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伯温对朱元璋说,汪广洋不适合当丞相,朱元璋不听,结果如何

Posted 丞相

篇首语:笛里谁知壮士心,沙头空照征人骨。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刘伯温对朱元璋说,汪广洋不适合当丞相,朱元璋不听,结果如何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刘伯温对朱元璋说,汪广洋不适合当丞相,朱元璋不听,结果如何

丞相一职在明朝之前和明朝初期都存在着,到了朱元璋把胡惟庸除掉之后,丞相一职也就彻底的消失在了历史上,因此关于丞相的很多故事也就止步于此了,不过明朝的皇帝不是每一个都像朱元璋那么能干,他后边的那些皇帝感觉一个人干很多的工作太累,所以就组建了内阁,其中的阁员们一起干着丞相的工作,不过在内阁中有一个内阁首辅的职位,后来这个首辅基本上就成为了明朝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人。 朱元璋开国的时候,是有一个人担任丞相的,而且这个人也确实有着当丞相的料子,他就是李善长。李善长在朱元璋刚打天下的时候就跟随着他了,而且还经常的劝朱元璋要想成功取得天下应该以仁爱对待世人。所以李善长当丞相没有问题,问题就出现在李善长也是一个普通人,也有生病年纪大的时候,总得有人能够接替他的位置才行。 在朱元璋的心中,有一个他一直敬佩而又疏远的人,这个人的名字叫做刘伯温,朱元璋喊刘伯温为老先生,有时候碰到事情了也会去找刘伯温商量,当然这些都是前期,比如在鄱阳湖和陈友谅大战的时候,正是刘伯温帮助朱元璋稳定了军心并且出谋划策,帮助朱元璋打败了陈友谅这个大敌。 刘伯温非常的有才能,这一点从后世关于他的传说故事就能够体现。也正是由于刘伯温实在是太有才能了,所以朱元璋当上皇帝之后疏远刘伯温,换句话说朱元璋是怕刘伯温的,因为刘伯温比他聪明,还掌握着一门强大的学问,厚黑学。 这些都是朱元璋需要防备的,所以有一天朱元璋就去找刘伯温试探他。因为当时李善长突然病了,中书省没有人管事了,朱元璋打算找一个人来代替李善长。朱元璋和刘伯温下面的对话非常的有意思,笔者用一问一答的方式写出来。 朱元璋:老先生,近来李善长病了,朕想找个人代替他,你觉得谁最合适啊? 刘伯温:我觉得这个人陛下心中已经有了人选,您说说看。 朱元璋:我觉得杨宪这个人不错啊,他日常和你的关系也是非常好,这个人还是很有才能的。 刘伯温:杨宪啊,他虽然是我的朋友,但是他这个人只有丞相的才能,没有丞相的度量。 朱元璋:杨宪不行的话,老先生你看汪广洋怎么样?我觉得他也挺合适的。 刘伯温:汪广洋还不如杨宪呢,陛下最好别让他当丞相。 朱元璋:那胡惟庸可以吗? 刘伯温:一头小牛罢了,拉不起大车。 朱元璋:看来朕的丞相非老先生莫属了。 最终朱元璋选了谁当丞相呢?杨宪担任右丞相,汪广洋担任左丞相。朱元璋根本就没听刘伯温的话。杨宪当上丞相之后,十分的专权,甚至于有的时候手都伸向了皇权,这不是任何一个皇帝能够接受的,而汪广洋是怎么做的呢?对于杨宪的这些做法根本充耳不闻,就当做没有看见一样。 尽管如此,杨宪还是觉得汪广洋和他不是一起的,决定把汪广洋给排挤出去,于是杨宪私下里找到御史弹劾汪广洋,弹劾的罪名说大不大,但说小也不小。因为御史弹劾汪广洋不孝顺自己的母亲,朱元璋得知以后,对汪广洋大骂了一顿,就把他被放逐回老家去了。 如果仅仅这样,就太小看杨宪了,正所谓不作不死,杨宪又再次弹劾汪广洋,把汪广洋弄到了当时很贫瘠的海南。由于后来杨宪慢慢的不受朱元璋的待见,所以朱元璋把杨宪给杀了。汪广洋又被朱元璋给召了回来,还封他为忠勤伯,俸禄比刘伯温的还要多。 汪广洋回来了,李善长却辞职不干了。因为李善长已经发现了一点苗头,朱元璋准备收拾他们这些老臣了,所以李善长果断的离开了朝堂那个是非之地,只想着回家过一个晚年。很可惜的是他终究还是没有放开手中的权力,这也导致了他最后的结局。 在李善长收了胡惟庸的一笔金子之后,李善长动用自己的关系推举了胡惟庸担任左丞相。而汪广洋担任了右丞相一职,朱元璋本来想让汪广洋和胡惟庸两个人相互制衡,但是汪广洋这个人确实如刘伯温说的那样,他不适合当丞相。汪广洋在这段时间里面根本就没有发挥出什么作用。 随着时间的推移,朱元璋也慢慢的怀疑汪广洋的能力,于是就把汪广洋给贬为了广东行省的参政,尽管如此,朱元璋的心中还是觉得汪广洋以前跟随他的时候不容易,就把他又给召了回来担任左御史大夫。那个时候交通可不发达,一来一回的汪广洋也是被折腾的够呛。 汪广洋回来之后当御史大夫没有多久,又被朱元璋提拔为了右丞相,不过汪广洋可能也心灰意冷了,每天饮酒消愁。在朝中虽然和胡惟庸都是丞相,但是汪广洋也只是保住自己的右丞相位子罢了,对汪广洋的这种做法,朱元璋也多次警告过他,却没有丝毫的作用。 后来有人告发说汪广洋知道胡惟庸害刘伯温一事,朱元璋十分的愤怒,不仅把汪广洋给贬了,最终还把他给赐死了。纵观汪广洋的一生,从陕西参政到左丞相,被贬,担任右丞相,被贬为广东参政,成为御史大夫,再到右丞相,被贬直到处死,就如同过山车一般。 不过当年朱元璋和刘伯温对话中的三个人,最后都被处死了。不得不让人怀疑朱元璋的眼光。 想当初刘伯温不让汪广洋当丞相,而朱元璋不听他的,最终还几次让汪广洋当丞相,这里面最冤的还当属刘伯温,因为他的话得罪了三个人,第一个是杨宪、第二个是汪广洋、第三个就是胡惟庸。再加上刘伯温当初还得罪过李善长,想想最后刘伯温被胡惟庸带人害死,不得不同情一下刘伯温的遭遇。 参考资料:《明史·汪广洋传》《明史·刘伯温传》等。

