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简史(30)晋元帝司马睿——衣冠南渡,保存汉民族血统
Posted 司马
篇首语: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皇帝简史(30)晋元帝司马睿——衣冠南渡,保存汉民族血统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皇帝简史(30)晋元帝司马睿——衣冠南渡,保存汉民族血统
姓名:司马睿; 生卒时间:276年——323年,享年47岁; 在位时间:5年,属开国皇帝 出身:司马懿的第四代子孙,曾孙,后封为琅琊王 如何上位:在琅琊王家和江东大族的拥立下登基为帝 如何死的:病死 帝号含义:晋元帝,中宗,元是开始的意思,有开国、开基建业的意思,而中宗的中字,则有中兴的意思。 年号含义:太兴,重新开始兴家立业 主要辅助大臣:王导、王敦(基本都是王家人,据说最高峰时,朝廷有四份之三是王家人。王与马共天下的说法,流传至今) 生平: 司马睿是属于司马家的旁支,他的祖父是司马懿的庶子,所以无论是在司马师、司马炎、司马衷等人执政期间,他们家都没什么权力,基本不在中枢,隔皇位更加有十万八千里。所以,司马睿虽然在八王之乱期间正值年轻时期,却在这个差不多十年的风云变幻、政治动荡、建功立业的乱世中没有什么表现。虽然名为琅琊王,却不在八王争霸之列。 司马睿能够当上皇帝,也是历史罕见的一件事情,他竟然是在动乱时期,和平上位的。就像现代美国的总统选举一样,通过获得多数富豪和大家族话事人的支持后,就登上了皇位,成为一国之君。当然,按照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政治模式,这种方式上位的人,自然就无法有效的掌握权力。上台后只能受制于人,只能和支持者一起分享权力。一不小心,自己就成了傀儡,与有法律划分权力和保障安全的现代美国总统,又有非常大的差别。这就是历史的巧合,也是历史的可爱之处。 其实从司马睿整个琅琊王生涯和晋元帝的生涯来看,他都不是一个聪明的人,既不太懂政治,也不太懂权力的逻辑,更加不懂军事。本质上是一个比较柔弱、甚至说是比较孱弱的人。所以连八王之乱都没有份。也不能说完全没有份,他是参与了司马越第一次进攻洛阳的行动的,只不过这次司马越战败,他还被俘虏,后来逃脱后就回到封国琅琊,从此就再也不敢参与这些危险的事情。也偏偏就这种想法,让他成就了大业,登上人生的高峰。 276年,司马睿出生在洛阳,这一年司马炎,也就是他的叔叔,刚刚篡到曹家的皇位11年,司马家正处于巅峰时期。司马家的子弟们也从贵族晋升为皇族。 283年,司马睿的父亲司马觐因为皇族身份,得益于司马炎大封宗室子弟的政策,司马觐被封为琅琊王,封地就在琅琊郡。这个地方是比较富裕的地区,出了很多大家族。但也同样存在一个问题,那就是在哪里会面对强大的当地大家族的势力,可能没法为所欲为,想干什么就什么。所以,虽然他们家分封在富裕地区,也没有发展出什么军事实力。所以,在八王之乱的时候,司马睿都是打酱油为主,并没有过多的参与战争和夺权的事情中去。正所谓福祸相依,也正是因为他没有参与八王之乱的乱局,才得以保全自身,才得以移镇建业,光明正大的经营江南。才有了后来称帝的基础和机遇。 290年其父司马觐去世,司马睿14岁继承琅琊王的王位。同年,司马炎去世,据说有点白痴的司马衷登上大宝,继承东晋的皇位。第二年各方势力开争权。 304年,八王之乱最乱的时候,司马睿跟随司马越参加了讨伐司马颖的战争,在半路被打败,还被抓,后来趁着暴雨逃脱。