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做人最要紧,为人切忌一 ”傲”字

Posted 家书

篇首语:第一个青春是上帝给的;第二个的青春是靠自己努力的。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读书做人最要紧,为人切忌一 ”傲”字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读书做人最要紧,为人切忌一 ”傲”字

家书是中国教育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以家庭书信的形式,根据家中子弟的具体情况,进行语重心长的教育,一方面娓娓道来,亲切温和,一方面旁征博引,高屋建瓴,既有理论上的高度,又有亲情上的温度,往往比系统的教育理论更加见效。而在中国古代家书方面,王阳明、曾国藩可谓是两座高峰,这两位经历相似,思想亦有交集,但具体而言又有区别,那么他们的家书又有何异同,对现代人有什么启发呢? 王阳明故居 关于考试:不必过于看重,读书做人要紧 王阳明和曾国藩都是通过科举考试博得个人出身。王阳明二十岁时第一次参加乡试,考取举人。二十二岁时考进士,未中,当时的内阁首辅李东阳对他说:「 ”你这次没中状元,不过你写个状元赋试试看。”王阳明马上一挥而就,震惊当场。又过六年,公元1499年,王阳明考中进士,赐二甲进士第七。 再来看看曾国藩的功名路。曾国藩天资不算聪颖,「 ”笨小孩”的故事很多人都听过。相传曾国藩有天夜读,把一段文章反复读了若干遍,还是记不住, 连躲在暗处的小偷都忍不住了,说:「 ”连我都记住了,怎么你还没记住呢。”这个传说虽不能辨明真假,但是也从侧面说明曾国藩并非天赋异禀。虽然曾国藩天资一般,但他在功名路上也算是一帆风顺,一路考取秀才、举人,二十七岁考取进士,位列三甲第四十二名,赐同进士出身,当时比王阳明还早一岁。 王阳明和曾国藩对科举的态度又如何呢?王阳明年少时与塾师先生讨论何为天下最要紧之事,他认为「 ”科举并非第一等要紧事”,「 ”登第恐未为第一等事,或读书学圣贤耳”,当年第一次会试不中,王阳明父亲鼓励他再接再厉,他却说;「 ”你们以不登第为耻,我以不登第却为之懊恼为耻。” 在王阳明的家书里,也表达了这种思想,他的《寄正宪男手墨》这样寄望于儿子,「 ”科第之事,吾岂敢必于汝,得汝立志向上,则亦有足喜也。”当时是1527年,王阳明在率师出征的路上,把儿子托付给亲戚,他对于儿子的期望不在科举功名上,在信中,王阳明认为,读书考取举人进士,并非他对儿子的期望,只要儿子能够立志向上,他就觉得很高兴了。 同样,曾国藩对于弟弟和儿子的期待,也不在考试中进士上。1842年,曾国藩尚为京官,在正月十八写给弟弟们的信中,他认为弟弟们只要能够「 ”发愤自立”,即使没有在科考场上得志,但也能成为他的帮手,「 ”虽不得科名,亦是男的大帮手”。曾国藩举例说老家湘乡有许多大贤大儒,并无功名,但照样怡然自乐,乡里闻名。既然不以功名为念,那么曾国藩对于弟弟和子孙的期许是什么呢?在1856年(咸丰六年)写给儿子曾纪鸿的信里他这样说:「 ”余不愿为大官,但愿为读书明理之君子”,说得很清楚,就是成为「 ”读书明理之君子”。 王阳明和曾国藩二人的家书一对比,他们对于子弟的要求很明确:努力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和道德修养,考不考功名倒在其次。 曾国藩故居 关于修养:为人切忌一个「 ”傲”字 「 ”谦受益,满招损”,这是中国人历来信奉的做人原则,说到底就是做人不能傲,王阳明和曾国藩的家书里都提到这一点,而且都把「 ”傲”作为重点防范对象而来告诫子弟。 王阳明的《书正宪扇》有这么一段:「 ”千罪百恶,皆从‘傲’上来。傲则自高自是,不肯屈下人。故为子而傲,必不能孝;为弟而傲,必不能弟。”当今人品德上的缺陷,主要就是「 ”傲”, 很多不良行为和罪恶都是因为傲慢产生的。因为傲慢,就会自以为是,不肯低下身姿。如果作为儿女傲慢,就不能尽孝;如果作为弟妹傲慢,就不能很好地和兄长姐姐相处。王阳明对于「 ”傲”的危害,罗列得很详细,同时也认识得很深刻。分析了问题的严重性之后,王阳明又谆谆教诲:「 ”汝曹为学,先要除此病根,方才有地步可进。”你们想要学习进步,必须要除掉「 ”傲”这个病根。 无独有偶,曾国藩对于「 ”傲”也是极为警惕的,在道光二十四年写给弟弟们的信中,他语重心长地说:「 ”吾人为学,最要虚心。”曾国藩见过一些颇有才华却不得志者,原因何在?就在于傲慢蒙蔽了他们的眼光,阻碍了他们的进步。曾国藩亲眼看到这些人的傲慢姿态,自己文章「 ”实亦无过人之处”,但是却心高气傲,乡试的时候骂乡试题目一窍不通,会试的时候骂会试题目一窍不通,骂了同学骂考官,一路骂下去, 「 ”见乡墨则骂乡墨不通,见会墨则骂会墨不通”,因为傲慢,不肯谦虚求学,最后把自己的前途也骂完了,「 ”傲气既长,终不进功,所以潦倒一生,而无寸进也”。因此曾国藩在咸丰十年九月二十三日写给弟弟们的信中,总结了这么一句话:「 ”天下古今之才人,皆以一傲字致败”。这句话传自他的祖父星冈公,他曾对曾国藩说:「 ”尔若不傲,便好全了。” 王阳明和曾国藩都把谦虚戒傲列为品格修养的头等大事,只要不傲慢,其他良好品格就会随之而来,不傲是做人的基础。 曾国藩故居富厚堂·藏书楼 关于人生始发点:最重要的是立志 王阳明从小就重立志,他小时候听说明英宗在土木堡被瓦拉俘虏,就痛下决心立志,一定学好兵法,强国强兵。后来王阳明能率兵平定宁王的内乱,和他早年立志学兵法有很大的关系。他在《示弟立志说》提到:「 ”夫学,莫先于立志。志之不立,犹不种其根而徒事培拥灌溉,劳苦无成矣。”学习一事,首要在于立志。如果没有立志,就如同种庄稼,没有先培植好植物的根,却徒然进行灌溉,再怎么辛苦,也无非是白白劳作一场。 曾国藩也把立志当成人生的根本和出发点,他认为人如果能立志,哪怕做圣贤豪杰也不是件困难的事情,有志之人何必去借助他人成事呢?在道光二十二年写给弟弟们的信中,提到读书之道,他认为最重要的是立志,「 ”盖世人读书,第一要有志”,「 ”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有了志,读书就会求上进,不会自甘于落后。只要立志,哪怕是在「 ”旷野之地,热闹之场”,都能精心读书。 ◎本文原载于《广州日报》(作者刘黎平),图源网络,原文有修改,图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相关参考

