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国70年·时代记忆 父子俩记录百年开滦巨变
Posted 矿工
篇首语:成功无须解释,失败却有许多托辞。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家国70年·时代记忆 父子俩记录百年开滦巨变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家国70年·时代记忆 父子俩记录百年开滦巨变
记者手记: 奋斗者的面孔最生动 百年开滦纵贯三个世纪,几乎见证涵盖中国早期工业发展史、民族屈辱史与抗争史、工运与建党史、新中国建设发展史、工人阶级艰苦创业史以及改革与发展的全部历程。 无论是在建设新中国中的出力救急,还是在突发灾难时的不屈不挠、奋力拼搏;无论是改革开放中的探索实践,还是在新形势下转型发展中的励精图治,方艺和石宁近乎以父子接力的方式,用新闻人的视角,亲历并记录着百年开滦的时代历程,记录下一张张随着时代变迁而不断变换的奋斗者的生动面孔。 听着方艺和石宁父子俩的故事,翻阅着他们的摄影作品,我们重温时代变迁的每一个历史细节,见于生产,见于生活,更见于他们脸上洋溢的笑容和幸福。 方艺、石宁父子俩。 初夏的清晨,当阳光穿透玻璃窗时,91岁高龄的方艺(化名)老人已经坐在沙发上了。与往常一样,老人家习惯性地拿起平板电脑,开始上网浏览新闻。 作为《开滦矿工报》(今《开滦日报》)的一名老摄影人,方艺老人有着几十年的新闻工作经历,年逾九旬依然保持着职业敏感,每天坚持看新闻,关注着国家大事与身边变化。 特别是作为开滦人,方艺与儿子石宁两代人扎根开滦,相继用手中的相机,拍摄了开滦这家百年企业以及生活工作在开滦的家庭与普通个体在不同时代发生的不同故事,留下了百年开滦沧桑巨变的时代印记。 回忆 当年运煤要靠骡子拉 方艺老人坐在沙发上,旁边是一个不大的书橱,里面一摞旧报纸已经泛黄,是老人家如数家珍的「 ”难忘的记忆”。 「 ”1958年9月1日,党和国家领导人刘少奇委员长和周恩来总理来开滦唐家庄矿视察全国第一座水利化采煤矿井。我拍下了这组照片。”方艺老人庆幸如此珍贵的历史瞬间能在自己的镜头中定格,泛黄的黑白影像流淌着老人火红的青春岁月。 怀揣着火热的革命理想,方艺1949年7月在唐山市妇联参加工作后不久,就被安排到「 ”冀东建国学院”学习。1950年3月,他被分配到开滦矿区工会,4月被调到林西矿工会从事宣传工作。 「 ”当时,井下工作环境相当简陋。我记得刚参加工作头两年,井下工作的照明工具是手提式的镀灯,有四公斤左右,工人下井都是自带干粮,‘撅尾巴’喝井下的水。” 方艺说,当时的井下运输工具也相当落后,从工作面到井口,煤炭运输主要靠骡子拉,每头骡子一次拉动6节、每节0.44吨的煤罐车。「 ”在那个特殊的生产时期,井下设有供骡子休息的马号。在井下,我也坐过骡子拉的煤罐车。” 方艺到矿上工作的最初几年,林西矿作为一个拥有万名工人的煤矿,原煤日产两千多吨,每逢「 ”五一”「 ”十一”这样重要的献礼日,在有工人家属支援高产的情况下,也只能达到日产三千吨,但在当时已算是产量惊人了。 1956年5月1日,方艺调入《开滦矿工报》,当上了一名摄影记者,相机成了他最重要的「 ”劳动工具”。 「 ”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老式相机通常是用镁粉灯来补光,但仅限于井上使用。1956年我到《开滦矿工报》工作时,已有了一次性的闪光泡,后来有了闪光灯,但需要挎着电瓶。之后,又更换了170闪光灯,是特批了外汇才购买到的。” 方艺说,那时的设备与现在的设备完全没法比,但就是在那样的条件下,他拍下了刘少奇委员长和周恩来总理到井下视察的珍贵照片。忆起这些往事,方艺很是骄傲。 见证 百年开滦的时代变迁 和很多开滦人一样,方艺家的「 ”开二代”在矿区出生,也在矿区扎了根。方艺的儿子石宁在他的「 ”开滦世界”度过了无拘无束的童年时光。 石宁说,矿区是他儿时的全部世界,也是儿时的全部记忆。「 ”我小时候根本没有唐山市的概念,身边所有的一切都是开滦的。住的房子,上的学校,身边的铁路、医院、电影院……都是开滦的。” 直到1971年到开滦技校学习,石宁才第一次走出了自己眼里的「 ”小世界”,「 ”那时我才知道,开滦之外竟然还有水泥厂、瓷厂、钢厂等,当时真是无比惊讶!” 1983年,通过严格的考试和培训,石宁也成为《开滦矿工报》一名摄影记者。父亲方艺离休后,石宁继续用镜头记录着时代变革中的开滦在转型发展、技术创新方面的种种努力。 1999年12月8日,当「 ”开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十个黑体大字从飘落的红绸后面闪现时,石宁快速地按下相机快门,将这一重要时刻定格。