在洛阳偷偷接到家人就返回了封地琅琊郡。 305年,司马越再次发兵攻打司马颖,这次司马睿被要求留守后方,镇守基地。 307年,司马越借助胡族军队,顺利打败司马颖,入主长安。司马睿作为胜利一方的成员,自然也得到了好处,那就封为镇东大将军,都督扬江湘交广五州军政。司马睿与王导在这一年正式过江到建业就职。这个时候的司马睿,完全没有长期呆在江东的计划,他的老婆孩子都还留在琅琊郡。 自从司马睿进驻建业后,因为北方动乱加剧,胡族越来越强大,西晋政权越来越无力抵抗。所以就导致越来越多的大家族、官僚、士人等开始往比较安全的江南移民。这次所谓的「 ”衣冠南渡”,移民高达数百万人以上,持续了近两百年时间。这是中原民族第一次的大规模移民避难。 从307年到317年间,司马睿在王导等人的主导下,开始经营江东,他们最主要的事情就是要稳固地位,让江东大族支持他们。军事并不是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如何获取民心,特别是那些大族的想法才是最重要的。在当时的情况下,最直接的办法就是共享荣华富贵,给当地的大族子弟封官许爵。包括王家,也在这个过程的不断将家族势力转移到江东这个未开发的庞大土地上来。所有大家族最重要的两件事情,霸占开发土地和霸占官位,王家作为建业政权的规划者和主导者,自然获得了最大的利益。 司马睿因为自身能力不过硬,有能力司马家的子弟也多在八王之乱中消耗了,剩下的都是一些虾兵蟹将,所以,司马睿只能将权力分享给各大家族,特别是最倚重的王家。这也造成了司马睿陷入傀儡的境地之中,权力再次被王家和其他大家族掌握。王与马共天下,就是说王家和司马家共同拥有天下,可见王家的势力。 316年,刘渊的养子刘曜包围长安,北方西晋最后名义上的皇帝晋愍帝投降,西晋无以为继,只有宣告灭亡,其实在司马炽死后,西晋实际上都已经灭亡了。 317年,司马睿在建业自称晋王,改元建武,正式开始筹备晋国的中央政府,但因为司马睿的皇族身份是旁支,并不是占有大义,而且江东各方势力的态度还不明朗,司马睿和王导的底气不足。而且那个所谓的皇帝晋愍帝还在人世,道义上不能称帝。 所以一直等到318年,晋愍帝的死讯传到江东,在南北两地的一些官员的劝进下,司马睿才最终称帝。 其实就算是司马睿登上帝位,延续了东晋名义上的国祚也没有什么作用,不是靠自己能力得到的东西始终是虚幻的。司马睿从上位之初,就是王家的一枚棋子。王家的那些聪明人,包括王衍、王导、王敦等人利用司马睿的皇族身份控制江南而已。 东晋建立后,封王导为丞相,并称其为仲父;王敦则控制江东兵马大权,驻扎在武昌要地。王家在江南的势力庞大,朝廷四分之三的官员都是他们家的。因为司马睿对这种傀儡地位不满意,王敦还派兵攻打司马睿,杀死他身边的宦官和大臣,甚至可以在武昌遥控司马睿的朝廷。任何一个时代的权臣,都是一样的。 323年,司马睿在无法掌握权力的郁闷之中长眠,47岁,对从东汉以来的皇帝来说,算是比较高寿的了。 司马睿育有六个儿子,一个女儿,长子司马绍继位,是为晋明帝。但好像皇帝的短命诅咒又开始起作用,司马绍在位仅三年,年仅27岁即去世。皇帝早死,要不就是少帝继位,太后和外戚干政,要不就是传位给弟弟或其他成年人,但同样会面临权力斗争,一样导致动乱,皇朝的根据一样不稳。 司马绍之后,传位给年仅四岁的司马衍,由其母亲也是司马绍的皇后,后来的太后庾文君临朝听政,这样的局面又会发生怎样的权斗,借着看下一个年仅21岁就病死的短命皇帝司马衍那一朝的故事。 