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一生中最离不开的荀彧死得其所了吗

Posted 圣人

篇首语:提兵百万西湖上,立马吴山第一峰!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曹操一生中最离不开的荀彧死得其所了吗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曹操一生中最离不开的荀彧死得其所了吗

三代以降,政权更迭不计其数,亡国之后,我们总会看到遗民们,或捶胸顿足判若楚囚,或沉湎于书忘事逃去,或一碗药汤呜呼以去,或手提三尺剑、抗争失落后为这迭变殉葬。顾亭林说‘有亡国,有亡天下’,亡国是政权的失落,亡天下是道德的失落。无数志士在动乱之间作了对政权的致敬,也有无数志士为了仁人之心,为那失落的道德作了最后的殉礼。 汉末之世,群雄并起,荀彧先历袁绍,后奔曹操,二十余年经营,终建不世之勋,「 ”固一世之雄也”。然而昔日肝胆终变节,‘若天命在孤,孤愿为周文王’,文王不武,武帝不文,曹操绝不称帝,但身后继任者必须受之,为继任者造势的最后一步,便是加九锡进爵称王。讵料「 ”吾之子房”垂老窝里反,也就不免受其忌惮,一旨召命,荀彧调离中枢,从此尘埃风情,落尽世中。 荀彧之死,世人道是曹操空盒之警给以最后一击,岂不唏嘘?! 然而其死之为,却在身后引起无数争议。裴松之说: 「世之论者,多讥彧协规魏氏,以倾汉祚;君臣易位,实彧之由。虽晚节立异,无救运移;功既违义,识亦疚焉」(大意:世人大多讥讽荀彧辅佐曹操推倒汉廷,改朝换代实际上都是荀彧造的孽,晚节虽保,但是于时局无以不久。尴尬!) 这种认为荀彧之晚节难保的论断,千百年以后还有不少,更无论魏晋了。 陈寿就在《三国志》中说: 「荀彧清秀通雅,有王佐之风,然机鉴先识,未能充其志也」 这种立论,就是那个时代最直接的代表。 去三国时代千余年的明末清初时代,王夫之在「读通鉴论」的卷九中说: 「荀彧拒董昭九锡之议,为曹操所恨,饮药而卒,司马温公许之以忠,过矣。乃论者讥其为操谋篡,而以正论自诡,又岂持平之论哉?彧之智,算无遗策,而其知操也,尤习之以熟而深悉之。违其加九锡之议,必为操所不容矣,姑托于正论以自解,冒虚名,蹈实祸,智者不为,愚者亦不为也,而彧何若是?夫九锡之议兴,而刘氏之宗社已沦。当斯之时,苟非良心之牯亡已尽者,未有不恻然者也?彧亦天良之未泯,发之不禁耳,故虽知死亡之在眉睫,而不能自已。于此亦可以征人性之善,虽牯亡而不丧…」 大体意思是,王夫之认为荀彧一生算无遗策,以他的智慧,怎会不知曹操志不在小?荀彧既助曹为虐,但却在称王一事上始终不让一二,这种前后矛盾的做法,蠢人智者都不会去做,荀彧为何如此?他以为这是荀彧的良心发现,故而有以死明气节,虽死,也无憾了。 卷十三5,他又说: 「忠臣志士善保其忠贞者,尤不可以无识;苟无其识,则易动而不谋其终…而转念之图,惟昏于初念;其为智也,不能决两端于饿倾,迎刃以解,而姑为尝试,且自谓他日有可变计,乃不知其终不能也。」 翻译成白话就是,荀彧在保其自身忠贞一事上‘无识’,这种无识,导致了他幼稚地以为凭借一己之力在将来功成之时能有以作用。继而他举了个例子来比对了荀彧之失智,说的是西晋官员高瞻在西晋大乱后投降平定辽东的慕容廆,慕容氏对他说: 「孤欲与卿共清世难,翼戴王室」 然而高瞻却漠然应之,忧忧而死,终不为屈。王夫之评价道: 「高瞻之智,决于俄顷,粲然若黑白之不相淆…死于不屈之前,而不死于自拔未繇,力穷志沮之日。呜呼,可不谓贤哉!」 他虽然不否定荀彧之贤达多智,却对于荀彧之死节,则多有不以为然了。至少在明智与否上,王夫之认为荀彧死的没有高欢那样坦荡。 然而荀令君之死,在另外一些人看来,却绝非如陈王二公所论那样不足以师法。裴松之在《三国志》荀彧传末评论陈寿的论断,说他是「诚未得其远大者也」,他说道: 「彧岂不知魏武之志气,非衰汉之贞臣哉?良以余王道既微…不有拨乱之资…则汉室之亡忽诸黔首之类殄矣,夫欲翼赞时英,一匡屯运,非斯人之与而谁与哉?是故经纶急病…刘宗延而纪之祚,岂非荀生之本图,仁恕之远致乎?」 他和王夫之一样,认为以荀彧之智早就能看出曹操的不臣之心,然而其之所以委身曹氏,实际上是为了「经纶急病」以延汉祚。功业既成后,对于他的饮药自尽,他接着说: 「及其霸业既隆,翦汉迹著,然后亡身殉节,以申素情,全大正于当年,布诚心于百代,可谓任重道远,志行义立。」 他认为荀彧以死明志殉礼汉廷,是为了全大正、布诚心,其义不限在当世,更多的则是昭示后来。 去荀彧之世八百余年的苏东坡在「东坡志林」中写: 「荀文若,圣人之徒也…以仁义救天下,天下既平,神器自至,将不得已而受之,不至不取也,此文王之道,文若之心也。及操谋九锡,则文若死之,故吾尝以文若为圣人之徒者,以其才似张子房而道似伯夷也」 苏轼认为荀彧为圣人之徒,其生之救黎民于水火之中、开平天下之心有如张良,而死节殉道之为则有如那‘义不食周粟’而饿死在首阳山的伯夷叔齐,岂不大哉也夫! 汪篯说:‘评价一个历史人物,主要是看他在历史上起了怎样的作用,是推进社会的发展,还是阻碍社会的发展。’荀彧之生,从史书记载看来,协助结束北方纷乱、镇压叛乱、打击豪强等事上,荀彧几乎是无役不与的,虽然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荀彧之贡献对于黎民百姓来说,还是有所夸张了,但至少至少,在剪灭割据、还天下以泰平上,他之所为差强人意、厥功亦伟。至于他殉节而亡,诚如裴松之所言,他是「以申素情」,苏东坡所言,他是「道似伯夷」的「圣人之徒」;我们千百年后观摩他们古人看古人的介评,不能不说,相对于陈王二氏的「机鉴先识,未能充其志」「易动而不谋其终」等言,裴苏二公的承平之论,毕竟要更胜一筹了。 作者:陈寅硕 版权声明:本文由「鱼羊秘史」原创制作,并享有版权。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欢迎转发朋友圈。

