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是不是冤枉赵括了

Posted 人马

篇首语:宁打金钟一下,不打破鼓千声。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我们是不是冤枉赵括了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我们是不是冤枉赵括了

赵括因为「 ”纸上谈兵”的典故,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 不过,也有不少人为赵括打抱不平,觉得他的失败有些冤枉。为什么说他有些冤枉呢? 一是要求赵括全力出击,和秦军决一死战的是赵孝成王。赵括不过是执行赵孝成王的命令而已。但是,战争失败后,所有的责任都由赵括来承担,没人指责赵孝成王的不是。也就是说,赵括实际上是为赵孝成王背了黑锅。 二是在赵括率领赵军之前,廉颇已经和秦军对抗了很长时间,不但没有取胜的迹象,而且廉颇还损失了两座城池。也就是说,廉颇其实也是失败,但没人指责廉颇的不是,反而把他当成千古名将。为什么同样失败的赵括,却就被后人那样鄙视嘲笑呢? 三是赵军的实力本来就弱于秦军,赵军和秦军作战,失败是必然的结果。只不过一些喜欢做梦的人,幻想赵军能够打败秦军,改变历史的进程。正是有这样的意淫,因此才会对赵括有太多的指责。 总之,就是觉得赵括受到了历史不公正的对待。 那么,赵括是不是受到了不公正的对待呢? 要回答这个问题,核心的东西是要搞清楚,赵括究竟会不会用兵?如果他会用兵,他努力后依然失败,那么,说他是「 ”纸上谈兵”,确实就有些冤枉他。 那么,赵括在长平之战中,究竟是怎么用兵的,有没有什么计谋呢? 无疑,赵括是读了不少兵书的,而且还以会谈论这些兵书出名。否则的话,赵孝成王也不会对他讲的那些东西那么着迷,最后撤换廉颇,用他当大将了。而且,赵括会谈兵一事,还不只是国内出名,在国际上也很出名。不过,连国际上也都知道,他虽然会谈,但是大约很不切实际,否则的话,范雎也不会派间谍在邯郸散布流言,说赵括比廉颇厉害,让赵孝成王把廉颇换成赵括。要是范雎认为赵括是有真才实学的,怎么会让赵括替代廉颇呢?那不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吗? 赵括看过很多兵书,懂得很多用兵的道理,那么,在长平,他是怎样使用兵书的呢? 我们来看看赵括到长平后做了些什么。 他去以后,第一件事是换将。赵括换将的标准是什么?因为史书上没有具体说,我们不得而知。不过,他所换的将领,应该是那些主张积极主动出击的人,替换那些主张死守不出兵的人。 赵括这样做,目的是什么呢?是为了让军队上下一心,同时,让他在军中建立威信。毕竟他一个新兵蛋子,在军队中没有威信,是没办法指挥作战的。 赵括的换将的措施,如果是在平常的军队建设中,这样做没有问题。但是在前敌战场上,这样做的危害就非常大了。临阵换将,本身就是兵家之大忌。同时,换将后,会造成军队内部不团结。再一点,那些被换上去的人,带兵能力如何?相信赵括一概不知。这种军心浮动的军队,怎么打仗? 由此可见,赵括确实不怎么会带兵。 除了换将外,赵括的第二步行动,就是全力出击。 当白起在和赵括交战,假装败退,从而诱敌深入,把赵括的军队带进一个河谷地带,接着又派出2万5千人截断赵军的退路,再接着派,5千骑兵,冲到赵军大本营前,拦截赵军粮草运输的时候,我们所看到的,全都是白起在用计,在调兵遣将,根本看不到赵括在这场战斗中用了什么计策。 当赵括40万大军被秦军包围起来以后,白起不断派出轻骑兵,袭扰赵军。赵军打不赢(这也是换将造成的恶果),因此就地修筑营垒,等待大本营的救援。 实际上,就算是我们这种没读过什么兵书的人,都知道,赵括当时最重要的一条,就是要打通主力部队和大本营之间的联系,以便大本营能够把粮草运到主力部队来。要知道,完成这个任务并不是特别困难。秦军截断赵军退路的,只有2万5千人马,加上那5千骑兵,最多3万人马。赵括当时可是40万人马,就算分一半来对付前面的秦军,另一半全力和这3万人马交战,难道还打不赢吗?赵括反而不这样做,而是就地修筑壁垒。你军队里面粮草都没有,大家都在饿肚子,你修筑壁垒来做什么?当坟墓啊? 有人说,也许秦军派到赵军后面,截断赵军退路的军队不只是2万5千人,司马迁可能记错了。否则的话,为什么赵括最后阶段,组织人发动了五六次冲锋,都没有冲得出去呢? 不过,我觉得司马迁应该没有记错。当时派去的第一批部队,可能只有那么多人。不过,后来秦军源源不断地增派了人马,这样一来,赵军才打不过。再说了,最后阶段赵括冲锋的时候,赵军军队已经饿了46天肚子,疲弱不堪,军心浮动。但是,加入赵括在第一时间里就发动冲锋,那时候兵强马壮,以多打少,难道还冲不出包围圈,退回自己的大本营吗? 肯定是赵括觉得那样打没有面子,才不撤退。但战场是以胜利为目的,要什么面子呢! 总之,赵括在指挥赵军作战的时候,实际上并没有任何兵法的运用。他从书本上学到的东西,没有一样用到了实际作战中。说他是「 ”纸上谈兵”,其实并没有冤枉他。 (参考资料:《史记》)

