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南征南中和司马懿北征辽东的战略意图是什么
Posted 政权
篇首语:自己打败自己是最可悲的失败,自己战胜自己是最可贵的胜利。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诸葛亮南征南中和司马懿北征辽东的战略意图是什么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诸葛亮南征南中和司马懿北征辽东的战略意图是什么
刘备伐吴 图片来自网络 公元225年,诸葛亮率军南征南中,公元238年司马懿北伐辽东。从表面上看,诸葛亮南征南中既结束了困扰蜀汉多年的少数民族叛乱,又为蜀汉增添了北伐的实力;司马懿北伐辽东既结束了辽东公孙家族的军阀割据,统一了北方,又割裂了辽东和东吴政权的联盟,解决了曹魏政权的后顾之忧。但是,诸葛亮和司马懿的战略意图绝不仅于此,还有着更深层次的战略考量。 诸葛亮南征南中 公元223年,刘备病死于白帝城,蜀汉政权处于风雨飘摇之中,形势岌岌可危,确如诸葛亮在《前出师表》中所言「 ”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蜀汉集团积攒了几十年的家底,在夷陵之战中损失殆尽。好在刘备在死之前,已经恢复了和东吴之间的联盟关系,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来自东部的压力;在西部,以马超的威名能够控制住来自西部羌族的压力;北部的汉中战线有魏延镇守,依托子午谷道、褒斜道、陈仓道的天险也能控制住来自曹魏的攻击。只有南部的南中地区,成为蜀汉政权的心腹之患。 南中之叛由来已久。早在刘备得到益州之前,南中地区就叛服不常。刘备攻占益州后,一改刘璋过去的策略,采取依靠中下世族,打击大家世族的策略,基本上稳定了南中局势。可是,随着荆州的丢失,刘备出川要与东吴决战的战略目的越来越清晰,东吴为了在蜀汉政权背后安插上钉子,全力拉拢南中大家世族雍闿、高定等。本来,刘备不死,这些人还不敢于明着造反,只是有限度的不配合。可是,随着刘备的死去,雍闿等人再无顾忌,马上举兵造反,并且捉获了蜀汉派去的刺史张裔等,要献俘于东吴。从此时的局势来分析,蜀汉出兵平叛势在必行。 七擒孟获 图片来自网络 可是,蜀汉的精兵强将已经损失殆尽,剩下的老兵宿将基本上布置在汉中、白帝城和阳平关一带,益州腹地已经无兵可派。诸葛亮虽然在益州腹地征兵,但是这些士兵没有经过实战,其战斗力可想而知。同时,蜀汉经历大败,民心和士心不定,朝廷内外充满了消极情绪,长此以往,不用曹魏来打,蜀汉政权就要自己消亡。因此,此时的蜀汉政权急需一场胜利来振奋民心和朝廷。而南中恰好就是蜀汉天赐的对手。 首先,曹魏政权对南中地区鞭长莫及,在历史上也没有过交集,蜀汉南征南中,不会引起曹魏的干预;东吴虽然和南中地区有联系,但那是孙权为了牵制刘备的策略,也并没有给予南中大家世族雍闿、高定等人以实惠,只是送了几顶大帽子而已。雍闿等人也深知孙权的意图,所以在刘备没死之时,对东吴也就是虚与委蛇。因此说,蜀汉南征,东吴也不会出兵干预。南中地区虽然叛服无常,但是实力毕竟无法与曹魏、东吴相比,以此时的蜀汉国力,还是有把握击败的。这样做的好处有三: 一是,通过一场胜利来振奋民心,恢复士气。 二是,通过这次战争来增强新兵的战斗力。 三是,收复南中后,可以利用南中地区的人力和物力来支持北伐。 街亭之战 图片来自网络 正是出于这样的战略考量,诸葛亮才在公元225年率军南征。事情的发展果如诸葛亮预料的那样,收复南中后,蜀汉朝廷上下为之一振,民心和军心快速恢复,同时,南中地区又成为了蜀汉政权坚定的后方,每逢战事,出兵出粮,有力的支持了蜀汉政权的北伐。其中,蜀汉军中有名的五部营军就是以南中少数民族为主体组建而成,在历次北伐中,屡建功勋。 司马懿北征辽东 公元234年,诸葛亮去世,曹魏政权好像霎那间解除了来自蜀汉的压力。