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是,有人说不是,杜甫作诗到底是不是语不惊人死不休呢

Posted 杜甫

篇首语:知识为进步之母,而进步又为富强之源泉。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有人说是,有人说不是,杜甫作诗到底是不是语不惊人死不休呢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有人说是,有人说不是,杜甫作诗到底是不是语不惊人死不休呢

前几天回覆了一个问题:杜甫的诗句“语不惊人死不休”如何懂得 ?是哗众取宠吗?

媒介

首先要说的是,老杜“语不惊人死不休”当然谈不上哗众取宠。这首诗出自他的七言律诗《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原诗为:

为人道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老去诗篇浑漫兴,春来花鸟莫生愁。

新添水槛供垂钓,故着浮槎替入舟。焉得思如陶谢手,令渠述作与同游。

注:老去诗篇浑漫兴,也有版本是“老去诗篇浑漫与”。

关于老杜这首诗中的“语不惊人死不休”,在前人的评价中,其实有两种截然相反的见解。

一,语不惊人死不休 是杜甫的追求吗?

南宋大诗人吕本中的《吕氏童蒙训》曰:

陆士衡《文赋》:“立片言以居要,乃一篇之警策。”此要论也,文章无警策,则不足以传世,盖不克竦动世人。如杜子美及唐人诸诗,无不如斯。 杜诗云:“语不惊人死不休。”所谓惊人语,即警策也。

吕本中引用了西晋诗人陆机的一段话:要把简短精炼的句子放在要害之处,作为一篇的警策之句。警策,原意是以鼓动马,有驱动之意。

吕本中说杜甫和唐朝诗人的作品,都是如斯。他认为杜甫的“语不惊人死不休,”这句,就是惊人语,即警策之句。

元朝杨载的诗话著作《诗法家数》中讲到:

诗要吃力思,诗之不工,只是不精思耳。不思而作,虽多亦奚认为?前人吃力心终身,日炼月锻,不曰“语不惊人死不休”,则曰“平生精神尽于诗”。今人未尝学诗,往往便称能诗,诗岂生而知之哉?

杨载说杜甫认为作诗要“吃力心终身,日炼月锻”,要么“语不惊人死不休”,要么“平生精神尽于诗”的田地。今天的人把学诗看简洁了,敷衍了事就说本身会作诗。诗,岂非是不吃力学就能驾御得了的吗?

杨载并没有剖析杜甫的整首诗,而是引用了这句话来表达本身关于“学诗”的熟悉。

宋朝的葛常之在《韵语阳秋》卷四中, 说杜甫的诗都是惊人之语:

杜子美云:“为人道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则是凡子美胸中流出者无非惊人之语矣。读其集者,当知此言不妄。

葛常之说只要诗杜甫的诗,无一不是惊人之句,阅读杜甫的诗集,就知道这么评价不是乱说八道。

真得是如许吗?

二、惊人之句,必非典雅之诗

惊人之句,必非典雅之诗。

这句话不是老街说的,是清朝诗人潘德舆在《养一斋李杜诗话》中讲的,他还说道:

杜公有此二语,何也?曰:杜公自逊其初年学述之未成耳。言“兴僻”则非中正之道甚明。故紧接二语曰:“老去诗篇浑漫与,春来花鸟莫深愁”。

则知老而学力大醇,不复有此荒僻之兴,所以春来花鸟,无事雕肝钅术肾之深愁,而物情天然由中也。

潘德舆的意思是,“为人道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这两句是杜甫反省本身年青年头时作诗的偏差,总想写出惊人之句。

性僻耽佳句,是一种反省而不是自夸;语不惊人死不休,是说本身有点走火入魔的迹象。

所以杜甫在颔联接着写到:“老去诗篇浑漫与,春来花鸟莫深愁”。

意思是,年数大了今后,对于诗的懂得加深,所以不会再“性僻耽佳句”,也不会再作“惊人语”,碰到花鸟,也不会”为赋新诗强说愁“,而是“浑漫与”。

漫与,即随便对于的意思,这里意思是顺从天然不尚雕饰的意思。李白不是有诗说过:”清水出芙蓉,自然去雕饰。“李白还曾经写诗和杜甫恶作剧:

饭颗山头逢杜甫,顶戴笠子日卓午。 借问别来太瘦生,总为早年作诗吃力。《戏赠杜甫 》

唐朝有不少吃力吟诗人,如贾岛“二句三年得,一吟泪双流“;如卢延让“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北宋有陈师道,作诗时需要把全家人撵出门去。杜甫并不是必然要批判”为人道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而是说作诗要尽量天然。

《老子道经卷》元 鲜于枢 小楷法帖

三、杜甫为什么说焉得思如陶谢手?

葛常之说“子美胸中流出者无非惊人之语矣。”这种说法很有市场。然则上文中的几位,没有综合杜甫这首诗的全篇来解读。

南宋刘克庄的《后村诗话》看得周全一些:

《江上值水》 云:“为人道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焉得思如陶谢手,令渠述作与同游。” 前两句自尊不浅,卒章乃推尊陶、谢,可见前哲服善不争名之意。

刘克庄说杜甫这首诗的前两句能看出来,杜甫非常自尊。然则结尾处,杜甫又推崇陶渊明和谢灵运,刘克庄说杜甫这是尊敬前辈不与之争名。

然则,杜甫这首诗里写到陶渊明和谢灵运,真得仅仅是尊敬前辈吗?当然不是这么简洁了。

这就要从另一个角度对待“语不惊人死不休”这句话 。

杜甫这首诗的颈联照应诗题,水如海势,诗人淡而化之:新添水槛供垂钓,故着浮槎替入舟。

结尾一句,写本身追求天然的两个楷模:”焉得思如陶谢手,令渠述作与同游。“一个是陶渊明,一个是山水诗人谢灵运。

宋朝叶梦得《石林诗话》说到谢灵运:

