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清朝私自净身有何后果

Posted 太监

篇首语:我活着是为学习,而学习并不是为活着。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在清朝私自净身有何后果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在清朝私自净身有何后果

《清史故事》252 我国古代的太监,又称作宦官、寺人,专指为服侍皇帝和皇族而被阉割过的男性官员,是传统奴隶封建社会为满足君主私欲而诞生的扭曲产物。我国太监制度起源于先秦时期,经历了数千年历史,直到近代辛亥革命推翻清朝统治,成立民国,才让太监制度彻底走进了历史的坟墓。 在历史上,太监在宫廷中的地位一度非常低下,从事着最为低微和繁重的仆役劳动。然而,太监虽然位卑,却有着其他人所不具备的优势,那就是通过照料皇室的生活,获得接近权力核心的机会,并利用其对皇室的影响力以及信息优势进行权力寻租。 生理上的残缺,导致太监往往具有着比常人更强烈的权力欲望。随着历史的进程,太监集团不断在宫廷中特殊的地位,深刻地参与到历朝历代的政治斗争中,历史上宦官干政现象屡见不鲜。 明朝时期,朝廷设立东西二厂及二十四衙门,极大加强了太监对政治的干预,太监的政治地位在明朝中后期达到了顶峰。例如天启年间的大太监魏忠贤,由于天启皇帝的怠政,魏忠贤一度成为了权倾朝野的第一号人物,造成了极大的政治动荡,加速了明朝灭亡的进程。 清朝开国之初,在努尔哈赤和皇太极时期,遵循满洲传统,在宫中不设太监。后来世祖顺治皇帝入主中原,清朝一方面吸收接纳汉族传统文化,另一方面也考虑到方便皇室的生活,于是继承了明朝的宦官制度。 不过,清朝吸取明亡教训,因此对明朝的太监制度并非照搬全抄,而是有条件地进行继承,尽可能消除可能导致太监专政的隐患。 第一,是对明朝遗留下的太监进行大力的裁撤整顿。乾隆皇帝曾在谕旨中称,「 ”明代内监多至数万人”,在顺治初年,裁撤至仅剩一千余人,经过100多年的扩员,到乾隆鼎盛时期,太监总数也没有超过三千人。 第二,是对太监的权力进行了最大程度的限制,防止再度出现历史上太监揽权擅政的情况。顺治皇帝规定太监的品级不能高过四品,同时下令禁止宦官干预政事,犯禁者依国法斩决: 「 ”凡系内员非奉差遣,不许擅出皇城。职司之外,不许干涉一事。不许招引外人。不许交结外官。不许使弟侄亲戚、暗相交结。不许假弟侄等人名色,置买田屋,因而把持官府,扰害人民。其在外官员,亦不许与内官互相交结。如有内外交结者,同官觉举,院部察奏,科道纠参。审实一并正法。” 不过这条禁令,顺治皇帝本人并没有严格地遵守。顺治年间曾出现过太监吴良辅干政的事件,但由于顺治皇帝的包庇,吴良辅竟未受罚。到后来康熙皇帝登基,才重新严肃了这条纪律。 第三,则是严格宦官制度,规范选用太监的流程。按照规范的做法,是当宫廷需要补充新太监时,由皇帝下旨向民间招募,在招募到合适的人选后,经过净身和修养康复的过程,便可带入宫中安排到相应的部门办事。 在当时,还有一些人在未经朝廷选拔之前,就私自净身,企图直接得到入宫当太监的资格。而从朝廷角度看,民间私自净身的做法,扰乱了宫廷选拔太监的秩序,因此对这种行为处分特严。《大清律例》规定,未经朝廷选拔前私自净身者,需处以极刑,并且适用家属连坐制度: 「 ”敢有私自净身者,本身并下手之人处斩,全家发边远充军,两隣及歇家不举首者问罪。有司里老人等仍要时常访察,但有此等之徒,即行捉拏送官,如或容隐,一体治罪。” 虽然清律对私自净身的处罚非常重,不过民间有许多不懂法的无知百姓,为了多赚点钱养家糊口,还是会私下给自己的子孙净身,想送到宫里去当太监,犯了法而不自知。 不过,清朝对《大清律例》中这条规定的执行,也不是非常严格,这其实算是一种仁政。乾隆皇帝曾在谕旨中解释了虽有人私自净身,但一般不随意处斩的原因:「 ”向来刑部定律,凡有私自净身人犯,俱问拟斩候。因念此等人犯,大抵因贫所致,是以加恩释放,发在热河当差。” 清廷此举,原为体谅民间疾苦。若非家庭非常贫困的百姓,不会轻易让子孙后代入宫去当太监,若因无知而犯了法,可以法外容情,将私自净身者发往热河行宫当差,免得这些本已赤贫的家庭再遭受家破人亡的痛苦。 如果民间私自净身现象是极少数个例的话,那么皇帝偶尔法外开恩,免去这些人的死罪,也情有可原。问题是百姓私自净身现象不少,如果次次都由皇帝法外开恩,那这条规定无疑会变成「 ”僵尸条款”,也会影响到《大清律例》的权威性和严肃性,因此,有必要对原有条文进行改订,对类似事件的处理流程形成一套规范,免得每次出现此类事件,都要交由皇帝亲笔定夺,降低了行政效率。 乾隆五十年(1785年),乾隆到热河行宫避暑,偶然与一个小太监聊天,恰好成为了重新修订这条制度的契机。 这位有幸和乾隆皇帝说上话的小太监,名字叫做王成,是直隶安肃人。王成家中赤贫,其父母又不知清律规定,因此在他不到11岁时,就私自为他净身,并报到安肃县衙想送他入宫当太监。 王成被送到县衙后,当地的胥吏以私自净身是死罪作为威胁,想敲诈王成父母一笔。结果王成家实在太穷,一分钱都拿不出来,胥吏索贿不成,便将王成父子关押了起来。到后来乾隆下旨开恩,父子二人才被释放,并让王成来到热河行宫当差。 最让乾隆皇帝关心的,其实也不是这个小太监家庭的悲惨命运,而是这些地方基层差役的勒索行为。乾隆自己算了一笔账,一个普通百姓净身入宫当太监,朝廷只给其赏银五两,而当差以后在晋升主管太监之前,每月的工资也不过二两。如果在太监进宫之前,就遭到层层盘剥勒索,那以后谁还会送自己家孩子入宫当太监呢? 乾隆联系到当时宫中太监短缺的情况,认为基层官员的盘剥勒索,是导致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因此重处了勒索王成父子的胥吏,并下令禁止此类勒索行为,否则从严处罚。 此外,既然刚好宫中太监短缺,而严格执行《大清律例》上述条款又不现实,乾隆皇帝决定废除这条已经不合时宜的规定。从此以后,民间私自净身者,不再违反清朝法律,可以自行到内务府报到,经检查合格后入宫当差。这也同时杜绝了某些投机分子以刑律为要挟而进行勒索的现象。 当然,此类私自净身之人,若要真正进宫当太监,还需要满足一个重要条件,那就是家境贫寒且身家清白。确实是因贫困所迫,不得不自行阉割的人,才允许入宫当差。 而还有另外一种情况,那就是民间经常有人犯了法被通缉,也会选择私自净身,企图混入宫里改头换面,以逃避刑罚。对于这类人,则适用原来的律法,要罪加一等,从重处罚了。

