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年隐士王安石
Posted 春风
篇首语:学在苦中求,艺在勤中练。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暮年隐士王安石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暮年隐士王安石
江宁。 晚风拂面。 一个矍铄老者独立帆船,迎对江风,默然不语。 他不是第一次往来江上。 少时读书,青年成家出仕,第一次罢相退守,都在这里。他熟悉这里的方言、乃至一草一木。 江宁,得意和失意交替之地,对王安石有特殊的意义。 「 ”春风又绿江南岸”。 这一次,他再不会有思乡之苦了。 泊船上岸,骑着小毛驴,带着书童,回到老家。 若说不沮丧,不愤懑,不在意,那是假话。前半生,他追求的不仅是功名,更有锐意革新。所有的抱负和才华,都只想有一番作为。 夕阳西下,滚滚江潮,渔舟唱晚。 时代已不属于他。 不久前,他唯一的儿子也病逝了。政治失意,失子打击,雪上加霜,内心更为痛苦。 「 ”筑第于白下门外,去城七里,去蒋山亦七里。平日乘一驴从数童游诸寺,欲入城则乘小船泛湖沟以行,盖未尝乘马与肩舆。所居之地,四无人家。” 半山园。 他的住所取名半山。世人又称他王半山。 以半山自喻,大概是他对于一生最精简的概括。成一半,毁于一半,是谓半山。 宅子简陋,仅蔽风雨。 政治生命已逝,仅剩肉体躯壳。 但到底还要活下去,精神不能垮。终其一生,他都保持了达观豁朗。儒佛思想合融,诸子百家无书不读;游走山水,以自然为精神家园;佐以诗文,心内郁结挥之余外。 随缘自处。自在。 他的一生曾到达权力顶峰,一人之下。如今坠落苟且,回忆过去自然怅惘。如何排遣?如何打发剩余时光? 一曰参禅。 无事,他常去附近寺院,与方丈静坐。他需要彻彻底底的宁静。万物归寂。万物皆是虚无。得就是失,失就是得,有得就有失。 万法诸空。 杂念抛诸脑后,在晌午幽静的禅院,微微闭眼,想着那些辉煌过往,也不过是一碗徐徐喝尽的茶,一场繁华的故梦。 是梦就需醒,或许,人世本就是一场梦。 醒来的他,更加清醒,更加淡泊。有《即事二首》: 其一 云从无心来,还向无心去。 无心无处寻,莫觅无心处。 这是实实在在的以禅语入诗了。 《钟山即事》: 涧水无声绕竹流,竹西花草弄春柔。 茅檐相对坐终日,一鸟不啼山更幽。 在陋室,品清茶,听小溪潺潺,闻窗外花草清香。没有鸟鸣,也是好的,真正的清幽。 人境合一。 他的心灵得到过实实在在的慰藉。 二曰出游。 仅有精神的陶冶还不够,还需进行身体的锻炼。 适当出行,亲近山水自然,也是一件不可不为的事。 「 ”王荆公居钟山下,出即乘驴。予尝谒之,见其乘驴而出,一卒牵之而行。问其指使:‘相公何之?’指使曰:‘若牵卒在前,听牵卒;若牵卒在后,即听驴矣。’或相公欲止即止,或坐松石之下,或田野耕凿之家,或入寺随行未尝无书,或乘而诵之,或憩而诵之。” 随意出行,无拘无束。 不是阮籍穷途之哭的矫情,更非刘伶衣不蔽体的颓弃。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饱食而遨游,泛若不系之舟”,有庄子的逍遥;比李白的不羁,更添几分舒缓。 晚年的他,时常郊游,一驴,一童,一书,让人难忘,也留下许多记载。 失去了权力,换言之,也就拥有了自由。以前想做不能做的,现在都可随意而为。禁锢散开,心情好了,便更爱作诗。 仅在江宁,王安石就留下三百多首诗。 出游的确令人赏心悦目。所以他的诗文中,多有一个「 ”春”字。春是明媚的,浪漫的,也充满了希望。遥望江水,在西北方向,他是否仍有过等待的渴望? 「 ”换得千颦为一笑,春风吹柳万黄金。”「 ”拈花嚼蕊长来往,只有春风似我闲。”