”水池生春草,园柳变鸣禽“,世多不解此语为工,盖欲以奇求之耳。此语之工,正在无所用意,猝然与景相遇,借以成章,不假绳削,故非常情所能到。

谢灵运的”水池生春草,园柳变鸣禽“出自其五言诗《登池上楼》:

潜虬媚幽姿,飞鸿响远音。薄霄愧云浮,栖川怍渊沉。

进德智所拙,退耕力不任。徇禄反穷海,卧疴对空林。

衾枕昧节候,褰开暂窥临。倾耳聆波澜,举目眺岖。

初景革绪风,新阳改故阴。水池生春草,园柳变鸣禽。

祁祁伤豳歌,萋萋感楚吟。索居易永远,离群难处心。

持操岂独古,无闷征在今。

整首诗因“水池”句十个字而生色。

叶梦得说”此语之工,正在无所用意。“这恰是杜甫”老去诗篇浑漫与”所追求的境界。不特意追求”奇“句,而是寻找天然天成之句。陶渊明的诗风也是如斯,以“不假绳削”为妙。

即所谓:佳句本天成,好手偶得之。

焉得思如陶谢手,意思是进展可以学到陶渊明和谢灵运的天然诗风,改变以前“语不惊人死不休”的气势。

竣事语

从两种懂得角度来看,“语不惊人死不休”应该是杜甫曾经的一种作诗立场。然则在年数大了今后,杜甫对于作诗有了一种反思,改为追求天然之风,而不再是锐意雕饰。

所以潘德舆评价说:

汇而观之,丁壮都宜刻炼,老成乃得浑然。

青丁壮时,精神兴旺,着意吃力思磨炼。年迈时,诗风变得天然朴素。

不外,从读者的角度来赏识杜甫的诗,在其浑然之中,却有一种厚重,这与陶渊明的真率天然和李白的“清水出芙蓉”又完全分歧。

您感觉杜甫诗中,有哪些可称得上“语不惊人死不休” 的佳句呢?

@老街味道

相关参考

红孩儿到底是谁的儿子

红孩儿到底是谁的儿子?红孩儿的长相也让大家有了很多猜想,比如红孩儿长的不像牛,不是牛魔王的儿子,那红孩儿到底是谁的儿子呢?有人说是太上老君的。有人说是青牛精,也就是太上老君的坐骑。还有人反驳说,太上老

神雕侠侣中公孙止怎么死的?公孙止的结局如何

公孙止怎么死的呢?公孙止的死很耐人寻味,有人说他是罪大恶极,有人说他是死得其所,有人说是因果相报。不管怎么说,金庸的这个结局,不是一般人能够想象的到的,却又让人在看了之后感觉合情合理。公孙止怎么死的,

明宣宗孙皇后到底是不是一个才女

明宣宗孙皇后到底是不是一个才女,明宣宗的一生都是十分伟大的,然而在他的人生中也有着一个污点,这个污点就是他废除了自己发妻的皇后位子,然后让孙贵妃登上后位。有人认为孙皇后一定是才能出众,所以才会让明宣宗...

神雕侠侣中公孙止怎么死的?公孙止的结局如何

公孙止怎么死的呢?公孙止的死很耐人寻味,有人说他是罪大恶极,有人说他是死得其所,有人说是因果相报。不管怎么说,金庸的这个结局,不是一般人能够想象的到的,却又让人在看了之后感觉合情合理。公孙止怎么死的,...

历史上庞统是不是故意死在益州的

  三国的庞统是怎么死的?庞统的死因和被诸葛亮妒忌有关系?又有人说,庞统是故意死在益州的?庞统当然不是故意死在益州的,历史上庞统为施展自己的才华,先去投奔了孙吴,因貌丑恃才而骄不被接纳,才投奔刘备,最

小乔最后是怎么死的

小乔是周瑜的妻子,关于她的死在历史上有着不同的说法。有人说她是自然死亡,也有人说她是在周瑜死后伤心过度而死。>《赤壁》小乔剧照不过在历史上关于她的记载不是很多,甚至是连她的容貌都不清楚。只不过后来的人

红楼梦中的贾兰其原型到底是谁啊

贾兰原型到底是谁啊在红楼梦中,很多人会问,贾兰原型到底是谁啊?那么关于贾兰的原型,有很多意见分歧。首先,有人觉得贾兰就是幼年曹雪芹,曹雪芹是善于作诗绘画的,在原文中,有提到贾兰的作诗才华,“每作诗亦如

李白和杜甫到底有没有基情 李白对杜甫太绝情

前段时间,千百年前最大“负心汉”李白,被挖了出来,被扒了扒,人们纷纷谴责李白对杜甫太绝情。先不说李白和杜甫到底有没有基情,他们俩曾经是不是有过一段不可描述的往事,我们只看他们之间纯粹的友谊。李白与杜甫

有人泄漏乾隆皇帝作诗的秘密 他对其挫骨扬灰

上世纪90年代,郑少秋和赵雅芝主演的《戏说乾隆》风行一时,郑少秋饰演的乾隆皇帝风流倜傥,一路肃清吏治,文城武就,赢得无数少女心的仰慕。在真实的历史中,乾隆皇帝平定西藏、准噶尔及苗疆的叛乱,武功可见一斑

詩詞診斷這到底是不是詩

月落西山人未眠,孤燈昏月行影單。一壺濁酒人已醉,不見月中嫦仙子。有人問,這到底是不是詩。那麼它到底是不是詩呢?首先敢肯定的是,它是詩。爲什麼說它是詩呢?那麼我們就應該知道什麼是詩。詩,是一種文學體裁,