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派大臣审讯自己亲弟弟,大臣烧光罪证空手见皇帝,后因此升官

Posted 皇帝

篇首语:犀渠玉剑良家子,白马金羁侠少年。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皇帝派大臣审讯自己亲弟弟,大臣烧光罪证空手见皇帝,后因此升官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皇帝派大臣审讯自己亲弟弟,大臣烧光罪证空手见皇帝,后因此升官

西汉孝景皇帝中二年,秋季。朝廷发生了一场大事件,景帝的十多位近臣接连被刺杀。 主导这一事件的背后主谋,就是景帝的同母弟弟,梁王刘武。 栗太子被废除后,景帝依然还有十多个儿子,他们都有皇位的继承权。 窦太后偏偏劝景帝将皇位传给弟弟刘武,景帝也答应了。 景帝向大臣们询问此事是否妥当,以袁盎为首的十余位大臣都表示反对。 刘武怨恨袁盎等人,派刺客将他们全部刺杀。 梁孝王刘武的影视剧形象 景帝用手指头都能想出这事是谁干的,派田叔去梁国审讯,得到了梁王的全部罪证。 田叔回长安途中路过霸昌,私自将罪证、狱辞全部烧毁,空着手去见景帝。 田叔说:「 ”事情的确都是梁王指示的,但这事你别再深究。如果得到罪证,你因此杀掉梁王,太后那边怎么办;如果你不杀梁王,法律的尊严怎么维护?” 景帝认为田叔贤能,提拔他当鲁国丞相。 偏心的母亲 窦太后有一女二子:老大馆陶公主刘嫖、老二汉景帝刘启、老三梁孝王刘武。 三姐弟之间也挺团结,刘武作为老幺,自然受到了一家人的格外照顾。 窦太后对他的特殊照顾额外的多,甚至算得上偏心。 汉景帝刘启的影视剧形象 景帝只是废掉了现任太子而已,又不是没有继承人,为什么偏偏要传位给弟弟呢? 刘武的财富比景帝多,服饰比景帝华丽,宫殿比景帝广大。 制度规格不求与皇帝相同,只求超过皇帝,这都是窦太后在背后撑腰。 这些都是小事,但是刺杀朝廷十余位重臣,就算不上小事了。 该拿这个小弟怎么办 景帝能和什么人讨论立嗣的问题?当然是他最信任的心腹近臣了。 一夜之间,十余位心腹近臣被刺杀,对于一个皇帝来讲,这和砍掉他的左右肩膀有什么区别? 这件事无论是谁干的,结局都只是死路一条。 但是梁王不能死。 西汉的皇帝以孝字当头,孝文皇帝、孝景皇帝、孝武皇帝,谥号都要加个「 ”孝”字。 在西汉,太后不自称「 ”哀家”,而是自称「 ”朕”。 儿子不能忤逆父母,皇帝不能忤逆太后。 窦太后的影视剧形象(汉武帝时) 西汉以孝治国,子女顺从父母,就和现代人吃饭喝水一般必要。 田叔去审讯刘武时,窦太后已经绝食好几天了。 就算景帝拿到了罪证,他就敢轻易处死刘武吗? 刘武的罪证就像一头老虎,景帝拿到罪证,就是骑上了老虎。 上也不是,下也不是。 做臣子的,怎么能让皇帝难办呢,让皇帝难办不就是给自己找罪名吗? 田叔把罪证交给景帝后会怎样 如果景帝大义灭亲,处死刘武,田叔也一定会给他殉葬。 就在这一年春天,景帝儿子临江王刘荣(就是被废的栗太子),犯「 ”侵占孝文皇帝宗庙土地”罪,景帝令他去延尉府接受审讯。 不让窦太后省心的梁孝王刘武 延尉致都恐吓刘荣,刘荣在恐惧之下自杀。 窦太后知道此事后大怒,四处搜集致都罪证。 景帝对致都加以庇护,窦太后最终还是搜集到了罪名,处死了他。 如果刘武因为田叔搜集到的罪证而被处死,田叔的下场会和致都一样。 刘邦临死前,派陈平处死带兵在外的樊哙。 陈平不敢从命,他谋划着说:「 ”宁愿将樊哙关进囚车押去长安,让陛下亲自处决。” 因为刘邦的妻子吕雉,与樊哙的妻子吕媭是亲姐妹,两人是连襟。 晁错一生致力于削亲王、尊皇帝。 他没意识到,自己是在割断景帝与亲王们之间的骨肉亲情。 晁错夙兴夜寐,都是在为景帝出谋划策,最终却是被景帝下令处死。 汉景帝刘启画像 为什么说「 ”清官难断家务事”? 不论是官位高还是德行高,终归是一个外人。 一群拥有血缘之亲的人出现了纠纷,一个外人怎么能挤进去做仲裁者呢?最终只会给自己惹一身骂名。 中国古代有一句很有哲理的话:「 ”疏不议亲。”用现在的话来讲,就等于:「 ”就算你和别人称兄道弟,也别去议论别人的家事。”在田叔的眼里,他并不只是被派去审讯某人查实罪状的。他对这件事看的很清楚,他始终记得一点:刘武是皇帝的亲弟弟。他要做的,就是让刘武和自己都能活命! 「 ”战战栗栗,日甚一日”,「 ”一失足成千古恨”。在中国这个人情社会,「 ”疏不议亲”这句哲言能用到很多地方。