相关参考

拥有“王佐之才”的荀彧,为何知名度却不如诸葛亮和周瑜?

拥有“王佐之才”的荀彧,为何知名度却不如诸葛亮和周瑜?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王佐之才这个称号可绝对不是谁都配享用的,最侧重的就是超卓非凡的治国能力和辅佐君王砥定大业的不世才能。从出自董仲

曹操称雄离不开这五大谋士

三国时期,三位大将各据一方,的地域最为广泛,他之所以能够拥有如此广阔的领域,最重要的是身边的谋士较多。那么曹操身边的五大谋士是谁呢?曹操的五大谋士:荀彧、荀攸、贾诩、程昱、郭嘉。荀彧——体大思精,总统

荀彧在衣带诏事件中维护了刘备,可惜曹操没察觉

荀彧是曹操的部下,更是大汉少有的忠良。他一生辛劳辅佐曹操,就是为了曹操能有一天统一全国,恢复大汉的荣耀。可是后来却发现,以前那个处处为了大汉考虑的曹孟德,已经在权势、利益上越走越远,早已忘记了自己的本

曹操如此惜才爱才,为何要赐死首席谋臣荀彧

三国枭雄曹操,虽然被《三国演义》说成篡汉的奸臣,却丝毫不影响曹操在历史上的地位。客观来说,曹操综合能力很强,能文能武,且满腹韬略。最重要的是,曹操能真正做到任人唯贤,一生非常爱才惜才,账下也聚集了很多

史上唯一一个被诛十族的方孝孺,真的死得其所了吗

其实关于方孝孺之死,相信很多人多少都一点,毕竟给了他死刑的是明朝比较有争议的皇帝朱棣,而且方孝孺还是传说中的,历史上唯一一个被诛十族的人,听说他死之前大义凛然,完全不畏惧,所以也有很多人钦佩他的气节。

为何说"只为王不称帝"是曹操一生中最奸诈之举

为何说"只为王不称帝"是曹操一生中最奸诈之举  以下文字资料是由(本站网www.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导读:曹操一生未称帝

曹操派人送來一空盒,荀彧看完立馬服毒自盡,換來子孫200年富貴

曹操一生最刻骨之事,莫過於陳宮、張邈的背叛。當年他一無所有時,是陳宮說服鮑信,讓他做了兗州牧。張邈更是他的至交,當年曹操追殺董卓。十萬諸侯大軍無人響應,唯有張邈派衛茲出兵相助。汴水一戰,徐榮大破曹操部

曹操竟然好男色 揭曹操一生中最宠爱的男人

说起曹操其人,人们想到他的除了他的丰功伟绩之外还有其非一般的喜欢人妻,蔡文姬是谁知道吧,东汉著名的琴家,曹操非常喜欢她。而曹操的行为用现在的话来说曹操就是一个人妻控,但是,还有一点你一定想不到曹操除了

奸雄曹操一生中最痛恨的人是谁

开建安文学,文才泱泱的曹操,在想骂自己最为痛恨的人时,却创不出恰当的词语,只好借助古人韩生之语,讥骂为沐猴而冠带,知小而谋疆。曹操定认为用此句是最恰当不过,也确实如此,才可形容心中首恶--何进了。生于

曹操一生中最敬畏的人是谁

熟读汉末三国史,我们不难得知,当时的大多数诸侯,都不是草包,抛开刘备、孙权这样,能够割据一方,并笑到最后的三国名人不谈。就连在世人心目中,立意自守,无四方之志的刘表,也曾单枪匹马平定荆州;就连在世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