主要施政政策及对王朝的影响: 建立东晋,延续了晋朝司马家的国祚: 东晋从司马炎篡位建立以来,历经三世就遭遇内部家族子弟剧烈的权力斗争,经过上十年的八王之乱后,到司马炽第三个皇帝时,中央朝廷已经形成虚设,只是一个名义而已,并没有任何是实权和管理能力。 311年永嘉之乱,洛阳被攻陷后,东晋已经是算是灭亡,虽然晋怀帝司马炽在313年才被杀,但已无西晋。后来还有人拥立过一个叫司马邺的皇帝,但仅存在3年,其实也已经没有什么实际意义。 只有司马睿在317年,和王家一起在建邺建立的朝廷,才算是一个完整的政府,才能算是继承了晋朝的国祚,延续了司马家统治。虽然只有统治半壁江山,而且还是边陲之地,但总算是有了朝廷的体面和架子。 司马睿的这次重新建国,让司马家的统治有延续了100年,直到420年后才真正覆灭。而这一百年,是中国历史上非常重要的时刻,无论是文化、政治、军事、技术等方面,后世都要受这段时间非常大的影响。从历史上影响深远的文化等方面的名人可以看出东晋在各方面对后世的影响,如谢灵运、陶渊明、王羲之、顾恺之等;佛教、道教蓬勃发展,成为影响中国几千年的宗教;其他的无论是农业技术、冶炼技术等,都取得了极大的发展。 而且通过吸引北方移民、大家族的管理方式、和较为稳定局势,江南地区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中国的经济和粮食中心开始转向江南地区,而且在以后的所有帝国体制中,中国政治、军事中心和经济、农业中心是一江分隔的。政治中心、军事中心在北方,经济中心、农业中心在南方,所有大部分统一战争都是从北往南统一。凭借北方的军事实力,控制南方的经济和粮食,然后才有实力统一全国,包括岭南、四川、西北、东北、西藏、草原等地方才有实力去统一和控制。 对历史的影响: 稳定江东局势,为北方汉族躲避战乱,移居江南打下基础: 经过八王之乱、然后是胡族大规模入侵,刘渊等建立国家政权,相互攻伐,中原大地已经一片烽烟,无论是平民还是世家大族,安全、财富、生存繁衍都受到了极大的威胁。因为司马睿在江南建立了一个政权,是北方统治阶层的代表和世家大族的代表在江南建立的有秩序的政权。表明江南是可以容纳北方人的政治体制和政权,不是纯粹的南方人的政权。如果是纯粹的南方人的政权,当地人就未必能容纳大规模的北方移民,这种南北矛盾下,必然会起极大的冲突。严格来说,当时的中原人和江南地区的人并不是一个民族的人,南北之间远远没有融合,南人和北人是一直到明清之后才逐渐消融的民族分界线。 而且司马睿的这个政权,是靠他的封地的几个大家族的支持下,包括人力、财力的支持,才马马虎虎建立起来的政权。琅琊郡的王氏、庾氏、诸葛氏以及后来获得极大发展的恒家、谢家等已经将家族重心移到江南,为北方所有的大家族、文人士子、官僚等起到了极大的榜样效应。从而开启了中原第一次的大规模移民。史称第一次「 ”衣冠南渡”。仅看到这个衣冠两个字就知道,中原人和江南人连穿衣服都不一样,北方人那种宽袍大袖的衣服,开始在江南地区流行,并逐渐被采用为南人的日常服饰。 江南在经过孙权政权的大规模开发后,再次迎来了第二次开发高潮。凭借这些大家族的掌握的人力、财力和技术,开始了以大家族主导的大开发事业。江南广阔的澡泽、丘陵、山区才有了足够的力量进行开发。为江南从隋唐开始成为中国的经济和农业中心打下了基础。也为北方被五胡乱华、灾难沉重的汉民提供了一个方向和生路。 琅琊几大家族,联合司司马睿在江南建立的这个政权,除了继承晋朝血统、稳定中原汉族的民心和成为民族发展的后方基地外,也预示着这是从东汉开始发展的世家大族的势力发展到了顶峰。他们的势力可以从容的在乱世中,不用经过战争,就能影响整个江南的本地势力,成功建立以他们为主宰的政权,扶持皇帝上位,统治整个江南。 