬棺收复新疆的壮举,更被世人誉为民族英雄。后来的洋务运动也主要由湘军人物一手发起。 (二)湘军将领拥戴曾国藩凭强大实力自立 消灭太平天国后,当时湘军有近三十万人,实力十分强大,控制着土地肥沃、物产丰富、工商业发达且人口众多的江南诸省。朝廷集权能力薄弱且地方势力必定坐大,换句话说,地方势力过于强大必定削弱朝廷集权能力,这类事儿在历史上不鲜见,从而清廷有了新的担忧, 弄不清楚是朝廷有意试探或是民间自发谣传,曾国藩要造反之说甚嚣尘上。据野史载,太平天国的忠王李秀成也曾讲过,只要曾国藩一声令下,我愿率10万太平军助曾打天下,推翻满清王朝,建立汉人政权。不过曾国藩很快杀掉李秀成灭了口,此话死无对证。 清廷迫不及待地开始行动了。曾国藩率湘军在与太平天国作战时,咸丰皇帝曾许诺,谁消灭太平天国给谁封王。战后论功行赏时,咸丰皇帝自食其言了,取消给曾国藩封王的许诺,只封给了他一等候的爵位。并且还传言要裁减大部分湘军。 曾国藩犹如哑巴吃汤圆——心中有数,挥毫写下了:「 ”倚天照海花无数,流水山高心自知”的诗句,并四处传扬,表明自己没有谋反之心。 以前的电视剧《太平天国》中,有个很引人注目的情节,湘军攻破南京消灭太平天国后,众将领趾高气扬,更加把当朝皇帝和那班官僚瞧不上眼,看到朝廷这样对待有功之臣大为不满,干脆来个一不做二不休,在胞弟曾国荃的煽动下,一批湘军高级将领集体请求曾国藩自立为王,打到北京去,消灭满清,建立新王朝。 面对部属们要求自己变相「 ”黄袍加身”,曾国藩不露声色,只是说要认真思考。第二天,曾国藩给湘军众将领宣布,要选择继续做忠臣! 虽然这是剧情,但它是来源于真实生活的,没有凭空捏造。 (三)剖析曾国藩为啥不自立的原因 1811年出生的曾国藩,1838年第三次赴考,才考中进士的,排名比较靠后,位列三甲第42名,赐同进士出身。从而可得出这样的概念:他是一个人才,但不算那种顶级的人才。 曾国藩考上进士后一直在朝廷的部门工作,11年后官至礼部右侍郎,二品衔。他没做出啥惊天动地的政绩,晋升得快的原因是非常踏实肯干。去年我写的有关曾国藩的拙文中,叙述过他的这样一件事: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的一天下午,当时已居四品官的曾国藩,为表自己的清白,在府衙内当众脱掉自己身穿的衣裤,光着屁股走进银库清点现银,彻底查清了国库亏空的真实数额。 这空前绝后的壮举在世间广为传播。 座师穆彰阿对他颇有好感,始终对他关照有加。但他和穆彰阿是纯粹的工作关系,就是连野史也没讲过他攀附权贵、行贿之类的事。穆彰阿垮台时,牵连了不少人,但一点儿也没沾上他的边。 综上所述,笔者管见,曾国藩是个工作十分踏实,活得非常明白之人。对于「 ”造反”这种顶级大事,他不是三思而行,而是九思而行的。 估摸他至少分析权衡了下列问题: 其一、湘军当初是以保卫儒教和忠君保国为号召组建的,如果背弃当初的誓言就会失去人心。经过多年战乱,当时的人心是思定的。 其二、自己能在南方呼风唤雨,但在北方却无号召力,当时科尔沁亲王僧格林沁已拥有一支强大的骑兵部队,是任何打算另起炉灶一统华夏的人的劲敌。此外,外国人支持清朝廷,则与己没啥密切联系。 其三、要造反必须具备一支强大的军队、一套有文武异才的班底。湘军号称近30万,但其中的主力在和太平天国的多年战斗中几乎损失殆尽。胞弟曾国荃当兄的信得过,但他作风粗暴,不会交友只会树敌,同事们畏惧他但不会亲近他。李鸿章功于心计,没有百分百的胜算是不会出死力的,左宗棠是百分百的保朝廷派。一但举旗造反,李、左二人说不定还会成为自己的劲敌哩。