虽然姜维在这期间屡次出兵北伐,但是最多时人数不过万人,已经不能构成对曹魏的压力了。反倒是曹魏政权,为了稳固朝中如曹爽之流的政治地位,出兵进攻蜀汉,结果是大败亏输。总而言之,在公元234年~238年间,蜀汉政权并没有向曹魏发起过什么像样的攻击,这大大缓解了曹魏政权西部的压力。 南方的东吴,虽然也屡次挑衅曹魏,但胜负参半,对曹魏政权也没有构成太大的威胁。从整体上来说,自公元234年诸葛亮死后,到公元238年这几年间,三国基本上处于和平时期。这种和平对于各国恢复民生是有好处的,但是对于在实力上占据绝对优势的曹魏政权而言,却未必是好事。 司马懿 图片来自网络 本来,三国之间的战争频仍,各朝廷和军队之间都是互不相下,神经都很紧张,都保持着一副随时可以战斗的精神。可是,和平时间一久,神经自然就会松弛下来,就会失去过去那种致死之心,这对曹魏而言,是极为不利的。司马懿正是看到了这一点,才决定要出兵北征辽东。从表面上看,是为了割裂辽东和东吴之间的联盟关系,彻底统一北方,但最深层次的含义却是要通过战争来使战士们习于战斗并且养成勇气。 综上所述,诸葛亮南征和司马懿的北征虽然出发点不同,但是目的基本相同,都是不想使国家和人民处以安逸状态,以至于丢失原本引以为傲的战斗意志和勇气,所以才一个出兵南征,一个出兵北征,这恐怕是最为杰出的人才不被世人所知的高明之处吧! 司马懿 图片来自网络相关参考
三国中最著名的战例有两起,一是曹操北征乌桓,二是诸葛亮南征孟获。然而后人在评价这两起“外战”时,大多都带有感情色彩去评价,对曹操北征乌桓,贬者居多;对诸葛亮南征孟获,反而赞誉一片。那么诸葛亮七擒孟获背...
三国中最着名的战例有两起,一是曹操北征乌桓,二是诸葛亮南征孟获。然而后人在评价这两起“外战”时,大多都带有感情色彩去评价,对曹操北征乌桓,贬者居多;对诸葛亮南征孟获,反而赞誉一片。那么诸葛亮七擒孟获背...
历史上司马懿和诸葛亮到底谁更聪明?一、军事诸葛亮两大军事战役南征取得成功、北伐受阻于司马懿。诸葛亮北伐出兵七次,多次无功而退兵。实因司马懿是个强敌。曹操曾经在关羽军事打击下,惶惶欲迁国都。司马懿不但阻
与其说司马懿军事才能高,不如说他政治才能和战略眼光高。 司马懿与诸葛亮对抗的初期,也曾犯过野战冒进、轻兵追击等失误,张颌就是追击时折掉的。中后期他就醒悟了,不再追求与蜀军野战,而采取边境相持的战
诸葛亮与司马懿谁厉害? 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在刘备死后,出现了魏、蜀两国之间司马懿与诸葛亮的长期对峙。诸葛亮为了完成隆中对策中北伐中原的战略部署,六出祁山,领兵伐魏,双方斗智斗勇,波澜起伏,战况
蜀后主建兴六年(公元228年)十二月,诸葛亮大军出发。直扑陈仓地区。经过艰苦跋涉,诸葛亮数万大军经散关终于来到曹魏西北重镇——陈仓。陈仓是兵家必争之地,战略位置重要。自东汉以来,该城的防御设施完善、坚固。早...
诸葛亮南征成就一姓氏,为中国守边523年,日本人专程赶来跪拜
蜀汉建兴三年(225年),在内忧外患的困境当中,丞相诸葛亮最终敲定了「”攘外先安内”的用兵方略,发起了南征之战。诸葛亮兵锋所指之地,是广袤的南中。南中纳入中原王朝管辖,始于汉武帝元封二年益州设郡,由于
公元227年7月,辽东公孙渊举兵反叛曹魏,第三年正月,魏明帝诏令司马懿帅众4万远征。事不凑巧,)司马懿刚至辽东,天公便下起雨来,连日不晴,致使曹兵无法展开进攻。明帝群臣认为,此天不灭公孙渊也。既然
历史上诸葛亮和司马懿谁厉害啊在真实历史中,两个人的智力相当,打仗也互有输赢,并没有小说中这么玄乎。正史中的司马懿和诸葛亮谁强?司马懿可谓是大名鼎鼎,家喻户晓,一部《三国演义》让诸葛亮神一样的存在于后人
司马懿和诸葛亮谁厉害? 1、司马懿和诸葛亮他们俩谁更有才能? 如果从纯功利的角度讲,司马懿的才能是要远远大于诸葛亮的。为什么这么说呢?这可以从当年二人在渭水前线打的一仗看出来。我们都知道,在战场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