红楼梦中贾政简介 贾政一共有几个老婆

贾政从小爱读书,是个读书人,而且为人正派,做人做事光明磊落,不仅如此他还是个谦恭有礼的绅士,待人接物谦虚谨慎。还是有名的大孝子,对自己的母亲贾母孝顺有加,是个十足的孝子。但是贾政有一个致命的缺点就是迂

慈禧的那些小名

忌圣讳这件事,上年纪的人大概都晓得,在宫里,这更是一件最要紧的事。不单是与万岁爷的名字同音的字不能上口,太后、妃、太妃的名字也一样。这些应避的字音是要牢牢记住的。中国人的名字问题很复杂,但人人都有的是

做人,應當中庸一點

【本文原創,點擊右上角“關注”,分享更多精彩文字】文|江徐儒家文化並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在歷史演變中經歷了不同的階段。作爲儒家學派的創始人,孔子的核心思想是一個“仁”字。這是初步階段。孔子之後便是儒家

如果做人想要硬气,在3个方面要“软”一点,你都做到了吗

《道德经》中有句经典名言:“过刚者易折,善柔者不败。”这句话的意思是,为人处世如果过于刚硬,容易招来祸患。懂得适当“软”一些,才能让自己立于不败之地。上善若水。水是天下最柔软的东西,却能汇聚成河,海纳

功臣切忌居功自傲

  武昌起义后,身为湖北新军协统的黎元洪本应成为革命者的刀下之鬼,但最终反被推为大都督,其中缘由虽说是权宜之计,但后果却是那些革命者所没有料想的。  黎元洪的人品固然不坏,但他只是一个旧军官而决非革命

明朝那些事儿读书笔记1000字,明朝那些事读后感 1000字长文

明朝那些事读后感1000字长文  明朝那些事读后感1000字(一)  这个冬天的夜晚,我终于读完了当年明月的大作《明朝那些事儿》。虽说窗外无轻扬的雪花,屋内也没有温暖的火炉,但我依然读得很舒服。  在

刘邦身边最会 ”做人”的人,就因有一特殊品质,兄弟都死了他活了

刘邦在取得天下之后,对那些曾经帮助过他的功臣,存有严重的疑心。张良非常识时务,早早就退出了这个圈子,云游四方去了。韩信却没这么幸运,没有及时退出被刘邦杀死,下场非常凄惨。但是萧何,虽然没有及时的退出这

范仲淹的《渔家傲秋思》

《渔家傲秋思》宋代-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译文:边境上秋天一到,风景就完

眼光最犀利的梁山好汉,一眼看透宋江为人,出海打拼终成一国之君

读书《水浒传》的朋友都知道,梁山泊上的108位好汉,尽管落草梁山的原因各不相同,但绝大多数人都有一个目的,那就是与朝廷作对到底。但是,在宋江成为梁山总寨主后,不顾众兄弟的反对,忘记了所谓的“义”,果断

曹操麾下一奇才,一眼看出刘备的为人,用22字预言刘备一生

熟读汉末三国史,我们大多数人,都对刘备不陌生,他是当时的枭雄之一。相对于给世人留下奸诈印象的曹操,刘备在民间的名声,要好的多——提到刘备,大部分人,首先想到的,便是“仁义”二字。当然了,有一部分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