相关参考

朱元璋宴请功臣,刘伯温看到菜以后为何说自己死定了

很多人都不了解刘伯温,接下来跟着小编一起欣赏。刘伯温也是自知之明的人,觉得朱元璋对他如此好,肯定是要下黑手。在古代社会,一个人只要当上皇帝就会屠杀功臣,就是怕功臣胜过自己,把自己打下。当朱元璋对他好时

朱元璋要杀外甥,马皇后为何穿一身补丁衣服

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马皇后的文章,欢迎阅读哦~朱元璋在位期间有过四位丞相,即徐达、汪广洋、李善长、胡惟庸,但这四人都没有一个好的结局,徐达与朱元璋从小一块长大,后又一起打天下,帮助朱元璋建立明

朱元璋想增加人口,刘伯温说了4个字,非常管用但难以启齿

朱元璋所处的时代,相对于秦朝末年,略有不同。秦朝虽然用暴政统治,但本质上文化有认同感,元朝末年统治者是蒙古人,和汉文化有较大的区别,所以中原百姓除了要忍受苛政意外,还要受种族压迫。当韩山童和刘福通在开

朱元璋命人挖刘伯温墓地,当看到一本书后,顿时羞愧不已

导读:明朝开国功臣刘伯温,不仅精通兵法,而且料事如神,辅佐明太祖朱元璋开创了大明王朝。在朱元璋的心目中,刘伯温不是一般人能比,多次称他为“吾之子房也”,对他非常的器重。在民间,刘伯温与诸葛亮齐名,故有

朱元璋为何屡抢刘伯温兵书?

  明洪武八年(1375年),告老还乡的大明军师、诚意伯刘伯温病危,临终前对守候在身边的儿子刘琏、刘仲景说:“我死后担心会给家里留下祸害,我写的兵书《百战奇谋》乃我一生心血,可惜没有找到传人……本想把

马皇后智救刘伯温

  朱元璋经过多年打拼,顺利当上了明朝开国皇帝。为了进一步巩固政权,他对辅助自己打拼江山的有功之臣常常乱加怀疑,甚至给予压制和打击。刘伯温为建立明朝,南征北战,立下了功勋,成为开国元老,但由于宰相李善

朱元璋请大臣吃饭,上了四菜一汤,刘伯温看后吓得脸色苍白

明太祖朱元璋以一介布衣开创了大明王朝,从一个放牛娃到让天下人敬仰的万乘之尊,不得不说的是,除了朱元璋的统帅智谋外,重要的是下属们的勇猛拼杀,不畏死,不怕死的精神,因此,当朱元璋建立大明朝后,就对每个将

刘伯温辞官回家,临走前留下2句话,朱元璋没有听从,结果很尴尬

刘伯温是明朝历史上的传奇人物。后人眼中他仿佛是个具有超能力的"神人",堪与三国时的诸葛亮齐名。其实客观地说,刘伯温才干固然卓尔不群,与诸葛亮还是不可相提并论的。诸葛亮是蜀国的二把手,担任军师将军、丞相

刘伯温眼光有多犀利

刘基,字伯温,堪称百年不遇的奇才,天文地理无所不知,兵法谋略了然于胸,与三国蜀汉丞相诸葛亮齐名。在识人用人方面,他有着极为犀利的眼光,这一点连明太祖朱元璋都自愧不如。刘伯温一眼就看透胡惟庸的为人,死前

刘伯温给胡惟庸算命,只说了1句话,就准确算出他的最终结局

胡惟庸,是明朝开国功臣中比较特殊的一位,由于他的原因,朱元璋废除了丞相制度,从此明朝就再也没有丞相。胡惟庸出生于元末濠州定远,而朱元璋是濠州钟离人,两人算是半个老乡,关系相当亲近。公元1355年,胡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