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人崇拜的中国发明,影响了欧洲文官选拔制度的确立

Posted 制度

篇首语:在劳力上劳心,是一切发明之母。事事在劳力上劳心,变可得事物之真理。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西方人崇拜的中国发明,影响了欧洲文官选拔制度的确立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西方人崇拜的中国发明,影响了欧洲文官选拔制度的确立

在人类的历史长河当中,诞生了许多世界性文明,而中华文明以其独特性和延续性成为其中最为特殊的一个。辉煌的中华文明,为世界留下了许多遗产,比如「 ”帝国制度的样板”,再比如四大发明。不过四大发明是中华民族在科技领域所作出的贡献,而科技是一个快速发展、不断淘汰旧事物的过程,然而制度和思想不一样,它可能无法永葆生机,但它的内核带给人类的意义会一直存在。 易中天先生就在他的《两汉两罗马》一书当中写道:「 ”一个如此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的多民族国家……不靠血腥和暴力,却能长时间维持统一,或在四分五裂和外族入侵后重建家园,维系文明数千年不中断,这里面难道没有原因?这就是中华文明的意义。”在现代社会,人类社会成为一个整体,但与此同时民族、宗教信仰、经济等领域之间的矛盾非常尖锐,而中华文明早在数千年前就成功缔造的帝国模式,在如今虽然已经落后,成为封建制度,但制度里的精华与核心仍旧是解决这些问题的良药。 当然,中华文明的延续和统一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而本文接下来将从帝国制度的根基——科举制度入手,讲述科举制度的意义,以及它带给人们的思考。 科举制度是中国历史独有的人才遴选制度,它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根基,对于中国的政治、思想产生了重要影响,甚至给中华民族留下了深刻的烙印,比如中国人对于历史、考试的重视,就是科举制度影响民族性格最明显的代表。 对于中国的学子来说,高考是最重要的一场考试,每当一年一度的高考来临之际,与高考有关的话题都会登上热搜,成为社会焦点话题。对此许多人颇有微词,认为高考制度不重视素质教育,缺乏活力,是对学子思想的束缚,更有甚者对于科举制度也进行猛烈的抨击,认为它是封建糟粕。而这些批评者多会借用古人的评价,比如《儒林外史》对于科举制度辛辣的讽刺,再比如明朝著名的思想家顾炎武对科举制度抨击道:「 ”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材,有甚于咸阳之郊。所坑者,但四百六十余人也……此法不变,则人才日至于消耗,学术日至于荒陋,而五帝三王以来之天下,将不知其所终矣。”清初的关中大儒李,也指出八股取士是「 ”以学术杀天下后世”,其结果,比「 ”洪水猛兽”还要厉害得多。而到了近代,抨击科举制度的更是不胜枚举。 从这些人所处的时代背景来看,他们或是深受八股取士之害,或是面临亡国灭种之危,因此他们抨击科举制度其实是在抨击思想专制,倡导改革,但若是因此就觉得科举制度一无是处、是封建糟粕,应该摒弃就完全是在以偏概全。 科举制度当然不是完美的,唐朝时世家大族主导选拔,明朝时八股取士日益僵化,清朝时制度落后……这些都是历史上的事实,民国时期抨击科举,倡导民主与科学也是历史潮流,但时至今日,我们看待历史应当客观。中国作为一个幅员辽阔、民族众多,几经浩劫却传承了数千年的古老国家,科举制度在其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它为政府选拔了大量人才,同时在社会中形成重视文化、热爱读书的氛围,这一点恰恰是当今中国人最需要的。而且,即使民国废除了科举制,模仿西方的文官选拔制度,弊病仍在,正如钱穆先生所说:「 ”民国以来,政府用人便全无标准……考试制度之废弃,仅其一例。”因此,明清时期国家的问题,根本原因在于体质的腐朽和经济基础的滞后,而不在于科举制度。 有人说科举制度诞生于隋唐,但其实科举制度是一个逐渐系统化的制度,从汉代的察举制开始,国家便想通过制度选拔德才兼备的贤士,即使是最被人诟病的九品中正制,道德和才能仍旧是其中的重要因素,到唐朝时,科举制度逐渐完善,而宋朝时,科举制度已经走向辉煌,其中的「 ”糊名制”和「 ”誊卷制”直到现在仍旧被高考制度所借鉴。 纵观科举制度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到,人才选拔是它的核心。而且由于科举制度以儒家思想为考试内容,因此中华民族的思想是一脉相承的。「 ”中华文明历经劫难延续至今的核心,就在于儒家的大一统思想。”(《儒墨道法的救世之策》) 曾经西方人非常崇拜中国的科举制度,许多西方学者主张引进中国人才选拔制度,比如英国著名学者伯顿于1621年出版的《忧郁症的解剖》,在讲述中国的科举制度时,说道:「 ”他们从哲学家和博士中挑选官员,他们政治上的显贵是从德行上的显贵中提拔上来的,显贵来自事业上的成就而不是由于出身的高尚。”英国在十八世纪到十九世纪时,模仿中国的科举制度创立了文官选拔制度,成为现代西方文官选拔制度的源头之一。因此,那些盲目吹捧国外人才选拔制度的人们,不知道的是,西方的人才遴选制度的渊源之一正是他们所不屑的科举制度,这种做法可谓一叶障目,本末倒置。 当然,科举制度本身不是完美的,正如钱穆先生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一书当中写道:「 ”科举制度在每个朝代都有不同的发展……在明清时期它走向了僵化,但切不可因此把它看轻,它对于中华文明的贡献,是不可否认的 ”正如当今的高考制度一样,它不完美,它存在弊端,但它承载了无数中国学子的梦想,它是阶级流动的阶梯,也是最适合中国国情的制度。因此,我们应当做的,是踏着历史长河,透过科举制度的兴衰,从历史中得到经验,顺应历史潮流,不断完善高考制度。因为「 ”历史从来不是高高在上的,它是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是过去的财富,是对未来的预示。”(于赓哲) 参考文献:《两汉两罗马》易中天 《儒林外史》 清·吴敬梓 《日知录》 明·顾炎武 《国史大纲》 钱穆 《儒墨道法的救世之策》易中天 《忧郁症的解剖》 英·伯顿 《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钱穆

