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来是敢言直谏的大忠臣,为何却得到一个 ”太子杀手”的称呼
Posted 太子
篇首语:即使道路坎坷不平,车轮也要前进;即使江河波涛汹涌,船只也航行。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本来是敢言直谏的大忠臣,为何却得到一个 ”太子杀手”的称呼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来是敢言直谏的大忠臣,为何却得到一个 ”太子杀手”的称呼
自古以来,教师就是一个崇高的职业。《三字经》中云:「 ”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说明老师的责任的确是重大的。 孔子虽然提倡「 ”有教无类”,但古人还是坚信严师出高徒的理论,和现在的教育一样,都选名师来教育自己的子女,以盼望着哪天金榜题名,光宗耀祖。 民间是这样,皇家那就更不用说了,教太子读书的,都是翰林出身的学者,他们都学富五车,满腹经纶。 而且光学问好还不行,政治上也要过得硬,否则,太子将来长大以后,怎么继承自己的衣钵? 公元581年,杨坚受禅登基,建立隋朝,是为隋文帝,长子杨勇被立为太子,并参与军国政事的决断。 从当时的情况看来,隋文帝对杨勇的期望值很高,一心想让他尽快茁壮成长。 就像园丁培育花朵一样,好的园丁才能够培养出奇葩来呀!但用何人来教太子呢?隋文帝开始满朝踅摸起来。 这时,一个名叫李纲的进入他的眼帘。这个李纲,原名叫李瑗。因敬仰东汉不畏权贵、敢于弹劾权贵的名臣张纲,后来干脆改成了现在这个名字,可见他年轻时就以刚正不阿为自己行动的圭臬。 李纲早年时候,在北周任齐王宇文宪的参军。周宣帝宇文赟准备杀宇文宪,召来他的僚属诬陷编造罪名,但李纲这时显示出刚正不阿的倔强劲,誓死不屈从宇文赟的淫威。 宇文宪最后还是遇害了。当用敞车把他的尸体拖出来时,原来的属吏们都躲藏起来不敢出头,李纲却拍着棺木放声痛哭,直到料理完宇文宪的后事才款款离去。 能冒着杀头的危险为旧主子办理身后事,李纲的行动感动了众人,也为自己挣得了忠臣的好名声。 用这样的人,首先在政治上是过硬的。同时他学问也好,把太子交给他,隋文帝也觉得放心,于是担任太子洗马一事,最后就这样敲定了。 太子杨勇年轻时也有些少不更事,曾设宴款待东宫的官吏。在席间,左庶子唐令则献技弹奏琵琶,唱了一首淫曲《武媚娘曲》。 李纲劝谏道:「 ”唐令则太放肆了,身为辅佐太子的官员,却将自己当作歌伎,进献淫声,惑乱太子的耳目,如果让陛下知道了,岂不是要连累殿下吗?臣请求对他治罪。” 杨勇听了,不悦的说道:「 ”你别管这事,是我自己想听音乐而已!” 后来杨勇被废黜,隋文帝十分惋惜,并严词谴责侍奉太子的人,东宫里的官吏僚属没人敢插话, 惟独李纲说:「 ”陛下一直教导不力,所以太子成了这个样子。太子天赋平常,有贤明的人帮助就可以成才,让不贤的人影响就变坏了,怎么让弹琴唱歌打猎游玩的家伙成天在他身边?哪里只是太子的罪错呢?” 听了李纲的回话,隋文帝觉得他有狡辩的意思,不悦的说道:「 ”朕信任你,让你侍奉太子,难道不是选择贤人?” 李纲说:「 ”我在东宫没有说话的地方。” 隋文帝这才理解了他的处境,自责道:「 ”是朕的过失啊!” 第一个太子,就这样废掉了。 李渊建立唐朝后,李纲又重操旧业,被任命为礼部尚书兼太子詹事,教导太子李建成。 齐王李元吉任并州总管,放纵身边的人四处掠夺,百姓忧愁苦恼,宇文歆劝谏,李元吉不听从。 公元619年,刘武周攻入太原,李元吉害怕,扔下军队逃回京城,并州陷落。李渊发怒,对李纲说:「 ”齐王年龄小,不熟悉政事,因此我派宇文歆和窦诞辅助他。太原,是我大唐王朝的龙兴之地。宇文歆却建议齐王丢下军队逃跑,我应当杀了他,以正军纪。” 李纲说:「 ”齐王有罪过,是窦诞一手造成的。宇文歆侍奉齐王的时间很短,齐王有过失他必定直言规劝。如今幸亏宇文歆这个计策,才使陛下没有失去爱子,不但无罪而且有功,怎么能加罪呢?” 第二天,李渊醒悟过来了,拉李纲坐上御榻,慰劳他说:「 ”如果你不进言,我就差点要滥用刑罚了。”于是释放了宇文歆。 