相关参考

古代礼教十分严格 女子若未婚先孕会有何后果?

现代人的观念比较开放,尤其是大学生等年轻人群体,对男女之事早已经没有那么多的限制。因此,出现很多大学生打胎,或者未婚女子怀孕的事情,而这个时候一般也就是奉子成婚或者直接流产。而且顶多也就是父母亲人说几

清朝太监净身的全过程

  面不生明须,喉头无突,声音变细,说话女声女气,举止动作似女非男,成了“中性”人。自东汉开始,才全部用阉人。这是由于在皇宫内廷,上自皇太后、太妃,本朝后、妃以及宫女等,女眷较多。>  常人想成为太监

清朝宫廷里的御厨太医为何不需要净身

今天小编给大家准备了清朝的故事,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乾清门里面的区域才是正式的内廷,要到后宫必须经过乾清门,过了乾清门,各宫、各殿、各院还要被一道道红墙分割成一块块。就连“内务府”这么高级别的

清朝闭关锁国的后果和影响是什么

 清朝闭关锁国的后果和影响是什么  有很多多史学家认为满清朝廷的建立扼杀了明末的ZB主义萌芽,因为清朝的皇帝们都非常的自恋,他们认为中原王朝地大物博,根本用不着和外界通商联系,从顺治的海禁到

三国杨仪简介 魏延和杨仪有何恩怨

杨仪(?-235年),字威公,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三国时期蜀汉大臣。初为荆州刺史傅群主簿,后私自投奔关羽,任为功曹。羽遣其至成都,大受刘备赞赏,擢为尚书。因与尚书令刘巴不和,降为弘农太守。建兴三年(

清朝官员为何难以直言进谏 清朝官员进谏的后果如何

  皇帝臣子  大家都知道老虎的屁股摸不得,对于一个皇帝说了算的时代,冒犯龙颜就真的值得赔上自己的身家性命?难道,皇帝和谏臣之间的关系真的都有太宗和魏征一样融洽,成为历史上的一段佳话?反观,清朝官二代

清朝文字狱的后果,清朝文字狱的特点是什么

清朝文字狱的特点是什么?1、从兴起目的看,清朝文字狱是清代统治者为防止和镇压知识分子和汉人的反抗而从其作品中摘取字句,罗织罪名,构成冤狱造成的,是为了维护其封建统治。2、从持续时间看,清代文字狱贯穿整

不关心历史的后果

1.为什么现在很少有人关注历史呢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虽说这是一句古语,说的很有道理,但是必须要好好的利用他,否则后果很严重。就拿清朝来说,清朝之所以走向灭

女太监怎么净身图片,女太监净身图

女太监净身图有一种被称为“特殊佣妇”(保姆)的太监制造专家。有些父亲如果决定自己的儿子长大后做太监的话,孩子还在襁褓时,便特意雇请一个特殊佣妇来照料孩子。特殊佣妇兼擅一种特别手术,即轻巧地搓揉婴儿的小

女太监净身工具图片,女太监净身图

女太监净身图有一种被称为“特殊佣妇”(保姆)的太监制造专家。有些父亲如果决定自己的儿子长大后做太监的话,孩子还在襁褓时,便特意雇请一个特殊佣妇来照料孩子。特殊佣妇兼擅一种特别手术,即轻巧地搓揉婴儿的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