相关参考

从生物化学家到历史发明家

在很多人熟知的历史教育中,我们经常能被灌输不少让人热血喷张的古代科技奇观。比如:“中国的文官选拔制度、私塾教育、政教分离等创举让古代中国在经济和科技上处于世界领先的地位。”>“欧洲赖以快速崛起的四大发

隋文帝杨坚是西方人眼中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皇帝

隋文帝和成吉思汗是西方人眼里最崇拜的帝王。特别是成吉思汗,曾经长时间做过欧洲和美国杂志和报纸上的封面人物,可见影响力多大。而隋文帝被西方人崇拜却不是因为其武力强大,而是其改革政治的手段和力度。中国历史

隋文帝杨坚是西方人眼中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皇帝

隋文帝和成吉思汗是西方人眼里最崇拜的帝王。特别是成吉思汗,曾经长时间做过欧洲和美国杂志和报纸上的封面人物,可见影响力多大。而隋文帝被西方人崇拜却不是因为其武力强大,而是其改革政治的手段和力度。中国历史

那些让人脑洞大开的科举考题,究竟有多奇葩

大家都知道,现代政治制度的三大基石:考试选拔,文官制度,民主选举。古代中国就贡献了前两个,下面就谈谈其中的考试选拔。中国是世界上最早采用考试的方法来甄别选拔人才的国家,考试对于我们一点也不陌生。中国有

王道影响深远,战国七雄如何发展,又如何确立王道之外的制度

导语:战国时代,王道影响深远,战国七雄在王道下如何发展,如何摆脱王道影响,又如何确立王道之外的制度?楚国分治、齐国吏治、秦国法治、燕国与魏国如何呢?王道是一个成型时间比较长的政治制度,从西周立国开始的

中国科举制度堪比“四大发明”

中国科考制度延续一千多年,其产生的影响是极为重大而深远的,不管是利是弊,而且不仅仅是对中国,对欧美国家也产生不可磨灭的影响。5月5日,历史学者、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语言文化学院兼职教授倪方六表示,早在10

为保证科举的公平公正,明朝是如何防止作弊的

自隋唐开始,中国古代选拔人才的标准逐渐从推选、中正制到了科举制度,可以说,科举制度是中国在选拔人才的制度上的一大历史性创新,除了中国本土外,外国也受到了科举制度的影响,直到现在,科举制度已经是全世界范

四大发明是指哪四样?四大发明由来的历史

...泥活字印刷术(由中国流传到西方的是雕版印刷术,后来西方人独立发明了自己的活字印刷术)。大约在3500多年前的商朝,中国就有了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称为甲骨文。到了春秋时,用竹片和木片替代龟甲和兽骨,称为竹简...

亚洲本土发明出来的欧洲菜

时至今日,葡萄牙菜在远东地区还扮演着远超政治与经济作用的影响力。哪怕是在经济最发达的日本,都有著名的天妇罗与长崎蛋糕。而在长期成为葡萄牙海外领地的澳门,也出现了一些在欧洲本土所看不到的葡国菜。其中最著

科举制度除了用来选拔人才,还有什么用途

科举制是中国古代社会通过分科考试的办法选拔官吏的一种考试制度。科举制度对于国家而言是提供一种比较合理的人才选拔制度。另外,对于个人而言是提供了一条一夜之间“摆脱贫困”、在金粉世界迅速“飞黄腾达”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