后来,太子李建成渐行渐远,李纲一看这样不是自误前程吗?于是就频频进谏,但李建成横竖不听,于是一气之下请求退休。 李渊一听李纲要挂冠而去,气愤的骂道:「 ”你能担任何潘仁的长史,却羞于担任朕的尚书郎吗?” 李纲叩头说:「 ”何潘仁,是贼帅,志在残杀,然而臣每次进谏他都能停止杀戮。担任他的长史,所以心中无愧。陛下大功告成,常常自以为是,臣说的话就好像拿石头扔进水里,臣敢长期担任尚书郎吗?而且臣侍奉太子,他又不听臣的劝告,所以要上交官印。” 李渊道歉说:「 ”朕知道你是个正直的人,希望你能自始至终辅助朕的儿子。” 后来李世民发动了玄武门事变,李建成被杀。这样,第二个太子,又废掉了。 到了李世民执掌帝国权柄后,他又想起李纲来,于是又被任命为太子少师,教导太子李承干。 是冥冥之中的上天安排?还是命中注定了李纲的工作。反正他一辈子和太子是扯不清了。 一开始李承干对这位老师恭敬有加。太子每次亲自处理政务,太宗必然命令李纲和房玄龄、王王圭在场辅佐。李承干对他们又是恭恭敬敬地行礼,又是虚心请教。 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再加上腿有残疾,自己总是相信不足,开始叛逆期来。他对父亲是阳奉阴违、对师长的劝勉显示出不耐烦来,甚至曾派遣杀手刺杀自己的老师。 就在此时,李纲恰恰患了重病,李世民派房玄龄到他家里慰问。但人的阳寿已近,是谁也没有办法的。公元630年,李纲去世,享年八十五岁。 李纲去世后,李承干少了这个老师的管教,性情更加恶劣,周围的各种压力使得李承干身心俱疲,他于是谋图篡位,抢班夺权,最后被废了太子之位。 就这样,李纲的一生,为官经历了北周、隋、唐三朝,并且大半生都是在陪伴太子中度过的,但是结果呢?的确不敢让人恭维,他的成绩是两位太子被废、一位被杀。 这么看来,李纲的运气也实在太差了。 当李承干成为又一个被废的太子,这个消息传开时,李纲如果地下有知,不知该做何感想呢? 参考资料: 《新唐书》宋·欧阳修 《资治通鉴》宋·司马光 老衲侃春秋严正声明:原创作品,禁止非法转载!相关参考
但凡是古代的明君,基本都有一个共同点,即重用敢于直谏的忠臣,对只阿谀奉承的大臣极为不屑,更不会予以提拔重用。唐太宗李世民,经常被魏征怼的哑口无言,但他非但没有责罚魏征,反而对他非常器重,魏征的谏言基本
他是曹魏一大谋臣,陈寿说他的计谋不输于荀攸。他更是一个有胆量,敢直言的大忠臣,曹丕称他“兼资文武,志节慷慨”、曹痹蛩邓是“骨鲠之臣”。然而就是这么一位骨鲠之臣最后却断送了曹魏江山,这是为什么呢――20
中国历史上,从不缺乏那些官员直谏的忠臣,他们为了江山社稷,丝毫不在乎个人的前途和性命,其勇气和事迹至今让人膜拜。在明朝时期,有一位相当有骨气的状元,因多次怒怼皇帝被贬官,最终病逝于遥远的异乡,却为留下
他是曹魏一大谋臣,陈寿说他的计谋不输于荀攸。他更是一个有胆量,敢直言的大忠臣,曹丕称他“兼资文武,志节慷慨”、曹痹蛩邓是“骨鲠之臣”。然而就是这么一位骨鲠之臣最后却断送了曹魏江山,这是为什么呢――20
魏徵以敢犯龙颜极言直谏而名于史。武死战,文死谏,魏徵死谏起来对皇帝也不留任何情面,唐太宗对其亦是敬畏三分。 这在“巍巍朝庙堂,都是阿谀场”的官场里头,算得上是一个异数。在当朝及后世的印象中,魏徵
当年秦帝国消失以后,为何却无人出来复国?这3点原因是关键众所周知,中国是一个很受儒家文化影响的王朝,因此每到国民生死之际,总会出现很多的忠臣,他们在不同的程度上,坚守着对于往昔王朝的信念。遥想当年宋朝
纵观历史,每有大事发生时,都是福祸相依,有好就有坏,有忠必有奸。忠臣良将不得善终,奸臣佞贼绵延流长。今天故事里的这位明朝大忠臣也没能跳出这个圈圈,虽凭一己之力救国家于危崖边缘,最终却被奸佞小人送上断头
...样一位武将来说都太过屈辱,他性格端正,又有忠臣勇于直谏的才能
...样一位武将来说都太过屈辱,他性格端正,又有忠臣勇于直谏的才能
...不用皇上上朝的万历首辅张居正;像刚直不阿敢于直言上谏的魏征……这些人的功绩彪炳史册,都是以正面形象而为人所知。但是有一名宰相,他没有什么功绩,执政期间吃喝玩乐,却也被称为一代贤相,那就是汉初的曹参。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