相关参考

赵括不失为战国一名将,纸上谈兵是冤枉

提到长平之战,几乎人人想到的一个词语就是纸上谈兵,而创造出这个成语的人就是赵括,几千年来,赵括一直被作为一个反面形象来教育国人,要大家知道,理论是苍白的,只有实践才能出真知。中国的历史大抵如此,事实不

赵括替廉颇背黑锅

一说到赵括,许多人都会说,这是一个;纸上谈兵的典型教材。从战国到今天,赵括足足被人们冤枉了两千多年,也被人们讥讽了两千多年。当我们正视这段历史时就会发现,这是极为不公平的,尤其是对一个誓死保卫自己祖国

原来我们冤枉他了

古代的帝王就能为所欲为吗?多数人都会回答是,觉得皇帝大权在握,想做什么就做什么,谁都不能也不敢阻拦他,事实并非如此。但凡不是太昏庸的皇帝,整天都要考虑许多事情,批阅大臣呈上的奏折,若是天平盛世还好,否

赵括纸上谈兵的轻率地行为造成了严重后果

...除了纸上谈兵,我还补充一个成语,夸夸其谈。接下来,我们就具体谈一下这两个成语的意思和作用。纸上谈兵,首先我们从字面上进行文字理解。兵一般要不是指兵书,抑或者是指的士兵,或者是从军之人,纸上,就是在书本...

赵括纸上谈兵的轻率地行为造成了严重后果

...除了纸上谈兵,我还补充一个成语,夸夸其谈。接下来,我们就具体谈一下这两个成语的意思和作用。纸上谈兵,首先我们从字面上进行文字理解。兵一般要不是指兵书,抑或者是指的士兵,或者是从军之人,纸上,就是在书本...

楚国在楚成王手里强大 只是最后他死的有点冤枉

很多人一看到这个标题,可能下意识的就会想到楚庄王,可今天我们讲的这位并不是楚庄王,而是楚国的另一位国君楚成王。让我们来先回顾一下楚成王之前的楚国史,楚国人的祖先最早曾经侍奉过周文王,他的后代在周成王的

这个被冤枉的刺客,用一把匕首拿回了国家领土

两千年前,司马迁忍辱偷生,前后用去十四年的光阴,呕心沥血完成了《史记》,此生再无遗憾。我们虚拟一个场景。有个更早的古人闯入太史公的梦境,劈面说道:「”大兄弟,麻烦你给我换个档案吧,我不是刺客呀。”太史

制造长平四十万亡魂的罪魁祸首竟不是白起赵括

大家都知道,战国时期秦赵长平一战,结果就是赵国大败,四十万赵卒被坑杀,自此以后,强大的赵国再也没有能力对秦国形成威胁,为以后秦国的统一战争扫清了一大障碍。一直以来史家把四十万赵卒被坑杀的责任归于无能的

朕冤枉你了,不该听信谗言

古代皇帝最担心的不是臣子不作为,也不是他们贪污多少银两,而是大臣图谋不轨,心怀谋反之心。一旦听说有人准备谋反,哪怕未掌握确凿证据,皇帝绝不会手软,不管此人功劳多大,身居何位,基本难逃一死,甚至会被朝廷

历史上被黑的最惨的妲己真的是被冤枉的吗

自古就有红颜祸水之说,很多帝王灭国,都把责任推脱到女人身上。不过历史上也确实有一些女人误国的,而今天我们要说的这三个女人,似乎我们有点冤枉她了,今天我们来从新认识一下她们。第一位:妲己妲己,历史上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