这种能控制国家和皇帝的世家大族,也称为「 ”门阀士族”。后来还有些留在北方的家族,如范阳卢氏、博陵崔氏、弘农杨氏、河东裴氏等家族,则结合乱华的鲜卑等少数民族的力量和血统,发展出了被称为「 ”关陇军事集团”的门阀士族,直接影响隋唐的建立和发展,甚至可以说和隋唐的兴亡息息相关。 这些大家族的势力和传承能力有多大,根据《二十四史》中记载,琅琊王氏,兴旺于秦始皇统一六国的主要功臣王翦、王贲父子两人。从东汉至明清1700多年间,琅琊王氏共培养出了以王吉、王导、王元姬等人为代表的35个宰相、36个皇后和36个驸马和186位文人名仕,如王羲之父子等。在巅峰期,他们王家内部的战争就等同于国家战争,还打了好几回,可谓真正的千年家族。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这首脍炙人口的诗里面的王谢,就是东晋时期的王家和谢家。 可以说,虽然乱世,但那是有能力的人肆意飞扬、建功立业的年代。相关参考
晋元帝司马睿(276-323年),字景文,东晋的开国皇帝,318-323年在位。宣帝司马懿曾孙,琅邪武王司马伷之孙,琅邪恭王司马觐之子,晋武帝司马炎从子。司马睿于290年袭封琅邪王,曾经参与讨伐成都王
晋元帝司马睿(276年——323年),字景文,东晋的开国皇帝(318年——323年在位)。司马懿的曾孙,琅邪武王司马伷之孙,琅邪恭王司马觐之子,晋武帝司马炎从子。司马睿,公元276年(咸宁二年)生于洛阳,祖父琅琊王司马伷是司马懿...
晋元帝司马睿(276年——323年),字景文,东晋的开国皇帝(318年——323年在位)。司马懿的曾孙,琅邪武王司马伷之孙,琅邪恭王司马觐之子,晋武帝司马炎从子。司马睿,公元276年(咸宁二年)生于洛阳,祖父琅琊王司马伷是司马懿...
晋元帝司马睿字景文,是司马懿的曾孙,也是晋武帝司马炎的侄子,他是东晋的开国皇帝。在290年的时候司马睿袭封琅邪王,他曾经参与过讨伐成都王司马颖的战事,失败之后,司马睿就离开了洛阳,回到了封国。太熙元年也就...
晋元帝司马睿字景文,是司马懿的曾孙,也是晋武帝司马炎的侄子,他是东晋的开国皇帝。在290年的时候司马睿袭封琅邪王,他曾经参与过讨伐成都王司马颖的战事,失败之后,司马睿就离开了洛阳,回到了封国。太熙元年也就...
晋元帝司马睿字景文,是司马懿的曾孙,也是晋武帝司马炎的侄子,他是东晋的开国皇帝。在290年的时候司马睿袭封琅邪王,他曾经参与过讨伐成都王司马颖的战事,失败之后,司马睿就离开了洛阳,回到了封国。太熙元年也就...
晋元帝司马睿字景文,是司马懿的曾孙,也是晋武帝司马炎的侄子,他是东晋的开国皇帝。在290年的时候司马睿袭封琅邪王,他曾经参与过讨伐成都王司马颖的战事,失败之后,司马睿就离开了洛阳,回到了封国。太熙元年也就...
晋元帝司马睿(276年-323年),字景文,东晋的开国皇帝(318年-323年在位)。司马懿的曾孙,琅邪武王司马伷之孙,琅邪恭王司马觐之子,晋武帝司马炎从子。司马睿于290年袭封琅邪王,曾经参与讨伐成
晋元帝司马睿字景文,是司马懿的曾孙,也是晋武帝司马炎的侄子,他是东晋的开国皇帝。在290年的时候司马睿袭封琅邪王,他曾经参与过讨伐成都王司马颖的战事,失败之后,司马睿就离开了洛阳,回到了封国。太熙元年也就...
晋元帝司马睿字景文,是司马懿的曾孙,也是晋武帝司马炎的侄子,他是东晋的开国皇帝。在290年的时候司马睿袭封琅邪王,他曾经参与过讨伐成都王司马颖的战事,失败之后,司马睿就离开了洛阳,回到了封国。太熙元年也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