开滦这家百年企业由此走上现代企业的新征程。 在方艺和石宁父子俩的镜头里,从落垛采煤、长臂采煤到综机采煤……中国的采煤方式经历了从原始到现代的嬗变,同时也展现着不断进取的开滦人开创中国煤矿综合机械化采煤先河所付出的艰辛和不懈努力。 2008年,「 ”立足煤、延伸煤、跳出煤”的转型发展战略落地生根,开滦这家百年企业开启了又一次深刻变革。结构调整和转型发展给开滦带来了崭新变化,2015年,开滦非煤产业收入在集团总收入中的占比达到90%。 感悟 开滦越发美丽生动 闲暇时光,石宁喜欢拿着他拍摄的照片和父亲拍摄的老照片对比。石宁镜头中的开滦越来越生动丰富。 目前,开滦集团已发展成煤炭生产、洗选加工、煤化工、现代物流、矿业工程服务、金融服务、文化旅游、装备制造、热电、建筑施工等多业并举的大型现代企业集团,发展触角也从国内延伸至国外。从新中国成立到2018年底,开滦共生产优质原煤16.7亿吨,精煤4.08亿吨,上缴利税476.65亿元,为国民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2018年,开滦原煤产量2791万吨,这样的数字与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初的原煤产量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 ”如今,井下一线生产条件发生了巨大变化。”石宁讲述了一个在开滦流传甚广的故事: 一个刚刚升井的开滦矿工,满身煤黑,不见底色。矿工升井后,去更衣室要穿过一条马路,不料被一位骑自行车的女孩撞上。女孩诚恳地要带矿工去医院,矿工却让女孩赶快回家。女孩回到家,跟父亲念叨起自己骑车撞了人的事儿,父亲不禁笑道:「 ”你撞到的是我啊……” 「 ”这种事儿现在绝对不会再发生了。”石宁说,「 ”现在井下矿工的生产条件和作业环境都有了很大改善,很多生产单位都配备有防爆电蒸箱、饮水机。工人在井下可以吃上热饭,喝上热水,升井也有专用通道,可以直达更衣室,洗澡、健身……” 这是石宁在退休前见证的现代化煤矿工人的幸福。 (文/燕都融媒体记者 闫漪 图/闫漪 刘丁)相关参考
王昭君于公元前52年出生,本名为王嫱,其家庭是个贫寒人家,父母健在,有两个兄长和兄嫂,甚是和睦,对其尤是疼爱,以大家闺秀抚养,越长大出落的越美丽,为乡里乡外人赞叹其美貌。公元前38年,当时汉元帝选美,于是...
王昭君于公元前52年出生,本名为王嫱,其家庭是个贫寒人家,父母健在,有两个兄长和兄嫂,甚是和睦,对其尤是疼爱,以大家闺秀抚养,越长大出落的越美丽,为乡里乡外人赞叹其美貌。公元前38年,当时汉元帝选美,于是...
建国70周年的风雨兼程,说不尽的坎坷沧桑,建国70周年的风云巨变,道不完的伟业辉煌,穿越血与火的历史烟云,您历经建设与改革的风雨洗礼,即将迎来了建国70周年生日,李大钊先生说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我
明朝究竟是怎样的存在?在很多人印象里,明朝是黑暗的,是太监专权,是锦衣卫的淫威,是家国巨变的耻辱,以及明朝那些皇帝个性鲜明行事奇怪的槽点。但是《大明风华》却贡献非常不一样的大明王朝以及老朱家父子的日常
要说在皇宫中给皇帝戴绿帽子的要属吕后为第一人了,所以这么看来给皇帝戴绿帽子也不是什么稀奇的事情,在当时的环境下敢于做出如此出格的事情亦可证明此女子的性格与一般人不同。今天我们就来讲讲关于带戴帽子的故事...
要说在皇宫中给皇帝戴绿帽子的要属吕后为第一人了,所以这么看来给皇帝戴绿帽子也不是什么稀奇的事情,在当时的环境下敢于做出如此出格的事情亦可证明此女子的性格与一般人不同。今天我们就来讲讲关于带戴帽子的故事...
鲁桓公与鲁庄公父子俩的悲哀:春秋时期,鲁国国君特别爱娶齐国公的女儿为夫人,而齐国的公主大多不是“省油的灯”,多不守“妇道”,爱给鲁国国君戴绿帽子。齐僖公的女儿文姜嫁给鲁桓公之后还与自己的哥哥(即后来的...
要说在皇宫中给皇帝戴绿帽子的要属吕后为第一人了,所以这么看来给皇帝戴绿帽子也不是什么稀奇的事情,在当时的环境下敢于做出如此出格的事情亦可证明此女子的性格与一般人不同。今天我们就来讲讲关于带戴帽子的故事
今天新中国已经走过70春秋的时候,人人都在回顾沧桑巨变。历史永远是我们最好的老师,不论对整个国家,还是对平凡个人。我们这个东方古国,不论这70年,还是从1840算起的180年,又或者上溯到老祖宗的20
在那个年代,如果要问一个人最想吃的是什么,他的回答一定是窝头经历了整整三年的大饥饿,人们的胃口,已经降低到了食草动物的水平。因为后来我听说,同一时期的印度人,宁肯挨饿也不吃玉米,说那是鸡饲料。我们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