其他将领大多和李、左二人的想法相似。 ...... 他深知除非天时、地利、人和三者皆具,否则称帝肯定是一件得不偿失甚至身败名裂的蠢事!不管曾国藩有无造反的念头,从儒家思想和其性格出发,摆出了甘为人臣的姿态,很快裁减了数量庞大的湘军,除留下一部分守卫南京外,大多复员回到湖南老家,撤销湘军编制。 笔者述评:与1911年发生辛亥革命时的国内形势截然不同,那时代满清虽然千疮百孔日薄西山,但「 ”气数”还未尽,曾国藩不造反不称帝是明智之举,不仅保住了自己的一生平安,更重要的是没使国家陷入长期的更大动乱之中,从而加剧分裂的危险。 【作者简介】赵心放,笔名赵式,重庆市南岸区作家协会会员,《阅读悦读之写乎》签约作家。 推荐: 赵云的能力不如关张,功业不如黄忠,为何成了忠臣良将的标杆? 曾国藩的绰号「 ”曾剃头”是怎么来的? 天京之战中湘军久攻不下,死伤惨重,李鸿章为何抗旨不驰援? 小编提示: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敬请转发和评论。相关参考
曾国藩(1811年-1872年),我国近代史上最有影响的人物之一,他从湖南双峰一个偏僻的小山村以一个书生进京赶考,在28岁时即进士及第,自此,他一步一步地踏上仕途之路,并成为军机大臣穆彰阿的得意门生。
满清王朝谁推翻的?袁世凯”窃国“指的是洪宪称帝,以及当大总统期间为准备称帝而破坏共和之举。袁世凯在1912年当总统是合理合法的。满清从程序上讲不是被革命推翻的,而是逊位诏书,主动退位。主动终结清王朝,
满清王朝谁推翻的?袁世凯”窃国“指的是洪宪称帝,以及当大总统期间为准备称帝而破坏共和之举。袁世凯在1912年当总统是合理合法的。满清从程序上讲不是被革命推翻的,而是逊位诏书,主动退位。主动终结清王朝,
曾国藩曾国藩真的称帝,当时就不会组织团练去灭太平天国了。所谓称帝或者划江而治,跟太平天国又有多少区别呢?就算曾国藩真的有意称帝,他也面临着几个特别严重的威胁。当时的地缘政治态势清朝自康雍乾打败准噶尔汗
历史上曾国藩对于自己称帝是拒绝的,但是曾国藩一生对晚清做出的贡献不可磨灭,他的湘军在攻占天京后,已经有称帝的实力,为何他不选择一个为自己正名的机会呢!如果曾国藩称帝,那么我们可以考虑这一方面的原因,也...
历史上曾国藩对于自己称帝是拒绝的,但是曾国藩一生对晚清做出的贡献不可磨灭,他的湘军在攻占天京后,已经有称帝的实力,为何他不选择一个为自己正名的机会呢!如果曾国藩称帝,那么我们可以考虑这一方面的原因,也...
太平天国运动掀起中国农民运动的高潮,伴随着太平天国产生的还有曾国藩的湘军。曾国藩的湘军在镇压太平军,维护清王朝的统治之中不断发展壮大,成为清王朝最具实力的军事力量。而此时清政府的八旗军战斗力早已薄弱不
民国六年(1917年),中国发生两起复清事件,一北一南。在北京,满清遗老张勋率领辫子军闯入故宫,扶持溥仪复辟;在四川,寺庙僧人察都组织僧众信徒作乱,自行登基称帝。这两场复清闹剧,均以失败告终。中国的帝
民国六年(1917年),中国发生两起复清事件,一北一南。在北京,满清遗老张勋率领辫子军闯入故宫,扶持溥仪复辟;在四川,寺庙僧人察都组织僧众信徒作乱,自行登基称帝。这两场复清闹剧,均以失败告终。中国的帝
历史上曾国藩对于自己称帝是拒绝的,但是曾国藩一生对晚清做出的贡献不可磨灭,他的湘军在攻占天京后,已经有称帝的实力,为何他不选择一个为自己正名的机会呢!如果曾国藩称帝,那么我们可以考虑这一方面的原因,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