「 ”一陂春水绕花身,花影妖娆各占春。” 仅此数句,又好似回到了年轻时候,回到了汴京,依旧踌躇满志,前途无限。 春,总是令人愉悦的。 三曰故旧登门。 不是所有人都将他遗忘。 有一个人,与他亦敌亦友。政治上,他们意见相左。但在文学上,却又惺惺相惜。 以前,他是宰相。他是下属。 现在,下属是尚书。宰相是落魄的平民。 得知苏轼特意绕道江宁,王安石很激动,相距百里之遥,七月流火,骑着毛驴亲迎。一别十余年,二人都是满面风霜。 苏轼长揖行礼:「 ”轼敢以野服拜见大丞相!” 王安石拱手而笑:「 ”礼岂是为我辈设?” 往事已矣。相逢一笑泯恩仇。 他们聊的,只是家常。便是家常话最动人。 王安石竟劝苏轼在江宁买田置地,一旦退休,也可与他当邻居,可见不舍。苏轼也很动情,奈何还需北上,不得不走。 这一去,就是生死之别。 能和苏轼释然相处,于王安石是宽慰的。 他遥遥送至渡口。 人终有一死。 闭眼告别人世,他是否会心生悔意?如果不变法,人生之途会不会相对坦荡?不知道。 但若让他选择退避、平庸,于大事视若无睹,他定然不愿。 且不论变法针弊,真性情如他,人格无憾。 作者:拨弦的人,本文经作者授权发布。相关参考
李善长,字百室。濠州定远(今属安徽)人。他是朱元璋在明朝建国后封的"开国六公爵"之首,开国第一功臣,赐爵韩国公。而人们津津乐道的刘伯温,也就是刘基,也才仅仅封了一个伯爵。按照古代"公侯伯子男"的爵位排
众所周知,姜子牙的一生有着非常远大的政治抱负,但却一生不得志。在他年过60之时,他已经是一个白发苍苍的老人了,有一天坐在湖边钓鱼,但是岸下却是飞流直尺,他的鱼竿也没有鱼钩,这时引到周文王的注意,于是上
隐士就是隐居不仕之士,他们才华横溢名声在外,却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无意仕途归隐山野。即使有朝廷的诏令,也有很多淡泊名利超然物外的贤者对此无动于衷,而这些隐士也往往被人赞誉为真正的隐者,在中国历史上留下美
三国著名隐士"水镜先生” 以下文字资料是由(本站网www.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简介 司马徽,字德操。颍川(今河南
姜子牙是辅佐周文王、周武王建立周朝八百年天下的贤相,可是在姜子牙到齐国之后,做的第一件事情,却是杀掉当时天下知名的隐士狂介、华士。姜子牙为何做出这样荒唐的行为呢?其实,历代君王对待隐士无非有两种态度。
秦末汉初,是一个混乱的时期,发生了很多的大事。比如陈胜吴广起义、项羽举兵反秦、楚汉争霸等等,天下的纷争不断。也是因为在这样的乱世中出现了很多的英雄,有人出仕就有人入仕。对于那些身怀奇才的隐士来说其
傅山(1606--1684)(明万历三十五年(公元1607年)六月十九日-农历六月十二日)明清之际思想家。初名鼎臣,字青竹,改字青主,又有真山、浊翁、石人等别名,汉族,山西太原人。明诸生。明亡为道士,
历代君王对待隐士无非有两种态度。一种以汉光武帝刘秀作为代表。刘秀和严子陵关系不错,早年曾经是同学,严子陵的成绩让刘秀仰慕。等到刘秀当了皇帝,建立了东汉之后,就派人四处寻找严子陵,希望严子陵能够出来帮助
我们看《三国志》经常会出现某某年轻时匿名隐居,不与俗人来往的记载,于是便有人产生了疑问,这些隐居的人究竟是如何了解到天下的局势,又是如何让别人知道他们有卓越的才能的呢? 随便翻翻
导语:历史上有很多隐士,他们身怀经天纬地道术但却不为帝王所用,宁愿隐居在山林中和飞禽走兽为伴,坐看天下浮浮沉沉。比如有名的鬼谷子,天文地理、奇门遁甲、治国安邦、排兵布阵等等样样精通。他的学生张仪和苏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