相关参考

汉文帝为何要诛杀薄太后唯一亲弟弟薄昭

在民间故事里,汉文帝刘恒是“二十四孝”中的典范,代表事迹是“亲尝汤药”:他被封为代王的时候,曾衣不解带地陪伴在生病的薄太后病床前,给太后煎好的汤药尝药,长达三年。后来,朝中大臣在讨论合适的皇帝人选时,

汉文帝为何要诛杀薄太后唯一亲弟弟薄昭

在民间故事里,汉文帝刘恒是“二十四孝”中的典范,代表事迹是“亲尝汤药”:他被封为代王的时候,曾衣不解带地陪伴在生病的薄太后病床前,给太后煎好的汤药尝药,长达三年。后来,朝中大臣在讨论合适的皇帝人选时,

皇上亲封的“顾命大臣”真有那么风光吗

“顾命大臣”一般是由先皇亲自挑选的老成持重、才德超卓的大臣,以辅佐继位的小皇帝。他们代替皇帝执掌朝政,在朝中权高势大、说一不二,甚而能决定皇帝的废立。然而,“无限风光在险峰”,风光与风险往往是相伴相生

专偷大臣家东西的皇帝

    汉朝时,大将军梁益杀了皇上刘缵,保荐了15岁的刘志当上了皇上,并将自己的妹妹嫁给他,做了皇后,梁益又让刘志下诏将他的两个弟弟都封了侯。梁益垂帘听政独霸朝

皇帝派大臣出使外国,一言不合他就把国王杀了,还给此国改了名字

我国自古是礼仪之邦,不管什么时候,都讲究以和为贵,于是就出现了外交使臣这一官职。在西汉时期,皇帝派一位大臣出使外国,目的是为了警告一下此国的国王,做事不要太高调,大汉将会放大招。没想到,该大臣二话不说

东魏孝静帝元善见为什么会被大臣当众指责“谋反”

在皇帝——权力——大臣的政治格局中,权力就像是一台天平的指针。指针偏左,可能会出现独裁皇帝;指针偏右,多半要产生傀儡皇帝。因为有命无运、有名无实、有位无权,所以,傀儡皇帝大都被权臣搞得很郁闷,很狼狈。

自己亲弟弟却为何穷困潦倒? 慈禧太后一手遮天

在清朝灭亡以后,很多人都觉得清朝灭亡原因是因为慈禧太后,可是纵观慈禧太后的整个人生,发现这个人可谓是相当的幸运。她进宫的那一年是1851年,不久就得到了皇帝的宠爱,然后几年后,皇帝去世,同治帝登上皇位

清朝比皇帝还有权的大臣是谁

清朝前期,很多大臣战功赫赫,功高震主,其存在已经威胁到皇权。即使皇帝见了他们也要避让三分,有人竟然仰仗权势对皇帝不尊,都是谁?  一、多尔衮——用皇帝仪仗,留皇帝玉玺 &

向大臣行贿的皇帝

行贿之事自古有之,从古到今司空见惯。但皇帝向臣子行贿,还是让人匪夷所思。明代宗朱祁钰是明英宗朱祁镇的弟弟。他的哥哥明英宗朱祁镇御驾亲征蒙古,结果吃了败仗被蒙古人抓了去当人质,一时半会儿放不回来。但国不

皇帝问大臣:朕该将皇位传给谁

公元976年11月14日凌晨,宋太祖赵匡胤离奇去世,并留下了“斧声烛影”的千古谜团。关于他的死因,至今仍有不同的说法,但令人不解的是,继承皇位的不是儿子赵德昭,而是弟弟赵光义。有这样一种说法,因为赵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